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特性和独立的职业背景,是经济、社会运行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还是加强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方面,会计正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作者对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ERP环境下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出现的新问题的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
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目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六大以来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强调,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引起了代表和委员的高度关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而从国家教育政策的角度看,目前比较强调高职学生要具有高技能,但对于大量本科学生却没有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偏重理论型,对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投入不够。这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部分脱节,满足不了企业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相当数量的本科毕业生由于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而就业难的现状。
一、ERP环境下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会计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高校一直在肩负着重要使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我们不可否认我国高校过去给国家输送了大批会计人才,为我国的四化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最近时期,经调研发现,在目前信息化会计即将全面普及的形势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不能很好很快的服务于社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普遍没有建立起与企业发展同步的教学环境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任何时候,经济环境、科技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存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正面临着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以往的手工会计环境已纷纷转向部门级、企业级甚至集团级的信息化环境,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令企业会计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与之相适应,以减少会计教育与环境的差距,但当前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环境,尽管大部分高校购买了ERP软件,构建了ERP实验室,但基本上停留在基础理论讲授和简单的模拟操作,没有真正建立起模拟企业的仿真的经营管理环境,教学环境与企业实际环境脱节。
2.会计课程设置守旧,会计教育内容更新慢
ERP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的管理职能得到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缩小,而更体现出其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目前的会计教育虽然体系、结构完整,但会计课程设置守旧,会计教育内容更新缓慢。ERP环境下会计处理技术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会计行业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宽,如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已经由传统的报表验证过渡到环境、资产、商誉等的评估,但当前会计专业教育的目标仍较多地强调会计理论、专门人才等,会计课程设置仍以会计专业课为主,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决策等课程。会计教育的内容过多地强调会计实务操作,以初级会计到高级会计、审计为主线,会计的管理职能没有引起重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知识面较窄,自我更新能力较差。
3. 会计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实践课时不足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占主导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未能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实验实践课时严重不足。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实验课以简单的模拟操作代替了岗位实践。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限于现有知识的单纯传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需的思路和技巧。
以某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为例,主要课程体系设置如表3-1与图3-1所示。
表3-1 主要课程体系设置表
图3-1 相关课程比较图
4.会计教育不能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目前高等院校基本上仍沿袭长期以来的会计教育传统,以技能传授为主,教师将有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等讲授给学生,力争使其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胜任会计工作。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发现所学知识不足以应付实际工作的需要。事实上学生对会计及有关知识的掌握不一定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上生动的事例进行掌握,利用设计的程序对一些特定的经济业务自动完成,不再需要大量的反复记忆。面对会计行业涉及的广泛性,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会计学已经不再是一门以会计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工具,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和分析会计信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的管理性质学科。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的整合是未来会计教育的主流,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5.会计专业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信息时代教师所必需的一些相关学科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教师自我更新知识的速度较慢等。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面对不断出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面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知识,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会计学和相关的管理学等,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等方面都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只有教师本人成为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熟悉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等的“会计通才”,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新时期会计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特别是ERP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ERP在中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众多的企业通过实施ERP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企业的ERP信息化建设工作被愈加重视起来。但是,随着ERP应用的推广普及,ERP专业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让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断言会计从其载体的演变来看,它的生命历程肯定是手工会计到计算机会计,再到网络会计。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长期以来,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多元化,学生毕业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让会计专业学生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我认为改革目前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是势在必行,到了毫无退路的地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数据与信息的处理有了质的飞跃,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也不例外。现代信息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数据库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了解、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等相关技术的掌握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会计学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会计信息处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的培养。会计人才在信息社会应该包含新的含义,即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在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ERP环境下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1.建立起与企业发展同步的教学环境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面向企业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是建立起与企业发展同步的教学环境的有效举措。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备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这些素质至少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与人合作的工作作风,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求知欲和应变能力等。实践教学不限于传统的实验与实习课,还包括校内的模拟训练及见习,参加企业财会人员的讲座等,这些内容都指向实际的会计职业界。二是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会计专业人才。由于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等,长期以来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ERP沙盘仿真模拟实践课程,共建ERP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解决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办法。ERP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ERP实践环境,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实验效果,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校企合作使会计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良好效果。近年来金蝶软件公司和用友软件公司等,都面向高校与高校联合共建ERP实验中心和ERP实训基地,举办沙盘模拟大赛等,不仅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还提高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这种校企合作的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三是广泛地建立起高校与税务、审计等部门的联系。会计专业学生不仅应掌握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熟悉会计工作的外部流程,熟悉会计单位与外部相关部门,如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
2.进行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强化会计管理职能
一是进行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在保证专业课程教学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根据会计学科的变化,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等。具体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同时会计教学应做到与企业管理、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学等领域相结合,并将信息技术结合到相关课程中去,使学生具备科技整合的能力以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
二是通过ERP课程实现跨专业教学,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跨专业教学是指跨越专业界限进行会计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整合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ERP课程使跨专业教学更为真实、方便和易行。基于网络环境的ERP课程教学是建立在ERP软件操作之上,将管理、会计、物流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组成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团队人员根据不同角色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这种教学把会计问题置于更为宏观的各专业教学的视野下加以审视,使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其对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更为深刻。
二是将会计信息化内容渗透到会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现行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基本采用了“双轨运行”的模式:一方面是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方面是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双轨运行”的模式下,学生无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应尽量将会计信息化内容渗透到会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要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课程设计,将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规范化,并渗透到会计相关的基础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学科建设,而且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化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3.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以让学生听和看为主,练习为辅,比较忽略思考环节。今后的会计教学应强化学生练习和思考环节,教学方式应当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变,由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记忆训练变为原理应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效果显著:一是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单纯地接受和储存知识。将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会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二是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就某一个问题教师发动学生网上共同参与,可以分组,组与组之间可以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若干节内或课外活动中完成,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由此看来,任务驱动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建模拟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到任务的真实性,如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任务驱动教学成为可能。
4.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信息化时代的会计教育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创新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其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利用在线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等方式与老师交流。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改进教学手段的重点。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有高素质的学生。高校教师应有不断学习、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对于新出台的会计准则等,对于不断更新的会计学、信息学、管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素养。各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如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继续教育,并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为保证师资队伍的高水准提供条件和保障。高校校际之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之间等应加强沟通、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和知识的交流。
总之,在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环境下,我们必须不断改革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是学校立足之根本,也是社会发展之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