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印服务外包比较研究:印度承接现状及发展阶段

中印服务外包比较研究:印度承接现状及发展阶段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发展阶段一、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背景与现状(一)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社会经济背景近代以来,印度实行的是公有与私有并存的混合经济。软件产业和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印度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内需和就业,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中印服务外包比较研究:印度承接现状及发展阶段

第一节 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发展阶段

一、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背景与现状

(一)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社会经济背景

近代以来,印度实行的是公有与私有并存的混合经济。但印度长期受到殖民主义的压迫,一直贫困落后。作为人口超过10亿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人均收入尚不足400美元。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印度也在采取着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政府对投资和贸易采取的是严格的保护主义政策。1973年通过的外汇管制法案规定外国企业在印度的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重最高不得超过40%;在对外贸易方面,印度对进口实行较为严格的数量限制,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对很多进口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的关税都超过100%。因此,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非常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政府开始实行较为宽松的进出口贸易政策,特别是放宽了对进口的限制,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年进出口总额仍然不足100亿美元。1990年,印度经济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由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抛开了贸易保护政策,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在利用外资方面,由于本国经济基础较弱,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印度在1990年之前采取严格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因此,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年利用外资总额不足1亿美元。1991年以后,印度金融自由化改革速度加快,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也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不断放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利用外资发展迅速,2002年度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近60亿美元。

表4-1       2005年印度主要经济指标       (亿美元,%)

img18

资料来源:商务部2008年内部报告.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任期内重视科技理工人才的培养,成立了印度理工学院(IIT),此后又相继建立了10余所理工大学或技术学院。几十年来,印度培养了一批知识精英阶层,“生产和出口最有天分的工程、计算机和软件人才”。以软件人才为支撑,印度成长了上千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包括著名的TATA、INFOSYS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软件业产值从1988财政年度的2 000万美元增长到2000财年的56.5亿美元、2007年度的750亿美元,2008年将超过1 000亿美元。印度软件从最初的代工编写软件程序到目前的财务软件设计、数字电器等软件研发,目前印度软件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在“千年虫”问题和欧元转换的情况出现时,美国和欧洲需要大量熟悉英语、受过一定训练具有计算机技能的程序员,而印度利用光纤网络成功地为美国和欧洲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软件工程师。以“千年虫”问题的解决为契机,美国和印度开始了软件服务外包的深度合作,印度也由此成为低成本、高质量的世界软件加工基地和“世界办公室”。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已有303家公司把软件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软件产业和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印度国民经济发动机,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内需和就业,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整体经济实力依然较弱。印度软件人才占整体人口的比例较低,人均电话、电脑电视等拥有量提高很快但仍然较低,制造业基础较弱,发展滞后,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陈旧,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二)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

印度是世界上承接服务外包最为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印度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中国模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印度的服务外包主要包括IT服务,ITES- BPO,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三类业务。2007年印度软件和服务总产值达395亿美元。在产值结构中,IT服务为235亿美元,比重为59.5%;ITES- BPO为95亿美元,比重为24.1%;高端的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产业为65亿美元,比重为16.5%。2004- 2007年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产业增长了136%,IT服务,ITES- BPO,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三类业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3%、42.12%和31.05%,其中ITES- BPO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2007年出口市场(离岸外包)产值为313亿美元,占整个外包市场比重的79.2%。2004- 2007年间,离岸外包年均增速为34.39%,超过了该产业的平均增速。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在岸外包的比重较小,2007年的比重为20.8%。与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相比,印度硬件产业规模不大,2007年产值为85亿美元,占整个IT产业的17.7%[1]。另据NASSCOM的数据,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7%—30%之间。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表4-2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单位:十亿美元)(www.xing528.com)

img19

资料来源:朱胜勇.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我国的比较与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2008(6).

二、服务外包发展阶段

印度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首选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也是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从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服务外包起步积累阶段、服务外包发展阶段、服务外包转型提升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印度政府的政策导向紧密相连。

(一)服务外包起步积累阶段(1992年以前)

与起步积累阶段相对应,印度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内向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1985年以前,印度政府支持包括计算机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政策导向是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发展,这显然阻断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限制了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为应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政策,软件现场开发模式开始起步。所谓的现场开发模式(On Side Mode),是指软件出口企业派出自己的员工到境外的客户企业提供服务,境外的客户企业提供一些必需的设备、对所要设计的软件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根据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实际使用时间来付费的方式。这一模式在印度流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跨国公司获取软件工程师的服务比将服务直接外包给印度企业要容易得多,双方企业都不需要承担印度国内的硬件生产和进口方面诸多规定施加的成本;二是在现场模式下,客户企业可以对软件工程的质量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2]。可以说,软件现场开发项目是企业为应对管制的市场突围行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基本普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了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和维护成为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在这一时期,尽管印度国内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已经有所松动,特别是在计算机和软件的进出口与投资政策方面,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60%,并不再需要进口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软件出口导向型企业。印度教育体系培养的大量理工科毕业生,其中大部分的软件专业人员一方面在国内谋求出路,另一方面在欧美国家跨国公司中寻求发展。这为以后印度软件与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和跨国公司人脉的基础。人力资源成本是软件开发成本的最主要部分。印度软件产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1990年,印度一名软件工程师的月薪约为500美元,而同样的软件工程师在美国的月薪则要超过3 000美元。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美国的跨国公司意识到使用印度的软件人才是节省成本的最优途径。软件现场开发项目模式成为印度软件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据NASSCOM估计,有将近90%的软件收益来自于现场项目服务。总体来看,1992年以前的时间里,在政府倾向性政策的指引下,印度软件企业积累了客户和技术,也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二)服务外包发展阶段(1992年—2000年)

印度政府于1991年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改革和进出口政策。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为印度软件产业和承接软件外包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印度政府推出了软件科技园区计划,园区内的通讯基础设施条件大幅度改善,卫星通讯和网络服务便捷,这大大降低了印度软件企业的通讯成本,加之劳动力成本的巨大优势都大大推动了印度承接美国服务外包的进程。印度与美国硅谷12小时时差使得美国公司能够拓展为客户服务的时间,因此,美国的跨国公司开始尝试采用离岸开发中心(Offshore Development Center,ODC)的方式,在印度设立子公司,聘用印度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母公司提供服务。印度本土企业也看到了离岸模式能够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开始通过为欧美公司设立离岸开发中心的方式提供包括软件开发在内的开发与业务流程服务。印度企业一般专门为一个国外客户提供服务,而一些较大的印度企业,如TATA等则通过分别设立多个独立的ODC的方式为多个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而国外的客户只要付出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利用和维持印度企业所设立的这个离岸服务中心的运营。在这一阶段,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不断增多,服务外包得到快速的发展。大多数的印度企业已经具备了提供外包服务的行业通用能力,而其中的部分企业则具备了规模大、资本密集程度高、劳动生产率更高的流程管理特有能力。

(三)服务外包的转型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以来,印度国内的经济改革更加深入、政策更加开放,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政府将承接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予以扶持。相应地,归因于政府政策的扶持以及这一时期美国IT泡沫的破裂给印度带来的机遇,印度承接服务外包产业得到快速提升与发展,表现在:一是业务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服务外包的内容由软件外包为主体向业务流程为主体的转型。从外包交易规模上看,印度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外包合同多是长期的离岸合同,一般执行期限为3—5年,价值在7 500万美元或者300个人工小时,这比十年前增加了8—10倍。NASSCOM估计,印度软件收入中,来自离岸服务外包的份额从1999—2000财政年度的38%上升到了2002—2003财政年度的57%。从业务模式上看,这一阶段现场开发项目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离岸服务外包以及离岸与在岸相结合的混合型服务外包的比重大幅度提升。Eischen的数据显示,1993—1994财年现场服务模式的比重达到62%,到2001—2002财年这一比重降低到了47%;而离岸服务外包则从1993—1994财年的30.5%上升到了2001—2002年的49%,2006—2007财年的79.2%。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金额也从1994财年的3.3亿美元上升到了2007财年的313亿美元,增长了近95倍,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2%。从服务外包的内容上看,服务外包的主体内容由软件外包(ITO)逐渐向业务流程外包(BPO)转型,KPO也占到了一定比例,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生物科技、产品研发等行业是印度KPO的优势产业。相对而言,软件外包处于服务外包价值链的低端,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一般只参与发包方所发包工作的某一模块而不参与发包方的系统设计,利润率相对较低;而业务流程外包多集中于金融服务、电信服务等领域的客户开发与服务,处于服务外包价值链的高端,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程度更高,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大。印度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成功转型对于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