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勤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训练和付诸生活实践,使中学生彬彬有礼、言谈有致,形成知礼仪、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成为有涵养、有教养、为现代社会所欢迎的新人。
二、课程结构
本课程由两个板块构成:知与行。所谓“知”,即是了解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礼仪,以及在特殊时间、特殊环境下应遵循的礼仪;所谓“行”,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文明礼貌,在社会交际中做一个文明优雅的现代人。
三、课程方法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并指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礼仪训练获得礼仪的感性认识,依托研究性学习使理性的思考深化为内在的行动;通过对社会礼仪文明问题的讨论,辨明是非曲直,使学生的自觉性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思想得到提升。
四、课程内容
(一)个人礼仪
1.言谈:说话不失分寸;使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致谢和道歉;正确对待别人的气话等。
2.举止:El常生活中的特殊礼貌动作;男子举止要有阳刚之美;克服冒失的行为等。
A.通讯:写书信;打电话;网上通讯等。
B.服饰:防止穿着的不伦不类;穿西装注意事项。
D.交通:走路应注意的礼仪;文明骑自行车;文明使用交通工具。
E.公共场所:购物礼仪;旅游观光礼仪;宿舍(旅馆)应注意的礼仪。
(二)家庭礼仪
1.家庭成员之间礼仪:与父母长辈相处;祝贺与庆贺;赠礼;家信等。
2.邻里之间礼仪:邻里成员之间;合理利用小区公用设施等。
(三)学校礼仪
1. 校内礼仪:学生进校仪容;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的礼仪等。
学校上课:学生迟到进教室应注意的礼仪;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应注意的方面。(www.xing528.com)
2. 校外礼仪:同学问往来;祝贺同学生日或毕业聚会时的礼仪等。
(四)社交礼仪介绍
A.交谈: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切忌变交谈为独白;交流当中的注意事项
B.拜访亲友与会客:拜访亲友;会客
C.馈赠
D.聚会
E.交往:人际交往中应掌握的一些原则;对异性同学、朋友早恋的热情等
F.探病
G.社交禁忌
(五)中国节日与宗教习俗
1.中国节目:国庆节、元旦、妇女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等。
2.民族习俗:春节、中秋节、开斋节、花儿会、藏年节、火把节、泼水节、古尔邦节等。
3.宗教习俗:佛教习俗、道教习俗、基督教习俗、伊斯兰教习俗等。
(六)国际友人交往礼仪1.日常交往:守约准时;见面;称谓;谈话。A.赠礼:赠礼贵在情义;赠礼的习俗。B.宴请:宴会;招待会。2.各国习俗喜忌:数字喜忌;手势等。
五、课程时间
课堂内容13课时,课外活动3课时,共计16课时。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探究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自我与他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 ,
2.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即用等第为主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