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备法律体系的建构与治理型制度的实现

完备法律体系的建构与治理型制度的实现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保证治理型制度的实现,法律建构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立法必须坚持从社会实际出发,合理完善法律体系。要研究制度执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是确保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完善的法律监督实际上应当具有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特征。评价机制要求法律实施后,社会能够给予回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公众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整理,及时上交管理部门。

完备法律体系的建构与治理型制度的实现

如果说制度理念是制度构建的基础,那么法律就是制度构建的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依法治国作为核心议题,依法治国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建立法治国家来说,依法行政尤其重要。法治政府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行政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也积极吸取国外的公共管理经验,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来说,社会制度的转变必然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维护。要保证治理型制度的实现,法律建构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作为法律程序的首要环节,在立法时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法律实施的可行性。立法不能闭门造车,首先要考虑法律的可行性。立法必须坚持从社会实际出发,合理完善法律体系。根据治理型制度理念,立法必须反映多数人的意愿,要体现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思想。立法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同时,制度设计上必须避免职权交叉,执法部门要权责清晰,避免模糊执法和法律空白的情形出现,要完善各个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确保出现问题后的有法可依,使法律真正落到实处。

执法是确保法律落到实处的核心,也是法律权威的体现。必须要研究建立和完善保证法律实施的相关制度。要研究制度执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执法的公正性与执法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这一问题又延伸到了公务员的素质问题上。执法人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执法行为必须公正、透明,主动接受市场、公民以及社会的监督,让执法在阳光下进行。这样才符合治理型制度的理念要求,要让公民积极参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创造一支优良的执法队伍,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治理良性运行。(www.xing528.com)

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是确保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监督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公民权的体现。完善的法律监督实际上应当具有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特征。既要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更要注重政府内部的自身监督,根据治理型制度特点,必须让社会和公民参与法律监督,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权力作用;同时,政府内部加强自身监督,与市场和公民形成三方互动,全方位监督法律的运行过程,确保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还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让法律意识深入到整个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为制度的运行提供保障。

评价机制要求法律实施后,社会能够给予回应。完善的回应机制能够给予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力,也是对制度实施的一种监督,通过回应机制,公众能够把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者诉求及时进行反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必须建立渠道多、覆盖面广的公共参与平台。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如新闻、报刊、杂志等,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知晓。同时要广泛建立公共网络平台,让公众广泛参与。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公众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整理,及时上交管理部门。这样,才能真正的树立起政府与法律权威,增加公众的满意度,促进执政民主化和法治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