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省丝虫病治疗措施研究成果

江西省丝虫病治疗措施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患者在服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前14天给予海群生3g,卡巴砷6g,作5天10次分服。治疗后65天进行复查。皮肤组织的软化,系由积液的消除引起,增生的结缔组织并未见因治疗而软化。

江西省丝虫病治疗措施研究成果

第三节 治疗措施研究

一、麻黄附子汤治疗丝虫病象皮肿34例的疗效观察

我们用不同组别的中药对34例丝虫病象皮肿患者做临床试验治疗,结果各组均有一定效果,一年后随访,已缩小的患肢未见增大,亦无严重治疗反应。

(一)病例选择

受治的34例患者,年龄自23岁至70岁不等,绝大多数为30~40岁的壮年,病程自2年至30年不等,一般在10年左右,计男性17例,女性17例。体格一般良好。微丝蚴检查均属阴性。

诊断主要依据为:①居住于丝虫病流行区;②有淋巴管腺炎反复发作史;③肢体有象皮肿病变。

34例象皮肿经检查有患肢64肢,其中第一期象皮肿30肢(内有一例上肢象皮肿)、第二期象皮肿19肢,第三期象皮肿12肢,第四期象皮肿3肢。所有患者在服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前14天给予海群生3g,卡巴砷6g,作5天10次分服。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个别病人有因故中途停药者,但停药天数不多。绝大部分都能服完规定剂量。

(二)治疗方法

(1)麻黄附子汤1号方(原方):(治20例)

麻黄100g,附子100g,防己100g,苍术100g,白术65g,干姜50g,桂枝50g,甘草25g,草乌15g,川乌15g,细辛15g。猪肉250g。鱼子硫黄15g。

以上为一人一日量,煎药时称取20人份10天之药量,用猪肉汤浸泡一夜,次日置于大锅内,视水分之多寡再适量加水(以浸出药物内有效成分为目的),加热煮沸4~5小时,将药液取出,药渣加水作第二道复煎。最后将2次煎剂混合加热浓缩,至每人每日服药量达200~400mL。分2~3次服完。服药同时,加服鱼子硫黄15g(一日量),疗程30天。

(2)麻黄附子汤2号方:(治5例)

麻黄50g,附子100g,防己100g,苍术100g,草乌15g。

以上为一人一日量,煎药时以5人10日量加水100斤煮沸约3小时,取出药液,药渣用同法作第二道水煎。再将2次煎剂混合,加热浓缩至每人每日服药量250~300mL。分2-3次服。疗程30天。

(3)麻黄附子汤3号方:(治5例)

即麻黄附子汤原方全部剂量减半,不用猪肉。煎药方法同1号方,最后浓缩至150~270mL,为一人一日量。分2~3次服。疗程30天。

(4)麻黄附子汤4号方:(治4例)

即麻黄附子汤原方除去防己、苍术、桂枝三药,麻黄减半,不用猪肉。煎药方法同1号方。最后浓缩至150~200mL,为一人一日量,分2-3次服,疗程30天。

(三)效果观察

(1)观察方法:服药前测量患肢大小和记录患肢病变程度。服药期间按日询问服药反应,并观察患肢症状改善情况。隔3-5天测量肢体一次,时间在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结果记录于病历表内。治疗后65天进行复查。

(2)疗效标准:

①痊愈或基本痊愈;②显著好转;③好转;④无效;⑤增大或显著增大。

患肢周径测量:下肢分五线,上肢分四线(下同),按卫生部规定,象皮肿分期按陈子达氏划分五期。

(3)结果:根据治毕患肢周径测量和随访观察结果,证明麻黄附子汤对象皮肿治疗一般均有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80.7%。现分述于后:

①肢体周径的缩小:各治疗组在治疗后多有缩小的趋向(缩小数字以五线或四线测量总和计算),见表2-3-1。缩小一般开始于服药后3~6天,个别亦有至服药20天后才开始缩小者。在治疗第15~20天时缩小最为显著,以后鲜有继续缩小者。治毕时缩小最大者达160mm。一般为40~80mm。一、二、三期象皮肿的缩小情况颇为相似,四期象皮肿仅1例缩小。比较各个方剂治后患肢缩小的程度,除2号方略差外,1号方、3号方、4号方未有显著的差异。少数病人在疗程中腿围时大时小,并不稳定,但无淋巴系统炎症的发作。除“痊愈”病人以外,二、三、四期象皮肿患肢仍多存留大小不等之积液,少部分一期象皮肿也存留少量积液。

表2-3-1 34例象皮肿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后腿围缩小情况的统计

img42

②患肢情况的改善:在肢径小的同时或稍后,患肢的感觉及体征也随着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于皮肤组织的软化和自觉症状的减轻或消失。

皮肤组织的软化,系由积液的消除引起,增生的结缔组织并未见因治疗而软化。自觉症状的改善表现于患肢动作灵活,行走轻松,肿胀感减轻或消失。患肢的软化、症状改善和患肢的缩小一般是同时并进的。在治后15~20天表现显著。但也有少数肢体仅有缩小而无软化及症状改善,或仅有软化和症状改善而无缩小者。不同期别象皮肿的患肢情况改善有所差异,一期象皮肿治后“显著软化”和“显著轻快”者居多,二期象皮肿次之,三期象皮肿又次之,四期象皮肿始终无变动。在复查中仅一患肢缩小,见表2-3-2,各治疗组别患肢情况改善未有明显的不同。

表2-3-2 34例象皮肿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后患肢改善情况的统计

img43

注:“显著软化”是指原紧张之皮肤松软,富有弹性或起皱。“软化”是指皮肤组织变软,但不起皱折。“显著轻快”是指患肢动作灵活,行走轻便,酸胀感觉减轻或消失。“轻快”是指患肢酸胀感有所减轻。

③疗效的分析:根据前述疗效标准分析,初步结论是:各方剂都有一定治疗作用。一期象皮肿治后多数能“痊愈”或有“显著好转”。二期象皮肿治后多数有“显著好转”,或“好转”。三期象皮肿治后一般有“好转”,部分表现“显著好转”,部分“无效”。四期象皮肿无即时效果。比较不同治疗组别对各期象皮肿的效果,似乎相仿,差异不大。同时因各个精简处方所治病例过少,也难以将疗效百分比和原方对照,但从试探性治疗的结果看来,三个精简处方的治疗效果也是很显著的,见表2-3-3。在复查后,又发现第4号方效果为最高。

表2-3-3 34例象皮肿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img44

(四)治疗反应

约80%左右的病人在服药后有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反应计有20种,见表2-3-4,但均甚轻微,除1例在治疗后7天因气喘而耽误劳动外,其余服药者均能照常参加生产。各组治疗反应基本相似,原方反应种类较多的原因可能和所治病例较多有关,也可能部分反应并非由服药所致。恶心头晕等常见反应出现于服药当时或稍后,据称由药物苦味所致,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经解说或给些蔗糖拌服,一般都能顺利完成疗程。

表2-3-4 34例象皮肿用麻黄附子汤治疗后的反应观察

img45

(五)复查结果

在上述的治疗观察中,获得初步的近期效果之后,我们又于停药65天后,做了远期效果的复查,用以确定各种治疗方剂的效果稳定性,复查结果如下。

(1)麻黄附子汤原方痊愈率为15.7%,显著好转及好转各占36.8%,增大者占1.05%,总有效率为89.3%。2号方效果较差,不但未出现痊愈者,且好转率仅达40%,无效及增大率竟占60%。3号方总有效率为75%,较2号方好,较1号方差。4号方效果最为突出,其痊愈率高达25%,基本痊愈及显著好转效果,分别为50%和25%,总效率为有100%,超过了1号方的疗效,见表2-3-5、表2-3-6。

表2-3-5 各种处方的疗效分析表

img46

续表2-3-5

img47

表2-3-6 32例象皮肿经用麻黄附子汤治疗65天后复查效果分析(以肢体计算)

img48

根据复查结果,分析各种方剂的疗效,都很稳定,其中7例患肢周径,尚在继续缩小,1例在治毕后未见效果,而在复查时,患肢周径有显著缩小,(以上均为1号方)另有3例较治毕后测量稍有增大(1、2、3号方各占1例)。其他各例,始终保持效果不变。

(2)经过上述各种方剂治疗之后,至复查时为止的65天中,所有32例患者,仅4例发过一次流火,占12.5%(其中服1号方者3例,服2号方者1例),未发流火者28例,占87.5%,这些患者在未治疗前每月或隔月都发流火1~3次。此一效果,是麻黄附子汤特异之处。

经过治疗的患者,在治毕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水田劳动,其中仅有4例发过一次流火,症状亦较前轻微,发作时间亦较前短(以前发作时间必须卧床3~5天或7~8天,治后发作时不但不需卧床,仍然可以照常劳动),患肢亦未因发作而增大。

(六)讨论

(1)麻黄附子汤对象皮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于服药后患肢周径缩小、皮肤组织软化和自觉症状改善,其主要的作用是可使淋巴积液消除。其另一种主要作用是有抑制流火发作的效果,因而获得稳定而显著的远期效果。为麻黄附子汤对象皮肿治疗效果特异之处。

(2)由于麻黄附子汤原方所需费用较多,且要大量猪肉汤冲服,于是我们在试用原方的同时,采用了三个精简处方,进行了分组观察。

2号方由麻黄、附子、防己、苍术、草乌五种药物组成,其疗效在治毕后标准分析,与原方相比近期效果无大异别,但在65天后复查效果,则大有区别。

3号方为麻黄附子汤原方的剂量全部减少,不用猪肉其目的是观察治疗反应是否加重,以及减少剂量是否有效,结果是不用猪肉,并不加重反应,减少剂量,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和“显著好转”的治疗效果。

4号方是在麻黄附子汤原方的基础上,除去防己、苍术、桂枝,麻黄减半,不用猪肉,其目的是除去防己、苍术、桂枝的协同作用,是否影响效价。结果不但没有影响而且出现了更高效果,此种原因,或因例数过少,成为一种偶然的现象,亦未可知。

总之这次所用的4个处方,除2号方外,其他3方,对象皮肿的效果,均称满意,而4号方的疗效,尤为突出。

(3)不同期别的象皮肿,用黄麻附子汤治疗效果,亦有差别,对第一期效果最佳,第二期次之,第三期大多数停留在于“好转”阶段,对第四期仅个别有效。说明疗效和病变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病变越轻,疗效越佳,反之则否,因此,早期象皮肿的及早治疗,是值得重视的。

(4)用麻黄附子汤治疗象皮肿的效果,虽然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此药方仅能消除淋巴积液,和改善淋巴系统的功能,而无软化纤维组织的作用,②单就清除积液而言,一次治疗,还不能达到完全消尽的目的,目前个别一期象皮肿患肢尚存在少量积液,二期以上者例数更多,因此,要解决根治象皮肿的问题,须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5)麻黄附子汤对象皮肿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甚关系。在34例患者中有少数无效或增大的原因亦不明,麻黄附子汤的治疗反应轻微,不影响工作劳动。根据一、二期象皮肿在治疗15~20天疗效达到高峰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初期患者疗程可以缩短为20天,对三期以上患者,见效较慢,亦可考虑适当延长疗程至40天。

(6)腿围周径测量时间,未按照规定进行,(因多数患者自述患肢肿胀度早晨轻,下午劳动后重),原定早晨出工前测量,测量时间是从上午8时起至下午4时止,复查时亦然。因此,难免影响了测量准确性,此一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7)疗效标准

甲组痊愈:患肢象皮肿征象完全消失,皮肤色泽、弹力,硬度恢复正常,足背静脉显露,两踝显露。

乙组显著好转:①患肢五线的测量总和:第三、四期象皮肿减少在80mm以上,第二期象皮肿减少在40cm以上,第一期象皮肿减少在20cm以上。②皮肤组织有显著软化。③患者自觉症状有显著改善。

丙组好转:①患肢五线测量总和:第三、四期象皮肿减少在80mm以下,第二期象皮肿减少在40mm以下,第一期象皮肿减少在20mm以下。②皮肤组织有软化。③自觉症状有改善。

丁组无效:①患肢五线测量总和:第三四期象皮肿增减在40mm以下,第二期象皮肿增减在20mm以下,第一期象皮肿增减在10mm以下。

戊组增大:第三、四期象皮肿的五线测量总和增加40mm以上,第二期象皮肿的五线测量总和增加20mm以上,第一期象皮肿的五线测量总和增加10mm以上。

二、减轻海群生治疗丝虫病反应的研究

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由于血中大量微丝蚴被消灭释放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给普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减轻这种治疗反应,我们于1965年12月在宜丰县同安公社党田大队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的同时,对服用复方醋柳酸、氯普马嗪、肾上腺素等药物减轻反应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

新治患者系通过血检和体检证实,其中男性66例,女性51例,年龄大多在16~55岁,其中微丝蚴血症者76例,慢性丝虫病患者41例,共117例。以血中查到微丝蚴者为实验对象,按照减轻反应药物的不同,分为4组,各组其微丝蚴平均数目为:对照组6.2条,复方醋柳酸组8.1条,氯普马嗪组20.1条,肾上腺素组13.3条。检查体征阳性而未找到微丝蚴者,作为一般性的海群生治疗反应观察。

(2)分组

①以微丝蚴血症者为准,分为4组。

复方醋柳酸组:于服海群生后给予复方醋柳酸每次1g,一日3次,日总量为3g。共治疗25例。

氯普马嗪组:于服海群生后给予复方氯普马嗪每次25mg,一日3次,日总量75mg,共治疗23例。

肾上腺素香附子组:将香附子煎水加糖与海群生配成合剂,服药后第二天出现反应时给予1∶1000肾上腺素1mL,总量不超过2mL。共治疗18例。

对照组:采用酵母片1g作安慰剂

以上各组除肾上腺素香附子组外,均采用米汤送服,各组均在晚上9时服用,服后即入睡。

各组送药每次均分次送服,由工作组和当地医务人员亲自送药到手,看服下肚。一直至反应(以体温为指标降至正常时)消失后方停药。

②慢性丝虫病患者,为海群生毒性反应观察组。

(3)观察方法

每日定时观察2次,上午8~9时,下午16~17时,每次观察时,按制订的反应观察表认真填写,直到反应消失后再连续观察2次,无变化时为止。

(4)各种减轻反应药物按年龄的剂量,见表2-3-7。

(二)观察结果

(1)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后各组反应情况:

各组普遍较多出现的反应为畏寒、发烧、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尤以发烧和呕吐两症状较为突出,见表2-3-8。

从各组情况来看

对照组:发烧70%,呕吐100%,卧床50%,影响劳动60%。

复方醋柳酸组:发烧64%,呕吐76%,卧床36%,影响劳动48%。

氯普马嗪组:发烧83.3%,呕吐70.8%,卧床62.5%,影响劳动50%。

肾上肾素香附子组:发烧77.7%,呕吐72.2%,卧床33.3%,影响劳动50%

各组未有因反应严重而发生事故,仅复方醋柳酸和氯普马嗪组因服药后各发生一例喉头水肿,但经皮下注射1∶1000肾上肾素1mL后即迅速消除。

表2-3-7 各年龄组减轻反应药物剂量表

img49

注:肾上腺素香附子组根据儿童体重酌情给药

表2-3-8 海群生加服各减轻反应药物组治疗微丝蚴血症者的反应情况

img50

续表2-3-8

img51

(2)慢性丝虫病患者服海群生后反应情况:

慢性丝虫病患者,经2次血检证实血中无微丝蚴,服海群生后发生反应视为毒性反应,常见的反应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未见1例有发烧反应,说明服海群生后发烧反应系因大量微丝蚴被杀灭后,释放异性蛋白对机体引起的过敏反应,见表2-3-9。

表2-3-9 慢性丝虫病患者海群生治疗后的反应情况

img52

续表2-3-9

img53

(3)血中微丝蚴数量与体温的关系:

从表2-3-10可见,血中微丝蚴的数量与体温有一定关系。微丝蚴数量与发热患者人数的比例是成正比,发热病人的比例随微丝蚴条数的增多而上升。

(4)微丝蚴血症者与各减轻反应药物组的体温、呕吐、影响劳动的关系,见表2-3-11。

体温:各减轻反应药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患者,发热者所占该组的比例是:对照组46%,复方醋柳酸组25.6%,氯普马嗪组43.4%,肾上腺素香附子组42.2%。以复方醋柳酸解热作用最强。氯普马嗪组出现较多的中、高热度患者。

呕吐:服药后一次呕吐者,以复方醋柳酸为多,占76%,呕吐二次者即对照组,占30%,其余各组大部分均为出现1次呕吐现象。

卧床:以氯普马嗪组为多见。

影响劳动:以氯普马嗪组占较大比例。其次是对照组。

表2-3-10 血中微丝蚴的数量与体温的关系

img54

续表2-3-10

img55

(5)各组反应出现时间:从治疗患者中,以呕吐出现最早作为观察指标,其呕吐出现的时间为代表表示反应出现时间。

各减轻反应药物组呕吐出现的时间以肾上腺素香附子组为早,1小时则有22.2%的患者有呕吐,其次是复方醋柳酸组。患者呕吐集中在2小时的,对照组占50%,见表2-3-12。

表2-3-11 微丝蚴血症者海群生治疗后各组体温、呕吐、卧床、影响劳动情况

img56

续表2-3-11

img57

表2-3-12 减轻反应药物组呕吐出现时间

img58

(三)小结

本文报道了在服海群生治疗丝虫病时,加用复方醋柳酸、氯普马嗪、肾上腺素香附子等,对减轻治疗反应起到了一定作用,呕吐者减少了,影响劳动的比例有所下降。各组之间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各有所长。同时对微丝蚴的数量与体温的关系以及各药物组对体温、呕吐、影响劳动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今后丝虫病的普治工作提供参考。

三、烘绑疗法治疗丝虫病象皮肿近期疗效观察

象皮肿是慢性丝虫病人最突出的体征,对于象皮肿的治疗,办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我们曾用烘绑疗法结合中药针灸治疗丝虫病下肢象皮肿30例共49条患腿,近期疗效尚佳。

(一)治疗原理

利用温热刺激和局部适当的压迫配合中药针灸舒筋理气、活血利湿,从而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加速组织间隙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散,从而使腿围缩小,改善组织的营养条件,导致汗腺、毛囊和弹性纤维的再生、恢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治疗方法

(1)烘烤:以国产CB70-2型电用辐射热象皮肿治疗器进行烘烤。治疗时将患肢放入治疗器中,启动电源加温,温度由低到高,升至80~100℃时烘烤1~2小时,每日1次,20天为一个疗程。

(2)绑扎:烘烤后,取出患肢,擦干汗水,用氯丁膏松紧带绑扎,睡眠时可松绑,晨起后重新绑扎。

(3)中药针灸:对有疣刺、溃疡者烘烤前后涂以1‰的“920”液,患肢组织坚实者配合针刺留针烘疗。轮流取穴:四海、阳陵泉、三里、丰隆、三阴交、丘墟、内庭和硬块部。

患者在烘烤20天后,服中药20天,每日一剂。处方:当归15g、汉防己15g、土茯苓15g、女贞15g、五加皮15g、熟地15g、炒泽泻10g、牛膝20g、茵陈15g、炒黄芩三15g、忍冬藤25g。

(三)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将象皮肿分为两种类型,三种程度。即单纯型、复杂型,轻度、中度和重度,见表2-3-13、2-3-14、2-3-15、2-3-16。

单纯型:仅患肢肿大,无明显炎症,皮肤光泽,颜色正常,无疣刺和溃疡。

复杂型:除患肢肿胀外,有皮肤增厚粗糙,角化,有疣刺或溃疡。

轻度:病史短,数月至1年左右,流火发作次数少,患肢皮肤按之呈凹陷,患者仅自觉患肢沉重,但不影响劳动。

中度:病史较长,流火发作次数多,患肢肿胀显著,须用重力按才有凹陷,影响劳动,行动不便。

重度:病史长,流火发作频繁,患肢肿胀变形,组织坚硬,用重力按也不见凹陷,严重影响行动,丧失劳动能力。

表2-3-13 性别分布单位:人(www.xing528.com)

img59

表2-3-14 年龄分布(岁)单位:肢

img60

表2-3-15 病程分布单位:肢

img61

表2-3-16 病情分布单位:肢

img62

(四)治疗反应

通过30例病人的治疗观察,热烘对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但随着烘疗时间的延长,因人体水分大量蒸发,一般会出现疲劳、嗜睡便秘和尿量减少等现象,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微头晕、头痛、烦躁等症状。这些反应只需通过增加饮水量和多吃青菜等措施即可防治和纠正,见表2-3-17。

表2-3-17 治疗反应

img63

(五)近期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①患肢恢复与正常一样大小;②踝骨显露可见表皮静脉;③患肢组织无异常。

显著好转:①患肢明显缩小,硬块软化(按压时无硬块);②皮肤变软,大部分疣刺脱落;③踝骨与表皮静脉隐约可见。

好转:①患肢有所缩小,组织有所软化;②皮肤粗糙有轻度改变,疣刺变软,并有所脱落。

无效:腿围、皮肤、疣刺与治疗前一样。

(六)治疗效果

通过烘烤,一般在5天后患肢皮肤,组织逐渐软化,由全腿坚实而变成局部硬块,再由局部硬块逐渐缩小,最后松软,皮肤随之恢复正常光泽。溃疡通过涂“920”液,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愈合。疣刺也逐渐由硬变软,由长变短,由紫黑色变成淡红色,轻者最后脱落,重者由坚硬刺手而变成较平整光滑,见表2-3-18。

表2-3-18 体征(疣刺)消退情况

img64

在30例患者,49条患腿中,烘疗后获得基本痊愈的有5条腿,占10.2%,显著好转的有22条腿,占44.9%,好转有22条腿,占44.9%,见表2-3-19。

表2-3-19 病型与疗效

img65

单纯型和复杂型比较,在49条腿中,基本痊愈的5条腿均为20年以下的单纯性象皮肿,显著好转的22条腿中,50%为20年以下者。18条单纯性象皮肿中基本痊愈与显著好转者占72%,而复杂型的仅为38.7%,可见单纯型的近期疗效比复杂型好,见表2-3-20。

表2-3-20 病程与疗效

img66

四、应用烘绑疗法治疗48条象皮腿临床疗效观察

樟树市树槐公社大部分属于山区,是我区丝虫病患病率较高的公社。据初步调查:全公社有下肢象皮肿病人157人。为了探讨治疗下肢象皮肿的有效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我们于1972年4月8日至8月30日应用烘绑疗法治疗下肢象皮肿的方法在树槐公社治疗48条象皮腿。临床疗效如下:

(一)治疗方法与步骤

先在患肢局部涂擦配好的“920”溶液,然后针刺阿是穴(硬块处)。再将患肢放置电烘箱内烘烤,前三、四天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烫伤,可维持在60~80℃为宜,待患肢适应后,可逐渐升高到病人所能耐受的温度。烘烤2小时后将患肢取出,待患肢凉后将针拔出,再涂擦“920”溶液,干后用氯丁胶松紧带加压包扎。每条腿每天烘烤2小时,共烤20天,休息1周后服中药,每天1包,20天为1个疗程。需要进行第二疗程者,服完中药休息1周后开始第二个疗程的治疗。患肢坚持每天包扎,睡觉时松开,要求包扎1年以上才能松绑。

(二)病例的分期与测量方法

(1)病例分期:

第一期:患肢肿大时间在10年以内。属于此期的有3条。

第二期:患肢肿大时间在10~15年。属于此期的有7条。

第三期:患肢肿大时间在16~20年。属于此期的有19条。

第四期:患肢肿大时间在20年以上。属于此期的有19条。

(2)患肢测量方法:将患肢分为6线进行测量。

1线:大脚趾脚内切缘至脚跟(后侧面)连线的中点,也叫脚背中线。

2线:以内外踝骨最高突出点前面凹陷最深处,后面以脚跟离地面1.5寸的连线,也叫踝关节线。

3线:第4线至脚跟连线的中点,也叫小腿下线。

4线:髌骨下切缘至脚跟(靠地面)连线中点,也叫小腿中线。

5线:第4线至髌骨下切缘连线的中点,也叫小腿上线。

6线:肿大小腿的最大部位。

(三)近期疗效的标准

(1)基本痊愈:①患肢恢复与正常肢体一样大小;②踝骨显露,可见表皮静脉。③患肢组织无硬块;

(2)显著好转:①患肢明显缩小,硬块软化(按压时无硬块);②皮肤变软,大部分疣刺脱落;③踝骨与表皮静脉隐约可见。

(3)好转:①患肢有所缩小,组织有所软化;②皮肤粗糙有轻度改变,疣刺变软并有所脱落。

(4)无效:腿围、皮肤、疣刺与治疗前一样。

(四)疗效观察结果

用烘绑疗法治疗的各期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象皮肿病变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已治疗的48条象皮腿中达到基本痊愈的有5条(占10.4%);显著好转的有23条(占45%);好转的有16条(占33.3%);无效的4条(占8.3%)。有效率达91.7%。在电烘过程中,肿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硬块软化。肿腿的缩小和硬块的软化与形成象皮肿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二期(15年以内的)效果比较明显。第三、四期(15年以上的)则效果比较差。见表2-3-21。

表2-3-21 临床分期与疗效的关系单位:条

img67

但也有患病时间虽短,效果不明显;也有患病时间虽长,但疗效反而明显。这可能与患者接触水的多少和“流火”发作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女患者比男患者效果明显,也是这个道理。通过治疗观察,针刺和涂擦“920”溶液对帮助组织软化有一定的作用。但“920”溶液对疣刺脱落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患者杨发贵,两下肢小腿形成象皮肿20年,两腿踝关节处和脚趾间疣刺增生,经过治疗三个疗程后仍不脱落。在电烘过程中,几乎100%均有效。4条象皮腿无效的原因是因烘烤完后,在家服中药未坚持包扎而再次肿大的。

据我们观察,病人服中药可能对巩固疗效有一定的作用,但帮助肿腿缩小的作用不大,有的甚至和电烘后的情况差不多。

附:中药处方

当归15g,汉防己15g,土茯苓15g,女贞子15g,五加皮15g,熟地15g,炒泽泻10g,牛夕20g,茵陈15g,炒黄芩15g,忍冬滕5g,车前草15g,破故纸10g

每天一剂,连服20天。

在已治疗的48条象皮腿中,大部分只进行了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的有11条;治疗3个疗程的有4条。一般一、二期的患者治疗1个疗程即可;三、四期患者有的只需1个疗程,有的需2个疗程,有的则需要3个疗程。这同样可能与患者接触水的情况和“流火”发作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接触水的机会多和“流火”发作频繁疗程则长,反之疗程则短。见表2-3-22。

表2-3-22 临床分期与疗程的关系单位:条

img68

(五)治疗反应

在电烘过程中,一般均无不良反应,只有2名体质较差的病人出现头晕眼花。35位病人中,有11位出现“流火”发作,我们给予小剂量的保泰松,仍继续治疗,二、三日后症状消失。35位病人中,有10人服中药后出现头晕、嗜睡、恶心、肠鸣、腹泻等不良反应。大部分病人均无不良反应。

(六)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蔡正生,男,43岁。两下肢小腿形成象皮肿17年,局部皮肤粗糙,组织较硬,毛发稀少。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局部皮肤转为正常,硬块消失,平均每条腿缩小25mm左右,检查结果两腿均为基本痊愈。见表2-3-23。

表2-3-23 蔡正生两下肢象皮肿治疗前后对比

img69

病例2:吴丙员,女,50岁,两下肢小腿肿胀26年,局部皮肤粗糙,组织较硬,治疗1个疗程后,平均每条腿缩小20mm左右,局部皮肤接近正常,硬块软化,检查结果两腿均为显著好转。见表2-3-24。

表2-3-24 吴丙员两下肢象皮肿治疗前后对比

img70

病例3:傅国发,男,42岁,三桥公社坚塘大队第三生产队农民。右下肢小腿肿胀14年,局部皮肤粗糙,组织较硬。治疗一个疗程后,局部皮肤接近正常,硬块消失,平均每线比原来缩小60mm左右,较正常肢稍大些,见表2-3-25。

表2-3-25 傅国发右下肢象皮肿治疗前后对比

img71

以上3例均无疣刺增生,48条象皮腿无1例有溃疡面。

(七)随访结果

疗毕2~5.5月,我们随访观察了19例26条象皮腿(其中5.5月的有4例,4.5月的有5例,4个月的有2例,3个月的有1例,2个月的有7例),随访结果见表2-3-26。

表2-3-26 26条象皮腿疗毕与疗毕后2~5.5月效果比较

img72

疗毕2个月后,达到基本痊愈的比疗毕时上升3.8%;显著好转的下降7.7%;恢复如治疗前的为3.8%。故疗毕后2个月观察,基本痊愈和显著好转的尚有53.9%,效果还是比较满意。26条腿中疗毕2个月后,能保持疗毕时疗效的共有24条,占92.2%;2条腿不能保持疗毕时疗效,占7.8%。其中从显著好转上升为基本痊愈者1条;从显著好转下降到好转者1条;从好转下降到无效者1条。这两条不能保持疗毕时疗效原因均为回家后没有坚持绑扎。

五、海群生1.5g顿服治疗丝虫病的效果观察

海群生既能大量杀灭血中的微丝蚴,也能杀灭成虫,为目前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物。过去海群生治疗丝虫病的疗程一般为10~21天,而后缩为7天,但海群生治疗丝虫病反应大,加上疗程过长,为普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各地均向更短疗程进行研究,1960年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进一步肯定了短疗程疗法的疗效,并制订了几种短疗程疗法方案,反复几次普查普治可达到控制和消灭丝虫病的目的。我们于1965年在宜丰县同安公社党田大队对76例微丝蚴血症者采用海群生1.5g一次顿服疗法,进行了效果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首先在党田大队开展普查,凡年满一周岁以上人群于晚上9时开始采血,血量为3大滴约60μl,涂成厚血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微丝蚴血症者76例定为实验对象,其微丝蚴平均密度为12.7条,微丝蚴血症者均于晚上9时给予海群生及减轻反应药物1次顿服,做到送药到手,看服下肚,并在服药前当天晚上采血1次,于服药后1周又采血1次,每人共采血3次。为避免误差,每次采血的时间,数量均为一致。

为减轻海群生服药后的治疗反应,微丝蚴血症者在服海群生的同时,加服其他药,按减轻反应药物的性质将实验对象随机分若干组,以便观察对照。

①海群生+复方醋柳酸;

②海群生+氯普马嗪;

③海群生+肾上腺素香附子组;

④海群生十酵母片为对照组。

海群生系采用上海五洲化学制药厂生产,成人药量为1.5g一次顿服,儿童酌情减量,见表2-3-27。

表2-3-27 海群生按年龄服药剂量表

img73

(二)治疗结果

(1)微丝蚴血症者治疗效果

海群生1.5g一次顿服治疗微丝蚴血症者,对血中微丝蚴有较好杀灭作用,76例中阴转57例,一次阴转率为75%,微丝蚴总条数由原来的969条减为56条,平均12.7条降为0.73条,微丝蚴减少率达94.2%,见表2-3-28。但药物的作用并不十分完全,尚有25%病例的微丝蚴尚未消失,因此,必须反复治疗几次才能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的。

表2-3-28 治疗前后血中微丝蚴消失情况

img74

(2)血中微丝蚴的数量和治疗的关系

从表2-3-29可以看出,各不同微丝蚴数量组间的阴转情况有显著的差异,血中微丝蚴含量的多少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微丝蚴条数少则疗效较好,血中微丝蚴1~4条其阴转率为86%,而30条以上者则50%,说明微丝蚴的数目多少与疗效成反比。

表2-3-29 血中不同数量微丝蚴血症者的治疗效果

img75

(3)各种减轻反应药物对微丝蚴血症治疗的关系

在服海群生的同时,加服复方醋柳酸、氯普马嗪、肾上腺素等减轻反应的药物,从表2-3-30得知,各组之间的阴转情况有差异,但不是非常显著,各组均有较好的疗效,其阴转率的不同可能主要是由于各组微丝蚴数目不等而造成的,如氯普马嗪组阴转率只有60%,是因为该组微丝蚴平均达20条之多。

表2-3-30 减轻反应药物组的治疗效果

img76

(4)海群生对成虫的杀灭和驱虫作用

海群生1.5g一次顿服对丝虫成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表现在治疗后淋巴系统出现结节为其特点。微丝蚴血症者76例于治疗后有19例出现结节,出现率为25%,见表2-3-31,但整个结节出现率还不太高,说明杀灭作用还不完全,有待于进一步反复治疗和远期疗效的观察。

海群生在治疗丝虫病的过程中,对蛔虫也有一定的作用,从观察的117例中,有44例占37.6%的患者排出了蛔虫,见表2-3-31。因每个患者均未经粪便检查证实,尚不能肯定其作用是否完全。但据当地反应,海群生的驱蛔效果,并不及曾采用的灭虫宁、山道年等驱蛔虫作用。

表2-3-31 117例丝虫病治疗一周后淋巴系统出现结节情况和驱蛔作用

img77

(三)小结

本文报告了海群生1.5g1次疗法对微丝蚴血症者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治疗76例阴转57例,阴转率为75%,微丝蚴减少率达94.2%,同时,观察到海群生对丝虫成虫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并有部分驱蛔虫的作用。在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过程中,加服减轻反应药物不仅能减轻治疗反应,而且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

六、食用海群生盐防治班氏丝虫病的效果观察

临川县鹏田、崇岗乡于1984年在省、地防疫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改用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并进行了疗效观察,观察效果如下:

(一)基本概况

鹏田、崇岗两乡分别位于本县中部和东部边缘,总人口为29226人,25个村委会,为丘陵地带,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境内水库、池塘甚多、水网交错。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每年5~10月适于蚊媒生长,有利于丝虫病的传播。

(二)材料和方法

(1)药粉的来源和配制:药粉系南京制药厂提供。配制将海群生原粉掺拌于普通食盐中,使每公斤食盐含海群生2g,即0.2%的海群生药盐,经人工反复搅拌5~8次,力求药盐分布均匀,供鹏田、崇岗两乡居民食用。对不在乡供销社进盐的边缘个体户,由当地防疫医生负责按其比例送拌,县防疫站经常派人深入鹏田、崇岗两乡检查督促,省、地卫生防疫站对药盐含量进行了测定。

(2)海群生剂量:按当地居民生活习惯,每人每月平均吃盐400g,每日平均13.3g,含海群生为26.6mg,连续食用6个月,总量为4.788g,以成人平均体重60kg计算,每人总剂量每公斤体重约80mg。

(3)血检情况:食用药盐前后,各进行一次普查,晚9时开始至翌晨2小时前结束,每人单耳单片(原微丝蚴血症者双片)、血量为3大滴(约60μl)、涂成长30mm、宽20mm的椭圆形厚血膜、达到血膜厚薄均匀、边缘整齐。用1‰硼砂美兰染色后镜检。

(三)结果

(1)微丝蚴率的下降情况:食用海群生药盐前后均对鹏田、崇岗两乡进行了普查。食用药盐前实查27959人、血检率占总人口数的88.64%、查出班氏微丝蚴血症者362例、微丝蚴率1.29%;食用药盐6个月后,实查24850人,血检率占总人口数的85.03%,微丝幼血症者16例,微丝蚴0.06%,见表2-3-32、表2-3-33。

表2-3-32 鹏田乡食用药盐前后微丝蚴率的变化统计表

img78

续表2-3-32

img79

表2-3-33 崇岗乡食用药盐前后微丝蚴率的变化统计表

img80

从表2-3-33中可以看出,两乡居民微丝蚴率由食用海群生药盐前的1.29%下降为食用药盐后的0.06%,其中有15个村委会未再查到微丝蚴血症者。其余12个村委会的微丝蚴率均在0.32%以下,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X2=280.23,P<0.01),证实食用药盐后对班氏微丝蚴的转阴率有极显著性意义。

(2)食用海群生药盐前后微丝蚴转阴情况:食用药盐前查出微丝蚴血症者362例,食用药盐后转阴357例,只有5例未转阴,转阴率为98.62%(该次16例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例新发现的,是上次外出未血检的人员)。

(3)微丝蚴密度变化情况:食用海群生药盐前共查出微丝蚴血症者362例,计5625条,平均密度15.5条,食用药盐后共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6例,计46条,平均密度为2.88条,见表2-3-34。

表2-3-34 食用药盐前后微丝蚴密度变化

img81

(4)不同年龄组转阴情况:1岁以上年龄组食用海群生药盐前血检4933人,微丝蚴血症者20例,微丝蚴率0.4%,食用药盐后血检4382例,未查出阳性;10~年龄组食用药盐前血检8905人,微丝蚴血症92例,微丝蚴率1.03%、食用药盐后血检7915人,未查出阳性;20岁~49岁年龄组食用药盐前血检10119人,微丝蚴血症180例,微丝蚴率1.78%,食用药盐后血检9011人,微丝蚴12例,微丝蚴率0.13%;50岁以上年龄组,食用药盐前血检4002人,微丝蚴血症70例,微丝蚴率1.75%,食用药盐后血检3542人,微丝蚴血症4例,微丝蚴率0.11%,见表2-3-35。

表2-3-35 不同年龄组食用药盐前后微丝蚴感染变化

img82

(5)不同性别的转阴情况:食用海群生药盐前男性实查14173人,微丝蚴血症186例,微丝蚴率1.31%,女性实查13786人,微丝蚴血症176人,微丝蚴率1.28%;食用药盐后,男性实查12628人,微丝蚴血症13例,微丝蚴率0.10%,女性实查12222人,微丝蚴血症3例,微丝蚴率0.02%,见表2-3-36。

表2-3-36 不同性别食用药盐前后效果观察

img83

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食用海群生药盐前男女微丝蚴率无显著性意义(X2= 0.069,P>0.05),食用药盐后,男女微丝蚴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X2=5.92,P<0.025)。

(四)讨论与小结

(1)我县将0.2%海群生原粉掺拌普通食盐中防治班氏丝虫病,是在山东省试服0.3%的海群生盐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食用药盐前后的对比,说明对降低班氏微丝蚴的感染率,减少微丝蚴密度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山东省在中度流行区试服0.3%的药盐,转阴率达99.2%,我县在低度流行区试服0.2%的药盐,转阴率达98.62%。

(2)食用海群生药盐后对各年龄组均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年龄组愈小,转阴率愈高,1~19岁年龄组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这可能是由于1~19岁服药盐时间比大年龄组要长,剂量要足,而大年龄组经常外出等方面所致。

(3)食用海群生药盐前微丝蚴感染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服药盐后女性的转阴率明显高于男性,是否因男性的耐受力比女性强,还是由于服药期间男性外出机会多而未吃到足量的药盐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食用海群生药盐既方便易接受,而且副作用小,并可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在反复查治效果不佳的前提下,食用药盐尤为重要。以前的阳性患者都是进行7天4.2g疗法,在短期内投服较大的剂量,病人因副作用重,难以坚持,达不到防治的目的。根据全国丝虫病师资训练班讲义一文介绍,成人采取7天4.2g三个疗程以上疗法治疗班氏丝虫阴转率达70.2%,而采取食用药盐6个月只要4.8g微丝蚴可同样转阴,并无其他不良反映,群众乐意接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