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效应
承接服务外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对中国产业结构、就业、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贸易四个方面的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
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总体来看是正向的,主要包括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两个方面。
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后发优势,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获得技术溢出效应。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DA)报告认为,决定技术外溢的因素包括竞争的激烈程度、东道国的教育和培训质量、跨国公司的培训和个人发展政策、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灵活性、外国分支机构与本土服务提供商和需求方的联系等[8]。UNCTDA认为,服务业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它不仅带来硬件技术,而且带来很多信息、管理等软技术。
从实践的角度看,服务的发包商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品牌优势和国际销售渠道,相对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它们将不属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环节和流程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商;而服务的提供商根据各自的技术水平或经营能力与上游及下游企业形成垂直分工链或水平分工网,相对而言处于价值链低端。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网形成了全球的外包体系。这种全球外包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9]。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发包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服务的供应商都会有外溢效应,只是各种模式下的外溢效应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跨国公司在将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经验积累的辐射效应往往不是单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知识在发包商和供应商间进行交互和演化,正是这种知识的外溢效应和创新的传递机制使产业价值链具有整体的成长性,即价值链整体各个环节的附加值都提高了[10]。(见图5- 6)
图5-6 全球外包对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
注:V1表示原来的价值链;V2表示提升后的价值链,T&M表示技术和管理经验。
资料来源: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8).
中国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制造外包,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承接服务外包也是如此,能够给中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在国际外包和接包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会把技术标准、功能参数、管理经验等显性的和隐性的技术主动或被动地转移或溢出给中国的企业。
此外,承接服务外包能够给中国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因为服务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在国际分工中扩大规模才能提高效益。规模经济效应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企业在单位时期内的产出量与平均成本的反向关系,即产出的量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因而可以通过扩大一定时期内的产出量来实现降低成本的利益。从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看,规模较大的外包商需要在与效率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拥有配备种类齐全和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众多客户服务。服务团队的组合条件构成规模经济的一个来源。随着承接服务外包的行业拓展和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增多,承接国必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当然,对中国而言,承接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逐步推进的,是在产业或产品价值链的某一环节的升级,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可能是整体的推进或者提升。因为国际服务外包所体现的是全球产品内分工,从而产业升级不是表现为产业的整体和完整的价值链升级,而是表现为某一价值链的某一功能、某一生产阶段、某一工艺流程、某一技术特征的升级[11]。因此,中国企业主动积极地承接国际外包业务,通过学习发包方服务产品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现代服务的商业模式,能够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并通过产业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二、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研究表明,承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有利于承接国实现劳务出口,促进承接国的就业增长。实践经验表明,相对而言,在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国际生产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区段,低技能的熟练劳动力即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中国即是在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高等教育和技能教育,高素质劳动力的数量供给增长很快,同时得益于承接国的低工资水平,高素质劳动力密集型工序显现出成本优势,于是处于价值链相对高端的环节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白领”就业空间得以拓展。
服务业是人力资源投入最高的行业。从国际上看,服务业已经成为提供就业的主要行业,英、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都已经超过总就业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不断提高,1978年为12.2%,2006年提高到32.2%,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以上的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潜力。在我国的服务业中,传统的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从就业比例来看,就业比重较大的是餐饮、交通和教育领域,而科技、金融、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领域比重较小且增长缓慢。这种就业结构的不够合理,也是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就业拓展效应和技能提升效应。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如果按职业划分,52%的工程师工作、31%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外包到海外。服务外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就业格局的调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一直把充分就业看作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实践中,承接服务外包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一方面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劳动力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就业;另一方面,承接服务外包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也将促进整个服务产业就业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禀赋的提高,同时产生技能的提升效应。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包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 400万个工作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给东道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将有200万个。而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 Inc.预计,到2015年,美国服务外包将减少本国的330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中国一直面临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自2003年开始,我国每年有近500万大学毕业生,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610万,已成为世界上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单就计算机软件专业而言,2003年,我国高校培养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约14万人,2008年到达了20万人。而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实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对于提高我国劳动力队伍中智力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服务业的影响效应
服务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经济学上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指的是市场上的终端消费,如餐饮娱乐等;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的中间服务,如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业等,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最终服务。因而,生产性服务是围绕着企业生产和中间客户进行的,包括科技服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商务服务、运输通讯、市场营销、研发等多个方面。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现在大工业生产的福特主义(Fordism)已经瓦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温特主义(W intelism)悄然兴起,传统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被“微笑曲线”为代表的分工形式取代[12]。相对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也较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因此,通常所说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其实主要指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对生产提供服务的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出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组成一个服务业与制造业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的趋势[13](见图5- 7)。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信息通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涵盖的内容上看,服务外包最初主要集中在数据录入、软件编程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服务外包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逐渐延伸到所有的IT产业、金融保险、产品研发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法律财会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因此,从内容上看,服务外包所涵盖的产业都属于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图5-7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分类
资料来源: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80.
按照配弟-克拉克定律,经济发展将伴随着劳动力逐次地由农业、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即第一产业就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就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而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起步于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世界银行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年22个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71%,48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比重为61%,34个低收入国家为43%。相比而言,我国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9.9%,2009年也仅为43.3%,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我国服务业仍以生活消费服务业为主体,200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中生活消费服务业约占65%,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不到40%。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快承接服务外包,可以带动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制造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可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全球产业链和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并通过技术转移与技术升级推动服务性企业产业升级;可以带动与生产性服务关联的制造业发展和升级,促进我国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可以弥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缺口,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从而带动我国以信息技术、业务流程为支撑的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效应(www.xing528.com)
承接服务外包通过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来促进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见图5- 8)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直接影响效应主要指的是服务贸易以服务外包的形式直接得到了发展;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间接效应主要是指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商核心竞争力等途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发展[14]。近20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的服务变得可运输、可存储以及可贸易,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六大国际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定义,一国或地区服务贸易主要涵盖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需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服务等11大行业,而通讯、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和特许等服务的可贸易性使得这些行业的服务外包占据了服务外包总额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上述这些行业的服务贸易额与服务外包有着直接的关系,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会直接促进这些行业服务贸易的出口。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对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十分明显。有关研究显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出口有着巨大的直接效应,其中对日本的直接效应最大,对我国服务出口的直接效应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5]。
图5-8 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效应
资料来源:徐建敏,任荣明.外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承接服务外包的策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1).
此外,服务外包作为一个新的服务贸易业务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如,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人力资源处理和远程的财务处理等等,以电子信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外包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6]。承接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间接效应主要通过社会投资环境的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等来实现。一般而言,承接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间接效应不会立竿见影而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在此过程中,承接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将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看,承接服务外包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政策环境,承接国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可以改进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软环境等,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促进外商投资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8.
[2]注:IDC的BPO市场划分为两大类:BPO服务和流程服务。
[3]关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隆国强博士曾对其进行过详细阐释,参见隆国强.全球化下的中国产业如何升级[J].中国投资,2007(10).
[4]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5]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6]江静,刘志彪.服务业外包:深度开放中的产业新选择[J].国民经济管理,2008(2).
[7]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商务部内部报告.
[8]UNCTDA,”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The Shift Towards Services”,2004.
[9]刘景江.网络时代的外包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10]谭力文,刘林青等.跨国公司制造和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相关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原小能,石奇.服务外包与产业结构升级研讨会综述[J].国民经济管理,2008(5).
[12]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8(1).
[13]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80.
[14]徐建敏,任荣明.外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承接服务外包的策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1).
[15]参见徐建敏、任荣明《外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承接服务外包的策略》,作者用服务外包形式的服务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的比重来衡量承接服务外包的直接效应,通过计算,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发达国家,服务外包对服务贸易的直接效应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比重,例如美国1995年、2003年的直接效应分别为39.83%和42.28%,中国的直接效应1995年、2003年分别为32.45%和42.97%。作者还得出了服务外包对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直接效应可能存在一个上限的结论。
[16]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商务部内部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