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经济发展:新定位、新理念、新突破与新举措

农村经济发展:新定位、新理念、新突破与新举措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本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地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一要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实现突破山西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在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农村经济发展:新定位、新理念、新突破与新举措

袁纯清

内容摘要:要把握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定位;要树立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理念;要实现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突破;要强化发展县城经济的新举措

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定位;新理念;新突破;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1-0002-6

一、要把握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定位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中,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

首先,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域经济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三次产业各部门,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整体经济的兴衰。全省119个县中91个产煤,没有产煤县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就没有全省的经济转型。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8.8%,没有县域经济的翻番,就没有全省经济的跨越。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县域经济更是先行先试的关键领域。概括地说,全省经济要全面转型必须以县域经济的转型为基础,全省经济要真正跨越必须以县域经济的跨越为依托。

第二、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省农业人口超过1800万,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跨出农村看农村。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点,又是城乡结合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本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地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我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布局中,县城和重点小城镇都是重要基础和环节,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是最廉价最快捷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既可以避免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和各类城市病的出现,又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江苏苏南地区,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龙头带动小城镇建设,该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而言,我省小城镇建设还相对滞后,只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带动小城镇提速发展,从而带动全省城镇化进程。

第四,发展县域经济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点难点所在

我省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落后在县域经济,从全省的经济格局来看,县域经济这一板块相对较弱。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在所说的六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四项以县域经济为主。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而且增长速度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目前农民来自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已经上升到了两成左右,从新增的收入来看,一半以上是来自务工收入,务工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转移到城镇或者是非农产业。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二、要树立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理念

面对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新任务和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新机遇,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着新的内容和要求,必须转换思维,创新理念。

发展县域经济首先要坚持走特色之路

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煤炭资源大省和特色农产品大省,119个县共同秉承着山西独特的资源禀赋,在全省这盘棋中,都是特色鲜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从经济规律来说,比较优势战略是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我省每一个县都具有别人所不可比拟的自身特色,既是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发展依靠所在,因而发展县域经济说到底是培育特色经济的过程。要顺应世界潮流,瞄准发展前沿,用好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既要打造10个以上像孝义那样的强县,又要培育一批有活力、发展快、个性强的特色县。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要强化主体作用

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县委、县政府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责任人。发展县域经济的责任主体在县级,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也在县级,也可以说成败在县级。在省市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只有增强县级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才会不断增强。就是说,一定要把强化县级主体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扩权强县、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等手段,对县级给予更大支持,完善县级主体功能,激发县级内生动力。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要形成竞争格局(www.xing528.com)

实践证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没有激励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从全省层面来看,各个县齐头并肩、亦步亦趋不是发展,你追我赶、百舸争流才是希望。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对县域经济的监测考核体系,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力和导向力。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县级的考评力度,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各个县锐意进取,奋勇争先。

发展县域经济根本要靠鼓励创新

客观地讲,县域经济是最具活力、最富有创新潜力的板块,许多改革都是最先从县域突破、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的。从大环境来看,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拉开了我省大发展、大改革、大转型的序幕,县域处于试验区的最前沿,坚持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从县域本身来看,许多历史矛盾和发展欠账在县域沉积,不从县域这个层面发力改革、推动创新,就难以给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要鼓励各县消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领异标新、争奇斗妍中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实现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突破

发展县域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向产业经济集中、向工业经济集中、向城镇经济集中,才能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着眼于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我认为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要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实现突破

山西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在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做好我省“三农”这篇大文章,必须首先发展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客观地讲,山西农业虽小而优,虽弱而特,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只有把这种优势建立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推动规模化和产业化,才能创造出更大价值。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对传统农业是思想上的革新,方式上的转变,也是效益上的跃升,我们要坚定目标,矢志前行,努力用五年时间建成1万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当前重点要抓紧建立领导机构,完善组织体制;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建立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营造浓厚氛围。

二要在县域工业化上实现突破

一方面,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工业化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离开工业化搞发展就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我省大多数县属于资源型县份,最大限度地用好资源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依托。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县域工业化为主导。这个战略确定以后,需要进一步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工业化要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要环节。就是要着眼县域这个有限空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放大资源效应,形成一两个打翻番仗的产业。工业化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就是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努力在县域内实现全产业的循环构建、循环流动和循环发展,创造高端的产业竞争优势。工业化要以园区为主要承载。就是一个县要倾力打造一两个园区,在招商引资上用资源变资本、换技术,在项目建设上增强要素供给能力,既要有中生优,更要无中生有,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循环类经济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园区。

三要在城镇化上实现突破

让农民向城镇集中,让农村向城镇转变,不仅是大势所趋,是民之所愿,更有利于激活县域内的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重点是抓好县城这个龙头和建制镇这个节点。在县城建设上,要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引导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在建制镇建设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名镇。具体操作中,还要尽快组织修订县城的总体规划,抓紧研究制定下放权限、改革户籍制度等支持重点镇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在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镇建设融资平台。

四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突破

马克思曾说过,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县域是城乡统筹的关键层次和核心舞台,只有实现城乡统筹,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当前,城乡统筹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努力缩小三个方面的差距。首先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扩大新农村连片建设区域,努力缩小与城镇发展水平的差距;第二是通过完善农村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努力缩小与城镇基础设施上的硬件差距;第三是着眼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平和科技教育水平,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努力缩小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素质建设方面的差距。同时,还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产业发展、统筹管理制度,实现城乡更深层次的融合互动。

五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突破

县域经济是基层经济,但不是低层经济,不能走粗放发展、重复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强县惠民,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不惜破坏生态,一些地方只追求短期政绩而不顾百姓安康,既是发展理念的错误,更是发展方式的落后。对此,我们必须以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为突破口,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第二是强化环境准入和环境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第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每年都要安排一两个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四、要强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新举措

县域处于“城尾乡头”,处于国民经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处于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相对来说,整合资源有限,面临困难更多,发展难度较大。同时,县级也是出效益、出经验、出干部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集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组织领导层面,省委、省政府将成立县域经济工作领导组,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关部门要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制定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目标考核层面,要建立健全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列入省、市、县三级党政班子和主要领导考核范畴,对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10强县、5强区和争先进位10快县、5快区,省委、省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把考评结果同干部的奖惩、使用相结合,鼓励各县争先进位、勇创一流,形成关心、支持和献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队伍建设层面,要把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抓住今年换届的机遇,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的前提下,把政治坚定、工作务实、熟悉基层、具备较强领导经济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干部,充实到县级领导岗位上。尤其是注重选配好县市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要适应县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县级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切实加强班子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县级班子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借此机会,给县委书记、县长提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学习力。要抓好理论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业经济、金融贸易、社会管理、城市建设、安全稳定等方面加强学习,围绕转型跨越所需要的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物联网等方面加强学习,围绕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应对新兴媒体的知识加强学习,提素质、强本领,做一个有时代感的领导者。二是要提高引领力。一方面是工作的引领力,善于谋划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带领干部群众前进;一方面是形象引领力,用人格的魅力、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口碑,为干部群众作出榜样.三是要提高创新力。敢于在转型跨越的进程中创造新的更好的路径模式,敢于在大开放的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拓宽发展半径,敢于在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总揽下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全面推进思路创新、产业创新、工作创新,让县域的改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四是要提高执行力。县级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能不能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惠及于民,关键在县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做好县级“十二五”规划与省级、市级规划的衔接配套,做到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措施一致,切实解决在落实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督查力度,善于攻坚克难,确保我省“十二五”规划作出的各项部署都能在县级开花结果。

(本文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大主任)

本文是作者2011年2月15日在山西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刊在发表时有所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