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艺节目发展趋势:细分、移植、创新
文艺即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文艺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有雅趣且又为大众所接受是文艺的一种境界,因此“雅俗共赏”往往成为文艺作品的一种追求。
广播文艺节目主要指包括音乐、曲艺、喜剧等元素的节目,广义上还涵盖了广播剧。从世界范围内看,音乐类节目在广播文艺节目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本书所讲的广播文艺节目主要针对广播音乐类节目。
电视文艺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为创作原始素材及基本构成元素,运用视听语言创作完成的电视艺术作品。[23]广义的电视文艺节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戏曲、音乐、体育、杂技、魔术等多种节目类型;狭义的电视文艺节目仅指综艺性节目。本书所讲的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涵盖包含歌舞、表演、戏剧、谈话、竞技、喜剧、魔术等多元素节目表演形式的综艺娱乐类节目以及本章第一节提到的真人秀节目。
(一)广播音乐类节目:细分特征明显
目前,国外的广播音乐节目大都以“听众细分法”的方式进行节目和频率细分,从而在音乐节目的类型、播出时段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择上迎合目标听众的收听需求。在广播业较为发达的欧美,类型台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形式多样、类别细分的音乐台;在日本,NHK和商业广播电台在节目编排中也将音乐类节目列入主要的节目类型中。以代表日本短波广播的三大商业广播为例,其在8∶ 30—16∶00的上、下午休闲板块,16∶00—17∶50的黄昏板块以及21∶30—24∶ 00的夜间板块都会安排长时段的音乐节目。借助于市场分割,也就是将受众分成许多小的群体,媒体的经营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规划和制订不同的传播和营销策略。
1.美国音乐电台的细分化
正是节目类型的细分化使美国的广播保持了旺盛的竞争力。多年来在美国全国的广告市场上,广播电台始终占有10%以上的份额且仍在不断增长。根据阿比创公司发布的Radio Today 2008 Edition提供的数据显示,音乐电台占整个美国广播电台市场份额的70%。其分类包括乡村音乐、当代流行、热门流行、怀旧、城市流行、经典摇滚、新摇滚、另类摇滚、古典音乐等等。由于美国有上百年流行音乐的历史以及系统的古典音乐教育,其庞大的受众基础足以支撑起如此细分的众多音乐电台(见表2—3)。
表2—3 2007年美国音乐电台类型及数量
(数据来源:阿比创公司:Radio Today 2008 Edition)
2.细分市场要考虑的因素[24]
在考虑将广播市场进行细分的时候,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查尔斯·华纳(Charles Warner)和田纳西大学广播电视系教授约瑟夫·巴克曼(Joseph Buchman)等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需要首先考虑的:
·市场应是可“测量”的,即必须要有相当容易的方法去定义和测量细分的市场,如果细分市场的大小无法测量,就无法估测潜在的销售量。例如,可以用普查的资料来测量依照年龄、性别、人口等区分的市场;
·应具备一定的规模,细分市场的大小应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企业才可能获得足够的利润;
·市场应该是可到达的,除了能够测量和规模足够大外,细分的市场还应该能够用广告和促销活动到达;
·经营成本尽可能低,在同一区域内,和其他机构比较,其经营成本应该是尽可能低,这样利润才可能大;
·在考虑以上几个因素后,还需进行比较,即在某一区域内自己能否占据领导地位,如果竞争较大,或竞争者已有相似的产品,则应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产品,以期用“差异化”的策略,使自己的产品(节目)在消费者中留下尽可能深的印象。
在具体决定电台的市场定位时,经营者首先要分析自己的产品已有的定位是什么,自己要攻占的位置是什么,自己是否和实力强大的公司形成竞争局面,是否要寻找其他公司尚未控制的市场等。
目前,国外的广播综艺节目大多以“听众细分法”进行节目和频率的细分,以期在综艺节目的类型、播出时段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择上迎合目标听众的收听需求。
(二)电视综艺节目:样式创新、内容翻新
1.国外优秀综艺节目《扫描》
在美国电视发展早期,商业电视从综艺节目发端而盛极一时,NBC、CBS等各大电视网不断推出定位独特的综艺节目以在收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电视综艺节目的地位与初创时期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好的电视综艺节目依然成为各大电视网和电视机构的王牌。比如2000年从英国开始,一种全新的将真人秀引入音乐节目的电视综艺节目样式席卷了全球,从英国的《流行偶像》到美国的《美国偶像》,全球大量的电视机构都借用了这种节目模式打造本土的偶像。
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样式非常丰富(见表2—4)。
表2—4 主要电视综艺节目样式列表
续表
同时,各种类别的电视综艺节目还在持续地进行细分、不断地进行创新,这也是电视综艺节目保持良好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电视综艺选秀类节目自出现以来其种类的翻新速度非常快,目前的选秀节目除了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的《流行偶像》和《美国偶像》这一类的歌手选秀节目,《英国达人》和《美国奇才》这类才艺选秀之外,还出现了卡通人物造型选秀的《谁想成为超人英雄》,舞蹈类选秀的《舞蹈人生》和《会跳舞就来》,将电视选秀与剧集制作相结合的《明星偶像:他是谁》,模特选秀类节目《全英超级模特新秀大赛》,明星溜冰选秀节目《与明星溜冰》等等。这些样式翻新的选秀节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
2.国外优秀综艺节目成功经验透视[25]
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电视综艺节目从问世之初就得到观众的青睐。综观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其共同特点是:通过具体的人展现人性和人格,贴近普罗大众的情感以及精神诉求。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迪朗先生认为,综艺类节目首先要在制作上下工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让选手成为节目的核心,通过他们的表现去感染观众,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参与”。窥视国外成功的、经典的综艺电视节目,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为我国借鉴:
第一,节目保持生命力的最大秘诀在于原创。欧洲各国在节目类型的创新上总是以领跑者的姿态走在前列。许多综艺娱乐类节目在美国大行其道,但追本溯源,发现从美国发起继而风靡全球的节目,在欧洲几乎都能找到雏形。例如红遍全球的《美国偶像》其实是英国《流行偶像》的翻版。欧洲电视历来十分强调节目的原创性,大多数欧洲国家坚持对播出节目的本土内容实行配额做法,保护民族文化产业。
第二,要打造品牌特色。首先是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主持人的选择必须符合节目的定位与特点。例如《幸存者》的主持人一般在50岁左右,处事稳健,不仅随时把握着节目应有的节奏,严肃中带着友善可信,而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还能够进行良好的冷处理,让人有安全感。还有英国播出的游艺竞技类节目《夺金出租车》,其主持人本身就是一名真正有营业执照的出租车司机。其次,长时间保持红火的节目,一般都常年使用自己的舞台,这十分有助于推出节目的品牌和巩固观众的认知度。制作方的专业主义精神逐渐成为节目的重要符号,为打造品牌发挥效力。再次,成功的综艺节目都有一个想要展现的主题。节目时刻围绕着这个主题,把它展现到极致。美国CBS推出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把选手放入原始丛林,考验他们与自然相处共生的能力;英国的《老大哥》把参与者放在封闭的室内空间,展现人际关系的复杂和阴暗面;起源于日本的创业真人秀节目《龙穴》将选手放入现代都市里的商业王国,考验他们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作为经济动物的生存能力。所以,要想成就自己的节目品牌,就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进行选择和制作。
第三,开发观众多元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欧美的综艺节目特别重视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并满足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受众的各类需求。比如,《对同性恋者的奇怪眼神》是专门为同性恋这一社会群体制作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还开设了《我是如何从房地产上赚钱的》《街区》等与房地产相关的综艺节目;还有专门针对高收入人群开办的智力竞技类节目《夺金出租车》等。这些原创的节目模式使得各电视台、制作公司的竞争领域变得宽广,有效避免过分集中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同时,节目主题的多元化、多变化,给予节目开发以无穷的创新空间。
第四,节目要契合地缘文化。综艺节目类型与地缘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是原产欧洲的电视节目模式《邀你共舞》和《邀你滑冰》,被美国引进后,均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引进丹麦后,命运却一盛一衰,《邀你共舞》大获全胜,《邀你滑冰》却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舞蹈和滑冰在美国都有观众群,尤其是滑冰运动作为美国的体育强项,拥有许多粉丝。而在丹麦由于当地多寒的天气,令人们更爱室内温暖热烈的文化活动,滑冰这一运动既是在室内冷冰冰地进行,又不是当地的强项(滑雪才是,而且还在室外),公众的兴趣显然不大,无法引起收视欲望。
二、我国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现状:移植后创新,走本土化道路
(一)广播文艺节目:进入类型化时期
在我国广播界,文艺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广播一般都被单列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广播类型而存在。
在目前我国广播类型的构成中,音乐广播是仅次于交通广播与新闻广播的第三大广播类型。而我国的文艺类广播频率在我国广播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是出现得较早的一种专业频率,其节目的类型和频道专业的程度随着广播的发展改变也较大。从2005年开始,我国综合性的文艺频率数量不断萎缩,至2007年其整体数量只占文艺广播的三分之一,文艺类广播频率目前已经由专业化走向了类型化。2007年末,我国文艺广播的类型主要有故事类、评书类、小说类、戏曲(剧)类、曲艺类、娱乐类、文学/读书类和影视广播剧类等,其数量占文艺频率总数的40%以上。[26]
文艺广播的伴随性收听特征十分明显,据CSM媒介研究的数据显示,文艺频率的收听高峰主要出现在6∶00—8∶00的早间时段和17∶45—18∶45的傍晚时段,显示听众在早间从起床到出门上班之间的收听和傍晚下班到家准备晚饭的时间收听较为集中。
(二)电视文艺节目:发展迅速
1.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特点:全民参与,互动增强
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个阶段,综艺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的成长历程。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春节联欢晚会》,拉开了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大幕。综合了歌唱、舞蹈、相声、小品和魔术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晚会成为了当时综艺节目的主流模式。节目形式多为明星表演,百姓观看。典型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
随着省级卫视加入到全国频道的队伍中,综艺节目的发展增添了活力。1997年,湖南卫视推出了《快乐大本营》,宣告我国的综艺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综艺节目更多的是明星与主持人或是观众进行互动。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节目设置了“超级模仿秀”的板块,为观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窗口。
在即将跨入21世纪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益智综艺节目《幸运52》和《开心辞典》,掀起了益智综艺节目的高潮。在这些节目中,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性大大增强,综艺节目的大众参与性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2004年,湖南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推出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和《我型我秀》,宣告全国范围内的综艺选秀时代到来。特别是2005年的《超级女声》把选秀节目推向顶峰,跟风节目众多,如中央电视台推出《梦想中国》,北京卫视推出《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推出《绝对唱响》等。在这类综艺节目里,明星不再是主角,观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前所未有地扩大。在平民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明星选秀节目也出现在荧屏上。2006年至2007年湖南卫视的《名声大震》《舞动奇迹》,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非常有戏》都是明星选秀节目的代表。(www.xing528.com)
随着频道体制的改革,省级卫视的迅速发展,观众对娱乐的需求不断上涨,综艺节目越来越活跃于我国电视荧屏上。这个时期,平民在节目中的参与得到了极大的展现,比如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东方卫视的《全家都来赛》等全民参与的游戏类节目,参与者不再是为选秀而参与表演,而纯粹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快乐而快乐。同时,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主题类的综艺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分别推出的《金牌魔术团》《星光魔范生》等魔术类综艺节目;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分别推出的《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等唱歌类综艺节目;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分别推出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相亲类综艺节目。
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来看,省级卫视的娱乐节目在我国的综艺节目版图上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综艺节目资源的使用效率高居省级卫视各类节目之首,平均收视率甚至超过了电视剧。特别是在周末的黄金时段,娱乐大战可谓“狼烟四起”。打开电视机,娱乐节目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省级卫视与央视的娱乐节目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CSM媒介研究调查显示,2009年省级卫视综艺节目收视时长从2008年的1 205分钟攀升至2064分钟,增长了859分钟,增幅超过70%。从2009年晚间时段综艺节目收看量来看,中央级频道下降10个百分点,而省级上星频道则上升约10个百分点,省级上星频道39.0%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中央级频道的36.0%。中央电视台三套作为国家级的综艺频道,虽然市场份额仍占领先地位,观众收视时间相比2008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综艺节目整体收视量增长30%的背景下,份额相比下滑6个百分点,与各省级频道的差距迅速拉大。省级卫视通过不断的创新努力,在娱乐节目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总之,在现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期,电视综艺节目不再呈现出某种类型的节目或某一个频道的节目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是呈现出全民参与、多元素融合、节目类型细分、娱乐性越来越强等特征。
回想综艺节目的初期——综艺晚会时代,舞台表演的形式都非常庄重。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形式越来越轻松,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节目本身的娱乐性。从开始仅有的演艺明星在舞台上的表演,到明星参与游戏,到普通观众参与益智类游戏,到平民参与选秀,再到全民参与游戏、表演,我国综艺节目的全民参与性越来越强,互动性越来越明显。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言:“娱乐节目越来越自主化,人与人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小,人们的心理参与度会越来越高,打破着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传统界限与门槛,形成新的参与兴趣与热潮,给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提供了一条可以自我选择参与,自主表达的一种通道。”
2.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成功因素分析
(1)国外引进,本土改造
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竞争激烈,但市场发展尚未成熟,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大多成功的综艺娱乐节目都脱胎于外来节目,然后将娱乐模式与本国传统或本地文化相结合,进行一系列“本土化”改造。我国颇受观众喜欢的综艺节目几乎都能找到国外节目的原型,比如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原型是英国ITV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2009年湖南卫视引进英国综艺节目Take Me Out的节目模式,推出了全新的婚恋类节目《我们约会吧》,风靡一时的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是起源于美国选秀节目《歌唱小蜜蜂》。这些节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们找到了“本土化”的改造方式。
《开心辞典》在引进国外益智类节目的全新理念的同时,围绕中国传统的亲情观念,首创家庭梦想的概念,为普通人参与节目、进行知识博弈的同时,也给普通家庭成员提供了表达真情和爱心的平台和机会。尤其在暑期举办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将国学乔装打扮成一场扣人心弦的电视选秀,一方面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也把传统的国学知识传播到了千家万户。
《我爱记歌词》将目前我国流行的大众娱乐方式“K歌”与电视传媒自身特点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电视娱乐的互动性、参与性、自主性和低门槛,让每个观众都有机会成为电视的主角、平民的偶像,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是购买了欧美当红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版权出品的,是一个舶来程度很高的节目。《中国达人秀》虽然严格遵照原版节目的制作流程,但节目还是结合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文化、情感等背景进行中国化的内容制作。欧美文化中主张个性和自我,我国文化则崇尚和谐,专注情感。因此,《中国达人秀》的观众不仅可以领略“袖珍女孩”“孔雀哥哥”“独臂男孩”等选手的才艺,还可以通过节目组对这些选手才艺表演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故事的挖掘,来感受中国人身上善良、淳朴、智慧、勤劳的美德。
总之,面对从国外引进的娱乐节目形式,即使是获得世界成功推广经验的成熟节目模式,我国的娱乐节目的主创人员也必须依照不同的生存土壤进行相应的“本土化”改造,把节目置于一个国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框架之中,让中国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文化上的认同。
(2)根据节目定位,打造主持人品牌
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节目的核心。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引领着整个节目的方向和氛围,所以主持人的选择决定着节目的成败,主持人的个性也会成为保证收视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历来成功的综艺节目,都有品牌化的节目主持人。
早期的《综艺大观》主持人倪萍,形象庄重大方,饱含情感,符合节目庄重的舞台表演的定位;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益智类节目《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风趣幽默,善于调侃,为紧张的比赛增添了轻松的氛围和娱乐的色彩;被称为“百姓舞台”的《星光大道》主持人毕福剑,其朴实的长相、随和的气质给人一种亲切的邻家哥哥感觉,与老百姓自娱自乐的节目风格相得益彰,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湖南卫视的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是一档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娱乐脱口秀节目,节目的主持人由往日的两人搭档,转变成了以何炅为首的快乐家族主持群,他们青春靓丽、时尚前卫,以幽默的语言来搞怪搞笑,以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湖南卫视的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的主持人由清一色的男主持群构成,同时还有来自我国台湾、日韩的主持人参与,更能体现该节目把世界礼仪传递给观众的主旨。这些主持人机智诙谐、插科打诨无所不能,风格各异但又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个主持人的特征,超越了单个主持人的主持效果,成功形成了群体效应。
在未来,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将越来越多样化,新的娱乐节目会不断涌现,在选择和培养主持人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要根据节目的定位和风格来打造属于自己栏目的品牌节目主持人,使得主持人也成为拉动收视的重要因素。
(3)引入公益元素,增加人文关怀
电视是一种文化载体,在愉悦观众、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欧美、日韩的很多娱乐节目中,都遵循着一条将娱乐与公益联姻的内在规律。比如日本的一档节目《抢救贫穷大作战》,就是堂堂正正地帮穷人摆脱困境,娱乐、公益兼而并举,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27]在我国的那些受观众追捧的电视综艺节目中,也非常注重把公益元素融入节目,在增加综艺节目的娱乐张力的同时,还赋予节目以社会责任感的张力,取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星光大道》曾举办“创建爱心小学”的活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儿童解决教育问题,还为选手举行了“千里寻亲”和“献歌声圆梦想”的活动。
在浙江卫视推出的游戏竞技类节目《冲关我最棒》里,闯关成功者不但会得到奖励,每闯关成功一人,栏目的赞助商还会为甘肃的希望小学捐助1 000元,为希望小学添砖加瓦,增强了节目的公益性。
湖南卫视更是首创明星公益挑战娱乐节目《勇往直前》,自开播以来,成为一匹收视黑马,稳居同时段收视前列。每一期的《勇往直前》都会联系一个企业、组织或个人,只要嘉宾能够挑战成功,合作对象将会捐出一笔款项,来建造一所希望小学,并建立“希望图书馆”“快乐体育乐园”等软硬件配套设施。除此以外,还有对个人的慈善募捐。这样做在观众心里播撒了爱心的种子,引起了社会上的情感共鸣,给节目注入了感动的灵魂,彰显了电视娱乐节目担当社会责任的公益形象,有益于节目的长远发展。
3.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在市场化的竞争中,综艺娱乐节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同质化严重是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1)低俗化倾向
由于有些综艺节目过于关注媒体的产业属性,过分强调“眼球”经济,加之简单模仿西方纯商业性的娱乐节目模式,忽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所以一些娱乐节目在彰显娱乐精神的同时,低俗之风随之而至,从正当红的娱乐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低俗化的痕迹。
比如在当前繁荣的婚恋节目中,出现了“情感货币化和商品化”的倾向。为博眼球,有些嘉宾恶语相向,发表“拜金主义”等不正确的婚恋观。在某期《非诚勿扰》中,有女嘉宾明确表示“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有点评人毫不留情地质问男嘉宾:“你靠微薄工资多少年才能给女嘉宾买得起宝马?”在《我们约会吧》的一期节目中,一位“海归”男嘉宾还特意在特写镜头下炫耀自己的一堆美金。这种对媚金炫富心理进行张扬的情节在一些节目中十分明显。在某些选秀节目中,一些评委在镜头面前,无视选手的感受,毫无遮拦地说选手“腰长腿短”,“年纪不大,像怨妇一样”等挖苦、刺激性语言,甚至会拿嘉宾生理缺陷进行调笑。某电视台的户外体育节目竟设置了一个十分不雅的环节——让坐在椅子上的女选手,两腿间夹一个装了水的气球,男选手必须用力坐到女选手腿上把气球挤爆,两人才能继续比赛。在一些娱乐新闻的报道中,常常是捕风捉影,报道娱乐明星的绯闻、丑闻和隐私,用过度渲染、恶搞等手法制作娱乐节目,使得一部分文艺节目陷入了一种单纯强调感官刺激而放弃精神追求的境地。
对低俗化的倾向,最近几年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不断发出关于抵制电视综艺节目低俗风的讲话和指示,但是去低俗化的关键还应是媒体的自律——增强节目制作人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舆论导向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节目评价体系等等,让电视综艺节目在娱乐性与服务性之间,在高雅性与大众性之间巧妙地找到一个平衡点,坚守应有的娱乐底线,让节目做到娱乐但不愚乐,用情但不滥情,通俗但不庸俗,使节目长远、稳定地发展下去。
(2)一味跟风,节目同质化严重
随着我国各省级卫视的激烈竞争,一些娱乐节目跟风不断,节目同质化问题突出。同一家媒体和频道的节目编排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不同家媒体或电视频道之间更是经常性地出现同质化节目大打擂台的情况。一种节目类型或形式受到观众的喜爱,就会被迅速地复制再复制,然后内容、形式、节目流程雷同的节目就会纷纷推出。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火爆引发选秀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的泛滥。《超级少年》《超级偶像》等选秀节目纷至沓来,“秀、PK、短信投票”成为所有娱乐节目的必备要素。2009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使得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后,各个电视台群起效仿,不仅各个省台都办相亲节目,而且同一个电视台的不同频道也会有多个类似的节目。如上海电视台在娱乐频道、星尚频道及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缘来就是你》《百里挑一》和《星尚之旅》四档婚恋节目。2008年借着奥运东风,湖南卫视推出闯关类游戏节目《智勇大冲关》后,其他各家卫视和地面频道也争相推出类似的水上闯关节目,有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山东卫视的《爱拼才会赢》。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从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引进的歌唱音准比赛《谁敢来唱歌》,随后湖南卫视也推出了同类型的节目《挑战麦克风》,两档节目都号称是寻找平民“K歌王”,而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则把此类歌唱选秀节目推向顶峰。
同质化的节目,难免会让观众发出感慨:打开中国的电视机,虽琳琅满目,却没电视可看。相互的模仿,会造成节目资源的浪费,也会使得电视节目单调化。其实,在电视节目创作的初级阶段,模仿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今我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模仿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有所突破。如果电视台走不出模仿的老路,只求快不求精,最终将导致节目的生命力短暂,过早走入衰退期,然后再复制再衰退,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三)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潜力与趋势
1.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节目的创新。欧美国家对综艺节目的创新环节十分重视,好的创意是好节目的根本和高收益的基础,从英国的《全民偶像》风靡全球到2007年《英国达人》的好评如潮,创意带来了全新的节目样式和收视狂潮,同时也带来了高额的版权转让费。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模仿、复制、“山寨”之路后,我国的综艺节目对于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即便是借鉴国外的节目样式,但会对其做好本土化的改造。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例,从一开始的“克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四个年头,该节目的样式和主持人团队几经变化,到目前,借鉴《周六夜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构成样式和表演形式,形成了五位主持人以团队面目出现并参与到整档节目的各个表演环节中的模式,这种借鉴相较过去的简单克隆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现在各个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也在努力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以游戏类节目为例,江苏卫视的《挑战100%》采用了明星与选手配对的方式;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根据冬季与夏季的不同气候条件设计合适的赛程;湖南卫视的《大家一起上》则展现家庭及团队的“作战能力”;中央电视台的《城市之间》则强调各城市选手之间的竞技水平,水上游戏、公牛游戏、转盘游戏、勇攀高峰是其经典节目;东方卫视的《动洞墙》则要选手摆出移动泡沫墙上显示的动作造型从而顺利通过墙上的洞。
2010年,在湖南卫视、青海卫视、浙江卫视等仍然坚持歌唱类选秀模式时,东方卫视放弃了他们延续多年的选男女偶像的“加油”与“型秀”系列,另辟蹊径推出一档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表演类型限制的“零门槛”平民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这档节目从节目模式、赛制流程、选手类型等方面都与其他省级频道选秀节目有很大的差异,节目带给观众一种新鲜的、与众不同的观看感受。
在各卫视娱乐节目大战中,2009年广东卫视推出了一档新的歌唱类娱乐节目《乐拍乐高》,是全球首家以拍卖音乐作品为主题的电视综艺节目。在以歌唱为娱乐节目最重要元素的当下,广东卫视的这档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其核心力就在于其以“原创”的力量,超越了其他歌唱类节目的模仿,从而带给节目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此可见,创新是节目的生命力。电视台要想让自己的娱乐节目在海量的同质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竞争力和观众的持续关注,就不能固守一种模式和风格,必须在创新力上下工夫,始终站在观众需要的最前沿,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2.明星元素与平民娱乐进一步结合
在当今中国电视娱乐化大潮中,全民参与成为显著特征。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参加娱乐节目,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同时,娱乐明星也可以通过综艺节目,褪去身上的光环,与观众的距离拉得更近。前者以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快乐女生》《超级女声》为例,通过海选选出大众喜欢的娱乐偶像;后者以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为代表,参赛的对象都是平常以评委或嘉宾身份出场的明星“大腕”,他们的去留要由电视机前的观众来决定。有学者把这种趋势概括为“平民娱乐明星化”和“明星娱乐平民化”。
让平民变成明星,让明星回归平民,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平了阶层差别,在娱乐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总之,不管是平民娱乐明星化还是明星娱乐平民化,身份的转换和评与被评权力的转移,颠覆了以往电视娱乐节目中明星被仰视和崇拜的局面,营造出相对平等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真正的电视娱乐和狂欢的本质。”[28]
平民娱乐的兴起是受众本位在综艺节目中的一个体现。“受众本位与传播者本位不同,传播者在参与传播过程中主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来确定传播的目的、步骤以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并以受众受传的实际状况作为评价传播得失的标准。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29]未来媒介将会秉持“受众本位”的观念把普通人参与节目的要求进一步放宽,使得有才艺、有兴趣展现自己的观众有一个畅通的渠道登上屏幕。大众与明星一起娱乐,使得综艺节目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3注入民族元素,凸显本地特色
近年来,在广播文艺频率的类型台中,评书类、戏曲(剧)类和曲艺类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是较受欢迎的文艺频率。但其听众群体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在传统文艺类型台的发展中,如何突出时尚元素、吸引年轻听众的收听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对于电视综艺节目也应该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挖掘题材,创造新颖的节目形式。相声、小品一直是我国观众喜欢的传统曲艺节目,电视台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曲艺和语言类节目,结合各个电视台的地缘优势,在其中不断加入时代元素,让我国的传统综艺节目重放光彩。比如黑龙江卫视在2009年推出《本山快乐营》,将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人物和场景搬上舞台,通过剧中东北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欢乐。东方卫视的《笑林大会》则以沪上滑稽剧团演员为依托,结合“师傅来了”、“收视奇迹”等主题让南北笑星同台比拼。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以“民族、原生态民间才艺”为特色,节目中呈现的是那些活跃于田间地头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在某一区域流行的、草根化的、带有原生态色彩的民间才艺。民歌、民舞、民乐、曲艺、杂技、魔术等纷纷登场,一些才艺突出的民间艺人也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挖掘民族文化,突出本土色彩也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之一。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运用娱乐形式解读传统文化,讲解公德礼仪知识,不仅传播了中华千年文明之邦的礼仪文化,而且还开创了新的电视节目模式。辽宁卫视推出的《明星转起来》,虽然是明星选秀节目,但是却因为其浓厚的“东北二人转”文化而自成一格。内蒙古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我的伊克赛》,在综艺节目中打造“蒙元文化”特色板块,也实现了收视率的节节上升。在2009年选秀类节目走低后,讲述家长里短小故事的栏目剧日渐受到关注,因为这些栏目剧大都以当地题材为主,有些甚至还使用方言,本土化味道浓郁,所以成了当地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比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基,也应成为未来综艺节目发展所汲取养分的肥沃土壤。我国的综艺节目必须依照不同的生存土壤进行创作,把节目置于国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框架之中。只有在群众基础好的,适合生存的土壤中生存与发展,综艺节目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才可以获得竞争力和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