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作为一个技术的概念,是相对于模拟电视而言的。所谓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指在电视节目采集、录制、发射、接收、播出等环节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解码技术以及数字化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革命可以说是继电视由黑白变为彩色的革命之后的第二次全球性的电视技术变革。
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渠道不同,可分为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以及卫星数字电视;按照图像清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清数字电视(HDTV)、标清数字电视(SDTV)以及普通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
“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将极大改善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和效率——借助数字电视卫星、有线和地面三位一体的传输网络,电视媒体将影响更广泛的受众;数字电视技术更为稳定的信号传输效果,将保证更多的观众能够稳定地接收到高质量的电视信号;数字编解码技术的高保真优势,则将让观众获得更优质的影音享受。”[1]另外,数字音频压缩技术提高了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大大丰富了频率资源;改变了观众收看电视的形式,观众从被动收看转为主动收看。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欧洲及日本分别于1995年、1997年、1999年研制开发了三种不同的地面数字电视传送系统标准。美国、英国已于1998年底确定了采用ATSC[2]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新加坡等国也结合本国的国情,确定选用欧洲的DVB[3]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日本则确定ISDB[4]制标准。
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属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订或选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涉及本国的社会制度、政治需要,还影响到本国经济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故各国政府对此都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订。因此基于广播电视平台流通的三种数字电视制式下,传播形态的顺利实现是各国广播电视媒介推广数字化的重中之重。
数字新媒体可以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新的产品形态和市场增值空间,数字化是广播电视的必然选择,所以各国政府、企业都在积极行动,以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国际电信联盟规定,所有国家都要在2015年前停播模拟电视广播,实现全面数字化[5]。2006年,卢森堡、荷兰完成数字电视转换;2007年,芬兰、安道尔共和国、瑞典和瑞士完成了数字电视的转换;2008年,比利时和德国完成数字电视转换;2009年,美国、丹麦和挪威也完成了数字电视的转换工作。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并非像多数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预测的那样顺利,多数国家的“模转数”相较于其原有预计都有明显滞后,但“模转数”的步伐依旧在持续进行。
以欧洲广播电视数字转换为例,西欧国家如英、法转换速度较快,而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则落后2—3年。卫星电视的数字化走在前列,大部分国家将在2012年前完成卫星电视传输的数字化;地面电视数字化率为近40%;而有线电视用户仅有35%实现了数字化。
英国是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转换上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6月英国首次没有模拟电视机在市场销售。而根据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Ofcom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数字电视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92.7%的英国家庭已经使用数字电视。Ofcom计划在2012年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电视的过渡,按目前的进展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6]
亚洲的数字化进程稍微落后于欧洲,其中韩国最早,该国宣布在2013年前停播模拟电视信号;印尼则稍晚,计划在2017年完成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
一、美国——数字革命的引领者
(一)政府主导的数字革命
美国电视产业结构由地面、卫星和有线三大块组成。依据美国法律,卫星和有线必须转播地面电视,美国70%的视听者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或卫星电视网收看地面电视节目的。因此,美国选择的是以有线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来带动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策略。
美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2年)。当时的美国广播联盟为阻止广播电视频率的重新分配,防止这些频率落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等机构手中,以需要为今后发展高清电视预留频率资源为由,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的口号。这一阶段主要从事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论证和启动工作。
第二阶段是建设阶段(1992—1998年)。1992年克林顿政府为促进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把数字电视作为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信法》,确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制定了时间进度表,拉开了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序幕。
第三阶段是推广阶段(1998—2001年)。这个阶段美国的频率危机再次爆发。一方面市场产生了对新的商业无线数据服务的迫切需求,这需要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为加强国土安全保护,也需要为消防、医疗和警方等公务紧急部门提供频率资源。这两个因素直接推动了美国紧锣密鼓的数字化进程。
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2001—2006年)。由于电视提供了更多的新服务,如交互电视、视频点播、高速互联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和提供天气预报等各种信息服务,数字电视渗透率开始上涨,数字化家庭比例开始上升,多数播出机构开始数字化运作,数字电视市场接近成熟。
第五阶段是转换阶段(2007年后)。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日程表,按部就班地实现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强制转换。
为强制实施数字转换,美国政府综合各方面反应,制定了日程表并进行不断调整。有关法案规定:2005年7月1日后,美国市场上36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均须内置解码器;2006年7月1日后,25—35英寸的电视机也须内置解码器;2007年3月1日起,美国全面禁售模拟电视机,要求此后所销售的25英寸以上电视必须集数字接收和显示于一体,内置符合美国ATSC电视制式的调谐和解码组件;7月1日后,13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必须全部内置解码器。这些规定使美国政府主导的强制数字转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模拟电视机的退场是所有向数字转换的国家迟早都会面临的问题,美国的先行将为随后进入数字转换的国家积累一些可供参考或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2008年9月8日,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威尔明顿市率先开始数字电视转换的测试。随后从当晚12点开始,当地的电视公司WWAY(ABC),WSFX-TV(Fox),WECT(NBC),WILM-LP(CBS)和W51CW(Trinity Broadcasting)在该州的五个郡内完全向公众传输数字电视信号。
然而对于数字电视,美国人看法不一。虽然很多人都购买数字机顶盒,或更换电视机,或升级天线,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意被迫掏钱参与政府主导的数字革命。于是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公众宣布“将想办法挤出经费,用于教育消费者数字电视过渡的问题”。
尼尔森公司曾发布数据表示,在纽约的广播市场中,有92 000户家庭对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完全没有准备,另外还有348 000户家庭也只做了一部分准备工作。对于这些被动的消费者,美国商务部的一位官员作出了形象的解释:“很多人做事情都会拖到最后一分钟,就像我们总是等到圣诞节前夕才去购物一样。”
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2009年奥巴马政府还专门公布了一张列有组织名称的清单,其中包括国内自愿者组织、公民权利组织,甚至是消防队。这些组织成员将被派去帮助人们安装电视机顶盒以及天线。同时,电视台也设立了热线电话和社团组织,来帮助那些有需求或持有疑问的消费者。
与我国政府自上而下全力推动数字化相似,美国政府在数字化进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与我们的以行政命令为主导不同,美国注重的是在政策上的放宽和从民众角度的引导与推动。虽然历经波折,耗资20亿美元,但美国最终为创造数字电视时代,迈出了完全停止模拟电视信号传输这关键的一步。
事实上,美国政府是地面电视信号数字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时值2009年遭遇经济危机的美国,通过给每户家庭发放不超过两张面值40美元的转换盒代金券加速完成了此次转换,总支出约为9.9亿美元,但空余出来的无线频段却可以换来百亿美金的收入。2008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进行了700MHz无线频段的拍卖,这部分频段就是地面电视信号数字化之后空出的。拍卖收益高达195.9亿美元,由威利逊、AT&T等几家需要无线电频段的通讯公司买单。美国地面电视信号数字化既提高了电视收视质量,又节约了无线频段,还有数百亿美元创收,可谓一举多得。
美国的实践表明,数字化造就了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在内容生产、传输方式、信息终端、服务模式、运营主体几个层面出现的纵向融合。与这一融合趋势相伴随的,是以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为核心而出现的横向分离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陆续放松了多个方面的限制,有力地促进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业的整体转型,为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这对我国通信和广电的条块分割管理的现状而言,借鉴意义尤为重要。电视数字化必然要求通信和广电的三网融合,以此培育一个全新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使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和发行商、传输平台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这条产业链上都能找到适当的位置,为数字电视转换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媒体的数字化改造
美国的数字化进程长期以来一直与高清电视和多频道服务的发展并轨进行。早在2006年,高清电视机在美国电视机市场的销售就开始超过模拟信号电视的发货量。高清电视的发货量超过了1 200万部,在美国数字电视市场的比例上升到了85%。目前,美国90%的电视台都制作高清节目,播出节目中也有55%是高清电视节目,其中黄金时段播出的高清电视节目占到85%。[7]收视率位居前列的高清电视频道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探索频道、娱乐体育频道、福克斯广播公司、家庭影院、全国广播公司、Showtime和时代华纳TNT电视网。日渐增多的高清节目有效激发了受众的视听需求。
(三)融合趋势下产生的新媒体服务模式
“三网融合”在美国得到贯通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视听新媒体的新服务模式。康卡斯特、时代华纳等有线电视巨头推出集多频道有线电视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国内电话服务于一体的“Triple Play”服务,通信企业也纷纷推出名为“FiOS-Internet”、“FiOS TV”、“U-verse”的“Triple Play”业务。其特点是面向FTTH(Fiber To The Home)[8]和VDSL(Very high 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9]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多频道电视、国内电话的捆绑式服务,并进行组合收费,这已经成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和通信企业的一种重要盈利模式。
随着通信网络宽带化的推进,基于IP协议的视频点播服务、IPTV服务等新的内容分配方式也开始出现,在电视内容逐步实现数字化传输后,节目可以通过IP网络直接向计算机用户提供。而覆盖IP网络的影视内容贴片广告也成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反过来也促进了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增长。据美国新媒体电视内容服务市场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新媒体电视内容服务市场收入规模为4.3亿美元,2007年达到7.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79.1%。到2011年,美国新媒体电视内容服务市场收入规模将有望达到26.3亿美元。
(四)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益集团掣肘政策出台。电视数字化牵扯到通信业和广播业为数众多的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集团。虽然美国国会在1997年就设定了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目标,但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各个利益集团、共和民主两党、参众两院都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让。利益集团与政府部门的博弈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致使许多政策、法律和法规难以出台,即便出台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第二,弱势群体获得的政府补贴偏少。尽管近年来数字电视机价格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但仍高出模拟电视机许多。这打消了许多人更换电视机的念头,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和低收入者等。虽然美国也曾设想动用国库补贴这部分人群,但由于遭遇严重的预算危机,财力不足,使得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转换的最终日期由2006年到2009年一推再推,到了模拟信号的传输被正式关闭的时刻,还是有280万美国家庭没有进行转换。
虽然美国数字电视转化已于2009年6月宣布结束,但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委员也表示:“美国数字电视转化并没有在2009年6月结束,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接下来的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内我们还得对那些低功率的电视进行转化。”[10]
二、英国——强大的数字电视王国
(一)消费者至上的数字化推进理念
英国数字电视政策制定者视消费者为政策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这在该国数字电视转换时间表的政策执行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Ofcom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数字电视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92.7%的英国家庭已经使用数字电视。Ofcom计划在2012年完成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电视的过渡,按目前的进展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英国官方承诺政府将确保模拟电视信号关闭的三个前提[11]:
(1)每个目前能够接收到主要的公共服务广播模拟频道(BBC1、BBC2、ITV、Channel 4/S4C和Channel 5)的人都能在数字体系下继续享受到服务;
(2)数字化转换是大多数人都能支付得起的选择;
(3)支付得起的衡量指标是:95%的消费者都能消费得起数字装备。
可见,英国政府推进数字电视普及采用的是“自愿”的政策。消费者个人边际效益分析是评估数字电视政策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数字电视采纳过程中有两项和个人边际效益相关的成本:机顶盒和订户费。免费发放机顶盒是推动消费者接受数字电视的重要策略,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技术,从而刺激需求。BSkyB公司花费10亿英镑为消费者免费发放机顶盒,很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Freeview的快速崛起也是因为在使用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数字电视服务。每个英国电视用户每月花费在付费电视上的费用为29.1英镑,卫星电视30.5英镑,有线电视25.5英镑。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付费电视用户表示愿意继续订购。
(二)数字电视蓬勃发展
英国现有4种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卫星、地面、有线与ADSL。其中,付费卫星DTV(Digital Television)平台Sky Digital是英国第一大DTV平台,免费地面DTV(DTT)平台Freeview为英国第二大DTV平台。英国的有线DTV发展一直比较缓慢。ADSL作为DTV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
英国选择的是标清数字电视(SDTV)为主的发展路线,重点在增加频道数量,并向观众提供更多的节目选择。2003年英国付费电视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收入,达到了32亿英镑。英国付费电视的主要驱动力是体育与电影节目,二者创造的收入总和超过2003年数字电视总收入的一半。体育频道贡献了7.57亿英镑,电影频道则贡献了6.45亿英镑。[12]
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英国通信管制局(Ofcom)证实,英国已经有超过九成的家庭使用数字电视。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主导的免费方式——借用已有的发射台和电视天线,通过机顶盒内或是整合在电视中的解码器解码播出。英国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停止发射模拟电视信号,计划到2012年关闭所有模拟电视信号。
英国的下一代数字电视服务——通过宽带网络(Broadband Internet)提供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正呼之欲出。一个由英国广播公司、商业电视台ITV和网络供应商英国电讯(BT)组成的联盟,在2009年初公布了一份项目咨询报告。这个名为“画布”(Project Canvas)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宽带电脑网络(Broadband Internet),而不再依赖信号发射台、有线电视网络,或者是卫星线路等传播电视节目。该项目采用宽带网络,将单向播出的电视信号变成双向的互动节目。届时观众可以通过连通宽带网络的电视机观看高清晰电视节目、追看已经播出的节目、收听广播、甚至观看网络视频——比如来自YouTube的视频。不仅如此,收看渠道也不再仅限于电视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接收方式观看,实现电视、电脑、手机传播的一体化。
此外,“画布”项目还将会是开放和免费的。这个数字平台将会是一个开放式的行业典范,欢迎任何内容发布商,包括电视台、电台和视频网站等加入。同时商业型的内容供应商不会向观众收费,而是采用插播广告的形式盈利。
“画布”项目预计将在前五年内投资2 400万英镑,现有的三个合作伙伴BBC、ITV和BT各投资600万,剩下的600万将由项目的第四个合作伙伴提供——估计将会是另一个商业电视频道Channel 4。[13]
这个新一代数字电视服务方式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不仅能把传统的电视节目播出和网络的互动性整合起来,还能把各种收看方式也整合在一起。对于参与各方来说,在扩大观众面、增加盈利模式、扩大需求量等方面都有益处。
三、荷兰、芬兰——结束模拟电视时代的小国典范
(一)先拔头筹的郁金香王国
2006年12月11日,荷兰人从此告别了收看50多年无线模拟电视,荷兰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完成数字电视转换的国家。
欧盟执委会早在2005年5月就曾敦促各成员国不晚于2012年完成数字电视转换,包括2005年的法国、捷克,以及2006年的丹麦、卢森堡、希腊、奥地利、爱沙尼亚等国,都已先后陆续开播数字电视。与此同时,较早开播数字电视的欧盟国家亦已进入全面实现数字电视的冲刺阶段。
率先完成数字转换的荷兰,属于有线电视高度普及的国家,超过九成的家庭通过付费方式收看有线电视,而通过天线收看无线电视的家庭仅占1.5%,由于用模拟信号传送的节目只有四套(三套面向全国的荷兰国家公共电视台NOS电视频道及一套地方频道),因此数字转换之后,直接受影响的荷兰家庭仅74 000户。
荷兰政府为了鼓励无线数字电视与有线电视竞争,每年节省大约1 300万欧元的模拟传输费用,在确定数字化之后公益频道仍能免费收看的前提下,按计划终于在2006年底终止模拟传输,期间仅因为大选及若干技术问题延长数字化进程,仅比预计的10月稍延迟了两个月。
数字转换进程能否加速,决定因素相当多,包括无线模拟电视市场占有率、数字无线电视普及率与覆盖率、政府决策、甚至跨国决策等。以荷兰来看,市场已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化,仅靠模拟无线电视传输的用户比例甚低,是能够加速数字电视转换的重要原因。然而,荷兰数字转换虽然技术层次较其他国家单纯,却也经过多年的策划。为了顺利达到2007年实现数字转换的目标,荷兰政府任命独立的“数字转换委员会”(Switch-off Committee)就数字电视的推广提出评估意见,该委员会成员来自经济部、教育文化科学部、全国与地方公共广播业、数字营运平台Digitenne、无线传输公司Mozena以及消费者组织等。该委员会提出建议报告,高度支持发展数字无线电视作为有线电视的竞争平台,报告结论主要包括:
·荷兰是欧洲有线电视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数字转换将容易推行;
·为了相对稀少的用户而占有昂贵的模拟频宽资源,在数字时代显得极端且没有效率;
·要达到全国100%开播无线数字电视,仍要解决因覆盖而产生的接收上的技术困难,包括增建大量传输塔台;
·必须谨慎进行前期的频谱规划,特别注意配合《斯德哥尔摩1961决议》(Stockholm 1961,决定欧洲各国跨国频谱规定)重新修订的要求;(www.xing528.com)
·Digitenne的技术规划必须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在技术进程上,政府应扮演更为积极的先导性角色;
·在市场结构上,政府也必须扮演更积极先导性的角色,促进各数字平台能进行有效的竞争;
·政府应该清楚计算模拟与数字同时广播的费用,以及转换后究竟节省多少成本,委员会建议当公益电视频道纳入Digitenne共同营运架构平台后,每年传输费用应至少节省一半。
至于机顶盒是否应有贴补措施,委员会决议的结果是不予补助。他们认为政府虽有责任带动数字平台的竞争,却不应补助特定数字平台机顶盒,因而否决了政府提议的补助消费者的计划。此外,虽然Digitenne采取收取用户费的经营模式,但在数字转换之后,仍应确保公益频道“免费收看”的原则。
(二)高度发达的北欧通信王国
在荷兰完成数字转换之后,芬兰是第二个进行数字电视转换的北欧国家。芬兰的电视市场在欧洲是独特的,地面数字电视是其主要传输平台。
2007年9月1日芬兰宣布在全国停播所有模拟电视节目而改播数字电视节目,开始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当天凌晨,芬兰全国现有的5个模拟电视频道全部关闭,转为数字电视频道。与此同时,7个新的数字电视频道也开始向全国播放数字电视节目。这一转换过程在同一时间完成。
据了解,芬兰国家电视台已经完成了全国数字电视网的建设,机顶盒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芬兰民众目前只需购买一个数字机顶盒,就可以利用原有接收模拟信号的电视机收看高品质的数字电视节目。但据当地媒体报道,许多芬兰人纷纷选择将旧电视机送到电子垃圾回收站,转而购买高清晰数字电视机。
有研究报告指出,芬兰的宽带网络普及率高达96%,有75%的芬兰公民经常使用网络,40岁以下公民的网络使用比例甚至达到100%,这充分显现芬兰在网络产业上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3G手机的使用率也高达五成以上,移动电话的使用率更是超过了100%,这代表每位芬兰公民的平均手机持有量超过了一部。这个成绩也跟芬兰的环境有关,芬兰绝大多数的公民都居住在城市中,为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架设带来了优越的条件。[14]
而早在2005年,芬兰政府就发布了欧洲第一个移动数字电视许可证。获得移动电视广播及服务许可的公司,将负责向汽车中的移动终端设备提供电视节目、短视频和游戏的传输服务。这一许可证有效期为20年。
芬兰能够率先走进数字电视时代与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虽然芬兰只是一个拥有530万人口的小国,却是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政府倡导的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带动了整个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除了已经完成数字化转换的荷兰、芬兰,瑞典、德国也将在近年终止模拟电视的播送,数字电视的转换将不再只是听来还很遥远的口号。
四、日本——卫星数字电视先行
(一)因地制宜的特色卫星数字电视——以SkyPerfecTV的“拨云见日”为例
作为亚洲地区卫星直播电视运营最成功的国家,日本拥有亚洲最大的卫星直播系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日本电视主要以地面无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为主。日本的数字电视主要有广播卫星BS(Broadcasting Satellite)播出和通信卫星CS(Communications Satellite)播出两种运营模式,其中的CS就是商业数字付费电视。日本最大的CS通信卫星电视机构SkyPerfecTV在数字付费电视中拥有绝对市场优势。1999年4月,以日本伊藤忠商事为中心的财界发布利用通信卫星,发展日本数字多频道直播卫星的计划,开始为日本第一颗数字多频道直播卫星做准备。
1999年6月,由日本数字卫星放送服务株式会社牵头,第一个数字多频道直播卫星SkyPerfecTV通过日本通信3号Ku转发器开始试播。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收费服务,到试播后的8个月内,奇迹般地获得30多万用户。
SkyPerfecTV的组成形态是民营合资数字卫星股份公司,它建立了庞大的发射卫星上行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租用卫星公司新发射的整个或部分转发器进行直播卫星服务。其付费电视服务体系有几个亮点:
(1)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可自由选择组合、可随时变更组合内容的收视方式。SkyPerfecTV采取基本频道组合、附加频道套餐、单独频道、PPV(即Pay Per View,按次付费观看)等多种方便用户的收视方式和多种优惠套餐,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通过电话申请加入SkyPerfecTV后,全部频道可免费收看两周,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后便可以正式购买,还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变更购买的频道,也可随时解约或中止服务。
(2)SkyPerfecTV实现了数字电视双向互动和EPG电子节目指引。电视频道名称、节目内容介绍、一周频道节目内容表、时间类别节目表、分类节目配列表、节目分类分时预约、公众告示板、个人告示板等一应俱全。
(3)PPV按次购买服务。与电话线相连接、收视者收看自己喜好的节目,并及时支付该节目单位时间内的费用,以NVOD(Near Video On Demand)准视频点播的方式播出。
(4)电子信箱功能。SkyPerfecTV的机顶盒可以接受和发送电子邮件,该功能通过简单的Web TV系统实现。收视者可预先向当地网络申请,交纳固定月费后便可使用。
(5)下载信息并以文字信息方式参与互动节目。SkyPerfecTV有一个下载天气、交通、旅行、金融等文字信息的频道(节目导视频道),在个别频道,用户还可以参与节目的收视调查和电视购物、赛马竞技等。
(6)PC收视直播卫星节目。个人电脑只需安装SkyPerfecTV专用波段后就可以接收SkyPerfecTV新闻杂志、新闻商情等情报资讯。
在经过6年努力后,SkyPerfecTV终于走出了数字付费电视的阴霾,于2004年开始盈利。
(二)地面数字电视的推广
除了卫星数字电视,日本总务省还提出了使地面电视播送完全实现数字化的对策。为了加快地面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转换进程,日本政府采取了官民并举的策略。
自2003年开始此项工作以来,数字化计划在2011年7月全面实现,经历了58年的模拟电视播送将画上句号,“国民的娱乐生活”将迎来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在距离最终转换倒计时之际,日本总务省还采取了各种手段推进数字电视的普及。为推动全国的信号切换,日本各地的电视台制作了数十个普及数字信号的广告片——“2011年7月24日后,你的电视将……”突然,电视里一片雪花。不过很快,电视又恢复了画面。这正是在提醒人们抓紧转换数字信号。据最新报道,除2011年“3.11”地震重灾区福岛、宫城、岩手县以外,日本全国均准时开始电视信号的全面数字化,停止模拟电视的传输,实现日期预计推迟至2012年3月底。
日本总务省的报告称,截至2010年3月底,日本数字电视的家庭覆盖率已经达到83.8%。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称,彻底转为数字信号后,日本所普及的1亿台电视机中,约有3500万台模拟信号电视机不能接收数字信号。同时有调查显示,三成民众对信号转换不清楚,不准备购买数字电视机。未更换数字电视的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人表示模拟信号电视还能看,超过40%的人表示经济上没有余钱购买新电视。
数字信号的全面登场,让日本平板电视行业变得生机勃勃。不过,即便使用了新电视,但由于地形、高层建筑可能使电波受阻,信号接收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岩手县,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装置的家庭普及率为66.7%,为全日本倒数第二。因资金不足等困难,很多老旧建筑预计也将无法按期完成接收数字信号的改造。
因此日本一些学者提出建议,要求数字信号延期两至三年切换,他们认为,如果按照现行计划,一年后将有数百万家庭无法收看电视,万一发生灾害,应急信息将难以传递。
五、韩国——立法与服务并举
(一)立法推动
韩国地面电视广播转换数字广播工作开始时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广电运营商的投资力度不够,以及数字电视普及低潮等原因,丧失了数字广播的领先地位。
为此,韩国国会于2004年3月通过了新的立法,为向移动用户提供高清电视(HDTV)节目在内的数字电视节目提供了法律基础。为此,韩国电信公司(SKT)和日本移动广播公司(MBC)于2004年3月13日联合发射了全球第一颗用于移动电话的电视广播通信卫星——MBSat1,以便向手机和移动中的汽车传送数字电视信号。这颗卫星共计39个频道,其中11个用于视频,25个用于音频,3个用于数据业务。据SKT公司称,通过这颗卫星可建立一个收入达2.37亿美元的新的移动电视市场。
韩国还通过立法清除普及数字电视的障碍。韩国信息通讯部称,韩国政府牵头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组,正式推广数字电视服务计划。2007年4月26日,韩国国会又通过了关于地面电视广播转换数字广播以及激活数字广播的特别法案。
此次公布的特别法案主要内容有:(1)地面电视运营商于2012年12月31日前结束模拟电视广播;(2)电视机及有关电子产品内装置数字广播调频器(Tuner);(3)电视机和有关电子产品表面粘贴关于终止模拟电视广播及是否接受数字广播的指南;(4)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数字广播服务;(5)考虑到广电运营商在数字广播转换当中的费用负担,将出台资费和广告制度方面的支持方案。
此次特别法案若得到落实,用户将享受高于模拟电视5—7倍的高清晰视频以及电视商务(T-commerce)等多样化的服务,而且刺激国家经济,为相关产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服务创新
2005年3月在美国举行的“电视标准论坛”中,由韩国提出的“个性化电视服务技术”被国际标准化团体采纳为国际标准。
韩国的运营商在服务方面升级很快,在2001年之前推行的是单向电视服务,2002年之后开展有选择性的信息服务,如提供电子节目指南、天气、股票以及其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资讯服务。2007年后提供个性化电视服务,增加电视互动内容。个性化电视服务是指在多个频道和多个媒体环境中,观众可以把想收看的节目自动储存到数字电视机,并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收看时间。个性化电视将根据节目风格和用户偏好,提供动态节目指南和内容浏览功能,对新闻节目提供基本事件的概要并可基于关键字进行搜索。韩国产业资源部表示,预计韩国国内及世界所有广播服务设备都将采用该标准。而在2011年之后又将升级为创新电视服务,观众可以向电视节目提供商或其他用户创造并发布内容,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兴趣开创自己的媒体世界,定制电视节目并参与故事情节、参与构想等。
六、俄罗斯——吸收民间资金,从边疆到城市逐步推广
2008年底,俄罗斯联邦政府电视广播发展委员会通过了2009年至2015年数字电视推广计划,投资额总计为1 200亿卢布,其中约四成来自非政府预算渠道。
整个推广过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9年至2011年。这期间主要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和边疆地区推广数字电视。同时,要确定和建立数字电视传送系统,研制并发射数字电视转发卫星等,从而为在全俄范围内向数字电视转换创造条件。第二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在这期间,将实现俄联邦全国范围的数字电视播出,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从2013年至2015年,将利用部分模拟电视停播后“腾出”的电视信号发射输送能力,播出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数字电视节目。2015年,俄罗斯将全面实行数字电视广播。俄罗斯联邦政府通信与大众传播部表示,如果到2015年1月1日尚不能保障95%的居民能够具备接收数字电视的条件,那么现有的模拟电视将与数字电视继续并行播出。
七、非洲——数字电视艰难推进
2010年7月,非洲一家专业电信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非洲国家难以在国际电信联盟设定的最后期限——2015年前停播模拟电视广播,实行全面数字化。目前,只有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5个国家已经开始了数字电视播出,另有10个非洲国家处于技术测试阶段,还有8个非洲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成立了相关委员会。剩下的国家则没有启动推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政策或其他措施。而根据已启动数字电视项目非洲国家的经验,通常制定相关政策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调查报告指出,非洲国家推广数字电视难的一个原因在于,收看数字电视节目需购买机顶盒等配套设备,这无疑会增加民众的经济负担。除南非为购买机顶盒有困难者提供补贴外,多数非洲国家倾向于减免购买机顶盒的税费。因此,费用问题成为非洲推广数字电视的一大障碍。
以肯尼亚为例。2009年,肯尼亚就正式开播了数字电视节目,并计划在2012年前实现数字电视信号的全覆盖。但随着数字电视节目的引入,电视机从传统的模拟信号升级为数字信号,需要花费5 000先令(约合400元人民币),而新购买一套数字信号电视机则至少需要3万先令(约合2 400元人民币)。目前肯尼亚全国3 800多万人口中,只有约200万人能负担得起升级或购买新电视机的费用。
此外,由于肯尼亚贫困人口众多,大部分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居民更是与电视“绝缘”,在这种情况下,肯尼亚首先还是需要解决消除贫困人口的问题,再进一步支持电视产业的发展。
2011年1月,南非通讯部部长宣布,南非将引进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VB-T2),并在2013年12月之前在全国推广,取代模拟电视信号,完成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届时,南非的有线和无线电视台将向观众提供更为清晰的电视画面,而没有能力购买机顶盒的贫困家庭将得到政府的特别补助。DVB-T2标准是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普遍使用的主流数字电视标准。在发展数字电视的最初时期,南非政府就曾倾向于采用这一标准,但之后却发生了动摇,一度曾考虑选择使用日本标准。这引发一开始就采用欧洲标准的南非数字电视运营商和机顶盒生产企业的强烈反对,因为在初期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基础建设;而日本方面为推行其标准也做了大量工作,开出了极为优惠的条件,这使得南非政府在很长时间内对南非数字电视究竟应采取哪个标准一直犹豫不决。最终,南非政府经过再三权衡,对数字电视采用标准做出了决断。但推广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究竟将花费多少资金,目前还没有定数。
八、中国——积极推进、举步维艰、步步为营
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我国广电产业的数字化实行“三步走”的战略计划,到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据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到3.66亿户。……为中国电视市场创造更大规模的观众基础。”[15]截止2010年,我国已有160多个城市、460多个县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 500万。[16]
2000年6月,我国广西南宁有线电视台第一个开通了数字电视业务;2001年5月,苏州有线数字电视实现商业运营;2002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开始启动,2003年得到全面推展。
2004年,我国主要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化开始启动,经过了2004—2006年的市场启动,数字付费电视也有望进入市场良性循环、产品逐步大规模渗透的高速成长阶段。由于各个试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形各不相同,因而它们的数字化转换模式也各具特色,主要形成四种模式:一是青岛模式,其实质和核心内容是整体转换,通过增加服务、增加收费、免费安装机顶盒,实现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二是杭州模式,其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在于融合了数字电视广播和IPTV交互的业务特点,实现了真正的交互功能;三是佛山模式,它是在青岛整体平移模式的基础上,对融资渠道进行创新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一卡一费的收费模式、逐区域全部关闭模拟的整体转换模式、按频道销售的节目市场化运营模式、多元化合作的引资模式等,各环节相互串联;四是深圳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为网络质量高、运营体制顺、业务模式新。在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推广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另外,各个城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转换模式,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
广电总局在2008年即将攻坚目标瞄准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作为一线城市中的重点城市,北京市自2006年6月22日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7月,北京市已累计完成220多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截至2011年7月,北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170万户。按照计划,2011年底这一数字应达到260万户[17]。
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2010年第2季度中国DTV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2季度,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到7 470万户。在2010年3月22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目前仍有1亿以上的模拟信号电视用户,这也是未来国家广电总局在电视信号数字化转换的重大考验。
数字付费电视的服务精髓,在于将受众人群的收视需求分众化、小众化。有线数字付费频道集成运营商是数字电视产业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在内容提供商与传输平台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国家广电总局共批准了五家有线数字付费电视的全国频道集成运营商,目前共有三家频道集成运营商正式成立并投入商业运营,分别是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简称中数传媒)、原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简称文广互动或SiTV)、北京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简称北广传媒)。
在传统电视领域中,中央电视台在国内电视媒体中的“大哥”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可撼动。但是在数字付费电视的全新领域中,以文广互动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媒体正在蓄势待发,试图在新媒体市场中挖掘出自身特色,利用新技术、新内容、新服务与央视一比高下。
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从目前各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来看,对技术开发的热情要远大于对市场的培育,民众的参与热情并不高涨。一方面政府要吸引多方投资进行前期技术开发、设备投入;另一方面还要普及数字电视基本知识,转变民众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开发上仍需进一步探寻可行性方案。虽然各个国家推广数字化的步伐并不一致,但在其推广进程中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从本国自身情况出发,寻找到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这对中国的数字化推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