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县一业”工程 推动苹果转型发展
吉县县委、县政府
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国土面积1777平方公里,辖3镇5乡79个行政村,总人口10.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无霜期长,加之土层深厚,节令分明,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优势,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名优特苹果生产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一五”全省优势农产品苹果示范基地县。
去年省委“7.29”领导干部大会之后,吉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转型跨越发展”和“一县一业”的决策部署,决心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适时做出了苹果转型发展的决策。其基本内涵是按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栽植、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精品化包装、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全力推动吉县苹果产业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生产目标由无害化向绿色化、有机化转变,经营方式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营销方式由果园分散交易向中心市场交易、组织直销和出口转变,全面扩张规模,奋力提升品质,多方开拓市场,高端创优品牌,高效引深加工,到“十二五”末努力把吉县打造成临汾西山百万亩水果经济地带的核心基地,全省苹果产业的龙头基地,全国苹果出口品牌基地。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6.8万亩的76.1%,苹果年产量达16万吨,产值达4.5亿元,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的苹果专业村65个,占总村数的82.3%苹果产业已成为引擎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在苹果产业的带动下,信息、劳务、运输、包装、贮藏、加工、餐饮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九万农民谋一果,七十二行兴一业”的生动局面。
一、抓规划落实,扩张种植规模
扩张种植规模是实现苹果产业化的基础。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全县统筹规划,分年推进,采取财政出资购买苗木的优惠扶持政策,每年平均以近两万亩的速度递增,新增总面积9万亩,并对苹果专业村采取县直机关包村指导帮助的推动措施,在扩张规模、技术培训、标准化管理方面整体推进,使全县苹果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县制定了《吉县“十二五”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将采取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措施,每年两万亩规模新栽更新,到“十二五”末,苹果总面积动态稳定在35万亩以上,农民人均4亩果,总产量由现有的16万吨逐步发展到3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10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实现万元以上,确立苹果在农业的龙头地位。为了确保规模扩张到位,我们将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一)强化行政领导
全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县一业”苹果转型发展领导组,“一村一品”建设领导组,制定了《吉县“一县一业”苹果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吉县“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集中力量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推进全县的果业发展。
(二)突出示范带动
实施“十百万”示范工程:“十”就是把全县苹果生产的10个重点垣区确定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百”就是在十大苹果垣区精心培育100多座示范果园;“万”就是培训10000多名生产技术标兵,带动全县苹果产业发展。
(三)扩充种植规模
对新栽苗木,我们将实行政府出资补助、乡镇集中采购、果农认领栽植的优惠扶持政策。整合水利、扶贫、土地复垦等项开发资金,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个人投资旧村改造、荒坡改造,为苹果栽植提供土地,对重点优生区耕地全部栽植苹果,消除空档,封闭垣区。
(四)优化品种结构
在沿黄热性地带,发展嘎拉、美八、新红星等早、中熟品种;在县城周边优生区域,大力发展红富士等晚熟品种;在东部高寒地区,发展澳洲青苹、秦冠等加工品种。(www.xing528.com)
二、抓标准化生产,提升苹果品质
标准化生产是提升果品品质、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一是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组建吉县苹果科技研究所,与上级相关科研单位、专业院校对接合作,走“产学研”开发之路,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苹果生产中的重大技术课题;充实县果业中心技术力量,成立乡镇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做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经费落实到位;把苹果科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足额及时下拔;统筹农业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经费,捆绑用于苹果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补助;二是要实施系统的配套技术。全面推行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八改十配套”操作规范。“八改”即改变经营理念、改良品种结构、改造老园密度、改善土壤肥力、改进树形结构、改建果园设施、改进营销模式、改优果品加工。“十配套”即土肥水管理配套、花果精细管理配套、“畜沼果”生态模式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果园种草覆盖配套、铺设反光膜配套、果实采后处理配套、包装贮藏及销售配套、技术服务网络配套、专业合作社及品牌建设配套。三是要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我们制定了《吉县标准化果园创建工作方案》、《吉县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吉县精品果标准化管理年历》等操作规程。依据这些技术规程,全面推行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专业队修剪、统一采摘标准、统一销售价位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重点支持发展“畜沼果”生态模式果园,推广渗灌、滴灌、涌泉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解决肥水短缺问题;全面推行果实套袋、果园生物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以提升苹果品质。目前,我县已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生产果园3000亩,省级标准化生产果园23000亩。到“十二五”末,标准化生产果园达到20万亩。
三、抓营销网络,开拓销售市场
开拓销售市场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按照“网络化、连锁化、高端化”的思路,通过强势宣传推介,不断创优品牌,建立完备的营销网络,不断开拓销售市场。
(一)创品牌
凭借其优良品质,吉县苹果先后荣获首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唯一金奖、第三届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和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国家级九项认证、十五个奖项。吉县获得了“中国苹果之乡”的命名,吉县苹果获得了“中华名果”的称号。在此基础上,我们正支持果业部门和有关企业申报注册“吉县苹果”地理标志注明商标,注册吉县SOD、富锌、富硒等功能保健果商标,申报有机苹果、绿色苹果、地理标志、出口基地、欧盟GAP等品牌品质认证,以品牌引领销售。
(二)建网络
充分发挥苹果流通企业、专业组织的市场主体作用。政府规划并扶持有关企业,依托冷藏库群兴建3个大型产地中心交易市场,同时对新开设的销售窗口实行奖补,鼓励和帮扶经销商和企业,大中城市创建直销、代销、连锁销售窗口,不断发展壮大以北京、太原为中心的内陆销售网络和以广州、湛江为中心的沿海销售网络,并积极打通出口外销通道,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便捷、覆盖广泛、信息通畅的果品营销网络。
(三)抓宣传
组织苹果营销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展销推介会,充分利用国际农博会、中博会、山西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平台,宣传吉县苹果,提高吉县苹果的知名度,力争五年内使我县苹果成为国内名牌和国际品牌。
四、抓链条延伸,推进产业化进程
苹果产业化是苹果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全县将按照“拉长链条、多层增值”的思路,加速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一是做大苹果贮藏业。兴建三堠、大田窝、十里河三个果库群,新建苹果冷藏库8个,使全县果库容量由现在的6万吨增加到10万吨,保证全县苹果季产年销、均衡上市效益攀升;对新建的苹果冷藏库实行奖补,每1000吨补贴10万元。二是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苹果综合开发力度,实现产品多样化。实行优惠政策,对苹果深加工企业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已签约的台湾华昌公司组织出口,支持已落地开工的山西顶吉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在我县开发生产果汁、果脯、果胶、果醋、苹果香精等苹果深加工产品,争取年内达产达效,支持吉县纸箱厂改造扩建,使之成为苹果精品包装企业。
总之,我们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加快苹果转型发展,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把我县苹果转型发展引向深入,争创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先进县。
(作者单位:吉县县委、县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