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揭示社会文化成果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揭示社会文化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对翻译文学、本土文学和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是要更进一步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的紧密关系。以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为例,首先,中国本土文学对翻译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文化对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利用。中国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影响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主客体地位的互动,也是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操控分不开的。

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揭示社会文化成果

本节对翻译文学、本土文学和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是要更进一步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的紧密关系。可以说,对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学是社会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同时又因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着,因此孤立地就文学而研究文学,置社会文化于不顾,将会是非常荒谬的。而且,翻译文学作为中西方文化与文学交流的中介,不仅与译入语国家的本土文学产生互动与交流,而且与译入语国家的本土文化也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互动交流,同时又以一定的方式反馈于原语文化和文学,促进双方文学的共同进步和文化的共同繁荣,因此在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将社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互动因子予以研究,是较为科学且十分必要的。

将翻译文学、本土文学与社会文化三者联系起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正是在社会文化因素的介入下产生的,要研究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就必须要研究社会文化如何介入这一互动关系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操控作用,进而构成了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互动关系中最主要的互动方式。以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为例,首先,中国本土文学对翻译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文化对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利用。中国翻译文学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译者的文学翻译活动,而译者的文学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例如近代中国译者在文学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常常表现为文化误读基础上的改译、译述等,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归化”和“异化”译法的选择和比争。翻译文学在进入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过程中,会与中国社会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那些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格格不入的成分(例如来源、主题等)将被剔除和淘汰,而契合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成分将被保留下来,并被充分地加以利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甚至充当本土文学的典范,被本土文学创作者加以模仿和利用。同样,翻译文学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传播时,也会受到本土文学接受语境,包括中国审美文化和本土文学观等因素的影响和选择,那些不能满足中国社会文化接受语境的翻译文学将被淘汰,而与中国社会文化接受语境相契合的翻译文学将被保留下来,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利用。另外,在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学家兼翻译家也会受到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进而对翻译文学文本进行文化选择和利用,借以丰富自己的文学创作,使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以中国文学家兼翻译家为中心进行积极而充分地互动交流。因此,中国翻译文学在生成、进入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传播和接受等各方面都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选择,而中国社会文化对翻译文学的文化选择的目的就是“为我所用”,即文化利用,吸收国外文学和文化的优秀的、适宜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能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产生有益影响的新鲜成分和养分,将它融入中国社会文化与文学中,促进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壮大和丰富成熟。其次,中国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也充分渗透着文化因素。中国翻译文学不仅在诗学层面上影响了中国本土文学的文学思想、文学语言、文学类型、文学叙事、文学创作手法等,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学现代性的生成和现代化发展,而且更是在文化层面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影响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主客体地位的互动,也是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操控分不开的。当中国的民族文化地位处于弱势时,译者的文学翻译方法就会倾向于异化译法,即以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和文学表达方式为主。采用了异化译法的翻译文学可以为中国本土文学输入新鲜的成分,补充和丰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中国本土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因而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影响力就较强;当中国的民族文化地位处于强势时,译者的文学翻译方法就会倾向于归化译法,即恪守本国的语言传统和文学表达方式,意在保持而不是创新本土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采用了归化译法的翻译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力就较弱。因此,翻译文学、本土文学和社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研究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就一定要认识到社会文化因素起到的作用。

[1]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2]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3]葛中俊:《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第3期。

[4]王向远:《翻译文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5]张旭:《也谈网络翻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2期。

[6][以色列]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年第4期。(www.xing528.com)

[7][以色列]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年第4期。

[8]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9]Itamar Even Zohar,“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Poetics Today,Vol.11,No.1,pp.45—51.

[10][以色列]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年第4期。

[11]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12]同上书,第3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