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本遵循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以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技术等的变化以及市场规模的变化为线索,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及其演进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按照这种分析思路,本书的研究一共分为6个章节进行。
第1章是导论部分。简要地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方法、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内容。
第2章是关于国内外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概况。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贸易理论界涌现出大量针对产业内贸易模式进行的研究。按照这些研究的内容及其理论发展的顺序,本书分别从理论论题和经验检验两大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其中,对理论论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的原因以及演进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进行解释上。这些研究视角主要包括:
(1)从同一产业内部产品细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产业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出发,研究了北方发达国家和南方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影响。
(3)从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视角出发,研究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4)从贸易调整成本和国内收入分配等外延性视角出发,研究了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的演进对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对经验检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各种产业内贸易模型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上。无论采用工业化国家的数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绝大多数的经验检验都得出了与理论预期比较一致的结果。通过对这些已有研究的梳理,本章最后提出了将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拓展,一个是在对产业内贸易模型的动态化上;另一个是在对中国贸易模式演进的测度方法上。(www.xing528.com)
目前这两方面的国内外已有研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3章是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机制进行的理论研究,这一章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在这一章中,本书首先从宽泛的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论证了一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化发展战略选择等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何导致了贸易模式的演进,从而说明贸易模式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接着本书又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推动产业内贸易增长的3种可能的驱动因素,即资本积累、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并在对新增长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这3种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以探讨每种因素是如何导致产业内贸易的长期增长的。这些分析包括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模型的经济意义以及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渠道和途径。
具体来说,资本积累演进机制可以概括为:资本积累→市场规模扩大→产业内贸易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一方面通过增加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增加本国生产的多样性产品种类数量,扩大本国产品的供给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相似性能够扩大国内需求市场规模,这两种市场规模的扩大都会带来产业内贸易的增长。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两个不同层面,其演进机制可统一概括为:技术进步(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市场规模升级→产业内贸易增长。其中,当技术进步是非对称性国际技术扩散的结果时,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生产的新产品种类数量的增加,欠发达国家的模仿成本下降,产品转移率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欠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转移来的产品数量的增加,其通过模仿所获得的经验积累也在增加,生产率不断提高。模仿和学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本国产品在生产范围扩展的同时其质量也得到升级,即带来市场规模的升级,产业内贸易增加。而当技术进步是本国企业为取得垄断利润而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时,不仅本国产品的生产范围扩展、产品的质量升级,而且这些新产品往往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能够在高技术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第4章是对中国贸易模式发展趋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模式演进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纵向考察,以及对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模式演进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检验。在这一章中,首先在借鉴和吸收已有测度方法的基础上,详细测度了中国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等几种细分的贸易模式,包括这些贸易模式各自的数额、比重和长期变化趋势。测度的结果显示,中国贸易模式的演进确实存在产业间贸易比重逐渐减少、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贸易模式主要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较低。而在垂直产业内贸易中,进口低档次产品同时出口高档次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又具有较大的比重,这与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尤其是“来料加工”贸易有关。接下来,这一章对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比重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估计。这些检验的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比重之间确实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产业内贸易比重的增加。
第5章是采用中国产业层面上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进行的实证检验。这一章的检验建立在第3章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将资本积累、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等因素作为主要的自变量,分两步进行了检验。首先对33个工业行业的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3种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为了消除行业差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本章接下来挑选出在产业内贸易特性上比较接近的10个行业继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资本积累机制对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长期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上,而不是表现在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上。技术扩散机制对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长期增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包含先进技术产品的进口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带来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增长。不过,通过这些技术扩散机制实现的产业内贸易增长,其实质仍然建立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上,其具体表现形式也以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增长为主。技术创新机制对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长期增长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是这3个机制中作用发挥最弱的一种。
第6章是本书的结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首先,本章总结了本书主要的几个结论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最后,本章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中国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利用和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几点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