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动态角度揭示一国贸易模式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成长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背后的演进机制。为此,本书力求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相结合,研究贸易模式的成长问题。本书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一些:
(1)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一般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是指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现象或事物是否符合某种价值规范的分析,它回答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则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或事物的客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它回答了“事实是什么”的问题。理论研究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指导。本书在对新增长理论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多样性产品种类数量,即产业内贸易规模的影响,从而将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演进机制在统一的框架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本书又以上述演进机制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对中国贸易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客观地分析了这些演进机制在中国贸易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密切联系。
(2)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最早由英国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拉姆齐(Ramsey,1928)提出,以用来研究确定条件下的跨时期最优消费和储蓄问题,即在一个动态的时间序列里,如何选择最佳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的路径问题。绝大多数的新增长理论模型都采用了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本书对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的理论研究建立在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将代表性家庭的跨时消费和代表性企业的跨时生产联系起来,通过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同时出清得到了稳定状态下多样性产品种类数量的最优解。本书的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属于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www.xing528.com)
(3)纵向考察与横向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纵向考察是指对经济现象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考察,一般是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考察。横向考察则是指对经济现象或事物的发展所涉及的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一般是对横截面数据的考察。在实证分析中,本书首先在借鉴和吸收已有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1980—1991年以及1992—2012年两个时间段中的贸易模式演进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纵向考察,并检验了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模式演进之间的关系。接着,又对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几个不同机制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和考察。纵向考察的测度结果为下文进行横向考察的演进机制检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数据,而对演进机制的经验检验又进一步为探讨贸易模式的纵向发展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内容。
(4)协整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协整分析(co-integration)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有利工具,也是研究变量之间长期或短期均衡关系的一种有力方法。面板数据分析(panel data)则是指对在时间序列上选取多个截面,又同时在这些截面上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的分析。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在计量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本书在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模式演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时,采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协整分析方法。而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演进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时,既有跨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又有跨产业的产业横截面数据,因此采用了一系列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计量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