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服务外包的特点与优势: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中国服务外包的特点与优势: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依托于中国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拥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

中国服务外包的特点与优势: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特点与优势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中国服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依托于中国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拥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

一、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特点

随着全球服务业转移浪潮的进一步深入,在政府、企业和服务发包商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服务外包领域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

(一)承接服务外包的规模逐年扩大

从承接软件外包和整体服务外包的规模来看,中国200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业务收入总额约为4.7亿美元,2004年为6.33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4.8%;2005年国际服务外包总额增加至9亿美元,同比增长42.2%,2006年约20亿美元,2007年达到77亿美元。根据易观国际《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季度监测》报告,中国软件外包市场2006年第一季度达到2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9%。从承接服务外包规模的未来趋势看,据毕博咨询公司预测,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将达262亿美元,其中IT服务外包受离岸服务外包带动,仍占最大的份额,约65%;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增长较快,离岸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四年间将增长约2.5倍,但由于基数较小,至2010年对该产业的带动不大,约占35%左右。

(二)承接服务外包的内容构成集中于软件外包

根据承接服务外包所获得附加值的高低,一般而言,文字录入、程序员根据承接服务外包所获得附加值的高低,处于服务外包价值链的最低端,价值链中间的部分是现场开发合同等,而与发包方合作进行研发、广告、营销和开发服务处于价值连的最高端(见图5- 1)。这条价值链曲线,类似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3]。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企业价值链上的业务活动又不断地派生出更多的不同环节,可以外包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

从软件外包与业务流程外包的比较来看,总体说,软件外包的内容中大多是基础层次,而业务流程外包的内容构成中大多其附加值较高。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内容分类中,ITO等占到约68%,BPO等约占30%。(见图5- 2)

img25

图5-1 服务外包的价值链曲线

img26

图5-2 2008年中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

从承接服务外包的内容构成来看,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软件出口和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在业务流程外包方面的业务量较少,所占的比重较低,所承接的软件外包大多为低端软件外包和嵌入式软件,发包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软件的内容、编写程序和方法,承包方按合同要求提供软件产品,一般不参与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所以相对而言承接的上述服务外包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以IT为例。2007年,占据中国IT服务市场最大份额的服务仍是系统集成,硬件产品支持与维护和软件定制开发的规模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企业对于桌面管理外包、网络外包及应用软件外包等服务认可和接受程度逐步提升。(见表5- 2)

表5-2         2007年中国IT服务细分市场

img27

资料来源:IDC,2008,转引自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资料.

(三)承接服务外包的分类结构以境内外包为主

从区域结构来看,服务外包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6年中国利用外资达750亿美元,现存40余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近300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跨国公司以商业存在形式在中国设立的制造中心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服务中心规模逐年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所投资的企业以及所设立的研发中心也同样有着服务外包的需求与动机,是中国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场,其服务外包均由中国国内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因而,在我国所承接的服务外包中,境内企业的服务外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尽管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对这部分数据进行统计),而通过自身竞争力获得的离岸外包的规模和比例相对较小。2006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总额达118亿美元,其中IT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为75.6亿美元,业务流程外包产业规模达42.7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收入约占整体产业的12.2%,而国内市场份额占绝大多数,为87.8%[4]

因此,不同于印度等以离岸外包为主的市场结构,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一直以在境内市场的需求为主。依托国内大市场,以及强大的制造业优势,境内服务外包需求旺盛。未来伴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工业化继续推进,逐步成熟的中国制造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必然衍生出网络维护、研发设计、战略咨询、财务管理、技术支持等大量的服务需求,将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内服务市场将加速释放潜力,涉及的行业领域更宽广,发展的速度会更快,必将为我国服务外包业长远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四)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内集群结构相对集中

从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内集群结构来看,我国的服务外包承接地集中在四大区域: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见图5- 3)这四大区域已逐渐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尤为突出,2008年的接包合同执行金额占到了全国总量的57.6%。(见图5- 4)

img28

图5-3 中国服务外包承接地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COI,NeoIT,转引自商务部外资司.

img29

图5-4 2008年国际合同执行金额的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

为充分发挥积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2006年,商务部会同相关部委选择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设立“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截至2008年12月共批准设立16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4个示范区。2009年1月,国务院明确了北京、大连、西安、苏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实践中看,这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汇集了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优质企业、专业人才以及需求与供给市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因而,我国承接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的企业相应地主要集中于上述示范城市。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20个示范城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 598家,占全国总量的78.7%;取得各类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达到985家,占全国通过认证企业总数的82.6%;从业人员43.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的82.9%。2008年,示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为54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92.5%;合同执行金额42.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91.5%。(见表5- 3)

表5-3         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各项指标情况

img30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服务贸易司资料.

(五)承接服务外包的客户区域集中于日韩

从承接服务外包的区域分布看,由于地域相邻、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各国,其中从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比重最大,而在美国、欧盟等市场,承接外包的比重较小。以软件外包为例。2005年,我国承接的软件外包中,日本市场达到5.43亿美元,约占软件外包总额的59%,欧美市场仅占20%,其他地区合计占21%。作为服务外包的发包方,日本的发包额逐年扩大,由2002年的202亿日元扩大到2004年的527亿日元。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市场来源。(见表5- 4)2006年,日本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发包市场,其次是美国和中国香港。(见表5- 5)(www.xing528.com)

表5-4       日本按国家之别的国际外包规模   (单位:100万日元)

img31

资料来源:日本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协会,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国际交易和外国人就业的现况调查(200.7.1,http://www. jisa.or. jp.).转引自江小涓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表5-5      2008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前五大来源地(按合同执行金额排序)

img32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资料.

(六)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这些企业利用示范基地的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是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中坚力量。从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和素质来看,我国从事该领域业务的软件企业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商务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拥有软件企业14 300个,从业人数152万人,企业平均规模在100人左右。最大的软件企业东软集团有5 000人,神州数码集团约2 000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11 365家,取得各类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1 192家,从业人员205万人。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资产总额和营业额快速增长,营业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实施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成熟,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商务部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企业中几百人到千人规模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千人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0%。从承接服务外包的收入来看,受到规模和发包市场的局限,外包收入超过1 000万美元的企业较少,收入最大的东软集团2005年外包总收入为6 270万美元,神州数码集团约3 000万美元。

从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来看,已覆盖ITO与BPO的所有细分领域。以从事ITO业务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约为总数的93%。其中ITO业务主导型(ITO业务收入占总体收入比重大于70%)的企业比例为78.8%;从事BPO业务的企业占总数的33.5%,其中BPO业务主导型(BPO业务收入占总体收入比重大于70%)的企业占9.8%。(见图5- 5)同时,实行相关业务多元型企业(ITO与BPO并重,即ITO与BPO业务比例均不少于企业服务外包业务总量的40%)占总数的11.4%。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IT服务提供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渗透到业务流程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整合服务[5]

img33

图5-5 中国提供商的主导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CSIP,COI,转引自商务部外资司资料.

此外,在获得CMM等行业技术认证方面,截至2008年1月,共有38%的企业同时拥有CMM和ISO质量体系认证,有21%和10%的企业分别获得了CMM和ISO认证。但是,由于对CMM等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认证费用较大等原因,中国相关企业通过ISO 9000以及CMM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比例仍然较低,认证的级别偏低。随着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对质量认证重视程度的提高,取得国际资质将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七)服务外包的管理模式缺乏规范的标准

一个相对复杂、处于价值链高端的服务外包项目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承包方对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发流程以及质量认证等都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标准。从国际服务外包的实践来看,服务外包的发包企业非常重视承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质量标准,而管理模式与质量标准只有通过国际公认的认证标准来体现。因此,成熟的承接服务外包企业基本上已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管理所承接服务的开发过程,把所服务的客户放在产品供应优化和质量控制的中心。中国的承接服务外包企业在技术的掌握以及质量管理与工作流程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07年1月,中国共有251家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其中只有不足20家企业通过CMM5级认证。这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获得服务外包合同的能力。

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条件

近几年,中国服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体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条件。

(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是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10年7月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05万亿美元,累计拟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中国的制造业从加工贸易和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制造价值链的组装环节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在全球中的竞争地位显著提高。从产品来看,中国有774种商品排全球出口第一位,有170多种产品产量在全球排第一位;从地域来看,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配套程度相当高的产业集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和中国产业集群已经为中国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也使得服务外包成为中国进入体制性开放阶段的新选择,也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从实践经验来看,服务业有追随制造业的倾向。Raft和Ruhr(2001)通过美国1976- 1995年在25个东道国投资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他们认为服务业FDI追随制造业FDI的根本原因在于制造业企业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与自己有长期业务关系的服务企业。从理论上看,服务外包与服务业一样,也有追随制造外包的倾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协同定位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客户—供应商”关系,即制造业需要在较近的空间距离中充分利用服务业的投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制造业的价值。因此,在以FDI为主要形式的外包方面,服务业FDI具有明显追随制造业FDI的倾向,大量制造业外包对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信息不对称和文化壁垒往往使制造业趋于使用本国服务业[6]。此外,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制造业大国,本身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正是源于自身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国内服务业市场潜力特别巨大,如果这部分市场的服务外包潜力得到释放,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承接方,这也是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不同于印度以离岸外包为主的市场结构,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一直以在岸市场需求为主。作为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承接服务外包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以满足中国自身不断发展的经济规模和制造基地的大量跨国企业的需要。中国自身的市场规模以及投资于中国的跨国公司是潜在的巨大服务外包市场。中国拥有10家大型企业和1 00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以及数目庞大覆盖全国的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其中许多企业和机构正在努力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必然衍生出网络维护、研发设计、战略咨询、财务管理、技术支持等大量的服务需求,这是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于中国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约470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目前已有30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内部研发中心或者独立的研发机构,有约100家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地区总部。可以说,依托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利用现有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资源,在制造业领域吸引外资的基础上承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以及其母公司的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鲜明特色。此外,近几年中国在服务业利用外资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增长迅猛,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6%,增幅比上年全年高6.1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倍,教育增长了2.3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了1.8倍,房地产业增长了1.4倍。服务业外商投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为39.3%,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高了7.5和7.0个百分点;投资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法律服务、商业分销等都有外商的进入,从而推动了国际服务外包业向我国的转移。实践表明,大量的服务外包产生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制造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将部分业务流程外包,数目庞大、实力雄厚的制造业跨国公司形成了巨大的潜在服务外包买方市场,孕育了巨大的服务外包市场潜力。现有的制造业跨国公司将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从现实实践看,合同金额大、合作期限长、合作关系稳定的中高端外包业务,多数的转移方是大型的跨国公司。比如,百安居(B&Q)中国公司将SAP应用管理外包,柯达公司将信息系统外包等[7]

(三)成熟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中国拥有其他发展中国家鲜有的成熟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这是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保持了年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应,中国的交通、通讯、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见表5- 6)。截至2007年底,中国拥有高速公路总里程5.3万公里,拥有飞行线路覆盖全国的民用机场150余个,拥有5 700万户宽带网用户、9 20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和5.2亿个手机用户。

表5-6        我国基础设施概况(2005年)

img3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

中国的部分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成本低廉,这是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越硬件条件。可以说,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服务外包基地的重要原因。2005年3月,美国CIO Insight杂志公布了2005年《全球外包报告》,综合考虑外包东道国的成本与风险因素后,2005年全球外包指数印度名列第一,中国名列第二。而2015年,全球外包指数中国名列榜首,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服务外包承接国。

(四)与东北亚历史文化的相容性

对于东北亚服务发包方而言,中国具有天然的文化相容性。日本、韩国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具有语言相似性地理的相近性和文化的相容性。这一独特的优势成就了中国承接北亚地区服务外包的领先地位。同时,中国的一些城市,如大连,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空间的临近,与日本的经济往来密切,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服务外包承包方。此外,许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建立与日本、韩国外包关系的跳板,跨国公司利用中国与日、韩天然的文化相容性,将业务放在大连等东北沿海城市。目前,已经有包括花旗银行通用电气、IBM等跨国公司在大连落户。

(五)低价格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势

服务外包是人才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大国,中国的低价格高素质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目前在校大学生超过2 000万,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这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近三年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年均增长率超过28%。预计2008- 2012年每年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在600- 700万之间,总量将达到3 000万,比2003- 2007年的1 738万将增加72%。此外,中国的人才流失率较低,研究发现中国人才流失率总体小于15%,而印度通常高于25%;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工资涨幅为每年5%- 8%(商务部,2007)。同时,与美国4 500美元以及印度900美元的月薪相比,中国软件工程师平均月薪仅为600美元。中国的优势在于,大多数跨国公司希望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来节约成本。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知识技术的转移,中国企业增强了学习能力,“生产要素开始了升级,由劳动等低级生产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开始转向以技术、知识等高级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外包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技术能力,中国也具有了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实力与能力。此外,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法律、金融体制、信用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构架等制度的建设,为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软环境

(六)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局稳定,政府对服务外包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已形成共识,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这对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迅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年均增速10%以上,这部分得益于优良的投资环境包括稳定的政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大量的国内需求。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中长期投资者而言,稳定的政局甚至比经济的发展速度更为重要。中国保持了三十多年来持续稳定的政局令跨国投资者受益。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给中国的企业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政策与国家风险。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中国政府将承接服务外包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国务院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设若干个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十二五”规划中,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批准建立了15个国家级软件工业园区,而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四部委于2006年开始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确认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2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并在基础设施、信贷、人才培养、税收优惠、技术认证等方面出台了诸多倾向性促进政策。可以说,中国稳定的政局、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逐步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承接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将弥补在国际市场中失去的先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