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保障措施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消除丝虫病的重要保证
我省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丝虫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厅始终将丝虫病防治工作列为重点防治疾病。省政府、省卫生厅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先后下发了有关丝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的专题文件数百份;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防治经费共计38996000元用于丝虫病防治工作,其中劳务费26456000元,购置防治器材及药品12540000元。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省的丝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上和经费上的保障。
二、建立和健全防治队伍是消除丝虫病的基础
在长期的丝虫病防治过程中,我省始终重视对丝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省、市、县各级先后举办了数以千计的学习班,培训了各级丝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14万余人次,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和健全了一支丝虫病防治与监测的专业队伍,确保了查治工作质量,为我省丝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科学防治是消除丝虫病的前提
在长期的防治与监测工作中,我省始终坚持以科研开路,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具体的防治实践中去,以科研带动防治。在防治过程中,我省首先采用了硼砂美兰染色法,并在全国推广运用,节省了大量经费。江西、福建、广东等三省在我省樟树市共同开展的阻断丝虫传播阈值和监测方法的研究等项目,对我省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宣传教育是消除丝虫病的手段
在长期的丝虫病防治过程中,我省十分注重加强丝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省、市、县各级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丝虫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流行区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查治工作。
五、质量控制是消除丝虫病的根本
(一)血检(www.xing528.com)
首先,是加强血检队伍的技术培训,在各地历次血检工作开始前,均举办血检技术培训班,使参加工作的人员掌握采血、染色及镜检等各项技术及要求;其次,严格掌握血检率,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各行政村血检人数占应检人数的95%以上,尽量减少漏检人员,严格掌握采血时间;再次,对历次血检制作的血片实行验收制,对验收不符合制作要求的血片,要求重新补采;第四,严把镜检质量关,每次血检均组成初检组和复检组,复检组对初检组每位镜检员的初检血片抽取25%~30%进行复查,一旦发现初检人员出现漏检,该人员所检血片重新镜检。
(二)治疗
在实施全民服药和微丝蚴血症者治疗过程中,各地均组成由专业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的专业治疗组,并要求各专业组做好服药记录和服药后副反应观察随访,做到“送药到手,看服下肚”,对每位微丝蚴血症者均采用2~4个疗程的全程足量治疗,并在治疗后经3次血检阴性后方可视为阴转,对于漏服者均进行了补治,反复开展查治工作确保了治疗效果,全民服药地区在服药前、后均进行血检评估服药效果。
(三)海群生药盐防治
在防治工作开始前省卫生厅领导与相关县(市、区)政府领导及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县(市、区)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由乡(镇)及村干部分片包干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海群生药盐供应计划,集中加工药盐,并在加工过程中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监测,做好药盐调运记录,保证合格药盐出厂;加强盐政管理,在服用药盐期间严禁向供应海群生药盐的病区销售其他食用盐;在药盐使用过程中做好分发记录,并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入户进行定性测定,发现食用非药盐及时予以更换,同时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工作,对外出人员未服用药盐者,待其返回后给予海群生药片服用1个疗程。
(四)媒介
在防治与监测过程中,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媒介捕集记录,蚊媒监测应在人房内进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适时深入现场居民户对相关记录进行核查,对检出的阳性蚊媒要求各地保留标本,供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复核。
(五)监测工作
在监测工作中,要求各地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血检村血检人数不低于1000人,并做好血检记录,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各地开展血检的原始记录进行现场核实,确保了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抽取部分县(市、区)进行病原学监测工作的现场抽查,由省中心专业人员负责现场采血、染色、镜检,在监测阶段,我省共抽查27个县(市、区),占全省流行县(市、区)总数的36%,及时发现了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