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视剧悬念的电视化特征及设置原则
前文已表述,无论是在戏剧还是在电视剧、电影当中,悬念的设置都不是孤立的,悬念的强弱与否,与电视剧的情境、动作、冲突、节奏等戏剧性元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尖锐的情境本身就构成了强有力的悬念,人物动作的发展同时也营造了悬念,冲突的爆发可以强化悬念,节奏的快慢也能够营造出某种悬念。所以,电视剧悬念的设置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其他戏剧性元素设置成败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在前文对电视剧诸多戏剧性元素的探讨中,实质上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了电视剧悬念的设置问题。
一、电视剧的悬念设置:应当持续抓住观众的吸引力
前文已表述,悬念,一般分为大悬念和小悬念。戏剧、电影由于演出时间较短,对于悬念的设置较电视连续剧来说要简单、明了得多。戏剧、电影(此处主要指戏剧式电影)可以一个大悬念贯穿到底,若干小悬念不断地维系并加强着大悬念,时时指向并最终归结于大悬念。
与戏剧一样,电视剧的悬念主要是充分运用观众的期待或者“焦虑”心理,使观众对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关注及关切。这就首先要求电视剧中有观众感兴趣的情境、人物等,这些情境、人物动作本身又形成某种冲突与悬念。当剧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冲突一触即发,悬念便加剧了;当剧中戏剧性的冲突已经爆发,观众紧张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悬念便发挥了持续引力的作用,牢牢吸引着观众的视线;当电视剧与全剧主题相关的高潮性场面出现,全剧的大悬念、小悬念,都要在这一场高潮场面中解开,此时观众的期待或焦虑心理便得到了回应与释放。
一般而言,电视剧基本上遵循与戏剧和电影类似的设置悬念的方法。但是,电视剧尤其是电视连续剧对于悬念的设置,也呈现出了不同于戏剧和电影的电视化特点。
首先,电视连续剧由于篇幅长,难以做到简单的悬念设置。在如此长的叙事时间里,要不断有悬念涌现,才能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因此,电视连续剧中大悬念、小悬念的设置和构建要比戏剧和电影复杂得多。电视连续剧的悬念,难以简单地用“大”、“小”来概括,所谓“大”与“小”都是相对的,用全剧总悬念、主要悬念、次要悬念等来将电视剧悬念的重大程度分出“等级”,也许更为贴切。
电视剧主要以讲述故事为主,具有家庭式收看的特点。一般而言,在电视连续剧开头的前几集,就应该快速形成全剧总悬念了,这样有利于迅速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电视连续剧往往运用一个悬念解开了前面的悬念,同时形成新的悬念;或是几个悬念同时设置,然后交叉进行,最终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悬念都是紧紧围绕剧中的主要悬念来设置的,最终导向全剧总悬念。这样,不断制造着的悬念,好似一浪推动一浪地将人物性格展示出来,将人物命运揭示出来,使剧情始终充满戏剧性张力。
其次,电视连续剧的悬念设置应当考虑剧集的连续性特点。电视连续剧应当在每一集都考虑设置一些与总悬念相关的主要悬念、次要悬念等,以吸引观众的收看兴趣。美国电视剧非常注重悬念的设置,例如:“美国电视剧《24小时》45分钟一集,每5分钟就会设计一个小悬念,每15分钟至25分钟都有一个稍大一点的悬念,45分钟一定设置一个大悬念。”[23]可以想见,只要该剧的悬念设置得合理,是会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
同时,电视连续剧在每一集的结尾,必须设置悬念,这种“在紧要关头打住”的艺术手法,借鉴了我国古代说书人的惯常手法:“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一招对于吸引观众甚为管用。
最后,悬念的设置经常利用扣押信息[24]的方式,扣押信息就关系到“让观众知道多少?”的问题。在电视连续剧中,要特别注意悬念的设置与解决要首尾照应。
电视连续剧中,悬念的设置经常运用“留下伏笔”的手法,伏笔的设计不但要很用心,还应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设置伏笔留下悬念时,观众往往并不知道或难以察觉,而当伏笔生效时,在时间上已经相隔甚远,因此,如何将伏笔适当地强调出来,也是关乎电视剧悬念设置成败的关键点。例如,《潜伏》第七集,余则成曾警告翠平,潜伏的环境危险重重,一位潜伏多年的老同志,只因为说了一句梦话“把茶叶交给克农同志”,就被敌人在茶叶中发现了重要情报而惨遭杀害。这个信息是让人震惊且揪心的,这里的“茶叶”、“梦”是相互关联密切的词汇,形成了一个伏笔。剧中人偶然谈起的一个事件,后来竟成为一个化解重大危机的交流暗语。这个伏笔设下时,剧中人与观众都不知情,但却给剧中人翠平以及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非常生动地体现了潜伏者周围危机四伏的尖锐情境。直到第十三集,余则成得知前女友、共产党员左蓝即将中计来与自己见面,一旦前来,自己的卧底身份将会败露,左蓝也将有生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此时的他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无法劝阻左蓝前来。怎么办?情境激化了,悬念产生了!在这关键时刻,余则成把翠平找到保密局,告诉她自己刚做了一个噩梦,并反复说“这个梦一定要记住啊!”翠平起初疑惑,思考半晌终于接受了暗示,从他桌上拿走了茶叶并发现了情报。于是,人物动作进展到下一步——劝阻左蓝赴敌人之约。在这里,“梦”与“茶叶”又一次联系上了,剧中人物破解了这一谜语,呼应了前面设置的伏笔,悬念解开,危机暂时得到化解。
总之,电视连续剧的悬念设置是复杂的。多种悬念的设置手法如何运用,考验着编剧的智慧,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之所以吸引着观众的收视兴趣,“是在大悬念与小悬念,主线悬念与辅线悬念,预示性悬念、铺垫式悬念与反差式悬念,视觉悬念、听觉悬念以及二者结合起来的悬念中存在的。”[25]这种综合设置悬念的方式值得电视剧创作者借鉴。
二、有效运用视听语言,营造强有力的悬念
以往对于电视剧悬念的研究,总是局限于对电视剧文本悬念的研究,而缺少对电视剧视听悬念的关注。李树榕认为:电视剧中的“悬念”,就其广义而言,是借助于视听手段形成的,有关人物命运或矛盾冲突“悬而未决”、“悬而难决”的各种情感或思想的吸引力,即通过镜头和声音足以让观众产生好奇心继而想“一直看下去”的那些信息,小到某个人物的眼神、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某个场景的一种色调、一道光线、一个声音,大到不同政治力量、伦理观念、价值立场、文化传统之间的尖锐冲突所形成的玄机以及备受观众关注的那些场面。就其狭义而言,则是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尚无着落”,某件事情的“没有结果”所产生的挥之不去的“挂牵”。因而,生活有多么复杂,人性有多么复杂,悬念就有多么丰富,观众总的关切就有多么丰富。[26]这一悬念的定义,从广义到狭义、从宏观到微观,既包含文本又涵盖视听语言,比之以往对于“悬念”的概括,是更为全面与科学的。(www.xing528.com)
电视剧艺术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度视听语言为营造强有力的悬念服务。在电视剧《潜伏》中,已失踪多日的马奎,是关系到主人公余则成生死命运的关键人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马奎突然回来了。在荧屏上,仅仅是出现了马奎一只脚的特写镜头,就足以令观众毛骨悚然,继而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这是因为,这个特写镜头营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悬念:马奎的出现将使剧情出现怎样的转折?是否将给主人公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特写镜头的运用对于营造悬念、强化戏剧性的作用重大。可以想见,如果马奎是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这一场面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再以热播谍战剧《黎明之前》为例。国民党军情八局的行动处长李伯涵经过缜密勘测枪击现场,推断出暗杀叛徒秦佑天(原中共江苏省委交通员)的杀手(很可能是长期潜伏在八局的卧底!)在暗杀现场被一颗子弹击中,因此,该杀手身上肯定带有枪伤。局长谭忠恕因而决定在全局以体检的名义,来勘察八局中是否有人暗带枪伤。
此时,编剧运用扣押信息的方式设置悬念。观众在第二集中已经知道八局的刘新杰,就是我党潜伏多年的卧底,这里的悬念仍然很强:观众作为“部分知情”者,很希望看到接下来刘新杰是否会暴露?他将采取何种行动应对这一突发情况?现在,八局每一个部门都检查过了,形势急迫。轮到刘新杰领导的部门上场,部门的人一字排开,刘新杰走在最后面。与此同时,军医马蔚然将书桌里的枪上了膛,似乎随时准备应对即将发现的卧底。刘新杰给大家发体检表,自己拿着最后一张表,若有所思;马蔚然在给一位科员照透视,随着众人一个一个地照完透视,人越来越少。刘新杰似乎感到生死攸关的时刻即将来到,他的脑海中在迅速地寻找着应对方案;体检室内,马蔚然在体检结果上一一画钩,他按摩着头部,似乎很疲倦。最后,只剩刘新杰一个人了,他缓步走入马蔚然的检查室。他一边缓缓解开军装纽扣,一边问:“我身体这么好,用查吗?”马蔚然站在他对面回答:“例行公事嘛。”此时,屏幕全黑,显示三个字;“一天前”。
以下是回忆场面:一天前,刘新杰来到马蔚然家,马蔚然正在与未婚妻、广仁医院护士长乔清晨约会。刘新杰趁机敲门,待乔清晨告辞后,他一边喝酒,一边似乎是随意地问马蔚然,乔清晨是否知道马蔚然女儿的事情?马蔚然一怔。原来,刘新杰早已掌握了马蔚然的女儿当了共产党的机密,一直帮他保守秘密,并帮助两人通信。刘新杰告诉马蔚然,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马蔚然在明天的体检中让他过关。因为,他就是那个中弹的人!马蔚然震惊,拿出手枪对准刘新杰,然而,当看到刘新杰递过来的自己女儿的照片之后,他手中的枪落在了地上。
情节就此发生了突转,一个危机用别样的方式被化解。这里,如果不是采用回顾式叙事,而是采用开放式手法来讲述故事的话,悬念的紧张程度将大打折扣。然而,悬念还未解决,危机又突然激化了。镜头又回到了体检室,刘新杰的衣服还未脱下,局长谭忠恕突然闯入,悬念再一次加剧了(见表4—4)。
到这里,剧情又一次发生了突转,观众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之后,谭忠恕下楼去继续工作,刘新杰则听从安排将去接女友顾晔佳一起吃饭。至此,一段悬念终于解开,事关人物命运的重大危机终于暂时解决。这一段戏中,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及声画分立的方式,让观众观照了剧中三个重要人物不同的反应,人物细微的表情包括眼神在特写之下显得非常清晰,因此,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展现得颇为微妙和传神,视听语言在有效营造戏剧性悬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表4—4
续表
此处所举例子是主要依靠悬念来讲述故事的谍战剧,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电视剧不重视悬念的营造,实际上,悬念的出色营造可以说是所有侧重于叙事的戏剧式电视剧所共同追求的。
另外,电视剧的剪辑师对营造电视剧的悬念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潜伏》的剪辑师周新霞曾谈到对于其中一场戏的剪辑:
“余则成送给左蓝一条围巾,却被她不小心遗失在房间里。后来,余则成看到围巾后偷偷地把它藏起来。在原剧本中,这个‘藏’的动作没有让余则成的领导看见,而我在剪辑时觉得可以让领导看见,以此制造更为紧张的刺激感,建立一个悬念。这样做会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在戏剧中营造更大的悬念,另一方面领导看见余则成这个行为,也意识到他在掩护共产党,为人物后来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依据。”[27]周新霞还采取各种剪辑手法,丰富剧作和视觉,尽量紧贴人物走,设法通过闪回、倒放、跳切等剪辑手法丰富镜头,成功地运用视听语言有力地设置了各种悬念,使该剧达到了很好的戏剧性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