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诗研究:诗歌文体历史演变的选择

新诗研究:诗歌文体历史演变的选择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中国诗体演变的历史就是文体趋向解放,走向文体自由的历史。中国新诗对语言的要求与传统诗歌的标准相比应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其次,“五四”新诗选择的白话诗歌语言与自由诗体,又是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体系的变化一致的。

新诗研究:诗歌文体历史演变的选择

王泽龙

中国文学行进到21世纪之际,遭遇了文化转型带来的重大挑战。电子传媒的便捷性与文化消费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书写与文学消费的程式。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带给文学文体的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驳杂,怪异多端。以风雅名世的中国诗歌,也无力再续昔日的辉煌。当我们在回望古代文学或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时,偏偏多对新诗抱有责难,这是因为我们的古老文学曾经骄傲于世的只有诗歌,在诗文并提的正宗文学传统里,散文是一个宽泛扩大的概念,小说戏剧的地位只是到了现代才被认可。这样对照一看,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就少了许多优秀深厚之传统的对比压力,唯独新诗的每一步改革,都笼罩在古老诗歌的辉煌历史之中。一方面传统是新文学发展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是新文学变革的强大阻力。当代新诗面临的处境,又多了一份复兴国学与传统文化思潮回望历史辉煌之际的抱怨与责难。其中问难新诗的一个焦点,就是新诗抛弃了古代诗词的格律化传统,走上了自由失范无规则的散文化道路;认为其根源在于“五四”白话诗歌运动抛弃了古代诗歌的格律化传统,走了一条西化的道路。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文学历史事实:中国白话新诗革新运动,不同于以往诗歌历史的任何一次革新运动,原因就在于它改变了诗歌语言载体,把文言变为了白话,用自由体取代了格律体诗歌。而这样一个变革所借鉴的诗学资源也的确是西方近现代诗歌影响的结果。新诗的倡导者胡适在总结了中外文学革命的经验后认为,“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若没有各国活的语言作工具,若近代欧洲文人都还用那已死的拉丁文作工具,欧洲近代文学的勃兴是可能的吗?”[ 1]“五四”新诗运动直接受到了西方19世纪下半叶法国象征主义诗潮中的自由诗派, 20世纪初期英美意象派诗人倡导的自由诗革命理论与经验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包括诗歌语言、体式,也包括诗歌革命的态度与内容,中国的“五四”白话诗运动可以说是这场世界性的反传统的现代自由化诗歌革命运动的一部分。20年代末期在回顾“五四”白话新诗运动时就有人指出:“中国新诗是从哪里演化出来的?”“自然知道现在中国的新诗和英美诗——尤其是和近代英美诗的密切关系。”(《新月》第1卷第6号编者按, 1928年8月10日)

胡适自然也看到了中国古代诗歌文体演变的规律,以进化论的思想立论,提出自由体诗歌的选择顺应了中国诗歌文体演变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人的精神解放的心理向度,他把文体解放看做是打破思想禁锢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中国诗体演变的历史就是文体趋向解放,走向文体自由的历史。《诗经》的四言体诗是最早的诗歌正体,之后的骚体吸收了战国后期新体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使五、六、七、八、九言成为主要句式,表意更加丰富自由,是诗体的一次解放。诗骚之后,以乐府古辞为先导的各种五七言古体诗,虽然讲究形式之美,但是句无定字,篇无定句,不讲平仄,不求对仗,虽要求押韵,但自由灵活,只求大体,相当于古代的一种自由诗体。唐代诗歌盛行的格律体诗,走了一条与古体诗发展方向相反的道路,章句有格,声韵有律(这是一个反向的发展)。唐诗的成熟迫使宋代、元代诗人另觅新路。宋词元曲是两种由乐定词、倚声填词的格律新体,但是格律却是越来越松散,越来越灵活,比如对仗只讲字数、词性相对,没有平仄严格要求。特别是元曲,文字浅近多口语,节奏自由明快,行文散文化倾向明显,呈现出一种日趋解放,回归自由的趋势。20世纪的白话诗与自由体是古代汉语诗体演变的一种规律性选择,是中国诗歌历史实践的一种结果。胡适的诗歌革命的思想也正是基于他对中外诗歌历史嬗变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有人认为白话诗歌语言没有文言文具有表现力,白话的浅近俗白丧失了诗歌语言具有的含蓄之美。中国新诗对语言的要求与传统诗歌的标准相比应该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首先,新诗要求语言必须能够恰切地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现代人的生活;白话语言没有了文言的精致含蓄,但是现代白话语体与自由诗体从根本上适应了复杂丰富的现代生活的表现,顺应了现代人开放自由的心理向度,更能让人们把注意力由形式的局部关注转向整体诗意的建构。诗歌之美主要不在外在形式的规范,而在具有内在的诗意诗情,而古代诗歌是把诗歌外在形式的规范放在第一位的。正如废名在《谈新诗》中辨析的那样,古代诗歌的形式是诗的,内容是散文的;而现代诗歌形式是散文的,内容却是诗的。当然不是说古代诗歌的内容就都没有诗意,他是区别了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诗性之美的不同诉求与价值观点。其次,“五四”新诗选择的白话诗歌语言与自由诗体,又是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体系的变化一致的。“五四”以来的现代白话区别于中国传统白话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欧化的白话的吸收,对传统白话的改造与发展。语言学家王力认为,现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三种来源:自造的词语、外来词汇、古语的沿用,特别是外来词汇的借用,“近百年来,从中秋节、电灯、无线电、火车轮船原子弹、同位素等等,数以千计地进入了汉语词汇,还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方面的名词术语,也是数以千计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总之,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五十年来,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前三千年的发展速度。”[ 2]现代信息媒体时代语言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语言与现代信息载体的同步协调,与现代媒体信息趋合的功能是语言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这样诗歌语言由白话替代文言,语言日趋解放与开放,日趋散文化,就成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向,它不论我们喜欢还是反对,都不以我们的好恶而改变,这同样是历史的一个不可逆转的选择;现代汉语词汇已经同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融为一体,成了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表达的工具。白话词汇的变化,从根本上带来的是人们应用现代汉语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化。

白话语体具有日常口语、现代汉语书面语、古代白话、西方现代语言的多样形态;它具有语言的再生殖功能,它能从现代日常生活中与外来语汇中不断吸收新的语言词汇,创生出新的词汇,而新生语言词汇是知识与思想创新的基本体现;它在对传统语言的改造中具有语言新陈代谢的优化功能……这些都是古老的文言所不具有的可融合性与开放性功能特征。受欧化语法体系的影响,现代汉语形成了以双音节、多音节为主的汉语结构,大量虚词与连词的增加,使它具有与讲究严密逻辑的西方语法相容相生的条件,它所带来的汉语语法功能的转变,导致了白话诗歌语言文体趋向散文化的形式选择。(www.xing528.com)

诗歌的节奏变化也体现出由古代诗歌韵律之美向现代诗歌散文节奏的开放多元之美的变化。诗歌的节奏之美是诗歌血脉的流动,是诗歌葆有乐感之美的重要元素。现代诗歌的乐感已经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韵律,它把中国古代诗词主要遵循平仄的韵律规范打破了,把诗歌乐感建立在以现代汉语音节和谐为主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包括音节节奏、现代汉语韵律节奏、诗歌内部的情绪节奏、诗歌整体的外部构造节奏的现代节奏艺术,它是一种在变化中有一定规律性的重复形式,是一个较多借鉴了外来诗歌节奏艺术,又继承了传统、改造了传统的开放性现代节奏形态。现代诗歌的散文化,并不是不要诗歌节奏,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多元开放的节奏特征。可以说这样一种现代节奏是与现代诗歌的白话语体、自由诗体相协调的,是与现代诗意生成的内在转换一致的。当诗歌主要不需要靠韵律的可吟咏性来传播时,它的乐感之特性就被大大削弱了,诗歌成了镜像时代的一种可视的普通文化消费品。诗歌不再仅仅是可吟咏之物、不仅仅就是可咏叹才美时,诗歌散文化就成了镜像时代的必然现象,就有了多种体现散文之美的新节奏与新形式,这也是历史对诗歌形式的一种现代选择。

新诗的散文化改变了我们对诗歌的观念,也带来了众多弊端。我们既要看到新诗散文化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也要看到它演化过程中的问题,诸如白话语言的芜杂浅露、诗体形式的失范混乱、诗歌节奏的弱化散漫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对散文化流弊规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胡 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M] //胡适自传.合肥:黄山书社, 1992:112.

[ 2]王 力.汉语浅谈[ M] //王力文集:第3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6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