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政府机构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治理型制度构建的阻碍因素,具体表现在政府效率低下、市场化不够成熟、公民意识薄弱这三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本节重点对这三种问题加以评析,找出构建我国治理型制度的困境所在,以便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通过上一章对典型案例的评析,探讨我国治理型制度构建的困境,首先表现在政府的效率问题上。“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国社会还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中,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职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年来一系列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政府在向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纷纷进入治理阶段并且已经获得成果的前提下,我国政府改革还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涣散的,政府办事效率相对低下,国家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还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等等,这与市场经济的主流是相悖的,更阻碍了多方协作的样态形成。
社会的发展表明,市场同政府一样,都是有效的公共治理主体。特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极大的促进经济水平的增长。市场用实际证明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市场化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用市场作为一种手段来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一种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占主体地位,市场的作用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不利于治理型制度的构建。(www.xing528.com)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也可以称之为法治政府下的民众意识,具体体现在公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认同,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的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和民主程度的表现,是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综合体。治理理论流行以来,人们不断的追求善治,强化的公民意识正是善治实现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意识还十分薄弱,在触及政治、国家、政府、社会等层面的问题时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姿态,公共参与意识薄弱,忽视监督权利,不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这就大大的削弱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力,也不利于激发公民的积极性,严重的影响了社会资本的积累,更阻碍了多元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我国治理型制度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