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舞蹈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艺术院校实践模式

北京舞蹈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艺术院校实践模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使其学会根据社会需要、专业性质和自身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做出具有计划性、客观性、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在这里引出理想和信念两者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从而确立两者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做好以上一切准备,相信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从而增强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其执行职业规划的积极性。

北京舞蹈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艺术院校实践模式

课程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使其学会根据社会需要、专业性质和自身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做出具有计划性、客观性、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在不断的计划实践中让学生能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学科的历史,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结合院系教育特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以学生自身性格、心理状况和专业能力等现实情况为前提来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提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1.教学形式

1)PPT口述互动形式

依据PPT大纲的总体思路,结合我系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口述和互动同步的教学方式。

2)讨论形式

在教授的过程中,以漫画、案例、名言、调研数据等一系列辅助材料作为教学支撑。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旨在以问题的形式抛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辨能力,使其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见解和经验。

3)舞蹈视频体验式

艺术设计作为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艺术氛围,一定要与舞蹈艺术相接。通过舞蹈视频,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舞蹈的美,从而关注到美背后的服装、灯光、布景等一系列艺术氛围,进而增强对专业的自豪感和价值感。

2.教学方法

1)提问式教学

教学始终围绕着“为什么”展开话题的讲解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第一时间讲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真实见解。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在经过思考和辩证之后,引出对某问题的讲解和教授。

2)娱乐疏导式教学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年龄层次、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漫画育人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兴趣激励式教学

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定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了贯穿教学中“问题意识”这条主线,在教学顺序上也紧密围绕着一个个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析讲授。首先,提出为什么考北京舞蹈学院、为什么考艺术设计系、对这里有多少了解,由此引出对我院和我系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的概述,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回顾自己求学的目的和初衷,真实地了解目前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其次,提出规划的前提是什么。在这里引出理想和信念两者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从而确立两者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再次,提出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怎样做职业规划,在这里对职业规划的概念、重要性和方法做出分析和讲解。最后,提出怎样确立规划目标、坚定择业信念,确立的前提是让学生了解到现今大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和择业的主流选择,主要去向包括考研、出国和工作等,主流选择分为就业和创业两部分。以本系五年来统计的就业率作为数据支撑,让学生了解到现有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层面,从而更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好自身定位,基本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等不同时期的目标。

案例引用主要通过名人名家的成功案例和名人名句体会两部分进行引导教学。名人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专业之间的交叉体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专业之间的微妙联系,在对本专业了解的同时,更能汲取到不同专业门类带给其自身专业的营养和价值。

案例一:理想与坚持

1.彼得·杰克森的金刚梦。自彼得·杰克森在儿时观看经典影片《金刚》后,就萌生了要成为导演的愿望,并立志拍摄一部能够表达其心声的、现代化的新《金刚》。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他一再经历挫败,但是他没有放弃,始终保持一颗执着、赤诚的爱影之心。在不断的积累和坚持下终于遇到了合适的机会,他接到了环球影业的橄榄枝——重拍《金刚》,从此一炮走红,成为西方电影界知名的导演之一。

2.斯皮尔伯格的导演梦。斯皮尔伯格的知名电影《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但他真正的成功是在36岁时,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他与电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其17岁时。有一次他去一个电影制片厂参观,而后,他就偷偷定下了目标,要拍最好的电影。之后他就想方设法进入制片厂,从最开始的打杂,做琐事,到之后在片场中通过与人沟通交流慢慢地积累知识,不断学习、观察、思考,逐渐积累人脉,认识导演、编剧等,并最终在20岁那年,成为正式的电影导演,开始了他导演的职业生涯。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要想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首先要学会如何确立自己的目标,目标无大小,关键是要秉持一颗坚韧、执着而为之奋斗的内心,不断地追求、实践,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案例二:计划与积累——俞敏洪之父的点滴启迪

俞敏洪曾在博客中说,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任何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都可以成系统。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首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其次,要有精确的规划力;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最后,要有不畏艰辛的执行力。引导学生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做好以上一切准备,相信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从而增强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其执行职业规划的积极性。

案例三:专业交叉体验

在做出职业规划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状况,除了性格、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挖掘之外,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专业的闪光点,并可以利用周围丰富的相关专业资源,不断加强对本专业的提升和发展。让学生们在享受舞蹈动态情感表达的同时,挖掘到自身专业的实际价值以及本专业对舞蹈风格和动态的强化作用。比如:《顶碗舞》背后的亮片设计可以突出蒙古族碎抖肩动态的夸张效果;《老伴》通过道具蒲扇和服饰颜色款式的搭配,清晰地刻画出了典型的老年人物类型;《筷子舞》的道具设置和服饰制作则可以突出手臂的延伸感和表现力。专业交叉的视频体验,旨在利用学院各专业学科等有利资源,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平台。

通过简洁明了的名人语录分享,可以为学生提供对自身现状和发展走向具有实际意义的启示和思考,从而减少理想实现过程中出现的盲从情绪,明确自身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

“我做事只有两个原则: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做自己擅长的事。碰巧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我既喜欢又擅长的工作……”(陈鲁豫)这段话让学生可以在理性和感性面前,尝试以相对客观的方式做出适应自身发展的选择。

首先,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即“我能够做什么”“我的能力是什么”,了解自己的长处及短处。这是确定理想和做出规划的先决条件,学会量体裁衣,从而确定基本的理想信念。

其次,清楚自身所处环境,即“我可以做什么”“我所在的环境可以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机会”,了解周围环境,学会从身边出现的人和事中汲取经验,从而完善自身,把握机会。

再次,明确自身所能承担的范围,即“我想要做什么”。思考个人的价值是什么,分析环境后的优先选择是什么,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自身的职业选择,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自我审视之后,结合自身实践能力做出恰当选择。

最后,确定阶段性规划目标,即毕业后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是什么。在对自己做出客观鉴定之后,结合自身能力优势,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明确自身奋斗的大方向,即长远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随着环境和机会的改变,学生会依自身具体情况进行短期规划的调整,从而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

1995年,北京舞蹈学院创建音乐剧(本科)专业。

2002年,创建音乐剧系(含本科、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同年,首创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剧研究中心至今。

表6介绍了音乐剧系管理与师资、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情况、大事记等情况。

表6 教学成果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理想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述,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的特征是:

(1)理想具有现实性、预见性。

(2)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

(3)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

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是信念,信念也是理想。

4.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的作用:它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可以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

(2)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语录分享:

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东西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

——俞敏洪

几个关键词:规划、行动、信心、挫折、坚持、成功。

1.规划

人生需要设计,设计人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展望。

“目标逐步突出法”,最好在新年开始或你的生日进行。在开始新的一年或新的一岁之时,寻找一下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庆贺方式。

2.行动

成功路终归还是要靠实践。很多人,不实践,徒有成功之心,却无成功之行,有的虽然有行,却努力不够,或坚持不久。虽然行动不保证一定成功,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

没有努力,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3.信心

信心是一个人人生的发动机,是一个人成功的力量源泉。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他人格的核心,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你选择了看重自己的态度,那些“我是个没用的人,我是个无名小卒,我算老几,我一文不值”等贬低自己、消磨意志、退化信心和自暴自弃的懦夫的想法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复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积极改变,信心的增强,以“我能!而且我会”的心态面对一切。

4.挫折(www.xing528.com)

一个人只要不甘于平庸,哪怕是有一点点想法,在把想法通过办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阻力和麻烦。人为制造的、客观存在的和偶然发生的,会让你感到时不我与、英雄气短的无奈,会让你有穷途末路、求救无门的尴尬。

5.坚持

“坚持”是成功最核心的关键词。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旦认准了目标,就应该志在必得,攻坚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手,这才称得上是坚韧和执着。

坚持,是一种品格

6.成功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给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大自然的秘密,就要由那些准备把生命奉献给工作的人、那些热情洋溢地生活的人来揭开。

不要心灰意冷,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幻想成功,只要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到来,成功没有捷径。

行为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不管坏到何种程度,只要他懂得感恩,他的良心就不会泯灭,就有药可救。感恩是人性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文明价值的基本要素。感恩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学会感恩可以使自身进一步完善。

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比如:“饮水思源”“投桃报李”之类的古语,早已深入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等经典名言,更是对感恩行为内涵外延的生动诠释。

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

感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比如:感恩党,铭记党的恩情,就应当奉献赤子之心,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感恩祖国,就应当报效祖国;感恩人民,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公仆;感恩社会,就应当践行社会公德,造福社会、奉献社会,等等。

感恩,体现了一种道德教养,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感恩,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代表着时代主流,推动着社会进步。

从本系的历史出发,结合社会舞蹈学的学科特色和本专业的学生思想特点,展示近年来学科发展的优秀教学成果,使学生在“攀登专业高峰”的激励下受到思想的升华和洗礼,使他们向着自己的成才目标进一步迈进。

1.社会舞蹈系的发展历史

北京舞蹈学院社会舞蹈系于1989年9月正式建系并面向全国招生,开始实行全日制学历教育。早期的“社会舞蹈系”叫“社会音乐舞蹈教育系”,设有三个学科:群众舞蹈、幼师舞蹈和少儿舞蹈(舞蹈考级中心)。1994年升格本科教育层次,首届设立的是舞蹈师范本科教育,1995年增设音乐剧学科的本科教育,1997年又增设国际标准舞学科的本科教育。1998年年底学院教学机构调整,将中国舞考级中心、舞蹈师范教研室调离社教系独立建制。2001年年底学院又一次进行教学机构调整,将音乐剧教研室扩建成音乐剧系,独立建制。我系也随之更名为“社会舞蹈系”。

北京舞蹈学院是研究国标舞的重要基地,在学术研究上注重对国标舞本体文化的探寻、对国标舞美学品质的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着手对国际标准舞发展史及选手竞赛心理状况进行研究,进行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创作、演出实践的尝试,在学科内涵建设方面把科研工作放在首位。我系一直本着学术、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科研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学术活动和发表学术论文,国标舞学科的科研与艺术实践是其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心工作。

国际标准舞学科特色即国标舞艺术风格特质的教学与研究,是在国际标准舞竞技性基础上研发该舞种的文化性、艺术性、商业性价值。社会舞蹈系国际标准舞学科可以培养规范的摩登舞、拉丁舞的基本技术、技法,使学生较深刻地领会国际标准舞文化精神、艺术风格;同时,这门学科突出特色,彰显国标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集竞技、表演、创作、教学兼容并举的国际标准舞专门化高级人才。我系于2008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设有国标舞教学体系和运动原理方向。

北京舞蹈学院的国际标准舞教学是与国际同行业的教学、研究、艺术实践接轨的,我们积极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和行业协会,履行义务,享受权益,积极融入全球系统化经济运作与管理体系,在引进吸纳、浸透共融的竞争中发展。社会舞蹈系秉承学院艺术人才培养的方针及定位,不断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根据社会趋势和市场需求,增设新的专业技能课程,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必修课《国标舞规范教程》及《国标舞发展史》限选课、《舞蹈编导基础》限选课,同时将必修课程中的芭蕾舞、爵士舞、现代舞纳入限选课之列,使培养方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表演舞者、授课教师于一身的国际标准舞专门化的高级人才。教学实践演出环节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增强了表演意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提升了个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增强了同学间互相配合的团队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人格成长。这正是把学院定位、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系统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尝试,推动了国标舞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至于在“国内领跑,融入国际、超越国际”战略目标的实践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2.社会舞蹈系优秀教学剧目

在国标舞舞台艺术化方面,社会舞蹈系对国标舞剧目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先后有《药》《红玫瑰白玫瑰》《来生缘》《挣脱》《再别康桥》《胡同印象》等剧目,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以及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还排演了多台国标舞晚会。2009年上半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舞蹈学院建院55周年、社会舞蹈系建系20周年,创作了国内首部国标舞剧《长恨歌》,并在保利剧院进行了公演,受到了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北京舞蹈学院为实现国标舞的中国特色的教学实践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把“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学生”作为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不仅在技术上过硬,更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细细挖掘舞蹈中的艺术表现,促进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习如何将竞技与艺术表演舞相结合,用国标舞语言诠释中国文学名著,反映当代生活,让国标舞艺术以最大化的艺术魅力传播东方的舞蹈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精神理念。

3.结合专业特点,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成才信念

国标舞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它以竞技为主要特征,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标舞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竞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艺术的探索上也已初见成效。在国标舞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开辟国标舞行业的新天地并有所作为,是学生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在掌握国标舞技术技法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其艺术属性及价值,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而且可以为国标舞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树立为国标舞事业贡献的远大理想,同学们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艺术人才。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还保留着中专或高中时候的特点,如何让他们在思想上快速发生转变是一个难题。

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崇高思想,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教学对象为芭蕾舞系一年级新生。

根据芭蕾舞系学生特点,用本系奋斗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互动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播放PPT、视频资料;组织团体讨论;组织老专家开展讲座。

1.帮助学生树立对理想信念的认识

(1)以当前影视、体育明星从小立志发展的事情为例,如成龙、姚明等,引发学生对理想、信念概念的讨论。(展示图片)

(2)理论讲解:

①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a.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b.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②理想信念的作用。

a.它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它可以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它可以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介绍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发展历史

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

978年,北京舞蹈学校改制为大学。

984年,招收第一批芭蕾教育专业本科生。

985年,开始招收芭蕾舞表演专业学生。

现今:最初的十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名在校生。几代芭蕾舞系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师共同努力,为芭蕾舞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与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展示图片)

1954年2月,新中国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员在东城区香饵胡同一个四合院里接受了苏联专家的系统性训练,拉开了中国舞蹈教育的序幕。(展示图片)

1957—1960年,在俄罗斯专家指导下,北京舞蹈学院排演了芭蕾剧目(展示图片)。

展示近几年芭蕾舞系优秀剧目(展示图片)(《黄河赋》《匆匆》《界外》《窗外》《红色娘子军》等)。

展示近几年芭蕾舞系参加比赛获奖情况(名单、展示图片)。

展示近几年芭蕾舞系编创作品(名单、展示图片)(如《无词歌》《偃师》等)。

通过介绍学院芭蕾学科早期发展时期,专家教授们的奋斗历程,鼓励学生们继承老一辈芭蕾艺术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树立成长成才的目标。

展示根据时代发展——在国家大政方针、文化政策、教育环境下,从建校初期系部建立,到现今芭蕾舞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演出、学生活动、党建活动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展示图片)

2)理论讲解: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为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结合芭蕾舞系优秀毕业生、在校学生例子,说明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展示图片、播放视频)。

通过本系国际交换生、专业上多次获奖的学生的具体事例,说明立志高远要和脚踏实地相结合。对于青年学子来说,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尽管会面对挫折、困难,但不要失去信心和毅力。

(2)理论讲解: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①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主要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相互作用中讲解)。

②立志高远和脚踏实地(事例说明、展示图片)。

③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图3)。

图3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3)PPT展示:芭蕾舞系老一辈专家、教授对新一代学子的寄语。

思想政治课课程讲解通过和系部具体事例、人物(在PPT准备中,多个具体人物曾是新生们中专时期的任课老师、院团领导)介绍相结合,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通过对几代芭蕾人成长经历的介绍,在学生熟悉的人物环境中,鼓励新生们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