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创新思维改变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从社会主义特征论到本质论的思维特征李勇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以要素剖析分列的方法来定义事物的性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回到原点、整体关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

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一种创新思维改变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从社会主义特征论到本质论的思维特征

李勇华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以要素剖析分列的方法来定义事物的性质。如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完全的按劳分配,等等。它的思维特征就是要素切割、静态分析,通称“特征论”或“本质特征论”思维。其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却有很大的片面性。第一,它易把人们的思想凝固在一些具体的构件(要素)上,而忽视了系统整体所要达到的功能和目标。以至于死守这些要件而不惜牺牲整体功能和系统目标。这一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思维定势。第二,它追求并捍卫要素的纯洁性或纯粹性,把任何一种对要素纯度的哪怕是些微的削弱,都看作是对事物本身的侵害乃至否定,从而奋不顾身地加以排斥和遏制。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特质,拒绝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排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否定股份制等混合经济形式等等。循此思维逻辑,必然会提升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层面,由此,导致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特征论”思维方式的实践结果是造成这样一个悖论:越是努力做纯这些要素(特征),这些要素一个个做得越纯粹越漂亮,离事物应有的整体功能和目标,比如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反而是越来越远了。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回到原点、整体关注。第一,回溯原点。从事物如社会主义诞生的源头上,即社会主义制度降世的正当性源码上来定义社会主义的性质。世界上为什么要有(产生)社会主义这个东西?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之所以要有(产生)社会主义这个东西,就是因为在人类生产力发展到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能比资本主义制度让现代生产力发展得更好更快,社会主义制度能比资本主义制度让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公平,从而更幸福。总体来说,就是生产发展、共同富裕。因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第二,整体关注。即超越或曰不拘泥于具体要素,从事物整体的功能和所在达到的目标上来界定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本质高度来揭示事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回想当时,这是何等的发聩振聋,一时间议论鼎沸:公有制哪去了?按劳分配哪去了?疑惑难以消解。(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一个由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多层组合的范畴。它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公有制,按劳分配等不同要素;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各要素有机组合后所展现出来的事物的整体功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制约着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历史证明,基本特征并不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脱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孤立地理解、固守这些基本特征,必然给丰富的实践生活及其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乃至损害,只能导致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偏离(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从整体功能和目标的层次来揭示无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而揭示社会主义的性质更具有科学性。只有从要素(特征)构成和功能目标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性质。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意义在于,以事物整体功能和目标要求为依据,不断调整对事物构成要素的认识和要素的状况,更切实更有效地实现整体功能和向既定目标迈进。正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内涵的新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我党调整了对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单一性的认识,消除了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念,形成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级阶段的经济政策和纲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可见,一种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能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命运带来何等的伟力。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