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策略探索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策略探索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果桃内容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太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三十年来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明了新形势下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新型农民等六个方面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的策略探索

王果桃

内容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太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三十年来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明了新形势下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新型农民等六个方面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3-0034-37

改革开放以来,太谷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不断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

一、改革开放使农民收入增长进入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太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20元,提高到2007年的5689元,增长了47.4倍,年均增长15.4%。30年来,农民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农民收入增长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980-1983年农民收入开始增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3年底,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全县农村生产的基本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太谷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1.3元,是1980年的近2.2倍,年均增长29.6%。

1984-1992年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平稳发展,这一阶段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多来自于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411元,增加到1992年的677.6元,年均增长6.4%。

1993-1996年农民收入高速增长。从宏观环境看,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空前增收,从太谷县小环境看,进入90年代,太谷县委、政府顺应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提出了“大打玛钢战略”的口号,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到1997年,企业发展到300多家,驻外经营点发展到400多个,产量猛增到21.7万吨,是80年代后期的十倍还多。1992年日光温室现场会召开后,大棚蔬菜生产得到发展。199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园区化养殖的新思路,使太谷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县牧业收入3264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5.8%,比1992年增长了22.9个百分点。玛钢企业、大棚蔬菜、畜牧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3年的802元增加到1996年的1870元,年均增长32.6%。

1997-2003年农民收入缓慢增长。1998-2003年受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太谷玛钢铸造业发展遇到困难,全县的玛钢铸造业进入了调整规范阶段。1998年畜牧业开始进入买方市场,产品供大于求,比较利益下降,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四年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增速维持在低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32元增加到2003年的3264元,年均增长5.8%。

2004-2007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从2004年我县玛钢铸造业进入创新提高阶段。2006年,在全行业实施“技术改造、规范秩序、产品升级”三大工程,使企业规模稳步扩张,产品结构快速调整,名优品牌逐渐增加,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产品销售走出国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05年起,太谷县实施了减免农业税费、建立粮食直补制度、农机购置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等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农民种粮、养殖的信心和热情高涨。同时由于2006、2007年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及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农民增收出现重大转机,农民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0.7%、14.4%、19.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3755元增加到2007年的5689元,年均增长14.9%。

二、改革开放使农民收入结构走向多元化

从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开始,农民生产经营粗放,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主要是从集体统一经营中获取。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这一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并且收入来源结构变化显著,从单一走向多元。

(一)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1980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1982年,所占比重开始上升,1983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为62.3%,200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增加到88.4%,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主体。

(二)多种经营发展,收入来源渠道拓宽

农民收入在来源上可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体。1980年,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2%和35.8%。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渠道越来越宽,农业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显著提高。2000年起农民非农产业纯收入超过农业纯收入,2007年,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与非农产业收入分别达到2783元和2906元,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9%和51.1%,非农产业收入所占比重比农业收入高2.2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太谷县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稳定增长。2007年,太谷县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获得的纯收入2783元,比1983年的172元增长16.2倍,年均增长12.3%。伴随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逐步打破,收入来源向多元化发展。2007年,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纯收入为1320元,占第一产业纯收入的比重为47.4%,比1983年的90.8%下降43.4个百分点。虽然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种植业内部,高效、优质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外出劳务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前,太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体制的约束,转移总量小,转移渠道较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进行。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认知度提高,劳动力转移规模继续扩大,受市场影响,企业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外出务工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工在外从业时间有所增加。随着外出打工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983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10元,2007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669元,平均每年增长19.1%。

(三)政策补贴、税费减免,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近年来,中央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奶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等农业补贴措施。2007年,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5052万元。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108.7元,粮食、农机购置补贴42元。1983年人均税费支出39.7元,2000年,人均税费支出97元,2001年后税费支出迅速下降,2005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www.xing528.com)

三、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太谷县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趋缓,城市化发展滞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转变工作方式,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级政府要站在以人为本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大现实意义,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和发展思路,在政策重点和工作机制上进行相应调整,切实把党的系列惠农政策继续抓紧抓好,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二)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调整增收结构,提高增收质量,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产业转移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展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为转移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三)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围绕养殖、蔬菜、红枣、苗木花卉、水果五大产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抓好养殖园区建设,提高养殖档次;红枣强化管理,提高效益;水果产业强化技术,提升品质;苗木花卉创新机制,塑造品牌;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继续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

(四)着力推进三产发展

大力挖掘旅游资源。首先,要加大对景区、景点的宣传,对历史、文化、古迹和生态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数量和档次。其次,要继续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环境改善,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星级宾馆创建活动,全力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报批,促进旅游产业上档升级。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发展壮大农村市场;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市场、综合商场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着力引进高档酒店业、汽车服务业。积极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法律咨询、环境评价等中介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育一批愿意为农民办事,也能为农民办事的带头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千家万户,发挥着纽带和中介作用。农民闯市场奔小康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团队的力量创办基地、创建品牌、开拓市场、推销产品。合作社通过其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农民产前信息不灵、产中科技不通、产后销售不畅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能够架起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六)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民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最高。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放在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其次,进一步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扩大培训规模,保证培训效果;第三,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以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以外人才成为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炎黄春秋》,2004(06)

[2]杨玉堂。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成效,《党史文汇》,2004(05)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努力走出山西科学发展之路——山西省委、省政府探索山西发展新路综述”,《前进》,2007 (08)

[4]赵春雷。太谷县农民收入增长的调查—兼论农区农民收入增长的规律,《农业经济问题》,2000(07)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县农经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