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贫困山区推广生态庄园经济效果显著

贫困山区推广生态庄园经济效果显著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权县在近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左权县委、县政府在2005年起大力推广的“生态庄园”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把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开放合作、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贫困山区推广生态庄园经济效果显著

——左权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刘 林

内容摘要:分析并提出了生态庄园的优势以及推广的必要性、可行性。

关键词:生态庄园;推广;贫困山区

中图分类号:F32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2-00149-53

左权县,这个位于太行山麓的悠久古城,一直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处在贫困落后的边缘,也是个国家级贫困县。但就是这个人口仅十余万的小县城却在最近七八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底,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3亿元,增长17.9%;财政收入完成4.62亿元,增长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7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275元,增长4.8%;30年来全县共有4万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人均收入增加了20多倍。

左权县在近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左权县委、县政府在2005年起大力推广的“生态庄园”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把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开放合作、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石头山”上的“桃花源”——“空壳村”孕育出的“生态庄园”

左权位于太行山中段,农业土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传统农业效益很差,人口居住也十分分散。在2000年全县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就有200多个。这些村庄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很大。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左权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推进城镇化,确定了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作为“中心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引导偏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最终要形成“1城34村”的格局。从2001年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9个,移民6324户、21057口人,群众自发移民近万人。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一方面迅速提升了左权县的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村庄都成了无人的“空壳村”,这些村庄累计有近万亩耕地撂荒,数十万亩的荒山荒坡无人管理,还有价值近千万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闲置。与这些资源的闲置相对,左权县近年来却一直面临经济由煤炭资源主导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困境:大量剩余劳动力难以安置,企业增长后劲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面对重重困境,由县委书记孙光堂带头,县委、县政府深入全县各个乡镇展开深入调研,找到了“空壳村”、农民就业、企业产业转移这三者之间的契合点:那就是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左权所谓的“庄园经济”,主要是指利用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及荒山、荒坡等资源,以多元投资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方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全面开发种、养、加工业,发展小农场、小林场、小果园、小牧场、小工业园区,实现农业产业的区域化格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最终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治理、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由于左权三分之二以上的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内含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故此称之为“生态庄园”。

“生态庄园”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的农业相比有巨大的优势,体现在:

(一)“生态庄园”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核桃为例,2008年全县种植230万株核桃,产量突破了600万公斤,按每斤6元计算,单核桃一项收入便可达7000多万元。除核桃外,左权的花椒柿子、沙棘汁、杏仁油等特色农产品也行销海内外,每年为全县带来几千万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庄园”解决了当地很大一部分农民,特别是搬迁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经统计,一个生态庄园平均用工30多个,如果一定规模以上庄园经济大户达到规划的300户,那么就可为全县农民提供近1万个就业机会。当地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就可务工,从传统的“农民”摇身变为现代的“农业产业工人”,既能获得劳动报酬又不耽误自家口粮田的耕种。一个劳动力平均日工资按30元计,一年在庄园打工100天,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有一个劳力在庄园打工,每年每户可增加3000元收入,1万个劳力就近可以实现3000万元的劳务收入,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30元。

(三)“生态庄园”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短短两年时间内全县已有40多个“生态庄园”种植各类林木4.8万亩,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累积已超过5千万元,累积造林面积达到5.2万亩,占到全县年度造林面积的30%。按此推算全县的71万亩荒山荒坡荒滩在未来几十年内有望实现绿化,届时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庄园经济118处,投资7757万元,规划经营面积22.6万亩,开发治理5万亩。其中开发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庄园达57处,占总数的将近50%。其中5处规模超过1万亩;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庄园达18处,其中11处投资规模超过200万元,5处超过300万元。庄园经济开发者根据各地自然禀赋、资金、技术等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有的庄园主以林木为主,有的以苗圃和养殖为主,还有的以特色农业和“农家乐餐饮旅游为主。可以说,“生态庄园”在左权正发展得红红火火,昔日荒草丛生的“石头山”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鸡犬相闻。一个个“生态庄园”星罗棋布,真可谓“革命老区桃花源,太行山上小江南”。

二、政府带动民间,党员带动群众,党建巩固根本——解码“生态庄园”的奥秘所在

左权县作为一个人口仅16万的贫困山区小县,能在短短七八年内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多方面的条件,主要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政府支持为动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自2002年实行国有工商企业“二次改制”以来,左权县已没有一家国有企业,没有一个国有身份职工,为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在2008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旅游开发,先后发放200余万奖励20多户“生态庄园”规模大户,全年“三农”投入达2000余万元。但左权并非仅靠政府投入来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调研中我们发现左权的“生态庄园”按投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大类:①股份合作类②民营资本出资类③集体合作经营类。其中尤以第②类占据了大多数。在左权县庄园经济累计投入中,企业老板投资就达到了1712万元,占到全部投资的65%,可见民营庄园构成了现在左权县庄园经济发展的主体,左权的民营经济带动了“生态庄园”的蓬勃发展,促使“生态庄园”经济真正成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形式。

(二)以党员带头作先导,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左权县共有党员12192人,占全县人口的7.6%,高于全国6%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全县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的大潮中,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截止2008年底,全县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都达到了“五有”要求。全县共118处庄园经济,其中有党员180人,有60处建立了党组织,充分发挥了致富党员的示范作用。如位于芹泉镇营圪道村的日月星生态庄园,就是由一位老支书领着儿女筹集了10万元资金,在2004年成立的。该庄园承包了营圪道村3000亩的荒山荒坡,经过五年的治理,现已种植核桃树3.3万株,刺槐树70万株,杨柳树4千多株,养猪存栏约200头,养鸡存栏1万余只。据粗略测算,核桃、刺槐檩条、养殖三项总计年收入可达190余万元。

(三)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www.xing528.com)

正是由于狠抓党建工作毫不放松,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左权县委才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左权“生态庄园”的模式将农业科技、科学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中的土地和劳力要素有机整合,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改变了以前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而且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最终朝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迈进,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2、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公正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

县委坚持严格慎重的原则,努力在保持干部队伍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不断从基层选拔有能力的干部充实队伍,大大激发了全县各级干部做实事、干事业的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强大的精神支持。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大力培训干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党员管理上,左权县委首创了“一卡一薄”制,《党员行为监督卡》和《党员管理台薄》推行率达到100%,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县委还在流动务工人员当中成立了两个流动党支部,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干部培训上,县委更是从长远出发,制订了《左权县2005-2008年干部培训规划》,通过外出考察、挂职锻炼、办班培训和选派干部到高等院校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来达到“解放干部思想、开阔工作思路、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执政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左权经验”实质上是以经济创新为先导,政治团结为保障,党员先锋为模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走出的一条贫困山区致富的新路子。山西作为一个山区内陆省份,土石山区面积约5.59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7%,有很多山区的状况与左权非常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左权县的生态庄园的发展模式在这些地区应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三、发展中的问题——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左权县的“生态庄园经济”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大多数庄园仍停留在单纯的苗木种植或家禽养殖上,未能充分发掘出生态庄园的潜在效应,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生态庄园”经济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明晰

究竟什么样的经济能被称为生态庄园经济?它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带动效应又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关乎“生态庄园”如何走向标准化进而推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相关权威的论证。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阻碍着“生态庄园”经济发展

由于左权县庄园经济多在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撂荒地上兴办,那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很不健全,许多庄园主只能自己垫付相当一部分基建投资,这就阻碍了庄园经济资金的正常流转,并且无形中抬高了庄园开发的门槛,使得更多的普通农户难以从庄园经济的蓬勃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无序土地流转大量存在,潜藏诸多纠纷隐患

在调研中发现,生态庄园主在承包或租赁农户土地的时候,存在一些与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冲突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土地流转不规范问题。大部分庄园虽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合同,但合同手续不完善,签订协议的程序也不规范,甚至有部分内容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比如法律规定土地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的剩余年限,但事实上很多庄园都超出了此限制。

(四)农村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农业保险体系亟待建立

“生态庄园”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但综合效益显著的中长期工程,资金不足成为发展生态庄园的最大障碍。当前开发一处生态庄园的平均投资额约为60万元,这对绝大多数农户和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农民(包括一部分庄园主)因缺乏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条件,很难获得所必需的贷款资金。而且,庄园经济仍然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但目前这些风险全都由庄园主和农户来承担,其收益仍有很大变数。

四、关于推进贫困山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庄园主代表进行专题论证,为“生态庄园”经济确立一套较为可行的权威标准

在山西推广左权的经济发展模式。左权的“生态庄园”经济模式,已经充分证明了在贫困山区这样的模式是可行的。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左权县作为试点县,邀请专家学者对他们的发展模式进行指导,对技术、服务进行不定期培训。尽快将这样的发展模式在适宜的地区推广,同时需加大对当地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保护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并纳入山西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二)提高对于贫困山区搬迁户的补偿金额

经过调研,原有的每人3400元的搬迁补偿,远不足以让村民在移民新村购置一套住房。对于贫困山区自愿搬迁的村民每人至少应该补偿1万元,才能为他们今后的住房提供保障。同时要提高对贫困山乡的粮食补贴数额,以便保障粮食生产。

(三)建议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尽快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是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房屋等所有权、使用权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办法,按照依法资源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建立农村产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担保以及继承、赠予等制度和运行机制。我省在2008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这是一项颇具可行性的制度创新,可能对破解当前农村土地无序流转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二是建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积极推进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为农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建议在山西适宜的山区大规模种植木质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应支持左权推广种植文冠果等油料作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