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兴文学的卓越成果:《历代嘉兴书画名人研究》

嘉兴文学的卓越成果:《历代嘉兴书画名人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时期的嘉兴,原本称为由拳,公元231年,此地发生一件奇事,野稻自生。两晋的陆机与陆云,作为嘉兴籍的诗人名垂汗青。而尤为自豪的便是清代的嘉兴诗人。

嘉兴文学的卓越成果:《历代嘉兴书画名人研究》

第三节 成就卓著的嘉兴文学

介乎河姆渡和良渚之间的马家浜文化,已经透露出浙北平原六七千年前文脉的端倪,吴越春秋的英雄美人,无疑又将悲壮、缠绵、诡谲而又跌宕的历史叙述,渲染得文气盎然。吴振越角的嘉兴终被楚灭,留下西施的千古传说,进入悠悠中华文学之河的上游。

秦始皇南巡,渡钱塘江至今日海盐,立于山头,今称秦驻山,那帝国的初始,短暂而又惊心动魄,却留下绵长悠远的文学开局。然后便是漫长的两汉。其时,嘉兴属吴王刘濞的所属,历史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两位文臣,一为严助,一为朱买臣。

严助的父亲叫严忌,父子二人都是汉辞赋名家,鲁迅先生的眼力是最入木的,提到严助,说:助最先进,常与大臣辩论国家便宜,有奇异亦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汉书·艺文志》中载其辞赋24篇,可见严的文学地位。

严、朱二人均为当时文士,说《春秋》,言楚词,俨然吴越大才子,其中严助的文学地位更要比朱高,资历家境也不一样。严出书香门第,朱为柴门之后,史书同时记载他们,说是“显贵汉朝,文辞并发”。汉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大批文武将臣移交给了中央政府所用,严、朱二人都得到过武帝的青睐,他们倒不是靠他们的文才,而是以他们的武略。在治国平天下的前汉,他们是有他们的汗马功劳的,但最后也先后都被他们的恩主武帝所诛。

严助之墓今犹在,俗称严将军之墓,在嘉兴市实验小学校园内,当年曾是一个文人踏春的好地方,所以,清代的嘉兴大诗人朱彝尊有诗云:天宁佛阁早春开,鸟语风铃次第催。怪道回船湿罗袜,严将军墓踏春来。

买臣之墓虽已毁,但朱买臣的名气却通贯历史。此事得益于他作为主人公的进入戏剧,《马前泼水》、《烂柯山》和《痴梦》,说的是朱买臣那前弃后躬的前妻的悲剧人生。当年我看梁谷音的昆剧《痴梦》,那亦狂亦痴的身影留存至今,倒把正人君子朱买臣比下去了。

三国时期的嘉兴,原本称为由拳,公元231年,此地发生一件奇事,野稻自生。富阳人孙权以为瑞兆,一激动,把由拳改为禾兴,把年号由原来的“黄龙”竟然改成了“嘉禾”,这亦是吴大帝的文思鸯动吧。

两晋的陆机与陆云,作为嘉兴籍的诗人名垂汗青。而干宝因他的《搜神记》,则被人称之为中国小说的祖师爷。

绵延5000年之久的中国古代文明,无疑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恢弘壮丽最充满无限遐想的浪漫古文明。在这庞大的文明体系内,不但有婉约缠绵的爱情故事,还有充满爱恨情仇的人神大战。如果把整个中华古代玄幻文学比作一个绚烂多彩、璀璨无比的王冠,那么晋代名著《搜神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这个王冠上的夺目的一颗钻石。后来,中国人所熟悉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巨著中,均可以看到它们受《搜神记》很大的影响。

寻找干宝的踪迹,然后才知道,干宝不仅是浙江入,还是河南人呢。他首先是河南人,然后才是浙江人。他的身世就和王羲之、谢安那样了,他们都是西晋时的永嘉南渡到的浙江,成为嘉兴的人的。

干宝是什么时候生的,已经没法知晓了,但知道他死于公元336年,字令升,祖籍在河南的新蔡。但他年幼之时便随父南迁,以后就定居嘉兴。

干宝完成的《晋纪》一书,记载了西晋50多年的历史。他的著作也很多,有《周易宗涂》、《周官注》等书,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搜神记》,成为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代表作。

干宝编撰《搜神记》,受吴中信鬼神多淫祀之影响,这应该是勿用置疑的,其中又有两件事情给他留下深刻的童年记忆。一是父亲死后,母亲把丈夫的宠婶推到墓里殉葬了,谁想此婶不但死而复生,还嫁人生子了,干宝对这件事情一定是非常震惊的。另一件事情是哥哥干庆死了,一位术士让家人将他放在清静的地方,7天后干庆竟然又活了过来。

生活在这样神秘的土地上,干宝的创作题材自然丰富,有许多篇目都对后世留下深刻影响,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邯郸记》,唐人的《柳毅传书》,鲁迅的《铸剑》,均取材于《搜神记》。世人评价,以为此作为最早的笔记小说最成功的一部,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说到南北朝时期嘉兴的文学活动,不得不说到两个虽非嘉兴藉却在嘉兴留下重要文学痕迹的文学家。昭明就是萧统,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501—531年),1500年前的萧统为后世作了一件留芳千古之事,那就是由他编辑了一本诗文集《文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汇集了历史上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但起到了保存和流布的作用,也为后代文人提供了较好的学习范本。在唐代这部书就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有所谓“文学选”之说。连诗圣杜甫给儿子的诗中,都有“熟精《文选》理”之说。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有“《文选》熟,秀才半”之说,可见这本书在那时读书人心中的地位。直到今天,其中的有些诗文还是许多萃萃学子必修课之一。

昭明太子30岁就死了,他的少年求学时代,一度是在乌镇的昭明书院完成的。当时的人朝中尚书令南朝文坛泰斗沈约,担任太傅教导太子,成了太子的老师。因沈父葬在嘉兴乌镇,沈约每年守墓数月,便把太子带在身边,并建学馆,在书馆里还建有一座校文台,师生二人共处,后人称昭明书院。

唐代诗人中,嘉兴人顾况算得上是一个哀民生之多艰的诗人,成为新乐府诗歌运动先驱,他和白居易之间那段千古佳话留传至今。少年白居易入京城拜谒顾况,顾况起初没看出白居易深浅,拿他的名字开了一个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的生活费不便宜,你要呆在这儿可不容易。接着读白居易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吃一惊,连忙说;能写出这个的句子,在京城住着没问题。从此,白居易的名声在朝野打响了。

说到唐朝大诗人,还得说一个非嘉兴籍诗人在嘉兴留下的重要生命轨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禹锡。刘禹锡儿时在嘉兴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曾在他的诗中回忆道.: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钩钩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从诗中看,连葬在杭州西泠的苏小小的墓也移到了嘉兴,成了此地的一处人文景观了。

宋代以词为显,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曾经在秀州当过通判,人称张三影,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最为著名,在此写过许多的佳作。宋元时期,施德操、陆德舆、许斐、叶隆礼、以及在嘉兴避居过的康与之,朱敦儒,岳坷,赵孟坚,直至明代的贝琼,胡震亨,李日华,朱妙端等人,都在嘉兴留下了灿烂诗章。而尤为自豪的便是清代的嘉兴诗人。

清代诗歌,本身就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第三座高峰,在此要专门说一说朱彝尊(1629—1709)。朱彝尊今天的名声传播,似乎多在他的曝书亭。所谓曝书,即为晒书,这是一种具体的读书人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出生世家的朱彝尊到他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且又遭国破城亡,算得上是明末遗少。祖居原在城中,明亡后移到了今天的王店镇。一生中写了500多首词,2000多首诗。

1678年,康熙三十一年,朱彝尊近天命之年,他终于因他所编的《词综》而奠定其在清初词坛的领袖地位,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创者。第二年,因为其文气太盛,终以布衣举博学鸿词,并授翰林院检讨,开始了对《明史》的编纂。那一年,他刚刚50岁,结束了大半生的布衣生涯,开始了他的仕宦之旅。

15年过去,朱彝尊经历了两度罢官之后,终于携誊载书,回到故乡,在王店建筑了曝书亭,藏书8万卷。从此埋头读书,静心专研,著《经义考》300卷,《日下旧闻》42卷,《曝书亭集》80卷,以此煌煌巨著,奠定其一代大家的坚实地位。(www.xing528.com)

今天我们看到的曝书亭,是作为朱彝尊的故居开放的,始建于1696年,是一个园林式的民居。园中有娱老轩,醧舫,潜采堂,六峰亭,其中的曝书亭才是真正的晒书之处。亭呈正方形,可以有十几个人围坐,有4根青石柱和12根木柱。石柱上刻着杜甫诗、汪辑书,阮元摹的楹联: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

1701年,康熙南巡,那年朱彝尊已经经71岁了,向皇帝呈上《经义考》与《易书》两种时,想必心情也是从容的。康熙赠了一块题为“研经博物”的匾额给他,算是一种皇家评价吧。

说到朱彝尊的文学,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一为绝句《鸳鸯湖棹歌》100首,一为《风怀二百韵》,前为睹物,后为怀人。《鸳鸯湖棹歌》可说是一部有韵的嘉兴地方志,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描写本地风土人情。比如“楼头沽酒楼外泊,半是江淮贩米船”,比如“五月新丝满廛,缫车响彻斗门边”,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嘉兴城镇与工商结合的景象。今天走在嘉兴的各个景点中;还常常看到朱彝尊的诗刻在石碑上。

不过朱彝尊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性情和勇气。这部2000多字的长诗,是他所有诗作中最长的一篇,而且是一篇地道的情诗,诗中的女主人公,却是朱彝尊的妻妹冯寿贞。晚年朱彝尊编《曝书亭全集》,他的学生认为先生德高望重,此诗有损形象,力主删去。朱彝尊则说:宁愿不吃孔庙里的祭祀的冷猪肉,也绝不让删去此诗。请想一想,此时,离五四运动还有200多年呢。这倒不禁让人想起了晚出生160多年的徐志摩,时代自然是完全的不同,诗风也截然不一,然而,在感情上,竟然有如此相通的一脉相承的表达,莫非亦是嘉兴的水土培育出来的特性。

晚清至现当代,嘉兴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才子诗人翻译家叠出。如王国维,沈曾植,徐志摩,茅盾,朱生豪,穆旦,丰子恺,陈学昭……其中小说领域,张匀的《玉娇梨》为中国现代第一部才子佳人小说;茅盾的《子夜》开中国现代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先锋;金庸把中国的武侠小说推到新的天地;余华则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看似平和安详的嘉兴人,其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嘉兴文学的巨大成就,为嘉兴书画艺术的长盛不衰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注释】

[1]《四库全书总目》。

[2]管庭芬《经籍跋文》。

[3]陈鱣《愚谷文存序》。

[4]吴骞《愚谷文存·桐阴日省编》。

[5]陈鱣《愚谷文存》。

[6]吴骞《海宁经籍志备考序》。

[7]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卷二《前汉书跋》。

[8]《愚谷文存·桐阴日省编》。

[9](清)钱曾《读书敏求记》。

[10]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

[11]金农《冬心先生随笔》。

[12](清)王维梅《嘉兴府典故纂要·卷一》。

[13]八股文摹仿宋代经文,措辞学用古人语气,即代圣人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亦称制义、制艺、叶文、时艺。

[14]《重修浙江通志稿·考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