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教育督导的进一步制度化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院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进一步向制度化迈进,这是解放军院校教育处在中国革命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要求。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解放军院校教育督导的最大特点也是进一步向制度化迈进。
一、这一时期军校教育督导的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全民族浴血奋战,终于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因为中国形势的巨大变化,即国内矛盾由以民族矛盾为主逐渐转向以阶级矛盾为主,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又迎来了自己新的历史使命。由于处在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军事院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意味着军事院校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为此,党中央、中央军委确定,军事院校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使命,即为革命由战争向和平建国过渡培养、储备干部。为着“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的反动武装力量、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并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国防军,捍卫新民主主义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6]的总目标办学。在人民解放军及其学校从农村转变到大城市的新形势背景下,军事院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要向正规化、制度化迈进,这也是这一时期军校教育督导的最大特点。
二、华北军政大学教育督导案例分析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时刻准备着奔赴祖国各地去迎接新的任务。抗大总校的干部和学员分成若干支队伍,向各大战略区进发,去协助组织以各个战略区命名的军政大学。一部分到晋察冀边区组成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还有一部分到晋冀鲁豫军区组成了晋冀鲁豫军政大学。这两所学校就是华北军政大学组成的基础。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滔滔黄河,从此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华北于11月,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和晋冀鲁豫地方兵团,经过英勇奋战,解放了国民党军盘踞在两大区域之间的最后一个孤立据点河北重镇石家庄。至此,长期被敌分割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联成了一片,于1948年这两大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为了适应这一崭新的形势,为了解放全华北、解放全中国,党中央决定:晋察冀军区干部学校和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实行合并成立华北军政大学。1948年4月,两校的教职学员在石家庄胜利会合,5月,中央军委任命人民解放军总部参谋长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
党和军队各级部门十分重视华北军政大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华北军政大学教育督导的显著特点是关注教育各个环节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
(一)教育组织、思想、行政的制度化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军大,“学员未到,教育方针先定,教学内容先明”。接到命令的叶剑英于1948年5月23日首次到学校视察,就为制定“制度化”教学任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6月11日,全校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大会,共有80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在会上,华北军区滕代远副司令员代表军区宣布了华北军政大学的正式成立。并对学校任务作了原则性的指示:
要为华北人民解放军,以及全国人民解放军,培养营团以上的成千上万的军政干部,要培养参谋工作干部、工兵干部、炮兵干部……叶剑英校长也作了讲话:强调学校要认清处在直接争取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必须坚决为完成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强调统一正规的教育与建设。强调学校应首先成为全军正规的楷模。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上级赋予的任务,确定了华北军政大学教育任务和培训目标,即:培养团级干部500名,营级干部1000名,炮兵、工兵、摩托、参谋和政工干部500至600名,还要培养一批旅级以上的高级干部,并设有台湾队共招收学员4500名进入军大第一期学习。[77]
为了把军大办好,完成“教学训练中心”任务,制定规范的教育计划是第一要务。叶剑英等校领导为此作了大量工作:
1.全面分析学校成立时的基本状况。学校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片混乱局面:首先,教职员、学员来源众多。这所学校的干部和学员来自五个不同的单位,报到时间各有早晚。他们阅历不一、文化程度各异、军事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第二,学校连教学所需的最基本教材都难以满足。符合新环境的教材奇缺,对即将步入正规化的大学在教学经验上深感不足。再有,教研人员严重缺乏,按上级给学校确定的编制人数计算还缺少四分之三。更棘手的问题是,当时的在校人员思想相当混乱。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没有认清华北军政大学成立的历史使命,即为中国革命培养、储备干部。他们认为成立军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裁减冗员,为此,很多干部没心思工作、学员没心思学习,甚至有的人还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
为了彻底摸清学员状况、为制定准确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完成上级要求的学员“发挥专长,精通一门”[78]的学习任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院学员文化摸底考试,然后依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科编队。以下是校政治部郑重下发的“关于分科编队工作的指示”:
人民革命战争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准备最后胜利的干部。为了要最后战胜敌人,必须学会攻坚的各种技术和战术。重新分科编队,进行学习,就是使每一位同志能够精通一门,用自己的专长为人民服务。[79]
分科编队,将学员分配到不同的教学单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因材施教。同时,这一举措也更加适合为人民解放战争培养各种专门干部的需求。
2.组建制度化的教学保障机构。机构的调整和完善是办好军政大学的重要保证。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局面,校领导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机构调整、干部配备,依靠组织力量来保证教学的制度化。
学校下设政治、教育、校务3个大部和校首长办公室。大部的下面设二级部及处或科。校首长和三大机关直接领导各学员大队。继行政机构建立之后,学校自上而下成立了党的组织。以叶剑英等六人组成学校党委会。校党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叶剑英负责全校总的领导并主管教育。根据叶剑英同志提议,学校党委领导成员组成三个领导小组,即教育小组、行政小组和党政小组。凡学校党委要讨论和决定全校性的教育、党政和行政方面的问题,先由有关小组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方案,然后提交党委讨论。这样有利于发挥党委成员的作用,调动各机关部门的积极因素,提高党委会的工作效率。[80]
3.召开三大会议解决学校思想不统一局面。消除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消极认识,统一思想,是实现办校目标、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锣齐鼓不齐”是办不好事业的。为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建立学校新秩序,学校召开了统一思想的三次大会。
学校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即政治工作会议(1948年6月12日)。会上叶校长作了《加强政治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报告,指出:
新的战争形势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为战争服务,就要解决这些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对我们所提出的新课题。全体同志要起带头作用,组织力量向困难作斗争。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政策策略教育;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把全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克服非正规现象,加强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办好学校。[81]
朱良才副政委代表校党委向大会作了党政工作中心的报告。他提出党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加强党的绝对领导,统一意志,统一制度,提高干部和学员的思想,加强团结,保证胜利完成教育任务。[82]
这次会议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全校政治工作的方向,为全校开展政治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会上确立了“支部为连队最高领导机关”[83]的指导思想,并在会后在全校得到贯彻。这一切是做好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实现军大继承抗大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有力保障。军人讲究养成。为了保证思想工作经常化,为了能长期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各部门制定了一整套党政工作制度,而且创办了校刊《华北军大》作为学校的党报,使之成为政策宣传的要塞。
第二个大会,即教育工作会议,于18日召开。“统一正规学校的教育与建设,完成党赋予培养战争所需的大批军政干部的任务”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叶剑英校长在会上特别强调了教学民主的问题,认为教学民主是解放军院校教育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他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学校教育部长报告了这一期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他提出:
“(1)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加强思想锻炼,力求进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努力提高军事上的修养;(3)实行教学民主;(4)加强正规教育;(5)加强军事教学报道,创办《军事学术》。”[84]
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学校教学思想、准备正规的教育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第三个会议是由校务部主持召开的全校第一次行政会议(1948年6月22日)。肖克副校长因为分管学校的行政,因而他作为会议主要的发言人。他的发言一再强调要实现正规:
正规就是一切事情要有规格,要照章程办事,坚决克服游击主义习气……高级干部要作下级干部的模范;干部要作战士的模范;党员要作群众的模范。[85]
会议闭幕后,学校即逐渐拟定了全校的行政教育制度及规则,经过试验修订后于1948年12月14日以校首长名义正式公布了“行政教育制度与规则”(暂行草案),共计行政制度17条;教育制度9条;各种规章20条。具体如下:
行政会议制度规定:连队会议两周一次,班长以上成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检查行政以及供给、卫生等工作,并布置下两周工作。班务会两周一次,检讨两周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学习生活检讨会每天晚上熄灯前进行,检讨当天的学习生活,时间为10分钟左右。大队行政教育会每月一次,必要时可临时召开大队部务会议。校行政会议不定期召开,大队首长,直属各部、处、科长参加。校务部每月召开一次部务会议,科长以上干部参加。校务部所属各部、处、科会议,均为半月一次。
检查制度规定:学员队由队领导组织区队长、班长每周检查一次,每星期日举行内务、武器、弹药及驻地清洁、卫生等检查。夜间进行查哨由值班区队长负责,查铺由连队干部轮流负责。连队的经济账目,特别是伙食账目,必须10日一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算,并公布之。大队对连队除随时抽查外,每半月检查一次,每次检查一两项工作或一两个问题,必要时可作全面检查。校对各部的检查,每月应抽查两三个连队,着重于专门工作和个别问题的检查。
财粮与审计工作制度规定:在保证教学的原则下,一切开支,必须有正规的预决算,不得先开支后报销,同时在各级预决算表上,各级首长要亲自签名盖章。各伙食单位开支,必须按时登记,并做到旬结、月结,每月公布一次。凡非正常经费,额外开支,且由校供给部开支的,必须由各级行政首长远级呈报,经校首长或校务部长批准,然后到校供给部进行预算报销。但无论正常经费或额外开支,各单位的预决算,各级供给机关与各经济审查委员会,有责进行审稽,并且进行定期审查工作。各级组织的会计与出纳,要经常对账,每月做收支对照表一次,每5天对账一次,以免发生错误。
军需工作制度规定:各单位所有被装用具,每月统计一次,时间以每月25日为准,造表两份,一份自己存查,一份交上级供给机关。所有人员调动,特别是干部调动,除将武器、弹药、人员、马匹及军政工作移交外,必须将经费、粮袜、被服、校产等进行移交。
卫生管理制度规定:春冬两季,每20天理发一次;夏秋两季,每半月理发一次。每星期剪指甲一次,夏日每日擦澡或洗澡,冬日每10天擦澡或洗澡一次。每星期日由部队首长、管理员及卫生员进行检查卫生。少吃或不吃零食;少吃烟酒及辛辣食物;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漱口;睡眠要适宜,注意不使腹部受寒。多采用新鲜蔬菜,冬天多吃荤食,夏天则素食;夏季应有足够的开水喝,多喝青菜汤、豆汤,禁喝生水;米粮油盐应注意保管,防止发酵和鼠咬;夏季操练,应选择早晚时间,以防中暑,保证按时充分开水供给;行军休息时,应充足运动,整理服装鞋袜;到宿营地时,应督促洗脸洗脚。
点验制度规定:点验分为全校及抽点(以大队为单位)两种。全校性点验每年一至二次,于春夏间更换单衣时或秋冬间更换棉衣时进行。点验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人员、武器、马匹、车辆、装具、校具等,是否合乎编制、规定,实有数目和保管的状况;武器的使用和保管是否良好;人马健康及卫生医疗情况;部队的精神、姿态、纪律等。
教育会议制度规定:全校教育会议,在每期教育开始前、终结后或于教育实施中临时召开。其内容主要是研究全校教育的大政方针,审查批准教育计划和教材,编组教育单位,教育上的各种保证以及教育力量的配备等。大队教育会议,于每期教育计划制定后,每一课目实施前召开(最低限度每月一次),主要研究学员情况,提出教育计划,或研究上级的教育计划及动员组织领导等。连队教育会议,于每一课目实施前召开(最低限度半月一次),主要研究改进教育的组织领导与教学方法,讨论教育进度实施的顺序,检查各种工作的保证与协同配合,总结经验教训。班的学习讨论会与互助小组的座谈会,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主要讨论学习内容,检讨学习思想、态度和效果,交流学习方法,并对授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育准备会制度规定:教育准备会一般于每一教育计划拟定后或教育告一段落时召开。其内容主要是研究教育计划的拟定;计划教材教具及有关教育上的设施;研究全期教育的实施方案;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每一教育单位的教育准备会,在每一课目实施前召开,本课目的全体教员、助教参加。其内容主要研究教育对象;研究统一教育内容;研究教学提纲与作业方案计划;统一改进教学方法等。大队教育准备会,在每一课目开始前召开,正副大队长、主任教员、教员、助教、队长或副队长参加,必要时有关区队长参加。其内容主要研究学员的情况特点;研究教学内容及课目进度;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与方法;确定课目的具体实施与保证工作等。连队教育准备会,一般每周一次或每课目实施前召开,正副队长、区队长、授课教员、助教、班长或学习组长参加。其内容主要研究学员水准与特点,及课目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教学内容;具体讨论课目实施中的方法方式及要求;组织布置各学习单位的学习活动。
学员成绩考核与测验制度规定:学员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思想与学习态度;自己的学习情形与学习上的互助;座谈讨论会发言、操作演习作业的表现;课中与课外的问答;素质(指原来程度)与效果的比较。学员测验,分为入学测验、学习期间测验和毕业测验。入学测验的目的在于考查其文化程度和军事经验,以便分科编队。学习期间测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与促进教育。该测验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课前测验,主要了解学员的素质;二是课中测验,主要了解学员的理解程度,由授课教员掌握进行;三是课后测验,考查教育收效与学员的学习成绩,由大队或队进行。测验按百分制评定。测验的评判,不是单纯由教员负责,而是在测验后,先由学员讨论,确定每题答案满分之标准,尔后由学员进行评判,以推动学习的深入。毕业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习成果,作为出校鉴定主要材料之一,一般在教育结束时进行。测验范围以重点课目为原则,笔测(有文化)和口测(无文化)两种形式同时进行,评判标准与办法,跟学习期间的测验相同。
教员小组制度规定:教员小组制度的建立,目的在于加强教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其全面发展与提高,同时加强战术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教学效率。其具体工作与组织为:在一定时间,担任主要课目之教员为小组长,配备以各科的教员或助教3—5人,编成教员小组,共同担负本课目之教育实施;小组长有指导与随时分配其他教员、助教之工作的权力,其他教员、助教应听从其分配,并共同负责;小组可随课目及担任课目的教员而改变;主要任课教员,如过于疲劳,其他教员可代替;担任主要课目之教员上课时,组员应参加听课,以便随时提供意见;组员间应互相研究,互相讨论,及时汇集交换经验及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在一个课目完毕后,大家协同总结收获成绩。
教员等级考核评定制度规定:凡属本校教员,无论军事、政治、文化教员,均须经过教育部或政治部之考核与评定,才能获得教员称号。评定教员等级的目的,在于奖励学术,以提高、号召大家致力于学术研究,并按级分别给予在学术上所付出劳动的报酬。教员等级分为高级、上级、中级、初级。军事教员标准条件:高级教员,能在理论与编写或讲授兵团战术全部课程,或对兵团战术某一课目方面确有专长者;在特科(炮、工、战车、空军等),能编写或讲授本科理论与技术全部课程或对某一特殊技术确有专长者。上级教员,能编写或讲授兵团战术一部课程或步兵战术范围全部课目者,在特科能担任本科技术与理论问题的教学者。中级教员,能编写或讲授步兵战术范围内一部课目者,在特科能担任本科局部问题教学者。在学术上不符合上述标准条件之一者,不得评为教员,有的尽管够标准条件,但因本职工作无法任课者,亦不得评为教员。教员等级的评定应从严掌握。在评定时,如有介乎两级之间的情形,原则上应从低评定,以督促与鼓励其努力学习进步。同时强调深造特长,以便发挥从事于专长学术的研究。从校外选调的教员,一般先按中级待遇,待考核后再评定其等级。教员的升迁,每半年评定一次。军事教员由教育部评定,政治、文化教员由政治部评定。评定教员等级基本程序是:大队或机关依据本办法各项原则,进行初评,提出意见,呈报教育部或政治部。教育部或政治部根据大队或机关的意见,并参照平时考核的情况,提出建议,报校教员评定委员会。校评定委员会依据教育部或政治部之建议,加以审查后,呈校首长批准后公布。教员的考核,主要依据教育部或政治部对该教员在学术方面的了解,并参考以下两种教员的考核条件进行。一种是对授课教员的考核,由教育部或政治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征询的意见,连队、大队对其学术方面的意见;另一种是对不能授课教员的考核(指因口语、口才等原因,不适宜讲授,但能编译教材及有研究创作能力者),审查其编译材料或成果的质量,以及所在机关中的干部对其学术方面的意见。[86]
经过三大会议,学校很快结束了办学之初的混乱状况。全校的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从思想上、政治上、教育上和行政管理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二)教育其他各环节的制度化建设
教育组织、思想、行政的制度化只是为学校的正规化教育提供了基础,学校在这个基础上围绕着正规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1.确定教育任务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就是法规,就是实施教学的指南。根据对学校的全面调查研究以及三大会议讨论的结果,1948年7月1日,就在党的诞辰这天,也是军大成立的日子,叶剑英校长发表了一篇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题为“纪念‘七一’庆祝华北军政大学成立”的文章,对学校的任务和方针作了明确的规定:
人民革命战争的发展,要求我们学校培养成千成万的政治坚定,能掌握和运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及正规建军、正规作战(特别是阵地战、攻坚战),能在蒋管区作战时不要后方的作战,并能宣传与推行党的政策策略的营、团以上的军事政治干部、参谋工作干部、工兵干部、炮兵干部……以供给全华北,同时照顾全国各地人民解放军的需要。[87]
为了圆满完成上述任务,叶剑英校长在文章中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若干要求:(www.xing528.com)
(一)一切经过党委,一切经过支部必须认真贯彻;(二)加强各种工作的保证,首先是政治保证和物资保证;(三)充分地利用校刊来推行工作;(四)实行教学民主;(五)实行助教制度;(六)加强干部工作;(七)与前方经常保持联系,吸取前方经验;(八)善于团结军事专家。[88]
不仅如此,叶剑英同志还根据学校教育方针与教育任务,阐述了华北军大的教育基本内容:
军事教育内容既要考虑当时战场的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战争发展的要求。这就是:在战术上要进行进攻战、攻坚战、山地战、水网战、河川战的训练,并强调各种合同战术的教育;炮兵,注重技术训练,炮兵教育的重点是山炮;工兵以爆破和架桥教育为主,其他进行坑道作业和筑城训练。并准备训练摩托化部队的指挥干部,以适应野战的需要。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以及时局与任务、党的政策。政策教育的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新区政策、俘虏政策。此外,还有战时政治工作等等。[89]
教育任务与教育方针的确立为学校教育督导指明了方向,为军校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强调建设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队伍。配备优秀教员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大事。华北军大自筹建以来,学校领导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教员的配备情况,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当时,从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和晋冀鲁豫军政大学两校合并过来的教员,能够上课的只有36人。这些教员的情况又各自不同:有些教员刚从前方调来,缺乏教育经验;有些教员虽长期在学校工作,有教育经验但又缺乏实战经验。问题的严重程度还表现在学校教员缺编达四分之三,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为了解决教员短缺的问题,校领导想尽办法,其中“搬师请贤”起了很大作用。“搬师请贤”是军校教育者们集思广益,善于将所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受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利用沙俄军官创办陆军大学的历史经验的启示。为了解决教员短缺的困境,学校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在那些脱离敌人营垒的旧军官和被我们俘虏过来的人中,吸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学校任教”[90],这种办法被称为“搬师请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陆续接受了一大批将、校、尉旧军官。从他们的教育背景上看都是学有专长的老师,这些人大都就读过黄埔军校、保定军官学校、武备学堂、伪满伪蒙学校、陆军大学等,还有少数留学过苏、美、日。
虽说通过“搬师请贤”的办法缓解了学校教员匮乏的困境,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最突出的是:这批来到学校的旧军官思想情况十分复杂、参加革命的动机不一,难以统一到党的旗帜下,为此,学校作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
(1)树立榜样。在对旧军官的改造、团结上,叶剑英校长这个榜样起了特殊的作用。[91]旧军官出身的教员,虽然大多出身中外各种军事学校,但在叶剑英校长面前,大多是晚辈。他们敬佩校长,听从校长的教诲。当时,一些教员放不下过去的“官架子”。叶校长诚恳地和他们谈话,话虽不多,但的确很启发人:
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旧军队那个样子再拿到革命队伍中来,有多大意思呢?人过来了,架子也要放下来,也才能从思想上站起来。[92]
(2)采取各种措施,关心爱护旧军官教员,使他们感受到政治上的平等以及思想上的受重视。为了让来校的旧军官教员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学校在各方面都做了极大的努力:
第一,从政治上关心旧军官的进步,帮助他们改造思想、转变立场,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针对当时旧军官存在的一些思想倾向,叶剑英校长多次给他们作形势报告,介绍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说明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有真正的出路;批评少数人对革命动摇不定的态度。指出只有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现在有他们的工作,将来也有他们的地位。希望旧军官教员认清形势,放下包袱,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了让旧军官尽快进入状态,按照党的政策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第二,在学习组织上,学校把旧军官与党员干部编在一起,不歧视,不轻视,对他们工作中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对缺点与错误,以个别谈话或生活检讨会的方式加以解决。政治机关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帮助解决。当时少数人员家里有困难,或有特殊情况,学校就批准他们回家探亲,许多旧军官对此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第三,在生活上,改善教员待遇。为了体现对旧军官和外来干部的尊重,鼓励大家安心教育工作,学校制定了教员待遇规定。根据教学能力,将全校教员分为四个级别:“能担任高级队与团级队的战术、技术科目教学者,为高级教员;能任营级队的战术、技术科目的教学者,为上级教员;能任连级队的战术、技术科目的教学者,为中级教员;能任排级队的战术、技术科目的教学者,为初级教员。高级、上级教员每人每月津贴小米30斤,每年发粗衣两套。在伙食方面,能任正式科目的教员,均享受中灶待遇;其他供给标准,按教员的四个级别,分别享受排、连、营和团以上干部待遇。”[93]
在校党委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耐心帮助、关怀和教育下,这些旧军官出身的教员们在教学和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作出了积极贡献,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均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支援南京军事学院和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的建设,曾经从华北军大调出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教员,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旧军官出身。这些同志到了南京和北京后,为中国国防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历来是办学的重工业,学校办得好不好,教材是关键。学校刚刚成立的时候,百废待兴,现成的教材更是奇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学校领导组织力量将能收集到的国际国内军事院校的教材集聚在一起,学习、琢磨,力求编撰出符合华北军大教育特点的教材。要求编写教材既要博采众长,广泛参考,又要从实战需要出发,同时照顾学员的接受能力。教材的编写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比如在编写军事教材过程中,为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更符合实战的要求,学校领导、教员和编写人员一起,反复研究各战区的实战新鲜经验。工夫不负有心人,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血终于浇开了胜利之花。在短时间内,学校有计划地编撰出一批既符合华北军大教育实际,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军事教材,为学院顺利完成教育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确立教学民主制度。倡导教育民主,相互监督,教学相长是华北军大的一贯主张。这样的教育主张有着深刻的背景:首先,华北军大的生源与过去的军校生源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的军校生源以普通战士为主,学校主要培养连、排、班基层干部;而华北军大的生源则多是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部队指挥员,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的专门人才。学校以培养营、团指挥员及炮兵、工兵、摩托、参谋和政工干部专业人才为主。这样一来,很多学员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教员还有经验。第二,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新课题。过去从事过军校教育的教员,由于学校生源素质的变化以及战争形势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后来的新教员,包括解放军自己培养的教员,虽说在接受新事物上能力要强一些,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对教育的理念和教风教法上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基于此,学校领导果断提出:
大胆抛弃旧式的教学方法,倡导用群众路线、教学民主和学以致用的新方法,号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实行教学民主,奉行官教兵、兵教官、官教官、兵教兵、边教边学、互教互学的练兵方法。为此,学校详细规定要求:教员教什么,如何教,要同学员商量研究。要写好授课提纲,讲好每一堂课。[94]
学校教学民主氛围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特别突出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家都不愿见到的“三个不一致”:教员讲授的与学员渴求的不一致;教员讲授的内容与学员理解的程度不一致;教员用来说明原理原则的事例,与学员作战经验不一致。“三个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个问题引起了校领导和教育组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们经常带着学员的反映,带着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深入课堂和训练现场,监督检查教学现状。他们召集大家一起商量研究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把群众中好的意见、好的经验集中起来,组织教学观摩,互相学习,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全校推广。后来,学校把开展民主教学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把整个教学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检查阶段。
在教学准备阶段,学校要求教员在授课前深入学员队,广泛调查学员的实际水平,听取学员和队干对所授科目内容的意见和要求;详细分析学员现状及其学员与队干的提议,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计划,拟定授课提纲;提纲初稿拟定完毕以后,要求召开有学员代表、队干代表参加的教学准备会,其目的是讨论、修改授课提纲。教学准备阶段充分反映了学校教学所追求的民主氛围。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是指师生在训练场和课堂上的教学双边活动。这一教学环节同样遵循着民主的原则。学校定期检查教学工作,这不仅是为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教育计划在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给教与学提出的许多新鲜课题,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学校希望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叶剑英校长有句名言:“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95]前半句话的意思是要重视抓教育。解放军建军以来一直都重视对部队的教育,教育早已成为解放军建军的重要内容,成为提高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重要因素。华北军大就是办好教育、培养干部、造就人才的场所。后半句话的意思是说,光讲军队一定要有教育还不够,还应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否则就完成不了上级赋予学校培养干部的光荣任务,就会贻误党的事业。为此,学校党委号召大家要相互为师、教学相长,每一个人都要有不耻相师的精神。教员与教员、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不论对方身份如何、级别高低、年岁大小,只要闻道在先,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懂得多,就应当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有老师,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获得学识。事实上,学院教学实践也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这条民主的原则。例如,上课时,规定该教学组的教员要全部到场,主要教员讲完后,其他教员可以补充,学员可以质疑。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员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教材和教法迅速地统一起来。再例如,学校规定营团两级学员,上课前每人准备一份自己亲自指挥或亲自参加的典型战例,待教员进度讲到进攻和防御等某一问题时,教员只作启发诱导,由学员来讲战例。这时候,学员变教员,教员变为学生。通过这种办法,使原理、原则与实战结合起来,弥补了无实战经验教员的不足。学校还十分重视学习战场上的实际经验。在紧张教学中,学校抽出一批教员组成参战组,先后参加了太原和济南诸战役,收集作战经验和有关资料,帮助学员和教员及时了解战场的最新情况,把学校教育与战场实际结合起来,很受大家欢迎。经过学校的精心培养,许多教员在教学中积累了经验,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地形组的教员还提出了“三不讲”原则,即“学员用不着的不讲;学员接受不了的不讲;没有准备好的不讲”。“三不讲”原则反映了当时教学工作的实际,符合大多数教学人员的要求。叶剑英校长进一步指出:教的一定是有用的;一定要使学员听得懂;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广大学员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尤其是对采用“以战教战”、倡导民主和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反应很好。
教学民主氛围的确立,不仅大大提高了华北军政大学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学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
5.确立检查总结制度,改进学校教学工作。学校十分重视阶段性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总结。就在建校当年的10月(即1948年10月),校党委在深入调查全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扩大会议,检查与总结了6月三大会议[96]以来学校的全面工作。在会上,叶剑英校长将前期的教学工作检查内容总结为五个问题:“学习决心下定了没有?思想包袱放下了没有?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解决了没有?安心教学工作的思想解决了没有?违反过纪律政策没有?”[97]会议最后,叶校长代表校党委对前期工作检查作出了总结,指出学校所取得的成绩:
在党政工作方面,建立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工作,实行了党委制。在全校198个党支部中,实行了支部为连队最高领导机关。实行了干部鉴定,加强了干部学习的领导,有计划地审查干部的配备情况。在教学工作方面,拟定了各种不同的教育计划,审定了一批教材,基本上统一了教学思想,采用了教学民主,动员干部从事军事学术的研究和党的政策的学习,组织了从上而下的教学检查。在行政工作方面,正在建立正规化的制度。修理校舍,建筑作业场、设备防空,整顿了卫生部门,加强了供给工作,进行生产建设,反对贪污浪费。[98]
另外,叶剑英校长的总结报告中还明确了学校在包括整顿学习组织(分科编队)、培养教育干部、干部思想建设等等其他几个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在分析指出教育工作上的不足之后,叶剑英校长提出了全校今后的工作方针,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宣布军大第一期的教学方案;二是强调动员干部坚持学习;三是贯彻教学民主;四是加强纪律性;五是争取、团结、改造、使用旧军官;六是接受批评与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关于教育方案。叶剑英校长的总结报告首先明确了华北军政大学的教育方针、军事教育的基本内容、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计划纲要等等学校教育的大政方针问题。报告认为,学校当时的教育方针就是毛泽东在中央提出的当时的战略方针,即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99]根据这一教育方针,学校规定当年度的教育重点为“培养大批足以在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地区作战的、指挥的、政工的、技术的干部”。总结报告指出,华北军政大学军事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毛泽东的十条军事原则[100];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即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内涵,时局与任务,党的政策等等。
(2)关于动员学校教职员工坚持学习。总结报告强调要纠正华北军政大学教职员工中部分人将学习当成额外负担的倾向,要求广大教职工端正学习态度,将坚持学习视为一项任务加以重视。叶剑英校长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古语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意思是: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经过教育就拿去打仗,那就是抛弃。必须向全校干部提出‘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警语,作为加强干部学习的动员。学习的内容,一是学习马列主义;二是学习业务;三是学习军事科学。军事科学与军事艺术不能混同,军事科学比军事艺术范围更广泛,包含战略与作战艺术,即研究军事行动以及与战争有关问题的一些方法。此外,还包括国家的经济与精神可能性的问题。在作战之前,要估计到本国和敌国在战前战后的经济与政治状况。”
(3)关于教学民主。“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检查三个阶段,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民主教学”。
(4)关于加强纪律性。“加强纪律性的问题,是全党全军在目前发展形势下推动一切工作、争取并巩固全国革命胜利的中心环节。军大自成立以来,虽然注意到正规化的建立,但没有很好的注意到纪律的教育。全校说来,纪律不够严格……今后必须采取一切有效办法,严格地整顿纪律,深入纪律教育。整顿纪律的钥匙,就是严格执行报告请示制度”。
(5)关于争取、团结、改造、使用旧军官。总结报告指出,领导旧军官参加革命工作是党赋予学校的任务和使命,必须完成。叶剑英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改造旧军官是完全可能的:“当着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处处惨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中国人民革命与国民党反革命斗争的胜败之局已完全明朗的时候,只要我们执行争取、改造旧军官的政策,不犯错误,那末旧军官的争取和改造是有极大可能的。”
(6)关于接受批评与建议。报告阐述了学校当时进行的一系列开展批评与提建议的活动,充分肯定了这一活动的积极意义:“……所有这些批评都是正确的,校党委完全接受,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正。同志们有许多好的建议,校委完全采纳,并付诸实施。”[101]
总结不是目的,它只是为更好地改进教育提供事实依据。这次教育总结扩大会议之后立即召开了全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传达了前期教育总结的精神,借以进一步推动工作。依据一系列会议得出的决议,党委决定在重新修订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强调突出毛泽东军事思想,把“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作为华北军大的教育方针。不仅如此,在军事教育方面,根据叶剑英校长对学校军事教育提出的要求,决定增加《十大军事原则》的内容。学校对教育质量督导提出了明确规定:
教学检查阶段,不论是军事教育,还是政治教育,都实行分期考试(季考)和毕业考试(年终考核),以检查教育效果。与此同时,规定学校由上而下定期召开教育检讨会,又由下而上的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对全校的教育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保障工作检查,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工作。[102]
1949年2月,军大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1948年学校成立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其经验教训,确定1949年学校工作任务。历时5天的会议,由肖克代表校党委作会议总结,特别对反对经验主义、创造模范、干部培养与提高、妇女儿童工作、领导方面的一些问题共5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说明。
1947年7月1日军大迎来了周岁纪念,朱德总司令送来的贺词高度总结了军大一年来的教育成就:
七一是军大一周年纪念,在这一周年中,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起了新基础,望你们在这个新基础上面再努力,真正建立起新的国防教育的军大。[103]
华北军政大学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与上述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教育督导分不开的,华北军政大学成功的教育督导实践为解放军院校教育督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这一时期军校教育督导的特点与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国内矛盾由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以阶级矛盾为主,军政大学处在解放军院校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这就意味着军政大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意味着军大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转变。军大担负着承前启后由战争向和平建国过渡的历史重任,在人民解放军及其学校从农村转变到大城市的新形势背景下,军事院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要向制度化迈进,而这一时期军校教育督导的最大特点一是民主氛围浓厚;二是注重制度化建设,各项督导措施力求督导前正规制定、督导时有章可循、督导后据章改进。
(一)“民主”是军政大学教育督导制胜的法宝
军政大学将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民主练兵方法运用到教育督导工作中来,是军事民主在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发展和创新的生动体现,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加以总结提高,然后又普及下去,这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教育工作上的运用和发展。
军政大学的教育督导是民主的,一切教育督导的环节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论是制定教育方针,还是配备教员;不论是编撰教材,还是教学大纲的编写;不论是教员授课,还是教学监督检查,都必须有个过程,即之前有群众调查、中间有群众讨论、最后有群众认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使得华北军政大学及时总结出了教学中“三个不一致”的教学不良现象,也是依靠群众路线学校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广泛推广“三不讲”的教学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教育民主的充分体现,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督导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制度化是军政大学教育督导的最大特点
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督导有别于红校时期的偶发特点明显,也有别于抗大时期的初现制度化端倪。这一时期,军政大学教育各个环节强调得最多的是“制度化”。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学任务的实施,从学员的编队到教员的配备,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求根据、求正规的原则:在学员进校前,总部先制定了总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在对学员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形成初步的教育计划;然后经过多轮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讨论会,形成初稿交由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中发现问题,修改问题,形成意见;教育督导或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带着意见,就发现的问题广泛深入地和学员、教员交换意见,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形成文件,全校推广。每一步都是有据可依,出现问题,也是有据可查,充分体现了军政大学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队的军政干部,使学校成为全军正规的模范。
(三)提高教育质量是军政大学教育督导的归宿
解放军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军校的发展,采取多种方式督促检查军校的教育质量。红校时期,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时常利用空闲时间深入学校,关心指导学校建设;抗大时期除了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以外,各类文件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教育督导检查的字眼。但在军政大学时期,从总的教育大纲到老师的教学大纲,都将教育质量考核的方式、时间、目的做了明文规定。华北军大在全面考查了学校教学情况后,还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检查”三大阶段。并对教学检查的方式、时间、目的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教育督导的重点不在于检查教育工作,而在于从检查工作中查找出问题,就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教育督导的归宿和目的。华北军大教学中出现的“三个不一致”到“三不讲”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教育督导这一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