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企业生产环节(含存货)资金运动分析
一、生产环节资金运动综合分析
(一)生产环节基本资金运动分析
企业生产环节的终极所得主要是可以对外销售的完工产品——库存商品,所失主要就是企业在储备阶段所准备的原材料等储备资产。在这里,所失一般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等劳动资料。同时生产过程还需要机器、厂房、人工等。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人工)运用劳动资料(机器、厂房等)对劳动对象(原材料等)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其基本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18所示。
图3118 生产环节基本资金运动
(二)会计及时性原则对该环节基本资金运动的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而言,会计及时性原则对其所失与终极所得关系的影响只有一种情况,也是唯一的一种情况:先失后得,即企业先发生了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才有可能得到终极所得——库存商品。由于这些经济资源从投入生产到最终完工成品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当相关的资产发生耗费时,企业并没有马上得到在该阶段的终极所得——库存商品,而只是得到一种正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各种在产品或半成品,这些在产品或半成品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才能转化为库存商品,才能转化为企业在本阶段的终极所得,所以,相关的资产耗费并没有马上就转化为库存商品,而是转化为另外两种暂时性资金存在形态,它们分别被称为“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凡是能够在费用发生时直接归为某一种特定产品所发生的资产耗费,其资金形态就转化为“生产成本”;不能直接归于某一特定产品所发生的车间共同性费用,其资金形态就转化为“制造费用”。当生产完工时,就把总的以“制造费用”形态存在的共同性资金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别分配给各个产品,从而进入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中。当产品完工验收入库时,资金再由“生产成本”形态转化为“库存商品”存在形态,因此图3118就演变为图3119。
图3119 及时性原则对生产环节资金运动的影响
当相关的资产发生耗费时,应当分析这些资产的耗费有没有明确的归属对象,即是直接费用还是间接费用。如果是直接费用,资金就发生图3119中A1段运动,如果是间接费用,资金则发生图3119中A2段运动。当生产完工时,就需要把登记在“制造费用”账上的间接费用在所生产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相应地,资金发生图3119中B段运动。当产品最终完工验收入库时,资金就发生图3119中C段运动。在这里,“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都只起一个临时的、过渡性的作用。正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失与终极所得在时间上脱节,才使得“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有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及理由,这两个账户是连接生产过程中所失和终极所得的桥梁。借助于这两个过渡性资金存在形态,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失的发生和终极所得的最终形成。当然,就“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这两个临时的、过渡性资金存在形态而言,“生产成本”占主导地位,“制造费用”是为“生产成本”服务的,因而需要定期将共同性的“制造费用”按合理的比例在所服务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图119中B段)。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当相关的资产发生耗费时,企业只得到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这两种临时的、过渡性的资金存在形态(图3119中A1、A2段)。企业在本阶段的终极所得是“库存商品”,而不是“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此时此刻,企业并没有得到该阶段所希望得到的终极所得——库存商品,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并没有结束,该阶段相应的账务处理也还没有全部最终完成。因此,生产过程只有继续加工,资金才能由“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存在形态最终转化为“库存商品”存在形态(图3119中C段),生产过程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才算最终完成,企业才最终得到该阶段所希望获得的终极所得,该阶段的账务处理才算全部结束。加工的时间越短,资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资金的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转化也就越迅速,企业就越能更快地获取它所希望的所得。此外,企业也要争取少“失”多“得”。
(三)固定资产满足会计相关性原则的要求对生产环节资金运动的影响
例如,某企业有一台新购买的设备(非生产用),价值300000元,可使用5年,本月发生折旧费5000元。则每月该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20所示。
图3120 固定资产折旧所引起的资金运动
照此下去,假设该项固定资产已经提取折旧59个月,则总计已提取折旧费29.5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就只剩下5000元了。企业就应该在本期末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该项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5000元。但对一个企业外部关系人而言,当他拿到这份会计报表并看到“固定资产5000元”的信息时,就可能感到困惑不解:该固定资产到底是一个新固定资产还是一个旧固定资产?如果是新固定资产,那它的价值为什么会这么小呢?如果它是一个旧固定资产,那它的原值是多少,其新旧程度如何呢?
会计信息的质量强调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不可缺少的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能力和预测能力。就固定资产而言,外部关系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希望从中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第一,该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进而通过其原始价值来推测和分析该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第二,该固定资产的净值,通过其净值来推测和分析该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上面的会计处理虽然解决了固定资产每月由于磨损而转移的价值问题,但却带来了另外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由于固定资产不断地发生变动而使其价值逐渐减少,人们无法通过该固定资产价值余额对固定资产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包括新旧程度、生产能力和规模。换句话说,上述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外部关系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一方面要把固定资产因磨损转移而减少的价值记入到企业的相关成本费用之中(进而导致相关的成本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以便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对其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以借助于会计平面模型对固定资产进行固化处理:当固定资产因磨损而发生价值转移时,可以将“固定资产”在模型上固化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固化的土堆(▲)],其磨损转移的价值可以从代表固定资产固化的土堆下面流出,资金从固化的土堆(▲)下面流出一部分,被固化的代表固定资产价值的土堆体积也就相应地、等体积地下陷一部分;固定资产因被使用而不断地发生价值的磨损转移时,资金就不断地从固化的土堆(▲)下面流出,代表固定资产的土堆体积也就不断地、等体积地下陷。在某一时刻,当把模型上已经固化的代表固定资产的土堆(▲)从下陷的地方搬出来放在另外一个地方时,就会在原来下陷的地方出现一个新的土坑(⊕),这个土坑(⊕)就代表固定资产已折旧转移的价值,即“累计折旧”账户。其资金运动如图3121所示。
图3121 固定资产折旧所引起的实际的资金运动
从这种会计处理之中可以得到有关该固定资产丰富的经济内容。从本期“累计折旧”土坑中流出的资金量(图3121中A段资金流量),就可以知道本期固定资产由于磨损而转移的价值量;从“累计折旧”这个土坑的容积,就可以知道在某一时刻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磨损的总的价值量;从“固定资产”这个土堆的体积,就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进而推测出其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同时,把代表固定资产的土堆体积与代表“累计折旧”的土坑容积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固定资产已折旧的价值和未折旧的价值。这样,在评价某一固定资产时,就不能只看固定资产原价是多少(即代表固定资产原价的土堆的体积是多大),还要看固定资产是否发生了磨损(即固定资产土堆附近有没有一个代表“累计折旧”的土坑)。如果发生了磨损,还要抵减“累计折旧”的数量,这样才能得出固定资产现在还没有磨损转移的价值,即固定资产净值。从固定资产新旧的角度看,如果固定资产是新的,“累计折旧”土坑的容积为零,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是固定资产的原价。如果固定资产是旧的,则“累计折旧”这个土坑容积就不为零,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是固定资产原价与“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之差。
(四)权责发生制对生产环节所失段(A段)资金运动的影响
企业在月末计算应付给工人的工资,一般到下月初才以货币资产支付给员工,这样,在应付员工工资与实际支付之间就有时间差。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这笔工资费用虽然要等到下一个月才支付给工人,但应归为本月的费用,应计入到本月的“生产成本”等账户之中,使本月“生产成本”的资金量增加;但此时,工资实际上并没有支付给工人,货币资产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企业由此而形成了对企业员工的债务,这笔债务在会计上称之为“应付职工薪酬”,即企业因此而增加了一条临时的资金来源渠道。从模型上看,在模型之外增加了一个新的土坑(图3122中A段)。以后企业用货币资产支付给员工工资时,资金就以货币资产形态流出企业,去填平“应付职工薪酬”这个土坑(图3122中B段),冲减这种临时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最终完成整个资金运动过程。其他薪酬的处理和工资的处理基本上一样。其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22所示。
图3122 应付职工薪酬所引起的资金运动A.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计提;A1.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的计提;A2.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的计提;B.工资及福利费的实际支付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可能要进行大修理。大修理一般耗费的资金比较大,发挥效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大修理所发生的支出应该在其受益期或效用期内均衡分摊。大修理费用的开支和摊销可以通过“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种方式进行。在通过“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方式摊销费用时,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23所示。在通过“预提费用”方式开支费用时,固定资产大修理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24所示。
图3123 待摊费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A.待摊费用的发生;B.待摊费用的分期摊销;C.间接性费用的分摊
图3124 预提费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预提修理费;B.发生修理费,冲销预提准备金;C.间接费用的分摊
生产车间除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要进行大修理外,还会发生相关的经济业务,包括生产车间预付的房租费、保险费、报刊杂志费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都需要通过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的方式进行。
(五)生产环节资金运动整体流程
生产环节整体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25所示。
图3125 企业生产环节资金运动流程全貌A.所失的发生;A1.原材料等费用的发生;A11.直接费用的发生;A12.间接费用的发生;A2.折旧费用的发生;A3.工资及福利费的处理;A31.工资及福利的计算与提取;A311.直接费用的发生;A312.间接费用的发生;A32.工资及福利的支付;A4.大修理等费用的发生与摊销;A41.发生;A42.分期摊销;A5.大修理等费用的预提与支付;A51.预提;A52.支付;B.间接费用在所服务的产品之间进行分摊;C.所生产的产品完工入库,结转其生产成本
二、生产环节其他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一)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总额是企业按照劳动工资制度的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经常性奖金及各种津贴。应付工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三项业务:一是发放工资;二是代扣款项的处理;三是分配工资。企业发放工资,应根据实发工资总额向银行提取现金,发放工资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如果实务中职工的工资由银行代为发放,则直接通过“银行存款”科目,不通过现金科目核算。应付工资的分配,主要是指工资费用由谁承担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在月末必须按照有关人员的工作岗位分配计入相关的会计科目。
有关人员的岗位及其对应的会计科目如下:①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②辅助生产人员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③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④企业管理人员、工会和食堂炊事人员以及六个月以上的长期病假人员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⑤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计入销售费用;⑥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计入应付福利费;⑦从事其他业务人员的工资,计入其他业务成本;⑧从事在建工程项目建设人员的工资,计入在建工程。应付工资所引起的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26所示。
我国现行有关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应付工资总额(其工资总额的构成与统计上的口径一致,不作任何扣除)的一定比例提取福利费,用于职工个人的福利。
企业计提福利费时,应根据职工工资的不同用途,分别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科目。也就是说,员工工资由谁承担,其福利费也应该由谁承担。但是,医务福利人员的福利费一般计入“管理费用”,而不是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这样处理是为了能实实在在地提取福利费,以防止福利费被过度耗费。应付福利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27所示。
图3126 应付职工薪酬所引起的资金运动
A.工资费用的分配;B1.实际支付的工资额;B2.各种代扣款的代扣
图3127 企业福利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
A.福利费的分配;B.福利费的开支
(二)累计折旧
1.累计折旧与坏账准备在模型上的体现(图3128)
图3128 累计折旧与坏账准备在模型上的反映
2.累计折旧、坏账准备与资金来源渠道之间的关系
(1)相同之处:①在模型上的实体模拟形态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以一个土坑(⊕)的实物形态出现;②两类账户的结构完全相同,即借方反映该账户资金量的减少,贷方反映该账户资金量的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2)不同之处:①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的产生完全是财务人员根据特殊的需要对其基本的资金运动所采用的一种变通方法而产生的,是一种人为的、技术上的处理;它们虽然也属于土坑,但并不是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反映资金从外部流入企业。而后者产生的原因是资金来源渠道的增加,反映的是实际的资金流入企业。②在模型上的位置不同。虽然两者在模型上都是以土坑的实体形式表现出来,但前者位于平面之上而不是位于平面之外;后者则是位于平面之外。③性质不同。前者分别位于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等土堆的附近,它们附属于相对应的资金存在形态,附属于特定的资产账户,是为其服务的,它们永远都与其对应的资产账户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即使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上也是如此。虽然从账户的结构上看,前者与后者是一样,但前者是资产账户,只不过是属于资产抵减账户而已。累计折旧抵减固定资产原价就可知道固定资产现在的账面净值;坏账准备抵减应收账款就可知道应收账款总额中可以收回的净值。其他的减值准备账户也是如此。而后者则属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反映的是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企业与其投资者之间的产权关系。
(3)累计折旧账户与坏账准备账户的区别:累计折旧用来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分期分量的分配过程和活动,反映的是一种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而坏账准备等减值准备账户则反映企业根据会计稳健性原则把一种预期的损失计入费用之中,从而得出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一种预期的、可能的损失。
(三)按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发出对生产环节资金运动的影响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发出材料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29所示。(www.xing528.com)
图3129 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原材料发出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核算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1.包装物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包装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包装物数量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包装物”科目,而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核算。对包装物采用计划成本进行计价的企业,包装物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也应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企业购入、自制和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包装物视同收料看待,应按规定办理收料手续,其采购和入库的核算与原材料的有关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包装物发出的用途不同,其核算方法也不相同。①生产部门领用的包装物,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其实际成本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图3130中A段)。②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视同销售过程中耗用材料处理,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图3130中B段)。③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视同材料销售处理,其实际成本计入企业的其他业务成本(图3130中C2段)。④出租包装物的核算,企业向购货单位租出包装物,在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应按其实际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包装物”科目。租出包装物金额较大的可通过“待摊费用”账户分次摊销其价值,以后收回已使用过的出租包装物应加强实物管理,并在备查簿上登记(图3130中C2段)。企业收取的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计入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图3130中C1段)。企业收取的出租包装物的押金应作为企业的一种暂收款,记在“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科目(图3131中A段)。退回押金应作与上述相反的记录(图3131中B段)。企业出租包装物不能使用而报废时,对其残料价值应冲减其他业务支出,增加“原材料”科目(图3130中D段);企业的出租包装物若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其价值,有关业务的核算方法与低值易耗品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⑤包装物出借的,应作为销售费用,价值大的出借包装物可以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其价值(图3130中B段)。包装物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30、图3131所示。
图3130 包装物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生产部门领用;B.销售部门领用,但不单独计价,或出借发生的成本;C1.出租、出借所获得的租金收入;C2.销售部门领用,但单独计价,或出租包装物成本的发生;D1.出租报废清理时获得残值原材料;D2.出借报废清理时获得残值原材料
对逾期未退包装物没收的押金,转作其他业务收入(图3131中C1段);对逾期未退回包装物没收的、加收的押金,应转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图3131中C2段)。
图3131 包装物出租租金收取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收到押金;B.返还押金;C1.没收押金,并计提销项税额;C2.没收加收的押金,并计提销项税额
2.低值易耗品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低值易耗品的发出主要是生产领用,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领用的价值摊销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和费用。根据加强实物管理、均衡成本费用和简化核算手续的原则,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低值易耗品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一次摊销法。一次摊销法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2)分期摊销法。分期摊销法是指根据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预计的使用期限,计算出每月平均摊销额分月摊入成本、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成本、费用的合理、均衡负担。它适用于使用期较长、单位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发出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32所示。
图3132 低值易耗品分期摊销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A.一次性转销;A1.生产车间耗用;A2.厂部耗用;B.价值大,分次摊销;B1.转入待摊费用;B2.分期摊销;C.低值易耗品报废时获得残值,作原材料处理
(3)五五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先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余一半的方法。它适用于各月领用和报废比较均衡的低值易耗品。在这种情况下,“低值易耗品”账户应设置“库存未用低值易耗品”“已用低值易耗品”“出借低值易耗品”“出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五个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包装物的处理与低值易耗品相同。当低值易耗品摊销采用五五摊销法时,其资金运动如图3133所示。
图3133 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领用低值易耗品;B.领用和报废时分别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摊销的价值是指实际报废的数量的成本);C.冲销其摊销和在用(其金额只指实际报废数量的价值);D.残值作原材料;E.在计划成本法,结转实际报废的低值易耗品所应当分摊的成本差异
(五)委托加工物资核算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委托加工物资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如图3134所示。
(六)存货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进行处理,平时商品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售价金额核算法所引起的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35所示。
商品零售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商品存货部分,应根据“库存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按其差额列示。实际上,售价金额计价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存货计价方法,而是零售价法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
图3134 委托加工物资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拨付委托加工物资;B.支付加工费和增值税进项税额;B1.以银行存款支付;B2.款项先赊后付;C.消费税的处理;C1.加工后的物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C2.加工后的物资直接用于销售(或生产非应税消费品);D.加工完工,收回加工物资
图3135 存货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A.过程所得的实现;B.终极所得的实现;B1.终极所得中实际成本部分;B2.终极所得中进销差价部分;C.销售收入的实现;D.销售成本的结转;D1.按售价结转的“虚”成本;D2.抵消“虚”成本,得出实际销售成本(D2流量为负数)
(七)存货的期末计价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会计期末,为了客观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准确地计量存货项目的金额,即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正确地进行存货的计量,又取决于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以及采用何种期末计价原则。
1.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1)存货盘盈的处理。发生盘盈的存货,经查明原因是由于收发计量或核算上的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应及时办理存货入账的手续,调整增加存货的实存数,同时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图3136中A段资金运动)。按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之后,转销待处理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图3136中B段资金运动)。其资金运动如图3136所示。
图3136 存货盘盈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2)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处理。企业存货的盘亏或毁损,在报经批准前,应根据“存货盘存报告表”及时办理存货销账手续,调整减少存货的实存数,同时,按盘亏、毁损存货的实际成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在报经批准后,对于已经入账的存货盘亏、毁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①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的损耗,经批准后转入管理费用;②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或毁损,应先扣除残值价值、可以回收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③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盘亏或毁损,应先扣除残值价值和可以回收的保险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其引起的资金运动流程如图3137所示。
图3137 存货盘亏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A.发现问题(盘亏),等待处理;B1.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的部分;B2.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造成的,应扣除残值、可回收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然后记入“管理费用”;B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扣除残值和可回收的赔偿外,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只在本情况下考虑存货进项税转出)
2.存货期末计价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1)存货期末计价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所谓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2)存货期末计价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企业在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确定了期末存货的价值之后,应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果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每一会计期末(这里的“每一会计期末”指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即一个会计年度),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该计提的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反之,应冲销部分已提数。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应当减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同坏账准备的分析完全一样,其资金运动如图3138所示。
3.存货的转销
存货的转销是指将存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③生产中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图3138 存货减值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跌价实际发生时,冲销准备金(当冲销多提的跌价准备时,A段资金流量为负数,资金实际流向反向)
企业当期发生上述情况时,应将存货的账面价值和相应的跌价准备全部转入管理费用,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如图3139所示。
图3139 存货转销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