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
内容摘要:总结“十一五”全省农经工作,提出”十二五“全省农经工作思路和目标,安排2011年工作重点。
关键词:工作回顾;思路和目标;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3-0002-06
为了传达贯彻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十一五”农经工作,进一步明确我省“十二五”农经工作形势和目标,安排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结合传达贯彻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全省农经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农经部门围绕农业部提出的“十一五”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重点,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省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概括为稳定制度、推进流转、开展仲裁。一是采取完善承包合同、发放经营权证书和完成延包后续扫尾等措施,使全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持稳定,合同和证书到户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通过部门宣传发动、政府积极引导和县乡组建流转服务组织,全省土地流转面积由2006年的104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48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1%。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62个,乡级610个,分别占到全省县、乡(镇)总数的50%以上。去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成立了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会议。三是通过实务培训、组建仲裁机构和充实配备调解仲裁人员,全省农村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初步走上正轨。到去年底,全省有68个县(市、区)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并设立了仲裁庭。长治市各县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各乡建立了乡镇调解庭,配备仲裁员47人,调解员438人,去年该市共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纠纷94起,有91起通过当地调解仲裁机构得到及时处理。
(二)以完善统一经营制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数量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1460个发展到2010年的31658个,五年增长了20倍,发展数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二是质量逐步提高。2009年全省开展了以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去年又在全省开展了“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制定了省、市、县三级示范社标准。去年底,全省已授牌命名的省市县三级示范社分别达到600个、510个和1700个。三是扶持力度逐年增加。省级财政由2006年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为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1400万元,市县财政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四是合作形式不断创新。涌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的“三社”模式。到2010年底,全省共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39个,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18个,农民资金互助社20个。
(三)以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全面推行
一是严格执行农村会计制度,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二是全面推行和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十一五”末全省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已全面实行,规范化率达到82%,电算化率达到86%。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与省纪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机制。四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债务债权清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摸底调查。
(四)以建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逐步建立
自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后,农民负担监管的重点转向了针对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在坚持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力度,开展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2007年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2008年开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去年全省一事一议筹资额5083万元,比2006年的3889万元增加1194万元。
(五)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农经统计和农民收入分析预测工作扎实开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全面完成十项统计报表,对44个村22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组织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和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为省政府制定和考核农民收入增长目标提供了依据。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比“十一五”初的3180元增加1556元,增长49%。
二、“十二五”全省农经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全省农经工作形势分析
目前全国农经工作面临的形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维护农民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从实践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权益、侵占集体财产、增加农民负担等现象时有发生,表现形式各异,涉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难度加大。二是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程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越来越迫切。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需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集约化水平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三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过程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责任越来越大,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新时期农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撤乡并村、撤村建居过程中,迫切需要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财产权益;在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中,迫切需要保护农民和集体土地等权益;在集体事务管理中,迫切需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宏伟蓝图的关键时期,也是被国家批准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一系列综合性政策实施的重要时期,这对全省农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全省农村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1、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加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全省把“一村一品”作为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普遍模式加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一村一品”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品一社”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确定了10000个“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开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五个一”创建活动,即:做强一个产业,培育一个产业品牌,建成一个运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创建一种示范带动模式,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对农经部门指导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的管理责任也越来越大。
2、随着中央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新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基础,已由承包合同管理转变为土地承包物权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正成为日常性工作。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发展理念的提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比以往更加迫切,规模和速度都将会迅速增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心已由抓承包管理转为承包与流转管理并重。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使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调解和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成为农经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领域已扩展到参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诸多方面,农经部门任务更重,工作的难度更大。(www.xing528.com)
3、随着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重点由“治重、治乱”转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新阶段,监管内容由税费和劳务扩大到面向农民的筹资筹劳、各类涉农收费、集资摊派和补贴补助补偿落实情况等,监管范围由面上监管调整为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监管,监管方式由注重事后查处转变为源头预防、事中监管与事后查处并重,形成农民负担监督与管理、预防与治理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
4、随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全面推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形式,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政奖补项目的前期立项、中期实施、后期运行的指导与监管,成为农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5、随着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原本意义上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由注重农村集体资金会计核算转变为更加注重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由注重集体资金管理转变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面管理;由注重集体直接经营资产转变为引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现代经营方式经营集体资产;由注重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并重,同时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6、随着全省农廉网的建设,对农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经工作是农廉工作的基础,农经管理信息是农廉网信息公开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体系建设,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二)“十二五”农经工作思路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农经工作的思路和目标是:围绕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逐步健全村有站点、乡镇有中心、县市有市场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0万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乡镇调解庭和县市仲裁机构。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出台《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建成高标准省、市、县三级示范社10000个(省级2000个、市级3000个、县级5000个);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合作社总数达到50000个,将农户的入社率由现在的10%提高到50%以上,实现“一村一品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围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落实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规范、保护严格、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围绕构建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重点治理向村级组织摊派问题,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种违规行为;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围绕全面提升农经管理水平,巩固业务统计基础,完善统计工作手段,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加快建立全省农经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强化管理功能;着力建设系统完整、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经体系,促进我省农经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2011年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一是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在全部县(市、区)、乡(镇)设立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及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庭,确保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二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三是在全部县(市、区)、三分之二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稳步实施“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和“一村一品一社”工程
一是结合“一村一品一社”工程的实施,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个,建立全省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数据库,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二是继续实施“358”示范社建设行动,制定出台《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管理办法》,按照“信息公开、三级管理、淘汰落后、择优扶持”的原则,切实加强对示范社的管理。三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理事长和理财能手的培训。四是继续推进“三社”创新工作,新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社10个、农民专业联合社20个、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100个。五是出台并实施《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三)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1万个村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在50个县开展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农村会计委托代理规范化率达到90%,电算化率达到100%。二是在太原、大同等6市启动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三是搞好村干部换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涉农收费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全面推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选择10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范化建设试点。
(五)加强农经统计调查工作,提高农经统计质量
一是加强农民收入、农产品成本效益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从今年起,全省将在l6个县建立80个农户监测点,并建成农户统计数据直报网络。二是探讨建立“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收入统计监测系统。三是认真组织完成好各项农经统计报表。
(六)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强化农经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农经管理网建设。省里已经开通“山西农经管理网”,各市县的农廉网也基本建成,今年要按统一要求完善网络功能,力争实现全省农经网络互通对接、资源共享、信息公开、数据汇总,实现农经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二是继续加强全省农经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农经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作者系山西省农业厅副厅级巡视员)
本文是作者在2011年5月6日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刊在发表时有所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