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以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扶贫开发为重要突破口,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是近十年来最大增幅,并且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
如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如下四点意见:
一、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历史发展规律表明,什么时候解决好农业问题,什么时候就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否则就会陷入停滞和凋敝,甚至出现动荡。统筹城乡、缩小差距、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既是管全局的,又是管长远的。
(一)在思想上要正确摆位
“三农”工作是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全省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6%左右,农业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6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农业弱质产业,总量较小、基础薄弱,结构不优、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收入偏低仍是最基本的省情农情,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3:1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按照2300元的新标准,全省农村还有452万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8.8%,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及全省平均水平的70%。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越重要,越需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必须把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干部要加强。
(二)工作上要明确抓手
以先进技术改造农业,以规模种养殖增强实力,以产业化、集约化促进市场化,全面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农业以及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力度,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途径,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幅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切实加快致富步伐。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产业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要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的思路,深入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重点建设好l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发展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过10亿、50亿、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初级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特色产品向品牌优势转变,把小杂粮变为大产业,将农业资源优势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农民致富优势。全省工业化水平高于城镇化、城镇化水平高于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上一批就业容量大、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改善基础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民生项目。
坚持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形成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大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旅游、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做大城镇体量、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把扶贫开发作为紧迫任务。全面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完善片区开发推进规划,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项目,着力抓好吕梁、太行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其他贫困区域的扶贫攻坚,提高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力打好打胜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三)政策上要不断创新
扩大农业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建立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年起省级农业投入增幅要达到60%以上,市县农业投入增幅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创新“以煤补农、以城带乡”体制机制,动员资源型企业以多种方式支持“三农”。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坚持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优先、项目布局优先、社会保障优先、公共服务优先、基础建设优先,妥善解决进城农民的户籍、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使他们不仅能够就业,而且能够安家,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四)领导上要加大力度
抓住综改试验机遇,加快先行先试,推进扩权强县,在行业扶持政策和资金项目安排上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移民建房所需,扎实推进“千企联千村”活动,启动实施“富县帮穷县”活动,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和贫困地区流动。省、市和扶贫开发重点县要有专门扶贫机构,重点乡镇要配备扶贫专干。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打组合拳、打整体战,尤其是在资金和资源的利用上,要有效整合、形成合力。
二、干部下乡驻村包村要作为一项战略工程,长期坚持下去
把干部下乡驻村包村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创新,作为加强基层工作、加快脱贫致富的得力举措,作为一项可行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一)要抓规划引领
围绕收入翻番目标,综合分析现有基础和长远潜力、资源状况和农业特色、当地发展和片区布局,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服务业则服务业,帮助所包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并要注意与县级、乡级规划有机衔接,通过上级指导、专家论证、村民表决等方式,树立规划权威,分步组织实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发展引领、致富遵循。
(二)要抓项目落实
把项目作为收入翻番的载体、“一村一品”的依托,围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选准主导产业,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帮助农村找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帮助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确保每个包扶村都要建立l-2个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
(三)要促进自我发展(www.xing528.com)
集中连片贫困村大多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帮扶与激励统一起来,在加大扶持、引进资金、落实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律,把包村增收的过程变成了解实情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过程。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
(一)夯实组织基础
加强对新当选“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主任的集中培训,既打开谋求发展的思想“大门”,又提高带领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维护稳定的本领。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实施村村都有新党员工程,发挥好学生村官的作用,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及其他优秀农村人才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夯实群众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的力量源泉在农民自身。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鼓励他们在勤劳致富中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加注重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预期、心情舒畅,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务实发展基础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批零对接,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和消费能力。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加快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发展农村小水网,实施山区“一村一井”工程,完善农村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夯实社会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萱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要充分发挥县乡干部的主体作用,确保把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基层
(一)要投入大精力
把全部心血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党政班子要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任务落实。工作中,要把农村作为工作的主战场,把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谋农事,强发展,惠民生。要把“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情况作为考核县乡干部的主要依据。
(二)要倾注真感情
县乡干部身在第一线,离群众最近,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事一策都涉及群众利益。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服务农村、真诚造福群众。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把农民当做父母来待,既要重视“显绩”,更要重视“潜绩”,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干净做事、清廉自守,不与民争利,不伤害群众,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三)要掌握硬本领
越是基层,越是工作繁杂,越要注重自觉学习、静心思考。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面对难题有点子、有招数。一方面提高建设项目的本领,通过股份合作、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用地倾斜等措施,有效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开展订单合同、股份合作,主动为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搞好服务。另一方面提高结合的本领,准确把握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发现外部的机遇和发现自身的优势,搞好上级政策与当地实际的结合,农户与企业、与市场、与中介的利益联结,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在结合中集聚优势、发挥效应。
(四)要创造新业绩
全省将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考核激励机制,实施“摘帽不减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推动贫困地区由“等、靠、要”向主动“脱贫摘帽”转变。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县要加大资金项目扶持力度,主要领导要给予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