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巴蜀文学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人生向东的转变

现代巴蜀文学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人生向东的转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记人生向东在完成了学术专著《川味的凸现:现代巴蜀的文学风景》之后,我们开始将其间的“另类”思考提上了研究日程,集中探讨现代巴蜀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价值问题。2009年,于我们而言,是一次“人生向东”的转换。我们庆幸这次“人生向东”,久违的状态得以“归来”。

现代巴蜀文学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人生向东的转变

后记 人生向东

在完成了学术专著《川味的凸现:现代巴蜀的文学风景》之后,我们开始将其间的“另类”思考提上了研究日程,集中探讨现代巴蜀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价值问题。2007年,我们申报的《现代巴蜀作家资源开发研究》被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列为重点课题予以资助。之后,一直在苦苦思考,却没能很快进入过去的“竞技状态”,课题被闲置在那里,一晃就是一年多!

2009年,于我们而言,是一次“人生向东”的转换。

这一年,我们居住了十六年的地方,因为城市扩张、市政建设需要,房子被宣布即将拆除,只好另觅住处,而今的住地刚好在原地的东面,一条大道相连,过去在西头,现在在东头,可以说是“人生向东”。其实,原来的那个住家还是值得留恋的,因为在那里,在那间只有八九平方米、开始临着菜地后来临着夜市的小屋里,我们用汗水浇灌了稀稀疏疏的文字。那些文字,尤其是手写稿,虽然纸页泛黄,但墨香依旧。而今每次路过那里,不见原来的那幢楼,那幢在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闻名的“万元楼”,总会有往事一闪而过,突然会觉得城市的扩张是多么迅速,其间的情感因素催促我们投入课题的研究之中。

这一年,我们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原单位,调到了另一个单位,而今的单位也在原单位的东面,也可以说是“人生向东”。此时,我们到新单位已有三年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有一种“漂”的感觉。每天总在“离家”与“归家”的游移中,总在寻找“落地感”。有一段时间,我们把学校图书馆当成“临着菜地临着夜市的小屋”;有一段时间,我们把某间教室当成“临着菜地临着夜市的小屋”。好在我们都是比较有“定力”的人,无论周围环境如何,只要有一本书,或者一支笔,就能够思考、写作。

我们庆幸这次“人生向东”,久违的状态得以“归来”。读着那些过去读过的书,想着那些过去想过的问题,亲切感油然而生。借着这股春风,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基本完成了课题的任务。接下来就是艰难的“打磨”,一晃又是一年!(www.xing528.com)

这个过程太痛苦了,因而感觉太漫长了。有时真的想放弃,有时真的想逃离,有时真的怀疑这项工作的价值。在多次的实地考察中,面对残破的作家故居、居留地、活动遗址,面对一拆再拆的作家故居、居留地、活动遗址,你除了叹息还能有什么招数。思来想去,你只有用手中的笔去诉说,发出一点声音,心便稍安了。

完成这个课题,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进行实地考察,有些地方反复去了两三次。严寒酷暑之时,跋山涉水之后,薪尽财穷的那一刻,你发现寻访的那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失望可想而知。当然,我们也大量查阅了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资料、图片,吸收了学人们的研究成果,除了书中注明的,参考文献列出的,定有很多地方遗漏,没能一一注明,在此,向学人们致敬、致谢!

作者

2012年8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