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燕麦生产处于低产量、低效益阶段,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山西的西北部、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冷凉,适宜大面积种植燕麦,是我国燕麦主产区。(三)商品率低,自给自足山西燕麦产区多属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因交通和信息不畅,生产销售处于无序状态,销路不畅、产销脱节,卖粮难成为山西燕麦生产发展的瓶颈。

山西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建军 白志华 樊军亮 陈更生 王 静

内容摘要燕麦是山西高寒山区的优势作物,发展燕麦生产符合山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目前,燕麦生产处于低产量、低效益阶段,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燕麦生产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化经营,要建立生产基地,提高产量水平,促进加工增值,完善市场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关键词:燕麦;现状;潜力;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7026(2011)02-0056-58

山西是燕麦的故乡,五寨县是燕麦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五寨燕麦”至今闻名全国。燕麦抗旱、耐寒,适应性强。山西的西北部、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冷凉,适宜大面积种植燕麦,是我国燕麦主产区。燕麦是谷物食品中最好的全价营养食品之一,兼具营养和保健功能,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极具开发潜力的粮食作物。发展燕麦生产,有利于充分发挥山西农业资源优势,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对促进山西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燕麦生产概况

(一)生产与分布

燕麦在山西的分布较广,但生产规模不大,产量低,效益差,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九五”期间,全省燕麦种植面积在80-90千公顷左右,2000年以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在60千公顷上下波动,总产量4万吨左右,平均单产在700公斤/公顷左右。2004年全省燕麦种植面积45.55千公顷,总产量3.76万吨,单产826公斤/公顷。面积在2千公顷以上的县(市、区)有11个,3.33千公顷以上的有5个,其中宁武县面积最大,为5.64千公顷,平鲁县总产量最高,为4653吨。

全省有近60个县(市、区)种植燕麦,主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管涔山、关帝山一线海拔1000-1200米的高寒山区和塞外高寒山区,包括大同、忻州朔州三地(市)。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比重超过5%的县有平鲁、宁武、静乐、左云、新荣区,5个县(区)集中了全省的44.2%,比重超过3%的有11个县,占全省播种面积的69%。

(二)山西燕麦在全国的位置

全国种植燕麦的省份主要有西藏、山西、内蒙、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2000-2002年种植面积110千公顷,其中,山西占50%,居第一位;总产量4万吨,居全国第一。2003年起,全国总面积达240千公顷以上,主要由于西藏大面积发展燕麦种植,比重超过全国的50%,山西占20%多,退居第二位,总产量则在西藏、内蒙之后,居第三位。我们对2001-2003年全国燕麦生产进行区域比较优势量化分析,按3年平均值计算,测算结果显示:山西播种面积占36%,面积区位商为13.03,极具规模优势;山西燕麦单产在650kg/hm2左右,较全国平均产量低500kg/hm2,较邻近的内蒙约低400kg/hm2,产量优势指数仅为0.72,生产效率处于劣势状态。由此可见,单产低是我省燕麦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燕麦生产效益分析

山西燕麦生产处于低产量、低效益阶段。山西省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在全省布点调查,整理汇总的《山西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显示,全省燕麦平均每亩净产值80多元,纯收益为负数,燕麦生产效益低于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等作物(表1)。课题组在山阴县实地调查,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表2)。

表1 山西部分农产品效益比较

表2 山阴县主要粮食作物效益比较

二、山西燕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品种老化、退化严重

当前燕麦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末育成的雁红10号,品种老化。又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一般是农民自行留种,导致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品种退化老化直接影响了产量、品质和商品性状。另外,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缺乏功能性、专用性品种。

(二)产量低、效益差

山西燕麦多种植在三类耕地上,本身土壤瘠薄,缺乏有机质和养分,再加上很少使用或不使用肥料,供肥能力极差;生产中没有灌溉条件,是典型的“雨养作物”,丰歉直接取决于自然降水,产量没有保证;燕麦产区多为地广人稀的山区,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再加上中间不施肥,不管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生产方式,造成燕麦产量低,效益差。

(三)商品率低,自给自足(www.xing528.com)

山西燕麦产区多属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因交通和信息不畅,生产销售处于无序状态,销路不畅、产销脱节,卖粮难成为山西燕麦生产发展的瓶颈。另外,因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限制,产后加工落后,影响产品转化升值。

三、山西燕麦发展潜力分析

(一)燕麦营养丰富,医食同源

燕麦集营养、保健于一身,是一种低糖、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品。燕麦含蛋白质15%左右,比小麦粉高出65.8%,比玉米高75.3%。脂肪含量为8.8%,是小麦粉、籼米、糯米、玉米面的2—12倍。钙、铁含量比小米高25%,维生素E含量为15mg/100g,是小麦的2倍,燕麦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特别高,比小麦粉、玉米面分别高3.7和6.7倍。

燕麦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医学界所公认。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葡聚糖,具有控制体重、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燕麦蛋白质含量高,糖分含量低,能有效减轻糖尿病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极好食物,燕麦可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燕麦在高寒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燕麦抗寒、抗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是高寒冷凉山区不可或缺的作物。山西的吕粱、雁北、晋西北地区海拔高、积温低、无霜期短,地力条件差且干旱少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决定了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燕麦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大同、朔州、忻州、吕粱四地(市)所辖县95%以上有燕麦种植,平鲁、宁武、左云、静乐等主产县燕麦播种面积占到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0%左右。

(三)燕麦增产潜力大

当前,我省燕麦产量低,主要是由于品种老化、耕作粗放、缺水少肥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燕麦不具高产性。全国燕麦平均单产较山西高500kg/hm2以上,内蒙、四川、云南分别比山西高300kg/hm2、1300kg/hm2和700kg/hm2;燕麦国外最高单产高达5295kg/hm2,我国最高产量有报道达到4500kg/hm2左右,通过对比说明我省燕麦具有非常大的增产空间,是提高产区粮食总产的潜力作物。

四、燕麦生产发展对策

(一)提高燕麦产量水平

提高燕麦单产是我省发展燕麦生产的关键,应从新品种选育、引进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着手。首先育种应以旱地育种为主要方向,以高产、优质、抗逆为目标,集中力量选育、引进、审定一批燕麦新品种。第二要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切实解决好新品种繁育和品种退化问题。可以在燕麦主产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示范基地。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对种植燕麦新品种的农户进行直接补贴。第三是研究、推广燕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轮作倒茬、集雨补灌等旱作栽培技术;加大投入,加强田间管理,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燕麦生产标准化。

(二)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燕麦品质的形成,除和优良品种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即特定的气候、土壤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燕麦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行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形成优势产区和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在静乐、宁武、岢岚、平鲁、左云、右玉、朔城、新荣、岚县等县建立燕麦商品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带动规模种植,形成规模效益。重点加强改造中低产田、打旱井和完善水利设施,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加强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商品率。

(三)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燕麦加工增值

发展燕麦生产的必由之路是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重点地培育壮大几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燕麦加工优势型龙头企业和潜力型龙头企业。如山阴燕麦片厂、大同荣康粮油精品公司、静乐童颜燕麦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要给予大力扶持,使这些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带动全省燕麦加工上规模、上档次。

大力发展燕麦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附加值。积极研究燕麦功能成分的提取,如燕麦β-葡聚糖,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产品,如燕麦膳食纤维产品等,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实现加工增值:积极开发燕麦早餐食品、休闲食品、风味小吃等,既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又拓宽了产品的加工转化渠道,促进了杂粮营销。

(四)建立燕麦产品销售网络体系

解决好燕麦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是山西省燕麦生产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要加强燕麦集散地和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与全国连网,在全国建立山西燕麦销售网络体系。二是拓展流通渠道,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种展销会、博览会等促销活动,提高我省燕麦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大力开拓市场,重点是开拓南方市场,做好宣传工作,让南方人逐步了解和认识燕麦在营养平衡、安全卫生、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扩大国内燕麦的消费群体。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