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社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效果及政治信息化研究

信息社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效果及政治信息化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二)政治信息化政治信息化具体体现在电子政务 、网络政治、电子社区三个方面。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极大地方便了政务办公的效率和透明度。基于电子政务和网络政治的政治信息化拉近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促使权力分散化,提高了政府执政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信息社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效果及政治信息化研究

一、信息社会的内涵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的生产、利用和服务为支柱产业的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或后

工业(化)社会。它以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动力源泉,用电

脑代替和加强人类的脑力智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发布与

获取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

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而信息不同于物质,是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呈现出来的。

信息一词是当今社会使用最广泛的词语之一,然而至今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各种

定义不下百余种。信息作为日常用语,指音信、消息 ; 作为科学术语,广义上指事物

属性的表征,狭义上指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信和消息(如通

知、报道、新闻等) ,或任何一个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如数据、事实、信号等) ,

都不外乎是关于某一事物的某种属性(如状态、 外形、 构造、 成分、 重量、 数目、 运动

静止、 声音、 味道等) 的反映, 因此, 信息的日常含义与科学含义、 广义与狭义是相通的。

作为特殊形态的客观事物,信息具有可识别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

性和能动性等特征,它可以消除人们在认识上的某种不确定性,其消除不确定性的程

度与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知识结构有关,人类认识就是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和

加工信息的过程。在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时候,信息、物质与能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

三大资源,物质提供材料,能量提供动力,信息提供知识和智慧。因而,信息已成为

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资源,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不断地揭示客观世界,深

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消除人们在认识上的某种不确定性,而且还源源不断

地向人类提供生产知识的原料。

信息与物质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与物质不同

的是,信息在客观世界的呈现,不是直接的呈现,而是通过符号或数据等形式表达出

来。信息以它的间接性作为武器,对工业社会进行改造,从而创造出了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获取网络化、整合化、便捷化,信息存储标准化、

系统化、持久化。在信息社会里,社会变化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因此,扩充知识,

有系统地大量生产知识,不断扩大人们的智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以及经济

增长速度关键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进入信息社会的时间不同,西方工业

发达国家较早进入信息社会,从而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

着显著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

二、信息社会的具体表征

(一)经济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知识分子逐步

成为社会劳动力结构中的主导部分。经济的信息化使得社会成为智力密集型的社会,

使得人们能够使用基于竞争情报的各种方法对技术的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预测和控

制,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在未来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

经济信息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第一,信息取代物质和资源,成为社会生

产最重要的资源,信息和知识被视为生产力发展、竞争成败和经济繁荣的关键,价值

的增长主要透过知识的增长来实现 ; 第二,信息业成为经济中的基干产业 ; 第三,经

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或“知识经济” ,商业性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为

科技、教育保健艺术、消遣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促使价值增长 ; 第四,基于

网络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 ; 第五,经济建设中各产业的信息化(如农业、工业企业、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发展也是经济信息化的重要表现。 

(二)政治信息化

政治信息化具体体现在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 、网络

政治、电子社区三个方面。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极大地方便了政务办

公的效率和透明度。网络政治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推进器,公民不但通过网络了

解政治,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治,越来越多的网络见面会成为政治家们与公民沟通

桥梁,同时公民通过“网上发帖”和“人肉搜索”揭露腐败官员的案例,也逐渐显

示了网络这个信息传播渠道的巨大威力。基于电子政务和网络政治的政治信息化拉近

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促使权力分散化,提高了政府执政的民主性和决策科学性

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ies/E-Communities)成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平

台之一,被钢筋水泥封锁的社区居民人性的活力得以在社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充分

发挥。

(三)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校园所构建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远程教学平

台和内容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远程教学模式和数字学习资源使得更多的受教育者能

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此外,依托于网络也使得教学过程的主客

体双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施教者有时也是受教者,受教者有时也是施教者。

(四)生活信息化

生活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呈现出高科技、网络化、数字

化的特点。生活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和政治信息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

会信息化的进程。利用网络购物、收发邮件、聊天、获取新闻、观看比赛表演、电影

电视听音乐、游戏、了解养生知识等都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生活信

息化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个人事务和隐私可

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遭到侵犯; 信息犯罪可能造成范围广泛、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预防和治疗“网瘾”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中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在全社会普及信息文化的理念。

(五)军事信息化

军事信息化是相对于军事机械化而言的信息时代军事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军队

的任务是保证国家安全,即政治、经济、领土的安全。一方面,现代战争已经从单纯

的领土争夺转向以摧毁敌国的经济、政治为主要手段来达到击败敌国的目的,因此军

队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保证国家的经济、政治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安全 ; 另一方面,全球

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武器装备信息化对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军事信息化涵盖了军事人员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

化和指挥控制信息化等基本内容,涉及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如信息装备技术的集成

链接,官兵的信息化观念、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对数字化装备的操作等。 [2]

三、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文化

信息文化就是社会成员对信息及其持有者的尊重与重视程度,是由信息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文化,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及全体(www.xing528.com)

社会成员在该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能力。信息环境是信息的创造、收集、加工、传播、

安全、利用的规范和制度,以及每一个信息社会的个体参与信息的创造、收集、加工、

传播、安全、利用过程的愿望和对相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认同程度的总和。

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及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信息文

化常按实体范围划分为企业信息文化、社区信息文化、学校信息文化及其他实体范围

的信息文化。各组织的信息文化取决于本组织内部成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包括本企业

信息规范在内的信息法规的完善程度,而高层领导的信息素养水平对本组织的信息文

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水平的领导者必然会强调信息在本

组织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或带领本组织的成员提高信息素养水平,进而

形成良好的组织信息文化氛围。

四、信息文化下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化社会是继工业社会后以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以信息经济为主

导经济,以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信息文化改变着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及价

值观念的新兴社会形态。在这新兴的社会形态中,信息素养即信息社会成员在信息环

境中所拥有的修习涵养,这种涵养与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媒

体素养、生命素养一起成为当今社会公民必备的七大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是 21 世纪人们生活在数字时代必备的生存之

道。以往,人们更多地用信息素质的提法来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科

技的发展,尤其是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单单用信息素质来

应对信息社会显得力不从心。信息素养恰恰填补了这一缺憾,一个明显的理由就是信

息素养更加富有内涵,在包括信息素质的同时,还含有信息文化方面的意蕴。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在

信息社会的生产、科研和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差异,都与对信息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使用

能力关系密切。开展信息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

重大课题,信息素养成了全球关注的话题。

1992 年国家教委在颁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把信息意识和信息能

力的培养列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文献检索教学的主要

目标。

(二)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和信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能力,

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信息素养主要由以下几种要素构成。

1.信息理论

信息理论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关信息在内的相关概念的定义和内

涵,文献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文献信息的不同类型及

层次,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的类型及编排,检索系统的构成及检索语言,文献信

息检索的基本步骤及检索效果的评价等理论知识。 

2.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信息社会成员参与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利用过程的愿望,产

生这些愿望的前提是对信息的重要性具有足够的认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关键要

素,在信息素养中起决定作用。信息意识是一个人对信息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觉察力,既

是反映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 又是内在素质的外化和彰显。 信息意识的强弱和信息理论、

个人爱好、学科专业、文化修养、工作岗位、年龄性别、籍贯经历、所学语言种类、身

体状况、外部环境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信息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

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的强烈与否对能否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获取能力的

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社会成员才能具备高水平的信息能力。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社会成员主动参与信息生产、加工、传递活动,收集、分析、利用

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并采取正确措施的能力。信息能力一般应包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

力、掌握信息知识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

作的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和信息道德方面的能力等。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

对信息能力的要求也必将会继续提高。

4.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是信息素养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泛化,信息伦理

显得异常重要,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伦理是包含信息道德等在内的多方面

内涵的一个重要概念。信息伦理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

须遵守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伦理规范。信息道德左右着信息素养的方

向,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交流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

信息行为,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如人们在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引用、复制、咨询等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出版、发行

教学出版物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网络信息规范化管理与应用问题等,这些都

需要人们具有规范化管理的信息道德意识。信息伦理还应包含信息免疫力,尤其在因

特网环境下,不同类型的读者要具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抵制力、自控力,能够积极

慎独,不能沉迷于消极的垃圾信息陷阱中,要用积极的心态、理智的思维、长远的眼

光来驾驭自我,健康向上地利用网络,高效科学地消费信息,开拓创新地创造信息,

规范尚真地传播信息。 

5.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信息素养的基础要素,信息资源或者说熟悉信息资源是信息素养的前

提条件。信息资源涉及到历史考古信息资源,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现代的电

子型信息资源,各类学科专业文献信息数据库,网络海量信息资源,电视、电影、广

播以及正在发生的耳闻目睹的即时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熟悉信息

资源,首先应该熟悉和自身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

6.信息美学

信息美学(Information Aesthetics)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信息美学是在信息理

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信息资源等要素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更加重视

信息的真、善、美,从哲学的高度或视角审视信息,特别是信息内涵的真和善、信息

载体或形式的美,并达到真、善和美的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