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与对策

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与对策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节就网络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

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与对策

第五节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节就网络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20世纪最后几十年出现了信息时代,使工业时代的竞争中许多基本概念变得过时,信息时代的环境决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具备新的能力。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和企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化,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为企业管理高效运作提供实时充足的信息。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变化,它更代表一种会计改革的理念和发展变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但会计信息化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仍须对一些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加以肯定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和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化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如何准确把握其内涵,是目前会计界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不同的专家学者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

早在1999年,谢诗芬教授在《湖南财政与会计》第11期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一文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该定义强调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利用的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作用是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种观点符合演绎推理的思维逻辑,先定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然后设计其内容。而在2003年第10期《会计研究》上,杨周南教授发表的《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一文中,作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该改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会计信息化”较为确切。何日胜在《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界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概念,实现会计信息化,其重要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于建设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将会计电算化发展为会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所在。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结果,它更代表了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影响

会计理论是由具有一定客观逻辑关系的会计理论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化有机整体,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目标为理论起点,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和会计应用理论为内容的有机整体。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符合会计实务规范,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传统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等层次。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会计目标是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性因素,是会计最终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目标是把会计职能具体化,随外部环境变化,会计的目标将变化,会计的具体职能也将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的基本目标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公众对企业的经济信息需要,它为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在信息技术例如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会计信息处理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预测与决策变得更容易、更准确。然而这种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目标,相反它促进了传统会计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偏离其所服务的目标,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异于南辕北辙,失去其前进的方向。

(二)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企业,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条件,而且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呈现外在的不确定虚拟化状态。网络交易的发展,导致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模糊,但不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所谓的“虚拟公司”都离不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信息化则极大地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各种“网络公司”处于媒体空间中。然而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会计服务的对象仍同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或事项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无论会计电算化还是网络化只是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储存介质与传输方式,因此,不可能动摇会计基本理论的根基——会计主体假设。这一实质无论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初期,还是在网络公司兴起的今天,都未发生改变。所以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更需要全体会计人员从本质上审视会计主体。充分的挖掘假设的内涵,从思想上树起会计主体意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差不多都具有实物形态,而构成这些实物形态的主体通常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自然资源,其中的技术因素和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很小,这些有价值的资源不仅是企业有形资产企业经营中的任何时候都具有较强的客观能力,而且可以合理预见其物理寿命。这在客观上降低了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工业社会中企业经营仍存在经营失败的危险,但这种风险似乎并不影响人们长期持有持续经营的观念,而且也不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的会计系统所具有的理性。而信息化时代使各媒介主体的存在、发展、消失变得“扑朔迷离”,难以判断。因为“网上公司”的外部虚拟化常常掩盖了其发生真正交易或事项的行为,经营活动常呈现“短暂性”,它们适时的介入、联合、退出与转换,其网上交易的游离性和随机性难以控制。在这种经营方式下,就要求我们从市场空间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经营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必须以会计主体为基础,用发展的、联系的思想解释这种经营现象。另外从现行法律意义上理解将这类企业确定为持续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权利实施和承担应有的义务。另一方面许多“虚拟公司”在发展中也将不断向实体企业转变,持续经营假设也不会因信息传输方式改变而有所改变,即使是所谓的网络公司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百度”、“新浪”等公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就要解散清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怎么会同意他们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融资并挂牌交易。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不仅使企业与外部实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小,网络技术为我们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提供了可能。因此会计期间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不能趋向于无穷小,因为许多经济业务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分割太细就无法反映某些业务的全貌,况且,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乃至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另一方面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为国家、企业之间、社会公众提供了客观可比的标准,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管理进行经济决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期间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效益,所以必须坚持会计分期。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1)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2)币种的唯一性假设。在传统会计中,货币计量是会计系统产出所依据的尺度约定。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对象和范围不断向非资金领域扩展,尤其是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新资源的产生,使许多人开始对货币计量假设提出质疑,但无论何种资源的价值都必须以其能为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为衡量标准,而衡量资产价值主要依靠准确的货币计量。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进行交易和记录,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例如,“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出现可能引发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但无论什么货币都要有计量单位,以公允的反应财务状况,反应整个企业的价值。(www.xing528.com)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而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修订作用的操作限制主要包括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谨慎性。这些质量要求与财务报告相协调,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共同要求,是会计核算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企业管理的控制层,这会更有利于体现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其不仅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在体现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如及时性、可理解性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容易做到。

(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算,确定其金额。然而在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要求下,计量方法已发展成为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市场价值、重置价值等其他计量方法为补充的相互结合的多元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既反映历史成本,又反映现时价值。在不同的会计领域使用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确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系统和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使各种计量方法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传统会计的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如图1-4所示)。

img4

图1-4 传统会计的核算流程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会计处理流程将采用集成化的软件代替,可以与业务处理流程实现无缝链接和实时处理(如图1-5所示)。

img5

图1-5 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模型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传统会计的核算显得纷繁复杂,使得许多企业在确定核算方法时,更注重简单、易用而忽视了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数据在不同凭证账表中的抄写和结计造成人工的浪费,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的方法将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会计日常事务中得到解放,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核算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且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使得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向非事务性工作,如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专门的方法,从相互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分析对比,查明各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客观地评价计划和预算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既可以按约定的格式和内容提供会计信息,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在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加工生成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会计信息,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对客观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指导、控制、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会计人员不但可以制定有关的信息纪律、储存、维护和报告的规则,还可以制定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用到的相关模型和方法等,并将这些结果经过信息系统的处理后传递给相应的用户。

3.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

会计检查是指由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的审查和稽核。会计检查是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所进行的一种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必要补充。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应用,企业将利用互联网络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工作流程简化且易于管理。网络型的数据结构达到信息高度共享,冗余度降低,各管理、生产组织部门的数据信息都将通过网络直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每个员工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可随时监督和检查。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实现生产现场管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理。但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不知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会计检查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为防范计算机舞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要随之改变,随之建立新型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会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的方法,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必须重新审视有关会计基本理论,不断挖掘新的理论内涵: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以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的新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与信息人员一道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