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洛——绿色环保型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12]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成,将与成渝、环北部湾重点经济区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战略高地,商洛一区三县(商州区、丹凤县、洛南县、柞水县)纳入该规划中,标志着商洛市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上已搭载上关中率先发展的快车。该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商洛作为“一轴”中的一个节点,将继续坚持“面向全国、依托关中、融入西安、突破发展”的思路,立足境内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倾力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四大基地”,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区域产业规模扩张,努力成为该经济区中最具活力之一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第一节 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商洛基本情况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共有176个乡镇、1745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约24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6.2%,比“十五”末期提高12.6个百分点。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商洛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西部大开发以来,商洛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85.89亿元,1999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17.03%,其中三县一区实现生产总值177.77亿元,占全市的62%。
(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68.78亿元,2001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35.29%,其中三县一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9.36亿元。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从1999年的几乎没有发展到2010年的全市年接待游客127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8.26亿元。
(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西部大开发以来,商洛相继建成一批中央、省重大工程项目,交通设施突破发展,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76%。2010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其中三县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64亿元。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01亿元,1999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1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1元,1999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12.76%。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1999年至2010年期间,年均增长12.14%。
三、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重工业完成产值134.92亿元,增长35.7%。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区、柞水小岭工业区等工业园区,加快对钒、钼、铁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和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等领域的现代材料工业。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88.0%。
(二)现代中药产业稳步推进
2010年年末,商洛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62万亩,比1999年的15万亩增长10.8倍,其中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五大商药”的品牌初步形成。全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医药加工企业发展到10余户,其中香菊、盘龙等五家重点制药企业有41个制剂,167个品种通过GMP认证。全市在近百个乡镇建立了药业协会,辖区药材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药市及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的销售站点。
(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粗具雏形
商洛农业按照“强牧、优果、兴药、扩菜”的思路,以牧、果、药、菜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优势绿色产品。目前初步形成了丹北洛南、商州、丹凤三县的核桃,丹南山阳、镇安、柞水三县的板栗,洛河、丹江流域洛南、商州、丹凤、商南四县的生猪和蛋鸡,商洛南部商南、山阳、镇安三县的茶叶,秦岭南麓沿线柞水、商州、洛南三县的洋芋等六大产业带和全市中药材、蔬菜、烤烟三大产业板块。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发挥带动作用。绿色产业已成为商洛经济突破发展的主要产业。
(四)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商洛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个,3A级旅游景区两个,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省级森林公园五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两个。着眼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以建设秦岭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为目标,以融入关中旅游圈和全国旅游大循环为主攻方向。西部大开发以来,辖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旅游收入迅猛提高。至2010年年末,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26亿元。
四、商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商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中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2010年,商洛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重工业和轻工业之比为80∶20。商洛支柱产业主要是矿产业,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较短,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大,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导致70%的矿产企业停产半停产,普遍出现亏损。农业产业化缺少实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带动品牌。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创新和发展力度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导致支柱产业不能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城镇化率较低,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均GDP远低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西省的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到2020年要超过53000元,需要接近翻三番的发展速度,难度很大。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商洛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业如何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支持商洛在陕南实现率先突破发展,迫在眉睫。
五、商洛在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
目前,商洛已成为区域经济开发开放前沿阵地和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接续地;全国现代材料重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秦岭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西部现代中药基地和优质绿色食品基地。
第二节 商洛市金融业发展状况
一、金融机构及中介体系设置情况
截至2010年年末,商洛辖区有政策性银行一家,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机构总数七个;有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45个;邮政储蓄银行1家,机构网点82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7家,机构网点230个;村镇银行1家,机构网点1个。全市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2家,其中财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5家;会计事务所5家;律师事务所11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1家。
二、资产负债业务及经营业绩发展情况
截至2010年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83亿元,较年初新增62.9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39.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56.46亿元,较年初新增24.56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17.26亿元,较上年增加1.95亿元,实现利润3.05亿元,较上年增加8.51亿元。
2010年商洛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3.1%,寿险实现保费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年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1.11亿元,赔付率为14.55%。保险密度达到了318元/人,较年初提高60元/人。
三、金融市场体系情况
商洛辖区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商业汇票融资业务。商洛辖区交易的商业汇票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2010年,全市票据融资年末余额为8921万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0.57%,同比多增12741万元。
四、辖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安全平稳运行。各金融机构银行卡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10年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银行卡113万张,同比增长18%,POS机825台,同比增长117.68%;ATM机111台,同比增长33.73%;特约商户425家,同比增长46.75%。农信社富秦卡、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平稳发展。反洗钱工作全面提升,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举报制度、可疑交易情报报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定期召开财、税、库、银规范化管理联席会,顺利完成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工作。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对辖区金融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商洛市金融环境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商洛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进一步加强商洛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运行良好,非银行信息采集成果显著,服务功能逐步提高。截至2010年年末,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均已经上线运行,企业征信系统中2605户企业的基本信息已经录入。在政府、人民银行及有关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以农村信用社为创建主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信用村镇、信用户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市已评定信用户40.12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71.13%;信用村727个、占全市总村数的43.58%;信用乡(镇)49个,占全市总乡(镇)数的30.06%。
第三节 商洛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商洛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建立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基地,这一定位的实现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撑,而目前商洛金融业正处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时期,很难完全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规划》的实施将会给金融业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将为商洛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高商洛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商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一、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于经济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为商洛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提供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的发展。目前,商洛金融机构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主要提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中间业务仅仅开展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票据业务,品种单一,业务量少;另一方面商洛金融受市场需求的制约,金融产品服务层次低,主要为小额的零散业务,缺乏对大项目、大企业、新业务的服务经验和专业人才。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金融市场提供多元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商洛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债券、金融衍生产品、股票等融资工具发展缓慢,企业直接融资严重缺失。经济发展融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对信贷的依赖度很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尽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促进“三农”的发展是其主要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促进农业生产,改进农业服务,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撑,农村金融机构肩负着这一重担。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实施,县域分支机构全面撤出,村镇银行等其他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减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致使县域资金外流,“三农”发展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四)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缺失,制约了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金融中介机构在促进经济与金融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规划》的实施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提供全面服务,促进银企双赢。商洛市金融中介机构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全市仅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成立时间短,业务量、业务范围和服务品种很难满足企业发展对第三方担保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获取。缺少金融会计、法律、评估、证券投资顾问咨询、资信评级等新兴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需求。
(五)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吸引外部产业进入和资金投入,扩大、做强本地优势产业的重要因素,是《规划》顺利实施和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商洛的金融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一是信用环境较差,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诚信商洛”正在进一步的建设中,部分企业信用观念依然淡薄,企业在提供相关报表时存在虚报现象。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放贷风险较大。二是金融司法环境有待改善。从商洛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案件的执行情况看,仍然在50%以下。三是多环节、多项目、多收费。不规范的社会中介部门多环节、多项目、高起点收取企业贷款抵押物有关费用(1.5%~7%),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二、金融业面临的机遇
(一)战略区位优势为金融业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有利于加快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
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商洛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成为西北地区连通东南地区的交通大通道,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出入东南地区的重要门户。这种区位优势将使商洛同关中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此外商洛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后,西安大都市对商洛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有利于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四大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将空前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商洛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商洛金融业发展壮大,推进商洛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经济发展的多层面多元化需求,将促使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利于金融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后,将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和外地企业的进入,促进产业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经济发展更加多层面多元化,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促使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进一步研制和开发适合商洛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新业务,从而促进商洛金融业自身产品的多元化、多样化和竞争力的提升及长远发展。
(三)巨大的融资需求给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机遇,有利于商洛金融市场的拓展和加快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为商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按照商洛规划,辖区将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发展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市规划实施重大项目429个,总投资217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一方面对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加大,给信贷投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促使商洛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方式,有利于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金融市场。
(四)大量政策倾斜促进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支持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地方党政愈来愈重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环境趋好。地方党政将出台适度的财政、投资、融资、土地等政策,2010年,商洛市先后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指导意见》,为商洛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进入商洛发展,推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的创立,进一步完善商洛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五)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金融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城乡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商(州)丹(凤)一体化的建立,城镇人口的增多,致使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更加趋向于大城市的消费模式,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家电贷款等消费信贷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为金融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
(六)多方有利因素的聚集,促使竞争性金融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政府对金融业的各项优惠措施和《规划》实施中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的多元化需求,为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外部环境,促使金融业从体制、产品、服务、机构等多方面蓬勃发展,形成竞争性金融产业,改变商洛金融机构种类数量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低,县域金融“一农独大”的局面,促使各金融机构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有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强的高效金融服务体系。
第四节 金融如何支持商洛经济区发展
(一)金融支持商洛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www.xing528.com)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为着力点,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以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实现商洛突破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加大金融对商洛经济区的支持服务力度,为实现商洛在陕南率先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至2020年商洛金融业发展的目标:
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至2020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2.银行业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辖区176个农村乡镇实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覆盖,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400个。建成股份制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构成的竞争有序、运行高效的银行体系。
3.保险业实现快速发展
至2020年年末,保费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5%,建成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组成的结构合理、共同发展、互补共赢、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
4.证券业实现突破发展
全市设立3—5家证券营业部,发展上市公司4家以上,多家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
5.新兴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共发展10家以上。金融会计、法律、评估、资信评级等中介机构更加完善,基本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区域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区域发展规划》确定全市生产总值到2015年达到650亿元,2020年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要实现此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大信贷投入,保持信贷总量快速稳定增长,全力满足经济区合理有效的信贷需求。
(一)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1.扩大对现代材料工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以商丹循环经济园区和各县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对硅、钒、钼、金、镁、钛、铁、氟、锌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和精深加工的信贷支持,做大做强新能源、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领域的现代材料工业及部分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最终建成与关中制造业错位发展、相互对接的全国现代材料重要基地。大力支持柞水大西沟菱铁矿采选、比亚迪公司太阳能电池、延长集团无水氟化氢和干法氟化铝、镇安金岭金矿采选、西部鑫兴公司钼业深加工、山阳五洲公司钒系列开发等项目建设。
2.扩大对生态旅游产业的信贷投入,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战略定位,加大对旅游资源整合和发展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人文旅游、红色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及商洛牧户关—商州文化古城—平凹故居—龙驹古寨—金丝峡谷—商南城—三省石旅游走廊建设。紧跟大都市旅游消费向休闲度假转化的新趋势,加大对仙娥湖等度假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3.扩大对现代中药基地、医药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中药产业做大做强
重点支持发展丹参、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五大商药”药源基地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16个相对连片的中药材专业种植区和10个优质药源示范基地的建设。支持中药龙头企业进行传统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发,建设现代中药加工体系,抓好传统骨干产品二次开发,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名牌产品。支持饮片、提取物、制剂、食品、保健品开发,形成五大品种的产业链建设。
4.扩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发展思路和打造优质绿色食品基地的目标,大力支持开发富有商洛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培育壮大绿色食品企业,打造商洛绿色食品品牌。积极支持核桃、板栗、木耳、香菇、茶叶、山野菜、土鸡(蛋)、良种猪等特色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的加工技术引进和产业化深度开发。
5.扩大对现代服务行业的信贷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对主要物流项目建设以及城乡商业网点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市县商务中心建设,打造经济新引擎。同时,支持商洛发展广播影视业、文娱演出业和创意产业,做精商洛文化产业,打响商洛文化品牌。
(二)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金融机构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在交通方面,积极介入以商洛中心城市为中心的“两横三纵两辐射”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着力支持城乡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在城建方面,积极支持构建由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四级组成的城镇体系建设项目,介入城镇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在能源方面,大力支持4×60万千瓦商洛发电厂项目、超高压输变电站、至关中的输电通道建设项目。在水利方面,重点支持水源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防洪保安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在信息方面,积极支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干线光缆网络建设。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改进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构建中小企业信贷新机制。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完善授信服务,适当扩大授信额度,积极开办银行承兑和票据贴现业务。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式,努力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覆盖面。
(四)加大对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增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生产、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设施工程的信贷支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信贷”原则,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开展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退出步伐,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加大对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以推进房地产信贷为重点,开发多层次消费信贷产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各金融机构应结合辖区消费特点和消费市场变化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消费信贷形式,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首先要扩大房地产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商洛发展房地产业。其次各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展住房信贷、汽车消费、大额耐用消费品、大宗农机具等产品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多层面消费信贷需求。第三是加大对农村住房等为主的消费信贷投入。
(六)加大对民生工程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的信贷投放长效机制,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或信用贷款,支持扩大再就业。积极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积极支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城镇影剧院、农村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
(七)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信贷支农长效机制。要以支持绿色农业、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重点,促进传统农业和新兴农业的自主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人畜饮水、环境治理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信贷投入,大力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努力支持“一村(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加大对农村扶贫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二、构建和完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支持服务经济能力
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资本实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力争到2020年辖内其他6家农村信用联社都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组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有3—6家证券营业部正式营业,发展10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和多家典当行。积极建立适合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村镇银行、农民专业合作资金互助机构或资金互助合作社,力争到2020年,建立5家村镇银行和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到商洛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入驻商洛,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
各金融机构应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应发挥资金和竞争力强的优势,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为经济区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农业发展银行应充分发挥其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导向作用,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做好政策性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应按照“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突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利用其贴近农村的地缘优势,积极迎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回流,加快建立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零售业务体系,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发挥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积极做好“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工作。
加快发展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在经济区建设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探索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元化经营的保险模式。推动保险创新,开发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保险产品,促进保险市场更加繁荣。尤其是要加快发展“三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在农村的保障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多形式的农业保险体系和制度,逐步扩大农业和人身险种,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民群众的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
加快创建由农村信贷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保险市场等组成的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三、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和效率
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制定完善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促进县域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区发展资金需求。积极推动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设立市县政府财政出资的农村发展基金,对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制定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功能,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结合商洛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的实际,创新贷款抵押方式,积极推进采矿权、林权质押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的矛盾,积极开办原材料、仓单、应收账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城镇农户住房抵押等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充分运用政府平台担保,行业协会、企业间联保互保、中小企业联保,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从贷款流程入手,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环节,提高贷款效率。创新信贷模式,积极探索开办“订单农业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信贷模式,解决农民贷款难题。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根据贷款对象、方式、担保物、期限、信用记录、客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产业政策、行业风险、产品市场等多方信息完善贷款利率办法,创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断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
探索和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分散信贷风险。积极开展票据业务,扩大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
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业务,适时开发新的农村金融产品,努力化解当前商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足的矛盾。
四、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关注新型融资工具,促进企业转变仅靠银行信贷单一渠道融资的做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引导、扶持一批有基础,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效益优良、偿债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发展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对规模较大和符合发行债券条件的企业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力争到2020年辖区发展五家上市公司和多家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在直接融资方面实现新突破。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引导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进行多元化融资。逐步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体系,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权市场,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产权市场,推进风险投资。政府应组织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创立风险投资基金,制定专门扶持政策,完善风险投资结构,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同时,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促进民间资本合理流动。
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货币政策指导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是整合政府财政资金,改善生产性、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富民领域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以财政出资、入股或风险补偿的方式发展和壮大担保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担保。三是为农业、养殖业、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保险补贴,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由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以贴息的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五是向发放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和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业金融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或者补贴,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大对经济薄弱领域和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加强“窗口”指导,突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服务,着力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绩效
一是人民银行应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通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金融业有序健康运行,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全面开展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绩效综合评价,增强履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责的能力。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管理政策进行科学评估,量化考核,分类排队。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与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挂钩,与综合执法大检查挂钩,与为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再贴现支持以及金融市场服务挂钩,对执行信贷政策不力的金融机构采取诫勉谈话等综合措施予以引导。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行内外各种资源,提高“窗口指导”效能,构建有利于增强“窗口指导”效力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促使金融机构自觉执行信贷政策。三是认真落实好关于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政策措施,优先保证薄弱环节的信贷需求。四是继续做好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的后续监测考核工作。这项工作是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出的又一重大制度安排,包括非现场监测考核和现场监测考核两个方面,督促农村信用社继续按照确定的改革方向健康发展,尤其是引导农村信用社不断优化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核心指标,不断增强其支持“三农”的实力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村地区传导央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主渠道,真正成为支持“三农”发展壮大的主力军。
六、改进和完善对区域金融业的调控和指导,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不断扩大,金融运行日益复杂,人行金融宏观审慎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强化金融宏观审慎性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人行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适应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人行主导、银证保监管部门参与的金融宏观审慎性监管联系会议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金融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协调性。二是坚持宏观审慎性监管和微观风险性监管相结合。建立区域主要经济金融指标和金融机构核心指标监测制度,对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金融机构经营情况、核心指标变化情况做好监测,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金融机构风险状态,及时防范识别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建立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制度。人行和银证保监管部门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制度,适时交流监管信息,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四是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重点。人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金融监管手段,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手段,依法对金融企业做好监管。五是建立健全维护金融稳定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人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法院、检察院、工商等部门参加的防范辖区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及时处置金融突发事件,促进金融业稳健经营。
七、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加快金融业发展,必须大力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强的职业金融家和基层金融工作者。按照“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思路,鼓励金融企业制定各种有效激励制度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精通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引进各类金融专业人才、监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加强金融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开展金融系统员工岗位培训,在普训基础上要特别关注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金融企业选派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金融技术,提高金融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人才成才制度。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对地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实行公开选拔,把那些懂金融、会管理、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并实行目标管理,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八、不断改善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有效信贷投入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信用商洛”活动,把商洛打造成为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投融资的最佳区域。力争至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在加快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发挥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应树立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信用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用商洛”活动考核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信用商洛”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四大信用工程和以征信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应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
二是应加快征信系统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为依托,将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社保、质检、司法等职能部门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整合成一个高效的跨部门的统一信息平台,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评级机制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征集、评估和使用的网络化。
三是应加强司法环境建设。司法部门应依法审判,增强金融诉讼案件的公正性,加大审结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至2020年,审结案件的执行率达90%以上,建立金融诉讼案件审判、审结案件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维护金融机构、投资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的惩治力度。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是大力发展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优化各种收费环境。制定支持和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担保企业注册资本,扩大担保额度。大力发展金融会计、法律、评估、证券投资顾问咨询、资信评级等新兴金融中介机构,建立起种类齐全、业务多元、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体系。
五是中小企业应增强信用观念,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增强其吸纳资金的能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倡导依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企业信誉度,积极参加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的信用评级,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解决融资难题。
六是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进银企互动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各经济综合部门、银行和企业的信息共享、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通报、重大政策沟通磋商机制,完善项目企业推介机制、贷款考核机制、银企联动机制,实现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项目有效对接。通过各种平台,满足企业信贷需求,不断降低银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成本、运营风险,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营,努力实现政策合力效应的最大化,促进信贷有效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