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宗修辞研究成果-禅宗修辞研究

禅宗修辞研究成果-禅宗修辞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禅宗修辞的理解禅宗修辞同世俗修辞一样是一个表达和接受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研究禅宗修辞不能不研究它的接受(理解)问题。禅宗修辞的理解和接受不能停留在语表意义上,语言本身不过是一个传达悟性思维的引子,对于禅者而言一定要超越语言本体而去感悟附着于语言的禅体验信息。总之,禅宗修辞的理解应该本着两个原则:超越世俗语义和超越世俗语境。

禅宗修辞研究成果-禅宗修辞研究

第六章 禅宗修辞的理解

禅宗修辞同世俗修辞一样是一个表达和接受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研究禅宗修辞不能不研究它的接受(理解)问题。把接受修辞作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在修辞学界已达成共识,宗廷虎先生向来力倡重视修辞理解的研究,他在《汉语修辞学史纲》中指出:“修辞活动存在于交际过程之中。写说者运用言辞或文辞,通过种种表达手法,抒情达意,传递信息,作用于听读者,这只是交际过程中的一半。听读者收到言语表达的信息后,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甚至通过联想、想象予以正确理解、鉴赏,或者做出反映,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1)事实上,任何言语的表达——即修辞文本的建构最终是为了受话者的接受和理解,否则表达就成了无的放矢、自话自说从而失去它的交际意义。表达是为了理解,而且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话语的表达才能不断维持下去,写说和听读始终是一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写说者如何善于运用修辞现象,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这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听读者如何通过修辞现象、修辞方式,正确理解写说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的方面。”(2)所以,修辞学对理解的研究一点也不能偏废,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

禅宗修辞的理解向以扑朔迷离而见称,由于它的特定交际目的决定了它特定的表达方式,比如前文所论及的各种问东答西、答非所问、棒喝截流、沉默无语等修辞方式——这些方式本身并不显得有多么奇特,奇特之处在于它们蕴含了禅宗的旨趣、禅体验信息以及开示学人的暗示信息,也就是说禅宗修辞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结合关系令人扑朔迷离、捉摸不透,它们的模糊性、非逻辑性很难获得受话人的理解——除非他有足够的悟性和良好的根器,何况禅宗语境以外的人更是常常无法企及了。但是,禅宗修辞的理解对于禅宗语境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禅修而解脱烦恼、获得证悟的禅者特别重要,其重要性就像禅宗的表达一样关系到能否解脱生死轮回、证入无余涅槃境界的头等大问题。所以,对于禅师那些蕴含禅体验信息的话语千万不能望文生义、主观诠解,而应撇开字面意义去深入其中体悟,从而与禅师的体验信息打成一片,达到“以心传心”“顿悟成佛”的最高目的。否则,会堕入轮回的无底深渊而白费修行功夫。下举一例可作说明:

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九峰道虔禅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师拊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五灯会元》第304页)(www.xing528.com)

这也是一则著名的公案,首座因为为了证明自己明白了先师的禅话,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跟道虔禅师打赌,说如果香烧完了,他不能入定涅槃而去,表示自己没有领会先师的意旨,如果香还没有烧完,他就入定涅槃而逝,就说明自己对先师“一条白练去”的意旨的解释和理解是正确的——结果,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道虔仍不承认他的理解是正确的。先师的话究竟作何理解,我们不是禅者而且又脱离了当时的具体情境,不敢妄加揣想和评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首座和道虔禅师都非常重视对先师禅语的正确理解,前者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而且最终为之付出了代价,后者在对方付出了生命的情况下也不轻易许可他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对正确理解禅宗修辞的执着精神简直到了“残酷”“疯狂”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要想正确把握和理解禅宗修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超越字面意义的束缚和理性诱导,以内心体验去感悟其中的禅体验信息和意义,否则,不仅徒劳无功,白费会话双方的口舌,而且使错误理解的受话者陷入更大的“语言障”和“理障”之中,从而影响解脱烦恼、证悟成佛的进程。

禅宗修辞的理解和接受不能停留在语表意义上,语言本身不过是一个传达悟性思维的引子,对于禅者而言一定要超越语言本体而去感悟附着于语言的禅体验信息。“修辞接受中的瞬间体悟,是就一次具体的修辞活动中的接受表象而言。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接受活动的每一次现实化,都意味着接受的历史可能性的延伸。”(3)“每一次具体的接受,都是一次瞬间体悟的积累和综合,使具体接受中的特定理解,转化为接受历史过程中的意义生成。一次具体的接受代表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点,无数个点的连缀,合成无尽延伸的线。”(4)禅宗修辞理解过程中的瞬间体悟也是习禅者长期修证积累的结果,到了一定的临界面,经过资深的已经开悟的禅师片言只语的应机点拨,获得了一种超越理性意义的禅信息,可以使其一下子顿悟心性,从而获得解脱。伽达默尔说:“理解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5)禅宗弟子对禅师禅语修辞的理解更是一种将人类的悟性智慧发挥到极限的创造性行为,因为这种理解完全摆脱语言本身以及世俗语境所呈现的意义,把禅师的禅经验化为自己的体悟源头,达成心与心的融合,证入无人我之分的真如境界。

总之,禅宗修辞的理解应该本着两个原则:超越世俗语义和超越世俗语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