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丝虫病防治成果
一、丝虫病的流行范围、流行程度、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
我省的丝虫病防治从50年代开始,通过调查查明了丝虫病流行于我省75个县(市、区)、1101个乡(镇)、7337个村,流行区人口18829769人。75个流行县(市、区)中微丝蚴率<5%的县(市、区)41个,微丝蚴率5%~20%的县(市、区)29个,微丝蚴率20.1%~30%的5个,分别占全省流行县(市、区)的54.67%、38.66%和6.67%,其中马来丝虫病流行县(市、区)33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市)9个,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县(市、区)33个,分别占全省流行县(市、区)数的44%、12%和44%。通过蚊媒调查,证实中华按蚊和致乏库蚊是我省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二、采取“不同时段、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对策,降低人群微丝蚴率
我省丝虫病防治采取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人群微丝蚴率情况,先后采取了“全面普查结合反复查治,清除传染源”,“以分层整群抽样取代全民反复查治,分类防治”的措施,据统计,全省1954~1988年共血检31190224人次,查出微蚴血症者793514例次,对象治疗798371例次,治疗慢性丝虫病患者359477例次,全民服药1908993人次,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254033人次。通过大规模的反复查治,降低了人群微丝蚴率,全省75个流行县(市、区),从1980~1988年,经省级考核验收都先后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除丝虫病的标准。全省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8.33%下降到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0.08%,以流行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在1%以下。1990年通过了卫生部组织的抽查验收,实现了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的目标。(www.xing528.com)
三、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进一步清除残存传染源
在实现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全省各流行县(市、区)开展了横向、纵向监测相结合,辅以媒介监测的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采取“全面监测、重点抽查、强化干预”,在全省各流行县(市、区)全面监测的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并针对我省班氏和班氏及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少量残存疫点,采用海群生药盐强化干预的措施,清除了残存传染源。据统计,该阶段我省共监测1361个乡(镇)次,血检1631810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835例。其中,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内,有效监测覆盖率分别占全省流行乡总数和流行人口总数的29.52%和3.74%;基本消除丝虫病10年后,有效监测分别占全省流行乡总数和流行人口总数的25.79%和2.46%,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经多年监测,全省各流行县(市、区)微丝蚴率下降为零,2005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审评,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目标。
四、坚持防治与科研相结合,积极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在长期的防治与监测工作中,结合我省防治实践,先后探索并实施了“以分层整群抽样取代全民普查”,“全面监测、重点抽查、强化干预”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节省了大量防治经费投入;率先采用硼砂美蓝染色法应用于丝虫病查治,并在全国推广运用;采用ELISA方法检测学生尿液中丝虫IgG4抗体评价消除丝虫病效果的研究;江西、福建、广东等三省在我省樟树市共同开展的阻断丝虫传播阈值和监测方法的研究;这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对我省的丝虫病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成效,同时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江西省其他类似疾病的控制和消除作出了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