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金融业实践:金融创新与经济区发展研究

西安金融业实践:金融创新与经济区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西安金融业的实践[1]第一节西安金融业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与机遇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促进和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的政策措施。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新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届时西安金融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这些措施均对西安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西安金融业实践:金融创新与经济区发展研究

第一章 西安金融业的实践[1]

第一节 西安金融业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促进和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的政策措施。在《规划》出台一年之后,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在挖掘利用自身金融资源优势,探索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迈向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目标等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西安金融业要想在支持关天经济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双赢目标,就必须做到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转变观念,突破常规。

一、地域和历史文化资源,为西安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的中心,是中、西部两大经济区的衔接地带,是西北、西南通往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中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是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安优越的区位资源、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金融实力、坚实的科技教育力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等优势,决定了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角色地位,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目标。

二、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西安金融业有所作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安金融业借助国家优惠政策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新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届时西安金融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同时,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不仅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明确提出了建设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为西安金融业自身发展,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扩大作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经济、金融相互促进发展,为西安金融业支持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西安经济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目标。2010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9.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西安金融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917.4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08.50亿元,增长12.7%。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28.81亿元,同比增长29.5%,但较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41亿元,同比增长18.9%,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16.1%。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021.39亿元和6552.18亿元,其中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0.62%,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7%,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的企稳回升和较快发展。

第二节 西安金融业在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为空间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旺盛资金需求,为西安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货币资本是推动一切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1995—2009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平均21%的资金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如果再加上企业自筹资金中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超过60%。以此计算,2009年西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银行贷款占到1500亿元左右。在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比例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巨额资金需求主要依靠银行信贷间接投资来完成。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必然带动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安本土特色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加明显。同时,国家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将吸引国际和国内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经济区内或西部其他地区转移,这种巨额的资金需求,必然为金融机构加大业务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思路的调整,为西安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视。2007年6月,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同志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西安西部重要金融中心的目标;省政府随后出台了《陕西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快陕西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提出将西安浐灞新区打造成为金融商务区,为西安建设西部重要金融中心指明了方向。2009年规划出台后,为贯彻落实好规划精神,省政府在西安和咸阳交界处设立了“西咸新区”,未来的西安与咸阳将建设成为一体化的国际大都市。西安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安金融商务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意见等措施,从财政税收、土地支持、生活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吸引金融机构、高级金融人才等落户西安的优惠政策。同时,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动西安市商业银行重组、组建西安市基投集团、不断壮大信托机构、做强证券和期货公司、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创建村镇银行,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这些措施均对西安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10年6月,西安市委在召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颁布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西安市金融商务区建设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一批重要金融商务机构开始进驻西安。下一步,西安市将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尽快出台各类配套规划、全面推进沣渭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资源改革、继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世园会为平台推进西安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贯彻落实工作,而这些工作措施的落实,很多都离不开金融业的资金支持。

三、国内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西安市金融业支持地方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为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中央提出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形成若干新城市群带动整体发展的思路。如,拟将全国划分为华东、华北等八大经济区,以代替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传统划分。这种划分必将加剧当前行政区域分割、经济体系切块环境下区域间的竞争,特别是对金融资源的竞争。以争建金融中心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年末,国内提出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目标和具体措施的城市已达26个,而具有金融中心规划或设想的城市更有200个之多。如上海积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着力构建金融管理中心和北部区域金融交易中心,天津争做北方金融中心,东北的大连和沈阳争做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西南的成都和重庆争建西南区域金融中心,郑州、武汉和长沙争建中原、中南区域金融中心,华南的广州、深圳争建华南区域金融中心,华东的杭州和南京争做长三角金融中心,等等。这些城市积极争建区域金融中心,目的就是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率先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无形压力,在新一轮的区域间竞争中,西安金融业理所当然地肩负着为西安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与信贷保障的重任。

四、西安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需求,对西安金融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安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加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一体战略的实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西安市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仍将十分巨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在国家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地方融资总量受到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防范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改变既有投融资模式,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第三节 西安市金融业在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中采取的措施与成效

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在辖区范围内坚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不断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货币信贷投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不断增强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结合西安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强化信贷资金对经济结构的促进作用,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过剩行业的贷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经济、自主创新等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和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现状,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积极回应地方建设需求,使信贷资金向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倾斜

在支持重点项目方面,2010年年初,西安市政府按照《规划》提出的“打造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以实施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为抓手,安排重点在建项目330个(其中续建项目192个,新增项目138个),总投资5287亿元,计划投资810亿元。安排重大前期项目162个(其中新增项目108个,续建项目54个),预计总投资2844亿元。与此相配合,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5027.27亿元,较年初增加1252.7亿元,同比多增197.7亿元,是全部新增贷款的1.36倍。

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引导西安市金融机构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努力加大对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了解,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市2833户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发生交易,融资额达277亿元。

在支持地方特色产业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近年来,西安地区金融机构为循环经济企业提供了较高的授信额度,通过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创新贷款模式,保证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等循环经济相关产业、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结合西安市政府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组织召开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活动座谈会,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参加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陕西省文化产业银企合作座谈会暨成果发布和签约仪式,西安地区达成合作项目40多个,合作金额250.95亿元,较好实现了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惠共赢,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分行的肯定。

(三)密切关注辖区金融机构改革进程,大力发展地方新型金融机构

密切关注辖内农业银行改革进程,及时反映农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组织构架改革、服务“三农”等方面的情况。继续跟踪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分支机构的改革情况,重点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及内控建设情况,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后续检测,密切关注其改革成效。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推动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市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10家,村镇银行1家,累计发放贷款余额3亿多元,有力地拓宽了“三农”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四)优化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辖区金融生态环境

在辖区支付体系建设方面,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在充分了解世园会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加强世园会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为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积极做好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组织协调和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积极改善辖区农村支付环境。

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及时更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了农户信用信息评价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将诚信西安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www.xing528.com)

在提高金融统计和调查研究工作水平方面,积极拓宽金融统计范围,建立了金融统计信息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使用制度,与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了统计数据共享。并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研究和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完成并发表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时,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还在防范辖区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国库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发行库规范化管理,加强金融执法检查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与创新性工作,为改善西安市金融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西安市金融机构在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规划》出台以来,西安市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人民银行的政策引导,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在抓好相关重点建设项目配套措施资金落实、支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支持西安市金融商务区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实际贡献。

在支持重点产业方面,西安市各级金融机构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把信贷投向,加强和改善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与配合西安市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以金融支持环保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西安地区金融机构累计投入信贷资金近200亿元。其中,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建立了专项审批绿色通道,对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在内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达标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绿色放行;交通银行西安分行根据企业涉及环境影响程度不同,将客户进行分级,其新增授信全部投向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优质级别客户;中信银行西安分行以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产品销售为主线,以设备抵押,企业回购、担保为风险控制手段,以资金在行内封闭运行为特点,设计了面向该企业下游用户的“陕鼓企业融资服务模式”,获得全国企业管理协会金融产品创新一等奖。

在支持特色产业方面,西安市各家金融机构均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以文化产业为例:截至2009年年底,西安市金融机构共向文化产业提供授信额度30多亿元,对34家重点文化企业贷款余额共计20多亿元。其中,交通银行西安分行向西安世园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贷款1亿元,支持西安世园会建设;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对文化企业设置有别于工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块,制定版权质押贷款索引和并购贷款指引;光大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民生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电视剧导演融资”新模式,并与媒体合作推介西安文化旅游资源。

在支持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方面,在8月份召开的西安金融商务区招商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入区签约仪式上,包括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项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部信托金融时代广场、上海石油交易所西部交易中心、陕西环境权交易所项目、浐灞金融培训学院项目八家金融机构落户西安金融商务区。特别是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的落户,将对金融商务区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其可带动其他全国性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快速聚集,加快金融商务区的发展。到2020年,金融商务区预计将吸引20家以上金融机构的总部,100家以上现代服务外包企业,1000家以上商务机构入驻。

第四节 西安金融业加大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通过开展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金融支持工作阶段性成果,我们发现了西安地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时梳理这些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查找症结和根源所在,是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关天经济区发展工作的基础性前提。

一、经济结构布局不尽合理,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有待加强

目前西安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三二一”格局。而这种产业结构表现在我国西北地区,恰恰反映出西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工业不够发达的现实。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目前西安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按照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工业化阶段通常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后第三产业才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西安第三产业比例较高,主要与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业密切相关。但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造成增长后劲不足问题。另外,当前西安工业化水平较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关联度和附加值低,在同行业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优势企业较少;西安的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较多,且多为军工企业,这些企业自成服务体系,造成低层次重复建设,分散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影响了西安经济发展后劲,导致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

二、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金融带动和辐射作用有待增强

从增速看,西安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以1992—2008年间的数据为例,西安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除少数年份以外,绝大多数年份的增速在6%~10%之间,大大低于西安GDP增速(10%~16%)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8%~15%)。从占比看,1992年以来,西安市金融业增加值呈现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2002—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基本在5%~7%之间变动,而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维持在10%~13%之间。如2008年西安金融业实现增加值仅占GDP的6.2%,对GDP的贡献率仅为2.9%。这些数据表明西安金融业发展滞后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贡献度较低。

三、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银行间接融资

据调查,至2009年年末,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4864.32亿元,而西安地区企业15年来累计通过资本市场(包括IPO、配股、增股、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仅为193.63亿元,占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不足1%;2007—2008年全市仅3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101.69亿元,与同期全国A股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总额相比差距很大。另外,债券、票据等其他融资渠道的发展更为缓慢。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9年,西安市仅发行企业债20亿元,公司债18亿元;2005年国家推出短期融资券后,截至2009年年底,西安市共有7家企业成功发行14期、金额118亿元,仅占全国累计发行总额的2.7%;在中期票据方面,自2008年推出以来,西安无论是在发行总量还是在单笔数额上都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四、金融结构不够合理,抑制了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宏观层面表现为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相对滞后,占比很小;微观层面则表现为金融机构内部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仍以传统业务为主,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小。同时,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够均衡,成为金融结构不合理的另一表现。银行业中尽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较快,但国有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且政策性金融机构、外资银行数量很少、规模小。另外,受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加剧和资金逐利性影响,信贷对象趋同和行业集中现象日益明显,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上升。据资料显示,2009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前20大客户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97.93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总额的51.35%。这些大客户主要集中于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电信、房地产等垄断性行业。这种现象必然造成信贷资金较少地投向中小企业、三农经济等弱势领域,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

五、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影响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近年来,西安金融生态环境虽有明显改善,但与东部沿海地区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问题。一是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金融依法维权较难,“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对中小企业、下岗失业、创业就业等领域的担保机构较少,抑制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第五节 进一步加大对关天经济区金融支持的思路

一、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在充分用好用足现有优惠政策的同时,借助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差别化的金融政策支持。二是确立“金融先行”的金融业发展战略,统筹西安金融业的发展。三是尽快制定出台西安金融业发展战略规划,包括税收、土地、工商注册、高级金融人员的居住及子女入学等一揽子优惠政策措施。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空间区域,促进各种存量和增量金融资源向中心区域聚集,逐步将该区域打造成为西安的金融城和华尔街。通过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西安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二、构建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对经济区的辐射功能

一是加大吸纳金融机构的力度,加速金融要素资源的聚集。积极吸引更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西安设立区域性业务总部、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及产品研发、后台服务等功能性区域中心,增强区域“造血”功能。二是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加快推进地方金融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组改造,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打破行政壁垒进行重组,跨区设立机构和发展业务,逐步演变成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力推进地方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继续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改革农业发展银行经营体制机制,合理定位农业银行发展战略,规范邮政储蓄机构的经营管理,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组织等发展步伐。四是加快政策性金融发展步伐,强化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继续推动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建议以发展开发性金融为重点,整合、重组现有地方金融机构设立西部发展银行。五是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促进体系内部优势互补。鼓励组建或引进高水平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以及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

三、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企业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西安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应以稳定发展货币市场为依托,加快发展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其他市场的发展,不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多层化、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按照这一思路,西安金融业要着力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积极推进区域性信贷市场、区域性票据市场、区域性债券市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以及期货交易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多层次市场的建设步伐,共同构建包括短期资金的货币市场、长期资金的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借鉴国际和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经验,发挥西安产业优势,积极争取设立西部产业投资基金或其他专项产业投资基金,争取更多资金流入。

四、构建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是促进区域支付结算一体化。探索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支付结算工作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加大区域内支付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扩大区域内企业签发和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覆盖范围。加快改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积极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动经济区“形象卡”发行。二是促进区域货币发行一体化。探索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货币金银业务区域协作联动机制、科学先进的人民币现金供应体系,以及货币流通监测和分析、跨行政区调拨发行基金等机制。三是促进区域金融监管一体化。探索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金融监管协调联络机制,监管例会机制、反假货币、反洗钱区域联动机制,跨区金融监管情况通报机制,跨区经营风险、突发性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四是促进区域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金融基础数据、重大调研信息和金融工作动态的信息交流共享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五是促进区域金融宣传一体化。整合关中—天水区域内宣传力量,确定宣传重点,制定宣传规划,借助欧亚论坛平台,以及组织开展国际、国内金融论坛、学术研讨会、产品展示会等活动,扩大西安金融影响力。

五、构建制度化的金融合作体系,扩大西安对外开放和合作

一是加强西安金融业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其他城市间的经济金融交流与合作。打破城市间的市场壁垒,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统一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区内资金融通。特别是要借助西咸新区建设,加速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强与西北五省区及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与金融联系。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分工优势,推动金融资源在区域间优化配置,巩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金融资源集散地的地位;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市场建设,实现西北区域金融业的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与国内其它地区的金融合作与交流。西安应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合作,建立区域间金融合作机制和战略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西安应加强与西亚、中亚、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和金融中心城市在能源开发与贸易、国际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加快与周边的中亚国家发展离岸性金融业务,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发展。

六、大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西安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区域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西安要把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创建更加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为推进西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构建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信用工程”,推进经济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行政区域的信贷和政务信息共享。二是探索建立区域信用惩戒和信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行为成本;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在金融服务上给予优惠和便利。三是积极培育或引进优秀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实现区域内金融机构与相关评级机构的功能互补,共同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四是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