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克钦村寨没有可被认作是全寨共有财产的公共建筑物,虽然近年来村寨中各家户有时为建造一所学校而共同出力。山官或村寨头人的家宅通常被用做公共旅舍,任何偶过的旅行者都有资格受到款待。因此维护山官和/或头人的家宅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责任。村民有义务帮助建造和维修山官府。
大多数村寨的入口处有一片圣地,即能尚(lamshang,mashang)。每年人们都要在这个地方举行某些重要仪式。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此处都显得凋敝萧瑟。在节庆时建起的祭台非常精致,但主要用竹子制成;用过一次之后就被废弃,来年再建新的。唯一永久性的神龛是供奉地神的(ga nat[嘎纳],也即shadip[诗迪]);通常用一圈石块作为标记,有时结以篱笆。在少数非常富庶的社区,就建起以中国风格装饰的石台。[63]能尚林中通常包括一棵菩提树(ficus retusa)。在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印度各个地方,菩提树总能引发神圣的联想。关于这种树的故事有很多,而在整个缅甸和掸邦地区,人们通常都能在一个村寨群祭祀开寨始祖的祭台附近见到菩提树。
能尚内的树木不得砍伐。这个地方的神圣性还以其他方式得到强调。比如,它以前被视为避难所,甚至可以庇护那些被认为对村寨抱有敌意的人。因此,一旦债务被合理地裁定,传统上有种强制清偿债务的方式叫作“等债”(hka dung ai),听起来多少有些怪异。方法之一就是派一个不速之客到欠债人那里,利用他的好客无限期地赖在那里;比这风险小的是驻扎到欠债人的能尚那里,逮到机会就宰了他的牲口。这不会遭来什么报复行为,因为谁也不敢在能尚圣地内动用暴力,以免触怒神灵。[64]
克钦人举行宗教仪式之处,并不局限于能尚和家中祖先祭台。村寨中几乎每家门前都能见到日渐衰坏的竹制祭台(hkungri),外表与能尚的祭台非常相似。户主的地位越重要,上一次庆典的这类遗留物就越丰富。首先对已入门者而言,祭台的设计或祭祀柱(wudang)的风格直接表明了要祭祀的神灵以及祭品的性质。因为祭品——无论它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是炫耀性消费的重要内容,所以后一点就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供奉得起一头大水牛,他总是热切地想让他的邻居记住这件事。因此被宰杀的动物的头颅骨就悬挂在日渐衰坏的祭台或祭祀柱上。如果后者坍倒了,那么较为醒目的头颅骨就被转移到祭祀者的庭柱上,在那儿它们成为永久的装饰品,有时会几代相传。被宰杀的鸡留不下什么残骸可被当作纪念品的,但如果大量家禽被宰杀当祭祀物,那么人们就竖立一根高竹竿,上挂与被宰杀的鸡数目相同的鸡笼。效果很像上挂一长串信号旗的船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信奉佛教的掸人不杀鸡,但也竖起高高的“旗杆”,挂上饰带和笼子来标明他们的庆典。[65](www.xing528.com)
大多数祭祀柱是用劈下来的粗糙软木制成,过一两个季节就腐烂化为乌有。不过通常在除了山官府之外的某些地方,会见到更为精致的祭祀柱,硬木制成,饰以乍看起来像是神秘符号的图案。重大节庆时,能尚外会竖起带有相似标记(laban)的柱子。这些符号被认为是天神(尤其是木代纳)所赐财物(hpaga,帕伽)的图画(参见[边码]144页)。一根这样装饰过的祭祀柱表示一头被献给了木代的水牛。这样的祭祀是在被称为目瑙(manau)的大型庆典中进行的,举行这一庆典的意义与那加人和钦人的庆功节相当类似。[66]
祭祀木代并同时举办目瑙是山官的特权。其他有钱有势的人有时的确也举行目瑙,但他们事先必须从山官那里得到许可,条件是用适当的礼物来交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