综括而言,历代嘉兴书画名人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嘉兴书画名人由于家学渊源,父子、兄弟互相勉励,家族书画的现象十分突出
嘉兴书画名人聚族而居,努力保持诗书门第的风尚,殷实大族在角逐书画领域中最富竞争力,因而历代嘉兴书画名人分布极不平衡,极为集中。项氏一门书画艺术自元汴始家学渊源,传至四代有子德纯、德新,孙徽谟、嘉谟、圣谟、玄孙奎等都以画名,享誉画坛,有“嘉兴派”之称。《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收录有项元汴、德新、圣谟祖孙3人的作品。朱彝尊之父朱茂曙,增广生,早岁以文受知于吴范君若文。暇写山水竹石,作行楷书,董其昌见而叹曰:“不出十年子当乱我真矣。”母亲唐氏,系董其昌甥女,父母及舅公对朱彝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朱彝尊本人对嘉兴文学、书画事业的影响也经久不衰的。弟朱彝鉴精篆刻,善画,兼工艺事。子朱昆田,九岁善书,得推拖捻拽法。孙朱桂孙少承祖训,濡染极深。工书雅近欧阳询,画仿倪瓒小景,颇有逸致。朱稻孙,少孤,其祖彝尊抚之。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曾孙朱振祖,颖异多才,度曲自谐音律,书宗欧阳,尤善指墨花卉,生动可观。十一世孙朱拱宸,工书画,山水、人物,临摹古迹往往逼真,尝为张公束作剪镫话雨图,花笔秀雅,士气盎然。族孙朱方蔼,宿学能文,山水文质相宣,有大家风范,兼工花卉。甥吴振武,善花卉草虫,笔意雅秀,兼长指墨。为宝坻知县,罢归,卖画自给。
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皆笃行嗜古,旁及诗、画,擅名于时。
画坛名著《芥子园画传》初期由王概根据李流芳的原本增辑编次而成,全书四卷,卷一为《画学浅说》,综述画理画法,后列《树谱》;卷二为《山石谱》;卷三为《人物屋宇谱》;卷四为《名家山水画谱》。康熙十八年(1679)套版精印成书,为《芥子园画传》第一集。《芥子园画传》续编由杭州画家诸升编画竹兰谱,再有王概、王蓍、王臬三兄弟斟酌修改编成,分上、下两册,后书商翻印成为《芥子园画传》二集、三集。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共八集;三集列草丛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模仿诸家花卉翎毛谱上下四谱。一、二、三集合编成的《芥子园画传》流传很广。清代末年,嘉兴人巢勋(1852—1917)补辑成内容为人物科的《芥子园画传四集》。共六卷,卷一集各家论人物画法,卷二为传神秘诀,卷三为写真秘诀,卷四、五为各家画谱,卷六为名家画谱。
《芥子园画传》的成书,王氏兄弟及巢勋积极参与,斟酌修改,功不可没。可以说是当时嘉兴画坛集体智慧的结晶。
张廷济家族,亦可谓枝繁叶茂。其兄张沇嗜书、画,尤工篆刻,有淳雅堂印谱。弟张沅善墨竹,间写山水。侄张上林好金石篆刻,喜吟咏,有和永宁砖诗,亦能画,道光十二年(1832)尝作竹石图。按云莊印话云:“叔未(张廷济)子某,工刻印,道光壬寅、癸卯间随其父来扬州,为阮元镌印甚多。”又一侄张辛,燕昌从子,爱金石之学,精摹泐上石,时作篆刻牙石印,古劲有韻。道光二十七年(1847)来北京,客松筠菴,菴为明杨忠愍(继盛)故庐。适忠愍九世孙承泽奉忠愍劾严嵩及谏马市两疏稿来,寿之石,辛慨然任其事,越一年始成。寺僧心泉创屋嵌石于壁,题曰谏草庐。殁后,何绍基撰传,江阴吴儁为写遗像存菴中。从兄张淮,楷法颜真卿,写兰尤饶韵致,有《小梅花屋诗》。婿查世璜,奕照子,工山水,亦善画梅,有汉晋甎砚室吟稿。女张常熹,查世璜妻。能诗,善画花卉,尤长兰竹。著静宜楼吟稿。亲家查奕照,工楷书,泼墨花卉得陈道复、徐渭遗意。吴燧义、吴衡照亦皆深受其影响。
董棨 八百遐龄图
董燿 行书七言联
董棨、董燿、董念棻祖孙三代,均为知名画家,可谓丹青世家。董氏为濮院显姓,明末从海宁迁至濮院,世居横屋街。董棨之父董涵能诗,精天文,喜治“易”,善书画。董棨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字汉符,号乐闲,又名梅泾老农。他天资聪慧,品行端庄,秉承父风,行修学博。善书花卉翎毛,后得石门名画家方薰指授,其运笔点色,意态繁缛,笔致清脱。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精妙,尤喜作蔬果,点染生动。书法宗颜鲁公,行草宗赵孟頫、祝允明。还擅长篆刻,时有力作。董棨不但诗书画印俱精,学识渊博,其品性耿介慷慨。有借达官贵人之名,以重金请其绘画者,常推却之。他常往来嘉兴、湖州之间,其书画所得润资巨万,而自奉节俭,多半接济穷困的乡里他人,可见董棨品德之高尚。董棨与嘉兴张廷济、海盐吴东发、张燕昌、平湖朱为弼、海盐僧达受、秀水朱梦泉、嘉兴道士赵莲等人,均以书画篆刻名传于世,时称“嘉禾八子”。董棨著有《养素斋画学钩沉》、《题画随笔》、《乐闲诗集》。艺术大师吴昌硕曾在董棨的《仿宋本草虫图》长卷上题曰:“乐闲董先生为作长卷,惟妙惟肖,栩栩犹活,当朱匀粉之际,笔垂万钧,心细如发。”足见董棨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
董棨之子董燿,字枯匏,号小农。幼小时禀赋聪慧,能过目成诵,著文洒洒千言。平生寄情书画,刻有“陶诗欧字倪黄画”的闲章,足见其高怀逸致。他善山水,画在麓台、石谷之间,兼有元人苍茫之气,尤妙平远山水,枯淡有神。其作品在“清代画家年表”有记。
董念棻 梅花扇面
董念棻号味青,一号小匏,董燿之子。他潜心经史金石,画承家学于花卉翎毛,尤善画梅,有“董梅花”之称。浙江省图书馆藏有他大幅梅花通屏,浙江省博物馆等均藏有他的作品。
董棨之曾孙崇善、敏藻亦均工书画,崇善以花鸟见长,尤工墨梅,乃有其父小匏之遗风。董氏自董棨以来,200余年书画世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也不多见,董氏收藏书画甚多,解放后由后裔董巽观捐献给嘉兴图书馆,对嘉禾的文化艺术作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www.xing528.com)
第一代海派书画家的代表人物张熊(1803—1886)被时人誉为寓公之首,加之为人豪爽淳厚,大气仗义,影响颇大,从学者甚众。与张熊、任熊并称沪上“三熊”的朱熊(1801—?)长张熊二岁,而以师事之。尤为可贵的是朱熊出于其间,笔墨略无雷同。张画点缀流丽,意态堂堂,山水、翎毛、人物、写真,色色俱备,名动公卿,人讶其师生之不相若也,问之,朱熊曰:“夫画只师其意耳,予何以形似为哉?”胡暄、夏华士(清)为张熊(1803—1886)入室弟子。与其交游、受其影响者不计其数。
二、嘉兴书画名人文章隽永,驰名遐迩,声蜚朝野
书画艺术也催生出许多文化人。据旧志不完全著录,至清末为止,市境有作者4193人,著书8917部。据清代《檇李诗系》、《续檇李诗系》登载,在清乾隆以前,嘉兴府辖境已有诗人和诗歌作者3000余人,乾隆以后至现代更不可胜计。据现代编就的《檇李文系》,至清宣统三年,书中共收录嘉兴府籍作者2354人的文章4041篇。两汉时期的严助,深得鲁迅先生赞赏,曾说:助最先进,常与大臣辩论国家便宜,有奇异亦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汉书·艺文志》中载其辞赋24篇,可见严的文学地位。宋代以词为显,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曾经在秀州当过通判,人称张三影,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最为著名,在此写过许多的佳作。宋元时期,施德操、陆德舆、许斐、叶隆礼、吴镇以及在嘉兴避居过的康与之,朱敦儒,岳坷,赵孟坚,直至明代的贝琼,胡震亨,李日华,朱妙端等人,都在嘉兴留下了灿烂诗章。而尤为自豪的便是清代的嘉兴诗人。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朱彝尊,他一生中写了500多首词,2000多首诗。晚清至现当代,嘉兴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才子诗人翻译家叠出。如王国维,沈曾植,徐志摩,茅盾,朱生豪,穆旦,丰子恺,陈学昭……其中小说领域,张匀的《玉娇梨》为中国现代第一部才子佳子小说;茅盾的《子夜》开中国现代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先锋;金庸把中国的武侠小说推到新的天地;余华则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看似平和安详的嘉兴人,其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许多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书画艺术家。这在第三章《嘉兴文教事业的发达》之第三节《成就卓著的嘉兴文学》中有详述。如顾野王、赵孟坚、吴镇、姚绶、项元汴、项圣谟、李日华、朱彝尊、高士奇、曹庭栋、蒲华、沈曾植等皆为一时书画俊杰。
三、嘉兴书画名人不仅努力在提高技法上下功夫,还十分注重理论研究
纵观中国书画史,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大家,必然首先是一位学问家,然后才是一位书画家。理论创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乏理论的研究,一味追求技法的娴熟、视觉的冲击,终究会后劲乏力,充其量只能是一位“画匠”、“书奴”,难以登入艺术的殿堂。同样,只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创作的体验,光说不练,其理论必然会显得苍白空洞,难以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嘉兴书画史上,王概之《芥子园画传》、汪砢玉之《珊瑚网》、张鸣珂之《寒松阁谈艺琐录》、张宗祥之《书学源流论》、项穆之《书法雅言》、朱履贞之《书学捷要》、沈曾植之《海日楼题跋》等足以彪炳时代的理论著作,使得嘉兴书画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创作理论,并驾齐驱,这是嘉兴书画长盛不衰的的关键之一。这在第四章《主要书画作品与书画著述》中有详述。
四、嘉兴的书画家十分注重“人品”、“人格”的自身修养
董棨在他的《养素居画学钩沉》中认为,“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体、用都不过为了“抒写自己之心灵”,以笔墨来表现作者的品格。培养“云雾荡胸襟,花竹怡性情”,“不慕纷华,不逐名利”的高尚人品。清光绪三年(1877)七月濮院遭蝗灾,次年春又多寒久雨,百姓两次遭灾。董燿、董念棻、潘振镛、朱善祥等20位书画家,于同年9月联合举行书画义卖助赈活动,可见这些人关心乡里,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崇高品格。嘉兴的书画家中,有陈古铭拒应鸿博,终生处士;董棨不事权贵,接济贫困;杨树本清廉正直,家无宿粮;潘振镛心地善良,画风严谨;沈梓创建书院,热心公益;朱善祥为国选贤,病卒驿舍;夏辛铭办学兴教,自纂镇志……正是他们的高风亮节,坦荡胸怀,才使得他们的书画作品与他们的人品一样,出类拔萃,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珍爱。
纵观嘉兴的这些书画家的艺术特色,从笔墨意境上来看,他们都属于“文人画”的地方画派,即“嘉兴派”(亦称鸳湖画派)。嘉兴由于地理位置在杭嘉湖平原中部,是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景色明丽清秀,人多温柔,充满绵软的韧性,斯文谦和,内敛精巧。这种地理人文环境,必然影响画家的性情和审美观,以至笔墨。所以“嘉兴派”画家的作品,一般皆秀逸清明,缺乏雄强浑厚之气。
清初,“松江”、“虞山”、“娄东”、“嘉兴”、“新安”、“浙派”等画派群雄并峙,但各派之间有的流寓,有的过从,相互影响渗透。《画派概论》把石门方薰归入“娄东”派,实际上方薰的画自有“嘉兴派”的那种清隽秀美。董棨是方薰的学生,又是“嘉禾八子”之一,他的画继承了方薰的风格,笔端流露的是嘉禾的特色。戴以恒是“浙派”领军人物戴熙的侄子,陈莲汀与戴熙又互赠书画交往甚密,因此“浙派”对嘉兴画家也有所影响。但由于嘉兴地理人文历史的渊源,所以陈莲汀、潘振镛乃至以后的仲光勋等,都以“嘉兴派”风格为主体。他们的绘画作品,绝大部分为文人写意画,而且以小写意、兼工带写为多,很少有水墨淋漓的大写意作品。书画家们以笔墨情趣来抒发心灵的感知,作品清丽、谦和、绵韧、精到,不狂野,不张扬,不粗俗,亦不晦涩。山水平远滋润,茂林修竹;人物儒雅高古,明月清风;仕女清丽秀美,端庄娴淑;花卉婀娜多姿,群芳争艳;翎毛鸣啼翔舞,生动活泼。这正是嘉兴地域人文精神的体现,亦是嘉禾一带人们生活情趣的写照、人文精神的追求。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嘉兴派的绘画风格特点。嘉兴画派在清末,实际上已融入“海派”之中,嘉兴的许多著名画家如潘振镛、潘振节兄弟,仲光勋等,都在上海深有影响,沪上各大扇庄都挂牌收件。他们的绘画风格,是上海都市和江南小城镇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无论题材、构图、用笔、用色等都迎合富裕的江浙沪中产阶级的审美艺术和情趣,介乎于高雅与世俗之间,受到大家的喜爱。嘉兴画派的不足是缺少豪放洒脱、大气磅礴的传世力作,直到清末蒲华的出现,才有所改变,但这时已是“嘉兴派”式微而“海派”鼎盛之时了。正是由于各画派之间的影响分合,兴衰变化,才使这一时期的画坛更显丰富多彩。
嘉兴的书画名家、文人学者,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繁荣,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书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称不上巨匠大师,亦少有惊世骇俗之作,知名度也受地域之限,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终身致力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实践,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作品和高尚的人品艺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气象万千。正如美丽的夜空里有当空皓月,亦有点点繁星;又如斑斓的大地上,有绚丽牡丹,亦有幽兰山花。正是有了像嘉兴书画家、文人学者一样的无数为文化艺术而献身的人,我们才有如此渊源流长、瑰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
【注释】
[1]本节引用了《濮院名家书画集》之专论《梅花泾上翰里香》的有关资料。(作者鲍复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