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委婉修辞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委婉修辞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突出本书的重点,为了篇章的平衡,现据宗廷虎与李金苓二位先生的意见予以删除。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委婉修辞”在汉语中是一种被普遍运用并广泛见诸古今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作品中的修辞现象,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对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直白地说写出来,而是通过各种特定的修辞方式与手段(有的已固定为“辞格”形式)暗示出来,使人思而得之,从而收到委婉蕴藉的表达效果。

应该说,“委婉修辞”不仅仅在汉语中有,在其他各种语言中也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只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背景,“委婉修辞”在汉语中要比在其他语言中运用得更普遍、更广泛,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专就汉语的“委婉修辞”问题作一专题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尽管以前的不少修辞学著作与论文都在论述某些辞格时谈及某一辞例有表意委婉的修辞效果,但多是“随文释义”式的零星解说,没有人或专门的论著将“委婉修辞”视为一种大的修辞类型,作为一种修辞范畴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由此揭示出汉语委婉修辞的基本规律。基于汉语修辞学研究目前存在的这种缺憾,本书以大量占有古今汉语“委婉修辞”的相关语料为依据,在认真细致的分析后,将汉语“委婉修辞”归纳为“典型表现形态”与“非典型表现形态”两大类,在分析辞例的基础上对其归类并进行理据论证与说明,以求论点的信而有徵。这一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所在,也是篇幅最大的部分,目标是归纳、总结汉语“委婉修辞”的具体规律,从而为人们的修辞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范本”指导。

由于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汉语“委婉修辞”的具体表现形态进行归纳、总结的工作没有展开,因此对汉语“委婉修辞”表现的“层级范围”、“程度级差”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无人予以关注。基于此种研究现状,本书将以两章的篇幅对这两个问题予以具体论述,以揭示其中的规律,说明其中的理据。

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语言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某些语言现象进行描写、说明,并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或使用规则;二是对某些语言现象得以产生的根源予以说明、解释。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描写语言学”,后者则可称之为“阐释语言学”。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情况亦然。但是,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多集中于辞格的归纳、总结,这是属于“描写修辞学”的范畴。从理论上说,既然有“描写修辞学”,就应该有“阐释修辞学”。但是,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汉语修辞现象进行阐释的工作似乎始终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很少能够看到这方面的成果。基于汉语修辞学界目前的这种研究缺憾,本书将以三章的篇幅,分别就汉语“委婉修辞”的动因、汉语“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汉语“委婉修辞”产生的文化因由等进行“所以然”的理论阐释,以期为实现汉语修辞学的研究从描写修辞学到阐释修辞学的转变做些基础工作。(www.xing528.com)

【注释】

(1)《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61页。

(2)《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12页。

(3)这里本有一段关于各家观点的论析与评判。为了突出本书的重点,为了篇章的平衡,现据宗廷虎与李金苓二位先生的意见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