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数字叙事:数字媒体叙事研究成果

个体数字叙事:数字媒体叙事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娜·艾施莉和乔伊·兰博特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成立了数字叙事中心,以工作坊形式教授从学生到老年人自己创作数字视频的方法。2009年,创意产业研究专家约翰·哈特利和凯利·麦克威廉姆将以上活动的理论文章编辑成册,完成了著名的《故事圈:世界各地的数字叙事》一书。

个体数字叙事:数字媒体叙事研究成果

二、个体数字叙事(personal digital storytelling)

本书专注于讨论数字媒体的叙事方式,而就数字叙事来说,其涵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文中我们侧重探讨了电影、游戏等互动娱乐中由精英与专业人士掌控的、在人机互动技术支撑下新兴的有创造性的叙事可能。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数字叙事中的另一种形式,从故事的内容和模式上,它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叙事、文学叙事、虚构故事片叙事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它是由过去的普通观众、听众或者读者使用计算机工具创作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多为集中关注“我”的个人故事,发布渠道和创作工具多为各大社交媒介。在媒体研究专家克纳特·朗德比(Knut Lundby)编辑的《数字叙事与媒介化故事:新媒体的自我表达》 (Digital Storytelling,Mediatized Stories :Self-representations in New Media)一书中,作者将这样的故事称为“媒介化故事(mediatized stories)”,意指在当今社会一切事物都被媒介化的状况下,故事从创作、发行、传播、观者观看、观后交流互动到社会影响的形成等,一切过程皆离不开对媒介的依赖。[6]的确,今天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媒介化,尤其是互联网这种媒介,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对其搜索功能和通讯功能的依赖已经显而易见,对网络的增量使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社交媒体的普及更是使得网络社交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代名词,网络彻底改写了传统社会里的政治阶级和民族国家等概念,人们突破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与世界人民进行联结,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交流空间。社会的媒介化与媒介的社会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人们最熟悉的故事创作。

首先,工具操作越来越简易,网络连接越来越轻而易举,这些社会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成为媒介的操控者和内容的创作者。除了网民自发地在互联网上进行有意无意的故事创作,商业公司聘请专业人士利用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叙事宣传之外,世界各国的各种机构还纷纷举办数字叙事创作工作坊来帮助普通人学习如何将他们家庭相册里的照片数字化,并通过相关软件的剪辑与音乐画外音等结合形成数字叙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娜·艾施莉(Dana Atchley)和乔伊·兰博特(Joe Lambert)就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成立了数字叙事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以工作坊形式教授从学生到老年人自己创作数字视频的方法。21世纪初期,位于英国威尔士的BBC广播电视台发起了以“捕捉威尔士”为主题的数字叙事创作活动,随后,这样的活动在英格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普及。2009年,创意产业研究专家约翰·哈特利(John Hartley)和凯利·麦克威廉姆(Kelly McWilliam)将以上活动的理论文章编辑成册,完成了著名的《故事圈:世界各地的数字叙事》(Story Circle :Digital Storytelling Around the World)一书。书中将“数字叙事”解释为普通人利用数字媒介所创作的短小的视听故事,这些故事的主题往往都与创作者本人生活有关,数字叙事旨在将叙事和自我表达的乐趣交到普通大众的手中。

这类故事篇幅通常很短,如果你要利用微博发一个小短文,那Twitter和新浪都是以140字为上限的。如果是YouTube或土豆网上的原创视频,其长度也往往被限制为数分钟。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故事创作人大多是非专业人士,因此,他们所使用的创作工具和设备往往都是简单易学、容易获取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例如,有很多网友在制作视频时经常会利用剪辑软件在照片上进行简单的推拉摇移,而不一定真的用DV设备去拍摄活动影像。(www.xing528.com)

最后,这类故事不太关注宏大主题和抽象的意识形态,而多表现作者本人的生活内容和状态。即使是针对某专业作品所作的改编或者针对某社会现象所作的评论,也多是表达作者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由以上三个特点出发,我们将这类故事命名为“个体数字叙事”。其中,“个体”二字体现故事主题和内容的个别性,以及创作者的业余身份;“数字”二字则体现其创作工具的类别,以及其发行传播渠道为社交媒体。

2007年9月,一位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博客作者克里斯·克劳克(Chris Crocker)在位于MySpace的博客以及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贴出了自己的原创视频《还布兰妮自由》(Leave Britney Alone),视频全长2分钟,全是克劳克本人的近景镜头,克劳克在片中声泪俱下地为小甜甜布兰妮鸣不平,控诉媒体和狗仔队对布兰妮一举一动的追踪,斥责贬低和抨击过布兰妮表演以及行为举止的专栏作家与电视明星。在当时布兰妮因拙劣的表演、肥胖的艺人形象以及纷繁的家庭事务而成为各大媒体追踪与非议对象的大背景下,这则为布兰妮打抱不平的视频因作者本人在片中表现出的真挚情感而迅速走红,在视频贴出的短短两天内就获得了超过400万人次的观看数量,不仅使布兰妮事件再次受到广大传统媒体的关注,也使克劳克本人迅速成为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截至2010年11月,这则视频的点击观看率已经超过3500万人次,得到的评论超过50万条,成为YouTube历史上获得评论最多的视频之一。这是一则典型的“个体数字叙事”的代表,作者出于自身对于歌手布兰妮的喜爱和同情,在媒体对布兰妮于2007年音乐电视颁奖典礼上的表演一片挞伐的时候,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偶像,将自己对贬低布兰妮的诸多人士、媒体的控诉用DV拍摄下来,发表在视频分享网站以获取更多网友的支持和讨论,从而让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在以往社会绝不会被重视的个体声音得到了更多的听众,引起社会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