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体数字叙事与文化变迁
在希腊神话里,河神和山林河泽女神有一个儿子,名叫纳瑟西斯,传说他是一个面如冠玉、眼似晨星的美男子,谁见了他都会为其美貌而驻足和赞叹,就连威武的雷神宙斯都常常像欣赏艺术品一般端详他的脸庞。纳瑟西斯从小就受到古希腊众多女神的爱慕和追求,可惜我们的美男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任何美女的美貌在他面前都相形见绌,他爱的只有自己。因此,纳瑟西斯天天面对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欣赏着天下无双的俊美,后来,世人们就将“纳瑟西斯”这个名字当做自恋的代名词。如今社交媒体上无数创造和展示着“自我”故事的网民们像极了自恋的纳瑟西斯,他们在互联网上秀出自己,无非是为了在大众那里获取自我价值的认同,网民们对其叙述的反馈和讨论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网络“纳瑟西斯”们的美貌。当然,这种美貌是创作者自以为是的美貌,在他们为了获取认同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作品中充斥着谎言、暴力与性爱,真正评判其是美是丑还需要观察家们的审时度势。
在《你在看谁的部落格》一书中,作者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2005年夏天,一个名叫茱莉的女人在“别和他约会”网站(dontdatehimgirl. com)张贴了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个体故事,这个网站是一个电子布告栏,邀请各种在恋爱婚姻中遭受不幸的女人在此发泄对伤害她们的男人的不满。根据茱莉的贴文,一个名叫圭多的男子在这年夏天将她灌醉强奸,并将性病传染给了她,故事中女子阐述了自己是如何饱受折磨、万念俱灰,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茱莉在贴文的同时还贴出了据说是圭多本人的照片,图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诸多网民的响应,大家纷纷在网站上挞伐圭多的无耻行径,有人还发起倡议,要广泛地转载圭多的照片,让尽可能多的网民认识和防范这个卑鄙的罪犯。如果茱莉叙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网友们的做法当然无可厚非,坏人因为自己的罪行受到社会的口诛笔伐那是自作自受;可问题就出在,这个故事没有一个字是真实的,不仅一切纯属虚构,就连茱莉这个名字也不是贴文者的真实姓名,圭多这个虚拟人物的照片实际上是作者一位朋友的照片,这位朋友是多可怜的受害者啊,他的照片要被多少人指着鼻子骂脏话。化名“茱莉”的作者最终在网站上承认了这则可怕的故事完全是她开的一个玩笑而已。[14]
这真的是一个玩笑那么简单吗?人们又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玩笑呢?因为网络是匿名者的狂欢地?因为人人在网络上都有话语权?还是因为你想看看自己能通过网络在社会上引起多大的关注?恐怕以上因素都是存在的,网络上有很多像茱莉一样的人,靠编排这些混杂着施虐、性交、窥阴癖等抓人眼球的故事来成为最受关注、最受欢迎的网友,说不定就此成了网络明星也未可知。最近因为与陈冠希亲密照曝光而火速提高知名度的16岁嫩模谢芷蕙,谁又能说她成名的背后没有这种自我发布个体数字叙事的因素呢?
我们都知道,在很多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中都是以演算法来衡量哪一则信息应该最快被人看到的。例如google就是如此,搜索结果的顺序会按照之前被搜索和查看的次数来排列,因此我们得到的问题答案并不会以谁最权威、谁最真实来排序,而是以谁被看的次数最多、谁最受欢迎来排序。土豆和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也是如此,被查看次数最多的视频会被放在首页或网站最显眼的位置以供网友点击,这就使得很多内容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受欢迎,网站上也就出现了众多诸如上述虚假、自恋的个体故事。可是,真相的仲裁、作品好坏的仲裁真的能交由这样的演算法来担任吗?如果能,我们的文化和道德认知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都知道,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就是我们要摆脱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一味依靠出售土地、给世界名牌做代工来完成GDP增长的惯性思维,从而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因此,如何让自己的国民更有创意似乎已经成为教育行业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华人戏剧大师赖声川和创意泰斗、设计界的巨星级人物米尔顿·格拉泽(Milton Glaser)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创意虽然是可以学习的事物,但其根源却是来自一个人的同理心。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15]显而易见,创意需要的是对他者的关怀,而不是对自我的迷恋。由此,社交媒体“个体自我故事”泛滥能给我们创造的未来文化已经显明:自我表征与相互评论就是未来文化的全部。正如安德鲁·基恩所预言的那样,“文化平庸化”已经成为必然。[16]
据统计,互联网上现在有超过一万个社交网站,在上面发布个人故事的网民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愿意与否,社交媒体的盛行与个体数字叙事的大爆炸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除了传统媒体的生存在这种境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精英文化面临业余创作者的侵蚀之外,个体数字叙事的普及还带来很多其他问题,例如网络造假造成的社会道德沦丧和网络泄密造成的个人隐私全面暴露等。社会的良性发展要求我们注意这些问题,文化的传承也要求我们反思业余的无限多只猴子究竟能不能产生出《红楼梦》和《文化苦旅》。而要遏制文化的没落和道德的堕落,需要的是社会对更多精英文化和传统媒体的扶持,让其生产出更多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内容;需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和舆论将真相与优劣的仲裁者角色交托到专家和权威手中,并全力地维护其威信与公信力;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要秉承传统,教养孩子们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面对如何分辨网络内容的优劣、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赚钱糊口等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
Debbie Millman,林育如译:《像设计大师一样思考》,商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注释】
[1]李小丽:《新传媒时代的电影:从宏大叙事到小叙事》,《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第153-154页。
[2]王斌:《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推动民主文明》,〈http://promote.yidaba.com/201111/101438131007100100000386560.shtml〉,2011-11-10/2011-12-3。Howard,Philip.“Social Media and the Arab Spring.”14 Sep 2011. 03 Dec 2011.〈http://www.lockergnome.com/social/2011/09/14/social-media-and-the-arab-spring/〉.孙彩芹:《社交媒体:掀起“网络革命”》,《泛读地带》2011年第10期,第57-59页。
[3]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19页。
[4]同上。(www.xing528.com)
[5]陈志刚:《社交媒体时代运营商的传播策略》,《产业经济》2011年第6期,第66-67页。
[6]Lundby,Knut,ed. Digital Storytelling,Mediatized Stories :Self-representations in New Media,Peter Lang Publishing,2008.
[7]〔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36页。
[8]〔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39页。
[9]背书:为某件事情或者商品作保证。
[10]〔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40页。
[11]Skodzinski,N. (2009,June). Your Guide to Ad Revenue Trends. Publishing Executive,24( 5),pp. 20-24,p. 49. Retrieved March 5,2010,from ABLINFORM Trade & Industry.
[12]Keegan,Rebecca Winters.“Financial Crisis Puts Squeeze on Hollywood”,Time Business,September 2008 December 2011.〈http://www.time.com/time/business/article/08599,1842122,00. html〉.
[13]〔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26页。
[14]〔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107-108页。
[15]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16]〔美〕安德鲁·基恩,尤传莉译:《你在看谁的部落格》,早安财经文化2008年版,第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