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学视野下的政务微博传播模式探析——基于“两会”时期热点政务微博的实证研究
刘燕南 于 茜
摘 要 政务微博,是指我国政务机构和相关人员以政务(或公务)名义开设的、以传播政务(或公务)信息为主的一种微博账户和内容形态,它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中官民之间进行意见交流的新兴渠道。从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本文选择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以探究政务微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博主传播者[1]特征、传播内容、传播行为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抵属于“沟通政治”的范畴,其本质是一种意见民主,即政务机构和政(公)务人员通过微博将政策和法规等信息传达给公众,后者以转发微博或评论等方式给予反馈,力图沟通官民,使上下通达,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影响相关部门的政治决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仍有待研究。
关键词 政治传播,政务微博,传播模式,沟通政治
作者简介 刘燕南,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E-mail:liuyannan2002@ yahoo.com.cn;于茜,201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受众研究中心,E-mail:yuqian0710@ 126.com。
本课题由刘燕南教授主持,课题组成员有中国传媒大学应用传播学方向2011级硕士生于茜、张渤、张雪静、刘扬等。
一、引 论
微博,作为Web 2.0时代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新媒体类型,是博客功能升级和内容简化之后的衍生品,是一个具备高度交互性、信息传递精准性等特点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方式。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已达2.74亿[2],与2011年同期相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除基本的社交功能外,微博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务微博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所谓政务微博,是指我国政务机构和相关人员以政务(或公务)名义开设的、以传播政务(或公务)信息为主的一种微博账户和内容形态。政务微博可以分为政务机构微博和政务人员微博两类,其中政务人员包括在职政务(或公务)人员以及“人大”、“政协”代表等政治人士。
自中国最早的政务微博湖南桃源县的“桃源网”于2009年下半年设立以来,随后兴起的“微博云南”、“平安北京”为代表的政务机构微博和以“张春贤”、“伍皓”、“蔡奇”为代表的政务人员微博迅速获得广大网民的关注,同时,各大微博平台中的政务微博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腾讯网、新浪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3]2012年底,在腾讯微博上认证的党政机构及公务人员微博达到70084个;新浪微博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达到60064个。[4]
关于微博被运用于政治传播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内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11年。自微博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以来,有学者分析其传播特点时认为,微博的本质精神是平等参与、营造合意。[5]随着中国政务微博的出现,有研究认为微博问政的发展是官民沟通的一种方式,微博问政具有“通过微博快速了解民意”,“通过微博掌握危机事件中的主动权”,“通过微博与民众有效沟通”,“通过微博增强官民互信”等四大优势。[6]政府机构的微博具有“主动发布,树立政府形象”,“及时回应,强化受众认同”,“扩大交流,巩固群众基础”等效用,是官民之间交流的创新。[7]基于政务微博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还有学者从风险管理和政府危机传播角度对国内政府机构在政务微博运营方面的现状、风险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了政务微博运营的策略和技巧。[8]同时,由于“微博问政”正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近几年人民网舆情频道[9]、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介研究机构也相继发布了各自年度性的政务微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国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主题:微博(社交媒体Twitter)在领导人竞选中发挥的作用;[10]围绕“政治参与”概念,测量民众或不同群体对社交媒介的使用与他们实际参与政治的行为之间的关系。[11]同时,国外此领域的研究中尚未出现明确的“政务微博”概念,只是笼统地描述为社交媒体在政治领域是否影响民众政治参与行为的研究。
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微博运用于政治传播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大体遵循“现状—问题—对策”的路径,或者对政务微博的发展状况作宏观描述,或者从社会管理、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论述;在研究政务微博的传播特点、功能和机制时都只停留在经验式的初级分析阶段,鲜有从政治传播学视角,将相关的政治学、传播学理论与对政务微博的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国外的相应研究与政务微博本身也有一定出入。本研究立足中国现实,试图采用政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方法,对政务微博传播模式和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开拓“网络社交媒体政治传播”研究的有益尝试。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政治传播学作为一门探索和总结政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探究围绕政治行为的主客体之间以达到特定目的和效果为取向进行的政治信息传播活动及过程的特点与机理。政治传播的重点考察问题之一是媒介被运用于政治领域的讯息交流和意见沟通时,在促进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建设和公民的民主政治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经这样解说民主政治:民主,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众至少可以选择他们自己的规则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的决策。[12]在政治学中,民主与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形影不离,后者意指普通民众进行的旨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活动。[13]民主政治指是的凭借公共权力建立秩序,实现平等、自由和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也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的一是选举政治,即通过选民投票决定政治权力归属和资源分配;二是协商政治,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背景下,通过普通公民的参与和不同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实现协商和达成决策共识。
新媒介提供了传播高度差异性政治信息与观念的方式,理论上说,几乎可以让所有声音无限制地接近和使用它。[14]在当今由于新媒体飞速发展带来愈益向下的技术赋权的时空下,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我说你听、交流匮乏的政治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政务微博传播的渗透性、交互性、咨议性和精准化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国,微博为公众提供了参议政治的便利,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和内容类别,无疑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和功能。或许,在缺乏选举实践和强有力的协商式政治共同体的现阶段,面对碎片化的缺制衡能力的受众,政务微博可能引发的只是一种“沟通政治”,即个人或者松散的小群体与政府进行意见博弈时仅处于沟通层面的政治形态。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政务微博传播模式的探讨,尤其是通过对政务微博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形态和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其传播特点、机理和影响因素,归纳构建政务微博传播具规律性的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务微博在我国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和实际效度。
本研究以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对象,依据国内专业舆情调查机构与微博网站显示的微博传播影响力排名榜,选择目前国内两个不同类型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属商业门户网站)和“人民微博”(属党政媒体新闻网站)进行比较研究,时段为“两会”期间。我们认为,“两会”是中国公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公众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和集中表达意见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扮演“信息传达和意见交换”角色的政务微博来说,也是其发挥功效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务微博的传播行为更活跃、更集中、更具典型性,有利于研究的开展。
具体研究问题是,政务微博是如何进行信息发布和传达?又是如何与公众进行意见交流和沟通的?不同类别的政务微博在传播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政务微博是否是一个官民之间沟通的有效渠道?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功能为何?
三、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基于政务微博的各部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模型,采用扩展型内容分析方法,详见图1。微博是一种自媒体形态,从微博的内容、微博用户页面设置等内容可以了解其使用行为及推测使用动机。因此,我们综合政务微博博主特征、传播内容和传播行为三方面建构研究框架,并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内容分析。
图1 政务微博的各部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样本选取
选取的政务微博包括两个平台: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依据人民网舆情检测中心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中的十大政务机构、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新浪微博在2012年3月3日至14日推出的“微观两会”中的政务机构排行榜、代表排行榜,以及人民微博中的政务微博排行榜等三类表征政务微博传播力的排行情况为参照,在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两大平台中共选出45个热点政务微博作为分析样本(详情见附录)。
(二)样本时段
考虑到“两会”为期两周,会议期间政务内容发布频密,信息反馈有一定延缓性和交流的持续性,信息聚集海量。为研究方便,特将2012年“两会”划分为开始期、持续期、结束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抽取两天(3月4日、5日、8日、9日、13日、14日共6天)作为样本时段。
(三)分析内容
本研究从博主传播者的基本信息、传播内容、传播行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政务微博博主传播者基本特征或基本信息类目:①政务微博设立者的行政级别;②政务微博所属领域;③政务微博拥有的粉丝数量。
2.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类目:①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所属领域;②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所属性质;③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所用的语体;④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时使用网络语体的情况;⑤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倾向性;⑥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时归类的情况。
3.政务微博的传播行为类目:①政务微博使用@功能的情况;②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方式;③政务微博日均发布微博的数量;④政务微博日均获得评论、博主和网民参与回复的数量;⑤政务微博博主和网民日均参与转发的数量;⑥政务微博使用连载功能的情况;⑦政务微博对于主界面的设置情况。
四、研究发现
(一)政务微博博主的基本信息
图2 政务机构微博的基本信息
图3 政务人员微博的基本信息
(注:粉丝数量级别依次为:①X<1;②1≤X<5;③5≤X<10;④10≤X<20;⑤20≤X<50;⑥50≤X<100;⑦100≤X单位:万人)
由图2、图3可以发现,在所选取的20个政务机构微博中,开设微博的政务机构处于“省级或直辖市级”的数量最多,为11个,其次为“地市级”6个,“中央级”3个。
比较所选取的样本,无论是政务机构微博还是政务人员微博,可以发现新浪微博平台的政务微博拥有的粉丝数量总体要高于人民微博平台的政务微博。
所选取的15个新浪政务机构微博所属的领域集中于“公安”、“政府职能部门”两个领域,“交通”、“旅游”、“外宣”、“气象”领域中的微博数量分布较平均。所选取的5个人民政务机构微博在“交通”、“司法”、“政府职能部门”3个领域分布较平均。
所选取的15个新浪政务人员微博与10个人民政务人员微博所属领域分布都较平均。
比较所选取的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两个平台中的微博,发现新浪政务微博所属领域中“公安”是热门领域;人民政务微博在“政府职能部门”领域的数量较多。
(二)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
1.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所属领域
图4 信息所属领域分布
从图4可以发现,所选取的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较多地涉及“科教文化”、“社会治安与法制”、“政治领域”三个领域,同时从“其他”这个选项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还显示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因此,可以认为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并非仅仅局限于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领域”,在“科教文化”、“社会治安与法制”、“交通事业”等各方面均有涉及。
2.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所属性质
由图5的数据所示,在“政策发布”、“问题发布”、“事件处理结果通告”、“便民提示”、“提案转发”、“娱乐休闲信息”、“其他”7类信息所属性质中,所选取的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和政务人员微博发布内容的属性均集中于“问题发布”、“便民提示”、“政策发布”三个方面,且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发布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娱乐休闲信息”;人民政务机构微博和政务人员微博发布内容的属性更侧重于“提案转发”、“事件处理结果通告”两个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休闲娱乐信息”,且在“其他”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说明人民政务微博发布内容的属性较为多样化。
图5 信息所属性质分布
除此,由于选取了2012年“两会”期间作为取样时段,因此,取样的政务微博中所发布内容为“提案转发”这一与“两会”有密切联系的类别,在除人民网政务机构微博之外的其他三类微博所发布的内容中占据了一定比例,印证了政务微博在“两会”期间参政议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所用的语态
“告知型”语态是所有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时都习惯采用的语态。同时,所选取的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发布内容时,倾向于使用“告知型”、“劝服协商型”两类语态;所选取的人民政务机构微博发布内容时倾向于使用“告知型”、“训示型”[15]两类表达语态。
比较两个平台的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所用的语态情况,可以发现新浪政务微博倾向于“亲切、友好,与民众进行平等交流”的态度,人民政务微博则相对显得“严肃、单向度传达信息”。
4.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时使用网络语体的情况
在发布微博时使用网络语体方面,新浪政务微博在发布“便民提示”等内容时尝试使用了少量的网络语体,如“淘宝体”、“天涯体”。不过,人民政务微博和绝大多数新浪政务微博都没有使用网络语体。可以看出,所谓能彰显网络特性的网络语体,并没有在政务微博这种新型的网络政务传播渠道中得到广泛应用。
5.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倾向性
所选取的新浪政务微博与人民政务微博的内容表达倾向,均以“中性”、“正面”信息居多。人民政务微博较之于新浪政务微博在“正面”、“负面”两极信息的表达上要更频繁。
6.对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分类情况
比较所选取的两个平台的政务机构微博,可以发现,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对发布的大部分微博进行了详细分类,例如,“上海发布”在发布信息时会使用#路况提示#,#天气预报#,#便民小提示#等对发布信息进行分类,方便公众的信息获取。相反,人民政务机构发布的大部分微博只有粗略分类。新浪和人民两个平台的政务人员微博在发布微博时都未对微博做详细分类。显然,政务机构微博较之政务人员微博更倾向于对所发布的微博做分类。
新浪微博、人民微博两个平台上四种类型的政务微博在“语态类型”、“网络语体的运用”、“发布信息的倾向性”、“对所发布信息的分类情况”等四个方面的特点,详见表1。
表1 新浪政务微博与人民政务微博在内容发布上的特点
(三)政务微博传播行为
1.政务微博使用@功能的情况
由图6可以发现,所选取的大部分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时没有使用@功能添加其他对象进行指向性更加明确的传播行为。在使用@功能的政务微博中,政务机构微博在@之后添加的对象类型主要为“相关职能机构”(包括同领域和不同领域的)、“相关人员”,其中新浪政务机构微博还倾向于使用@添加“媒体”进行多级传播帮助消息的扩散;政务人员微博在@之后添加的对象类型主要为“相关人员”。在“相关人员”的类型中,“一般相关人员”和“公共意见人士”是使用@功能的政务微博主要选择的对象。
(www.xing528.com)
图6 政务微博使用@功能的情况
2.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方式
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方式通常为“发布文字”、“发布图片”、“发布视频”、“图片+视频”、“文字+图片”、“文字+视频+图片”、“信息概述及该信息的链接”、“转发信息”、“转发+评论”9类。
由图7可见,“文字+图片”、“信息概述及该信息的链接”、“转发信息”、“转发+评论”等6种方式是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时较常使用的。新浪政务机构微博通常使用“文字+图片”、“转发+评论”、“发布文字”3种方式发布信息;人民政务机构微博则使用“信息概述及该信息的链接”、“文字+图片”、“视频”3种方式发布信息。两个平台的政务机构微博在采用“信息概述及该信息的链接”发布信息时,链接中包含的内容多为文字信息。同时,可以发现每个平台的政务机构微博与政务人员微博使用的发布信息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字+图片”、“发布文字”是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偏好方式,且在使用“信息链接”时,“文字信息”是其首选的内容。
图7 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方式分布情况
政务微博在使用以上9类主要的信息发布方式之外,还采用了“连载功能”发布信息,本研究所选取的政务微博大部分在发布信息时使用了“连载功能”。不过,除人民政务机构微博中“全国打黑办”发布的微博中80%左右使用了该功能,其他政务机构使用该功能发布微博的比例并不高。
3.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活跃程度[16]
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活跃程度可以分为博主“日均发布微博数量”,博主与网民们“日均参与评论、回复评论的数量”和“日均参与转发的数量”三个方面。后两者显示博主与网民们在政务微博平台上的互动情况。
本研究所选取的政务微博日均发布微博量大部分处于“0~5条”、“6~10条”、“11~15条”三个级别,其中所选取的新浪政务机构微博中有11个微博日均发微数量处于“11~15条”、“16~20条”、“21条以上”的级别。
所选取的政务微博日均获得评论量、博主与网民参与回复的数量大致处于“10条”、“11~50条”两个级别,有少数政务微博的日均获得评论、参与回复数量处于“51~100条”、“101~200条”、“201~300条”三个级别。其中新浪网平台上所选取的政务微博日均获得评论、参与回复的数量,总体比人民网平台上所选取的政务微博在这方面的数量要多。
另外,政务机构微博的开设者和网民们日均参与转发微博数量总体多于政务人员微博。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在“日均参与转发”的行为中表现积极,数量均多于10条。政务人员微博在“日均参与转发”的传播行为上所显示出的差异较大。
除此,如图8所示,两个平台的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活跃度随着“两会”的会议进程而显著变化,表现为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活跃度在4日开始上升,8日活跃程度达到最高,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在14日“两会”接近闭幕时又开始上升。
图8 “两会期间”政务微博活跃度
4.政务微界面的设置情况
所选取的15个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其界面设置都采用了“微博职能介绍”、“友情链接”两个辅助性信息展示功能。“信息公告栏”、“与机构相关的音视频链接”、“图片展示”这些功能则在有关旅游、外宣领域的政务机构微博中有采用。
人民政务机构微博的界面,设有“微博职能介绍”、“信息公告栏”、“友情链接”、“图片展示”等四类辅助性信息功能。不过采用这类功能的政务机构微博数量较少,所选取的10个样本中,只有1个在界面中设置了这类功能,其余的9个微博都没有做任何此类设置。
新浪政务人员微博与人民政务人员微博在界面中都有“微博职能介绍”设置,但对于“信息公告栏”、“与机构相关的音视频链接”、“图片展示”、“友情链接”这几类功能则没有采用。
比较政务机构微博与政务人员微博对于主界面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政务机构微博倾向于在主界面设置各种辅助性功能来提高其在微博环境中被网民关注的程度,同时也借助这些设置进行机构职能公关;而政务人员微博在主界面的设置上则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只是在界面中使用了最基本的“微博职能介绍”。
五、结论与讨论
由上述发现和分析可知,不同微博平台其政务微博的传播特点有所不同:新浪政务微博内容较人民政务微博更趋多元,发布方式和语态更平易,信息交流的活跃度高于人民网政务微博,这与新闻微博用户量多于人民网有一定关系。政务人员微博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博主的个性,政务机构微博则相对比较模式化和公务性。总体上看,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可以大致描述如图9所示。
图9 政务微博传播模式
这个模式与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式类似,[17]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在政务微博平台上,政务微博博主发布政务信息,并与网民之间进行相应的意见交流。从该模式不难发现:政务微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是政务机构、政务人员发布相关政策的渠道,也是收集公众关于政务信息的观点,与他们进行意见交换与沟通的平台。只是,发布信息虽然不再是传统的“点—面”形式,而是“一点对多点”形式,但是发布主体和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力量不均衡状态。从政务微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政务微博总体上处于发挥政务信息传达的功能阶段,在与公众进行意见协商、沟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通过对政务微博传播特征和模式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抵属于“沟通政治”的范畴,其本质是一种“意见民主”,即政务机构和政(公)务人员通过微博将政策和法规等信息传达给公众,后者以转发微博或评论等方式给予反馈,力图沟通官民,使上下通达,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影响相关部门的政治决策,实现民主政治,仍有待考察。
约翰・汤普森曾经指出,网际网络形塑能见空间,它只是协商式的中介公共性(deliberative mediated publicness),[18]而非一种对话的公共性。这类空间共享,象征交换的对话形式,但却未必处处保障这样的沟通形式最终的效度。从以上对政务微博在与公众的意见互动上的表现来看,目前政务微博上的意见交换与沟通仍然处于低互动水平,活跃度不高;除此,由于微博在发布信息时与生俱来的碎片化、分散化特征,使得公众在这个平台上表达的意见也是一种分散化、碎片化的呈现,尚未形成协商式民主所需要的有组织的力量制衡和影响,因此,政务微博所表现出的类似于一种“意见民主”:能够呈现公众的意见,但是未必拥有足够的力量使这些意见能够有组织地、集中地得到反映,并对相关政务机构和政(公)务人员的决策产生影响。
尽管以上对于政务微博的分析显示出目前政务微博上的意见交换与沟通处于低互动水平,不足以影响政府决策。然而,政务微博在各级政务机构的迅速扩散和应用,公众对国家政治事务抱持的介入态度,以及官民之间意见沟通的常态化,仍然彰显出某种“参与式文化”,这不啻是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一项成果。
约翰・杜威在论及民主时曾经提出“传播与沟通是当下民主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最本质的路径”[19]。然而,民主政治的实现仅仅倚靠传播与沟通仍然不够。虽然技术的工具性价值不可低估,但是民主的技术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民主得以实现的关键,[20]相应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一个社会不仅准许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且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21]。
本研究对于政务微博传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力图揭示目前阶段政务微博所带来的政治形态和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即所谓“沟通政治”和“意见民主”,意在为政务微博的使用者提供某些参考,以利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政务微博的传播特征及规律。本研究中,关于政务微博与公众互动的研究,只是从发布与反馈信息的数量方面进行了探讨,未涉及意见交流的认知倾向和态度观点等深度信息,影响了对于双方交流“质”的把握;关于政务微博之于“沟通政治”的作用,乃至对于政治决策和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有必要进行历时性的、更系统、更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本研究的不足,也是今后持续跟踪“两会”期间的政务微博表现,更深入地进行政务微博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根据英国牛津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1987年版译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4]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罗伯特・D.帕特南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James Slevin著.网际网络与社会.王乐成等译.北京:弘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7]Huntington,S.P.(2004).Who are we ?:America's great debate/Samuel Huntington.New York;London:Free,2004.
[8]Verba,S.,Schlozman,K.L.,& Brady,H.E.(1995).Voice and equality:Civic volunteerism in American politic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Dewey,J.,Morris,D.,& Shapiro,I.(1993).The political writings/John Dewey;edited,with introduction,by Debra Morris and Ian Shapiro.Indianapolis:Hackett Pub.Co.,c1993.
[10]Thompson,J.B.(1995).The media and modernity:a social theory of media/John B.Thompson.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1]M.Castells(1996).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ty,vol.1 of the Information Age:Economy,Society and Culture,Blackwell,Oxford,1996.
[12]Donald F.Norris(2007),Electronic Democracy at the American Grassroots,Current issues and trends in E-government Research,Cybertech Publishing,2007.
[13]Andranik Tumasjan,Timm O.Sprenger,Philipp G.Sandner,Isabell M.Welpe(2010),Election Forecasts With Twitter:How 140 Characters Reflect the Political Landscape,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November 2011;vol.29,4:pp.402-418.,first published on December 12,2010.
[14]Small.Tamara.A(2011),What the Hashtag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Society;Sep2011,Vol.14 Issue 6,pp872-895,24p.
[15]Hillary C.Shulman,& Timonthy R.Levine(2012),Exploring Social Norms as a Group-Level Phenomenon:D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Norms Exist and Influen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n College Campuse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62(2012),532-552.
附 录:
本研究选取的45个热点政务微博样本
【注释】
[1]政务微博的发布者是博主,信息传播者包括博主和网民。政务微博博主的传播行为主要包括:发布信息(政策、事件处理结果、便民提示),回复来自网民的评论,转发带有网民意见的信息;网民的传播行为主要包括:评论政务微博内容,转发政务微博内容(转发包括不带任何评论意见的转发和带有自己观点的转发)。
[2]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12年7月。
[3]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数量较上年初增长7倍多,http://tech.qq.com/a/20120208/000454.htm。
[4]据腾讯网和新浪网官方公布的数据。详见http://z.t.qq.com/zt2012/zhengwuweibo/,http://news.sina.com.cn/z/2012sinazwwbbg/。
[5]喻国明:《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12月上,总第348期。
[6]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人民论坛》2011年12月上,总第348期。
[7]曹劲松:《政府机构微博与官民交流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5期,总第178期。
[8]瞿旭晟:《政务微博的管理风险及运营策略》,《新闻大学》2011年第2期,第108期。
[9]如《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人民舆情监测室2011年12月。
[10]Andranik Tumasjan,Timm O.Sprenger,Philipp G.Sandner,Isabell M.Welpe,Election Forecasts With Twitter:How 140 Characters Reflect the Political Landscape,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November 2011;vol.29,4:pp.402-418.,first published on December 12,2010.
[11]Nils Gustafsson,The subtle nature of Facebook politics:Swedish social network site user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w Media & Society,2012,14(7),1111-1127.
[12]Huntington,S.P.(2004).Who are we ?:America's great debate/Samuel Huntington.New York;London:Free,2004.p15.
[13]Brady H(1999)Political Participation.In Robinson J,Shaver P and Wrightsman L(eds)Measures of Political Attitudes.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737-801.
[14]丹尼斯・麦奎尔著,崔保国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15]“告知型”语体指政务微博的单纯信息发布与告知,其中不带任何语气倾向。“训示型”语体指政务微博使用了“应该”、“必须”等祈使性的语体词。
[16]本研究所称“活跃度”由活跃程度而来,包括“日均发布微博数量”,“日均参与评论、回复评论的数量”,“日均参与转发的数量”三部分,由这三个指标之和计算得出。
[17]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18]Thompson,J.B.(1995).The media and modernity:a social theory of media/John B.Thompson.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45.
[19]Dewey,J.,Morris,D.,& Shapiro,I.(1993).The political writings/John Dewey;edited,with introduction,by Debra Morris and Ian Shapiro.Indianapolis:Hackett Pub.Co.,c1993.
[20]参见袁峰等著:《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21]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