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芳1,黄 蕾2,谢奉军2,杨程丽2
(1.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2.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 330063)
摘要:低碳技术推广速度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速度。在“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科技政策的倾向与支持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甚至低碳产品的普及都具有加速意义。低碳经济的引入驱使国家与地方层面都陆续颁布了相应的科技政策,然而,无论是从系统性、操作性以及实际的推动效果看都还有待加强。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当前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区域科技政策的特点,提出结合区域技术与经济基础,有选择地确定减碳技术或碳汇技术进行科技政策制定的路线,增强科技政策引导低碳技术的针对性与激励效果。
关键词:低碳技术;区域科技政策;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从“高碳经济”的惯性中转变过来,不仅要克服认识障碍,更需要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支撑,其中低碳技术的推广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低碳技术的推广涉及低碳技术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不仅依赖于低碳技术的研发、采用的速度,还依赖于低碳产品的推广速度;结合低碳技术的外部性与公共产品属性,制度的安排与效果对于低碳技术的需求引导以及供给推动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研发还是采用低碳技术,都不仅面临资金投入问题,还面临原有的设备更新、包装辅料重新设计甚至原材料供应商的更换等有可能成为沉没成本的投入选择问题。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不会在技术供给初期或者是没有附加收益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低碳技术代替现有的高碳技术的,因而,科技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就显得必须且必要。为此,本文围绕区域低碳技术的需求与供给特点,结合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及区域科技政策设计理论,以江西省为例探讨了支撑低碳技术发展的区域科技政策体系的构建框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
1.1 关于低碳技术推广的国内外文献梳理
国外关于低碳技术推广的研究着眼于实证。David Popp通过火电厂锅炉采用两种降低氮化物污染排放新技术的实证,指出政府管制是昂贵技术采用的驱动力,先进知识的可获性增加了采用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当先进技术更新得较快,又有替代性技术时,先进技术的采用会变慢,因为企业会产生等待心态[1]。对于先进的燃烧后捕获技术,政府管制不能成为动力,已有技术的协调性以及企业实力才是推动这种技术采用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规制的压力,再先进技术的出现也缺乏采用的动力。Cheol-Woo Park等对各国制造业采用节能技术的现状、政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选择性回顾,指出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是相当大的,通过制造业工艺或设备改进,完全有可能降低30%电耗[2]。
国内相关方面的文献研究也越来越多,都认同选择低碳技术并实行产业化是降低碳排放的首选之举;低碳技术国际转移是目前我国获取低碳技术的主要途径;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换,可以实现减排64%~81%的目标(石敏俊等)[3]。但是,潘家华等系统研究了低碳技术转让的困难,指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应尽的责任[4];而张发树等则进一步强调低碳技术的国际转移受到转移企业的技术保护等限制,必需有国际基金组织参与、本国政府介入才能推动,而核心技术还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5]。刘强等研究了中国能源领域的低碳路线图,指出我国既有采用低碳新技术的后发优势,更要面临淘汰落后产能的高成本支付问题[6]。夏劲认为低碳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性与公共产品属性,即自身盈利性小而公共利益大,因而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7]。
从国内外关于低碳技术的文献研究看出: (1)低碳技术的采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优先选择。(2)目前国内依靠低碳技术的国际转移作为获取先进低碳技术的首选路径是不可行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加快低碳核心技术的掌握。(3)企业不会主动研发或推广低碳技术,除非政府强制性地介入,这样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选择当期还是未来目标的矛盾,需要科技政策的长期科学规划,必须将低碳技术的政策支持作为重要部分纳入区域科技政策体系中统筹。(4)低碳技术的研发特殊性要求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不仅应该包括技术研发科技政策,还应该包括对现有低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的产业化政策以及对现有传统产业技术进行升级与节能减排的技术升级政策;同时,如何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在现有的研发体制下进行分工,是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必须考虑的。
1.2 关于区域科技政策体系的国内外文献梳理
国外一向重视科技政策对新经济的发展引领作用,例如:英国主要出台政策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低碳能源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通过设定排放上限,依靠碳排放贸易来激励对提高能效和清洁技术开发的投资以及设立碳基金,发挥政府在扶持和鼓励开发低碳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闫凌州、孙虹研究了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认为各个国家都是选择关键领域集中力量支持其发展,如法国将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视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并公布了一揽子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等多个领域;俄罗斯则将纳米技术和核能技术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重要突破点进行国家层面的研发鼓励;日本提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研发[8]。
国内关于区域科技政策的研究也很丰富,最经典的是赵兰香就技术创新过程的特殊性,从供方与需方的差异性进行了政策供给的分析,尤其是分析了供需方能力差异对政策需求的差异和技术创新政策应从资源调配转移至能力提升方面,并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个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不同的,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行为主体是不同的[9]。技术创新政策就需要针对研究机构、企业主体以及双方合作进行设计,而政策工具可以选择财政支持、各种行政规定,也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条例,还可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
杨耀武、张仁开认为科技政策主要通过项目资助、税收优惠和成果推广等措施手段增强区域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利用能力,并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区域空间上的优化配置[10]。一方面通过设立研究课题、资助重点领域研究、推动联合研究等手段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加快地区R&D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研发产品的市场化,加快融合在产品中的技术溢出,从而提升地区整体的科技实力。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激活创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激发创新潜力、增强创新实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合作。沈木珠、李国良通过低碳技术研发失败可能给研发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害分析,认为研发失败风险造成企业不敢或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低碳技术研发,需要政府制定措施来减少由于科技研发而带来的风险以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都是科技政策必须考虑的内容,甚至指出,在科技法律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需求时,政府就应该考虑出台与原有科技法律相关但又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最新需求的科技政策[11]。董新平、叶彩鸿以宁波市313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宁波市企业对技术创新支撑政策的需求情况,企业需求前10项的政策为: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加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提供担保、进行专利申请经费资助、加强专利产业化扶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种子期项目科技发展匹配资金、提供人才培训[12]。
从国内外的文献梳理看出,经济发展与重视科技政策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1)区域科技政策是一个体系,且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区域科技政策与科技法律是相互补充和支撑的关系;(2)区域新技术的推广与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政策从技术研发支持、产业化运作到风险防止等方面加以引导; (3)区域科技政策有层次性,需要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以及新产品采购等方面系统配置科技资源,鼓励新技术的采用。
从国家层面看,科技政策本身是一个体系,涉及到促进科技有效发展的各种制度和施政方针;从区域层面看,科技政策就是地方政府为强化其科技潜力,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提高其区域地位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区域科技政策包含于国家科技政策体系,不得超越国家科技政策的支撑范围和强度。支撑低碳技术发展的区域科技政策体系的设计,必须围绕低碳政策目标,认真挖掘需求,结合现行制度分析设计政策框架。
2.1 控制碳源的技术与区域科技政策需求
参照国内外的文献研究,碳源分为生产性碳源和消费性碳源,生产性碳源又可以根据能源消耗形式加以区分,消费性碳源可以按照交通、居住、日常生活和休闲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把碳源及其相关技术大致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碳源技术与区域科技政策需求
2.2 发展碳汇技术与区域科技政策需求
碳汇技术不仅是减少二氧化碳的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采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产生效益的物质,如表2所示。比如目前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干冰和保鲜剂、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不仅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浓度,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是,目前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或成本较高,必须借助科技政策的扶持来攻克相关关键技术,降低技术成本。
表2 典型碳汇技术与区域科技政策需求
低碳经济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将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碳汇技术加以产业化的过程,是包含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等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低碳经济的导入,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可能改变已有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影响国际各种规则的重新制定,无论国家还是地区一旦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将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此,不同的区域将围绕各自的资源优势,优先选择重点领域进行低碳试点,有选择地确定减碳技术或碳汇技术进行科技政策制定,发挥科技政策“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如图1),引导政策、资源的倾斜,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
图1 科技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导入的路线图
(1)确定技术属性类别。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具体技术延伸至产业再形成区域低碳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技术一定是核心。支撑低碳技术的区域科技政策首先要筛选一批有研究基础,能迅速按照低碳要求突破的技术,并鼓励优先采用的企业,以便形成示范效果,向消费者提供符合低碳生活的产品。
(2)明确企业责任分工。在同行业中还没有研发成熟的重点技术,需要整合所有的技术力量 (必要时跨区域运作)进行攻关,旨在率先占领技术制高点并制定行业标准。辅以制度创新,引进新的技术合作模式比如技术战略联盟,以创新的机制来分配利益,对于提供试验平台的企业给予平台费用支持,希望在一些重点产品的工艺技术方面率先突破。
(3)规划产业低碳目标。低碳经济是发展与减排并重的经济模式,而发展的主要依托是产业,因此,技术研发的终极是要落脚到产业的整合、升级或淘汰。科技政策一定要向能形成产业并吸引配套企业的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倾斜,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延伸尝试,以链条形式在区域内布局,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4)评价经济社会效益。低碳经济的发展既要经济进步也要社会福利不受影响,更不能牺牲当代人的利益。无论何种新的成本和收益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能带给消费者过度的成本负担,对于不具备大生产条件或技术还不成熟的产品要限制生产,对于社会效益好但是技术还不完善的产品可以由政府组织重大专项进行技术研发,并结合科技政策效果评价监督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www.xing528.com)
科技政策是一个体系,其运作必须考虑系统性,避免局限性,尤其是要处理好政策体系内容的科学性及与相关政策的协调性,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测,减少失灵现象。
(1)明确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内容体系。科技政策是一个体系,包括科技发展方针、战略,科技发展规划,科学政策、技术政策,科技事业管理和其他科技政策。在低碳经济导入时期,必须明确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科技政策体系构建,按照战略部署,规划引航,按照科学政策支持基础研究、技术政策引导应用研究、科技管理政策加快成果转化的思路来布局体系,不同的政策系统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进行大力支持,并加快技术转化,形成产业发展后劲。
(2)构建科技政策监测机制。目前我国的科技政策形式丰富多样,但是,缺乏普遍性的监测机制,科技政策评估也多是形式上的。要发挥科技政策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必须建设专门的监测机制,对于科技政策执行过程中出行的问题及时纠正,或者适时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政策配置资源的效果,加速低碳经济的引入。
(3)协调与其他政策的交叉关系。科技政策只是政策体系的一个分支,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对象方面都与其他政策有交叉甚至重叠之处,必须协调好与其他政策的这些关系,确保支持的力度合理、资助的对象合适、扶持的项目符合低碳发展要求。建议要由统一的部门来负责审核科技政策与其他政策的交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资助现象。
(4)克服科技政策失灵现象。由于科技政策作用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协调资源的多样性,难免出现有政策没有对应效果的失灵现象。为了确保科技政策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建议新的科技政策要提前构思、提前试点,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的功能,经济发展反过来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追求科技政策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有错不改;最后是科技政策的制定主体要由区域科技部门在全国科技政策框架下统筹,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抵触。
低碳经济本质是一场技术革命,在规则没有完全确定的背景下,我国主动适应新经济模式,顺应低碳技术创新要求出台科技政策激发技术领先是必然态势。因为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差异,科技政策制定要体现区域特点,并集中已有的科技资源,结合当地技术现状,对低碳技术的支持进行选择;同时,就企业在低碳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地位结合企业的贡献进行政策设计,建立有效鼓励企业创新和消费者尝试新产品的机制;最后通过支持技术开发为核心促进产业延伸,并落实到对产业进行扶持和资助以有效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POPP.Exploring links between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A-doption of nox control technologies atus coal-fired power plants[J].Resource Econ,2010(45):319–352
[2]CHEOL-WOOPARK,KYE-SIKWON,WOOK-BAEKIM,etc.Energy consump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manufacturing—A selective review of policies,standards,and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2009,10(5):151-173
[3]石敏俊,周晟吕.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0,22(6):48-53
[4]潘家华,庄贵阳,马建平.低碳技术转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84-90
[5]张发树,何建坤,刘滨.低碳技术国际转移的双重博弈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2-16
[6]刘强,姜克隽,胡秀莲.中国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5):370-375
[7]夏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6
[8]闫凌州,孙虹.国外科技与产业创新政策演变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41-44
[9]赵兰香.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策需求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4):15-16
[10]杨耀武,张仁开.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及路线图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S1):84-88
[11]沈木珠,李国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地方科技措施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7):67-70
[12]董新平,叶彩鸿.宁波市科技政策实施现状及分析——基于31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8):55 -58
[13]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85-91
中图分类号:F204;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3)11-0056-05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3.11.013
英语教学研究。
王哲芳 (1973—),女,江西南昌人,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Study on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System Establish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WANG Zhefang1,HUANG Lei2,XIE Fengjun2,YANG Chengli2
(1.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2.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determined by the fast roll-out of the low carbon technology.With the transition from“high-carbon economy”to“low-carbon economy”,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peed up the R&D and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e the low-carbon products.Som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re promulgated by the nationaland local level driven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low carbon economy,which needs improving both in systematization and operability.So the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confirmed selective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cal development level to put forwar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Key words:low-carbon technology;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low-carbon econom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