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基于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及该模式对会计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框架。并就该内容体系框架的几个重要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从21世纪初开始,企业信息化运动在我国各大中型企业迅速开展起来。企业信息化从形式上看就是在企业内实施ERP这样的大型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管理软件。ERP的实施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业务模式,会计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会计信息系统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会计人才的核心任务。为使该课程能够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合格的新型会计人才,迫切需要我们在了解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以及该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体系框架。
一、ERP环境下会计的工作模式
信息子系统,所有的业务、管理、财务都集成在一起,通过ERP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会计和财务管理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表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ERP系统是集成了企业业务和财务的全系统。在企业内部,再也没有独立的分割的管理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ERP系统则以企业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它跨越了职能领域的边界,实现了整个企业信息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融入了ERP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信息子系统,而是与业务系统高度的融合与协同。由于业务与财务的集成,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相应的业务处理模块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其写入相关的会计账目中,实现自动记账。不仅如此,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中常规的、可程序化的任务都将由各个业务功能模块自动处理,这就是所谓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因为ERP实现了实时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从会计角度看,可以实现事中的、实时的、动态的会计报告,所以会计才可以不分期而随便哪一天那一刻向信息需求者报告会计信息。如图3-2是基于企业内部网的ERP系统示意图。
ERP系统中各业务功能模块一般都具有四部分功能:业务处理功能、会计处理功能、内部控制功能和审计线索收集功能。当业务人员运行业务模块处理其业务时,会同时自动完成模块所具有的其他几项功能,比如记账、收集审计线索等,当然也受到来自系统的控制而不能随心所欲。这就是ERP环境下系统高度融合、业务高度协同、会计数据实事采集、实时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能够得以实现的生动体现(如图3-3所示)。
图3-2 基于企业内部网的ERP系统示意图
图3-3 业务处理模块功能示意图
二、ERP环境下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
在ERP环境下,合格的会计人才除了要具备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下述知识和能力。
1.ERP系统环境理解能力
ERP是以科学的管理思想为灵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及运行手段的一个管理平台。对于企业来说,ERP,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与信息系统。管理思想是ERP的灵魂,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就不可能很好地去实施和应用ERP系统。
ERP系统整合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通过系统的最佳规划与配置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现场作业系统资料即时获得并进行分析,使得生产现场透明化与自动化。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实时而畅通,提升了企业快速应变能力。
ERP系统的集成性、实时性、融合性和协同性特征,改变了包括财会人员在内的所有业务人员的作业模式和工作流程,对于其中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和充分的认知,就不能做好会计工作。
2.参与系统开发能力
这里所说的系统开发主要指系统的二次开发和日常维护开发。我们知道企业实施ERP,不管购买哪一家的ERP软件产品,都只能买其核心的、底层的和通用的软件模块,而由于企业千差万别,其前端的、应用部分的模块都须针对企业实际现场开发,即所谓的系统二次开发。又由于业务财务一体化,会计的许多处理功能已经融入了各业务工作模块,这就需要会计参与各业务模块的功能定义;还由于会计承担着大量的内部控制职能,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措施大部分要写入程序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这也需要会计人员在业务模块开发时予以定义。如图3-2所示,各业务模块的会计功能和内控功能,均为模块开发时会计人员参与确定的。鉴于此,在ERP环境下,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系统开发知识与技能,如系统方法等开发工具。
3.最终用户处理知识
在信息化工作中,最终用户这一术语是指要求信息系统实现的某种处理职能。比如,销售或营销职能(职位)是要求信息系统提供销售报告、市场分析、销售预测、销售预算的最终用户;会计职能(职位)是要求对日记账过账和提供报表处理的最终用户。最终用户处理是指最终用户亲自动手驾驭有权使用的一切资源完成本岗位的全部业务工作。出色的最终用户可利用企业提供的硬件、软件和有权使用的全部资源完成自己面临的一切业务处理任务。因为任何先进的信息系统(比如ERP),其功能无论怎样丰富和强大,为每一职位上提供的业务处理功能都是常规的、有限的,对一些特殊的、突发的业务处理或信息需求,有时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最终用户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所谓的最终用户处理。一个常见的最终用户处理的应用实例是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语言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然后利用表处理软件(如EXCEL)对数据作进一步加工处理,获得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强大的最终用户处理能力,弥补了系统功能的缺陷和不足,提升了企业的应对能力。当然,对于会计而言,这就要求会计的最终用户具备一定的IT环境下的数据处理能力。
4.系统内部控制知识
在ERP环境下,会计更突出的职能不再是记账、算账与报账,而是控制与服务。在ERP环境下,控制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因为传统的风险依然存在,同时信息化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风险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各种事件,为了使风险事件少发生或者不发生唯有加强控制。有效控制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儿,风险有多大。谁最知道这些?当然是会计,所以会计承担内部控制职责责无旁贷。在信息化环境下,一切业务都是基于信息系统完成的,控制当然也要纳入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系统实时的自动控制(见图3-2),这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努力方向。因此,只有会计人员掌握了大量的基于软件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能,才能实现系统的实时控制和有效控制。(www.xing528.com)
5.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能力
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尤其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主要是经济信息,谁来提供?当然还是财会。企业实施ERP后,业务与财务的集成,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将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由于数据共享,数据出错率大大降低,财务人员主要是根据预算和权限管理进行财务开支的审核,这样,原来大量从事数据输入和审核任务的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大减少。原来的结账、对账、科目汇总、试算平衡、调账和出报表等,在ERP环境下都变得非常容易,原来的财务会计职能大大简化,而管理会计的职能将大大增强。财务分析与信息服务工作将占到财会工作的30%~40%,尤其信息服务将趋于职能化、专门化。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服务本领。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框架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承担着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会计人才的核心任务。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取舍关乎能否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会计人才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图构建一个合适而可行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框架(如图3-4所示)。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板块:信息技术、业务处理和管理控制。
1.信息技术
数据、信息等概念是现代管理工作者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本概念,是信息化的基本素材,对其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ERP)、业务流程、业务循环、最终用户处理等是新型会计人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否则便无法建立和驾驭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系统方法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若干图形符号语言。会计人员与系统设计人员、业务人员交流应用系统设计思路;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交流内部控制效果;软件人员构造系统的逻辑模型、勾画模块的算法都要以系统方法为工具,掌握这一工具才能参加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系统开发主要阐述如何通过任务分解和人员分工,依靠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生产软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网络技术部分阐述人们赖以工作的环境。需要讲述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联系。加解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数字证书技术是管理应用层保证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是管理人员必备而且必用的基本技术。
2.业务处理
业务处理概括描述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讨论信息化环境下业务过程的基本形式,描述账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介绍会计科目列表以及表格设计与记录留存需要考虑的因素。销售与收款描述销售与收款业务处理流程,重点讨论销售与收款流程中的财务管理与系统控制。退货与折让和注销应收账款是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最为敏感的业务,管理不好控制不严会给别有用心之人留有可乘之机,科学定义其流程、严密实施其内控显得异常重要。采购与付款描述采购与付款业务处理流程,重点讨论采购与付款流程中的管理控制。选择供应商是采购流程中最为炙手的活动,又十分难以控制,龌龊的不可告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这一环节的控制是内控的努力方向。生产管理在阐述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的基础上讨论生产控制、存货控制、成本会计、准时制生产、财产会计、快速反应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生产环节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提倡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是生产环节信息化的努力方向。
图3-4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框架
3.管理控制
风险和企业与生俱来,所以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企业由于实现信息化其面临的风险加入了而不是减少了。但又不能因此而废弃信息化,唯一的出路在于强化控制。可喜的是信息技术在实施内控活动中也可以大显身手,因此要在充分评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种种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业务控制,特别是应用控制部分。信息系统(ERP)是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赖以依托的技术平台,它的平稳、可靠和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可信息系统却有着天然的脆弱性并面临着来自于企业内外的各种各样的主动威胁或被动威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而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当然还要考虑灾难风险管理。在大学里审计与会计已经合为一个专业,审计信息化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讲授内容。计算机审计就是所谓的审计信息化,即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实施审计,当然要用到很多技术和方法。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的新领域,是审计对象的改变。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是对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运行效率进行审查与评价。这项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我国甚至才刚刚起步,但实施信息系统审计是大势所趋。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技术与方法,需要人们去探索。
四、关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几点考虑
1.关于课程讲授重心
笔者认为本课程应着重讲述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应用于会计的思想和理念,其次才是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因为我们培养的会计是企业未来的管理人才,在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这个问题上属甲方的参与者,基于社会分工,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一般由电脑技术公司负责,其技术人员则是乙方参与者。我们知道,企业实现信息化首先要有针对企业资源和现实情况的科学而先进的管理思想(思路),基于这个思想才能打造出好用而有效的信息系统。可见应该是甲方出思想,乙方出技术。我国信息化进程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我们资金不足,也不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落后,而是甲方人才太弱,对信息技术认知不足,对信息化缺乏理念。
2.关于课程内容重心
本课程内容框架以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和企业内部控制为重点。首先,企业实施ERP使得业务财务一体化,会计的许多处理功能已融入各个业务处理模块,以实现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会计业务的实时处理,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因此,会计人员必须非常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才能在参与定义各业务模块功能时做到正确无误;其次,企业实现信息化,内部控制措施也要融入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控制无处不在,会计人员掌握内部控制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势在必行。再次,ERP环境下会计本身的处理模式和方法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仍然采用借贷记账法,操作层面虽然变化很大,但驾驭并不十分困难,所以在这方面本课没必要过多着墨。
3.关于选修课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应在讲授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程序设计语言、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之后开设为宜。在本科第六或第七学期讲授较为合适,最早也不应早于第五学期。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已在全国各高校会计专业普遍开设,其内容体系框架由于切入点不同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区别很大。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针对社会发展进程及其对会计人才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来选择和定位,否则便会脱离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