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果

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改革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为此,应尽量不选择低版本的软件和功能受到严重限制的教学版软件,它们使用起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软件和真正的商品化财务软件及ERP软件相比存在着差异。

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果

第六节 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软件陈旧等现象,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深化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特色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其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既有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学科建设,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竞争力,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改革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为此,了解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现状

1.单一的教学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上机所练习的内容基本上是将会计软件的不同部分进行单独讲解,没有连贯性。使得学生没有对业务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导致出现学生对软件的各部分十分熟悉,但却不能使用软件进行整套会计资料的实务操作。

2.传统的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本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

3.陈旧的教学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技术正在深入各个领域,当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小企业将ERP系统应用到自己的生产经营中,以网络为基础的管理型财务软件也在普及。而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及实践仍以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为主,已大大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

由于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的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还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实践性教学上的混乱。

2.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比重大一些。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实践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不足。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实践条件先天不足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得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配置不全或达不到基本要求,同时实践所需相关软件、硬件等配套设施也无法完善,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由于学生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4.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要想培养出色的会计电算化能手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论还要精通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现象特别突出。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5.实训教学基地难以建立

许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这就造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难度。

6.质量评价标准不全面

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高职院校仍以应试型考核方式为主,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

三、改革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我认为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以学习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和主流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操作为契机,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具有电算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迁移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能将其融合在一起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及相应学时,把实践教学的重点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就涉及软件的选择问题。为此,应尽量不选择低版本的软件和功能受到严重限制的教学版软件,它们使用起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软件和真正的商品化财务软件及ERP软件相比存在着差异。在软件模块的教学中,不仅要重点讲授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而且对采购、销售、成本、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模块也应做系统的介绍,极大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职能。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实训体系。从而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应按照“课堂单项业务实训→课堂综合业务实训→作业设计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的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采用“三段式”分解法:一年级组建素质拓展营,素质基础课与素质拓展课程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刻苦的品质和灵活有效的沟通能力;二年级开展技能训练营,实践教学课堂与理论教学课堂结合,讲练结合、学练结合,重在课堂单项业务、综合业务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三年级实施ERP综合实训和顶岗培训,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学校实训基地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加强对综合实训和顶岗培训的管理,通过制定顶岗培训的质量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三)创新教学模式

1.运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技能(www.xing528.com)

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该方法在注重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环节外,更注重实训教学环节。会计电算化案例可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核算的全部工作,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分工协作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一个练兵场所。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采用角色扮演法,提升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没有会计的实践经验,许多会计的原理和思想,对他们来说隔得很远。如何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会计电算化、ERP沙盘对抗”等课程中设计“角色扮演”项目,让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悟”会计的原理,去体验不同会计角色的行为特征,教师在一边引导和点评,寓教于“练”,必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中已经比较普遍。学生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对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或者是具体操作方面,展开调查工作。

(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训、实验室投入,尽量建立仿真的模拟环境,满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需求。因为通过这种实习,学生可感受企业的数据系统、运作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习基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的真实性,还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扎实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缩短学生毕业后上岗的适应期,满足信息化时代企业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可为学校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校企合作

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财务部门观摩,现场教学。让抽象的课堂教学变成会计工作的场景。

2.校银合作

学生到银行、信用社等单位实习,着重加强点钞、珠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3.校政合作

由审计、税务机关的审计、稽查人员带学生到企业进行查账实习,这样可以解决企业因保密不愿让学生接触账务的问题。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掌握被查企业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会计处理流程的认识,真实感受凭证、账簿、报表的内在联系,提高审计、税务稽查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稽查人员在不同的企业进行查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面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任课教师实行下企业轮换制度,轮换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教师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距离。

2.允许会计教师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会计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否已将其真正弄懂、吃透,还需要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进行检验,也可以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便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避免会计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3.组织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锻炼,实行青年教师先实践后上讲台的措施,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情况,熟悉财务工作程序和操作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些会计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理财高手或具备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来校承担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缓解会计实验教师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还可以同时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去听课,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能促进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交流。

5.定期选送会计电算化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进行实地培训,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不断获取会计电算化发展和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以拓宽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知识面,增强更新能力,而且可以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的变化。这样,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用教学软件时能随着企业会计软件的升级而选用高版本的教学软件,从而能使教学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六)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生产合格的“产品”,即培养合格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产品”能否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理所当然有一个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终结性、单一性学科知识检测的考核方式,实施全新的过程性、多样性工作能力检测的考核方式,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考核一般可分为阶段考核、综合考核、社会实践考核、毕业技能鉴定考核四个部分。考核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评价所学的知识多寡,还应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核过程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评价有利于教学双方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包括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实验实训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该采用口试、报告、竞赛、上机考试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4.考核方式的系统性,考核指标尽可能覆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包括职业道德品质、社会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

特别是校外实践,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习的单位、时间、地点都较为分散,这无形就加大了考核的难度。因此,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校外实习及考核制度,选派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指导并考核。此外,在学生毕业前,由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人员,会同学校会计教师共同组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技能鉴定小组”,对毕业生进行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来说,更应该将实践性教学改革列为教改的重要课题。同时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又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将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