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探讨

西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探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西安的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王路平摘要: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 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 100多年的建都史。此外,在加强遗址本体保护的同时,注重对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西安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大遗址周边的环境治理。

西安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探讨

浅谈西安的大遗址保护和利用

——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

王路平

(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 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 100多年的建都史。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种植狩猎;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都城丰镐,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中周、秦、汉、唐为中国古代最为鼎盛的几个王朝。可以说,西安的历史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精华,体现了世界古代东方的先进文化,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和碰撞的历史。正是这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赋予西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以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为代表的大遗址,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关键词: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

西安地区的大遗址具有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等级高、可视性差、保护难度大等特点,多年来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物部门积极探索,采取了多种保护方法,开创性地实施了不同的保护模式。这些保护方法和保护模式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遗址保护的手段,提高了土遗址的可视性,在全国大型土遗址的保护方向、方法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然而,在西安大遗址保护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大遗址保护的矛盾问题;二是大遗址保护的经费问题;三是大遗址保护的行政管理问题。笔者试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大遗址保护的矛盾问题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遗址的周边都已成为城市建设区,所面临的保护问题日趋严重。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空间,占地面积广大的大遗址不可避免地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另一方面,土遗址本身可视性较差,受众面窄,短期的展示效应不明显,使得遗址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与遗址保护难以协调发展,从而影响了民众保护遗址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切实保护好汉长安城遗址。首先是编制保护规划,《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汉长安城遗址道路保护利用规划》《汉长安城遗址绿化规划》的编制,为汉长安城遗址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实施多项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有效地增强土遗址的可视性。如汉长安城城墙邓六路口段、厨城门、双凤阕、城墙东北角和西北角、未央宫天禄阁、未央宫石渠阁、未央宫夯土台、城墙西南角、桂宫2号、霸城门等遗址保护工程,长乐宫4号、5号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南城墙遗址西段及西安门遗址保护工程、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汉长安城遗址管理陈列中心建设项目。这些保护展示项目的实施使遗址核心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也体现出多种保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例如在保护工程中对汉长安城城墙四角、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采取抢救加固、围栏保护的方法,对地面上残存的夯土台基进行保护,既防止了人为的进一步的毁坏,同时也控制和显示了城址的基本格局。针对汉长安城桂宫2号、霸城门遗址,则采取覆土保护遗址展示工程,对遗址进行实测、照相、录像,取得详细资料后,将遗址回填保护,然后在遗址上按照遗址原样,以1∶1的比例复原遗址。这种方法既使遗址得到完整保护,又展示了遗址的内容。而对汉长安城长乐宫4号、5号遗址实施保护厅原址展示,在此基础上建立遗址博物馆,使这些可视性较好的地下遗址成为宣传汉长安城遗址的一个窗口。总之,这些保护展示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土遗址的可视性,为汉长安城遗址内形成一个由点及面的保护展示园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为加强保护展示,积极挖掘遗址的文化内涵。汉长安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存在本身就在彰显着自己的时代特征,向人们传递着汉代时期兼容并蓄、雄浑开阔的人文精神。挖掘汉长安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保存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化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而在宣传汉文化,挖掘遗址文化内涵上,最直接的就是利用遗址博物馆的宣教功能,由点及面地体现大遗址的文化内涵。汉长安城长乐宫4号、5号遗址博物馆就充分发挥了这一功能,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地理位置,具备展示的基本条件。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从大的区位方面说,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客流量稳定。这些客流也是新成立的汉长安城遗址4号、5号博物馆潜在的观众。从小的地理位置分析,其位于西安市区西北,交通便利,而且借助世界银行贷款,拟进行道路建设,更好地完善遗址内的路网结构,这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的改善都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长乐宫4号、5号遗址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长乐宫4号遗址是长乐宫中一处非常重要的宫殿建筑遗址,对于研究长乐宫的宫殿布局有重要价值。长乐宫五号是用于藏冰的凌室遗址,有着较好的保存状况和较强的唯一性。这两处遗址对于人们了解汉代宫殿建筑技术发展,包括砖瓦烧制等建材生产技术、夯筑技术、明渠暗水等水利技术、土木结构房屋的建造技术,西汉社会、经济、文化,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长乐宫4号、5号遗址博物馆已接待游客近万人,切实发挥了自身的宣传功能。(www.xing528.com)

此外,在加强遗址本体保护的同时,注重对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今年丝绸之路申遗,前来考察的专家对汉长安城遗址予以高度赞扬,指出遗址的主要轮廓、城墙遗址、宫殿遗址都基本保存完好,周边环境风貌保持良好,很好地体现了《西安宣言》提出的对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共同保护的精神。可以说,汉长安城遗址的保存现状与西安市历届政府在其功能上的定位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政府对大遗址的保护一直十分重视,在几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均把它们规划为城市绿地和遗址公园,没有在遗址区域引入任何大型的工业类项目和建设项目。如北二环和绕城高速路建设等,均绕行避让遗址区。这就较完整地保护了汉长安城城市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西安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大遗址周边的环境治理。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逐步把汉长安城遗址建设成为具有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居民户外游憩公园。

然而,对大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将汉长安城遗址包含在内,这既为遗址保护提供了机会,也给它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出了挑战。根据考察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需要对长安城遗址村落进行拆迁,这就涉及土地问题及大遗址保护的经费问题。

2.大遗址保护的经费问题

西安大遗址面积广大,对其实施保护和利用周期长、投资大。保护所需经费数额巨大,除了直接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工程外,遗址区内的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和绿化、人口搬迁和村落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除此之外,由于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对文物本体保护的投入,在基本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少,基层工作人员的办公设施很差,在遗址日常管护、保护工程实施中有许多困难,还需要加大对于一些最基础的办公、展示设施的投入。虽然近年来,西安大遗址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但单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文物保护经费和省、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如何解决大遗址保护经费问题,首先,国家层面的认识和重视(财力、物力)才是根本的。总的来讲,这些年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视程度是在不断地提高,在大遗址保护方面也确实是不遗余力。然而,大遗址范围广、级别高、可视性差等特点决定了大遗址保护是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重视。2006年年底,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下达《全国大遗址保护十一五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西安有5处被列入全国100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名单。这个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大遗址保护的重视,对西安未来大遗址保护的支持,汉长安城遗址作为规划中国家重点建设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也将会在资金、技术上得到支持和指导。

其次,要以政府为主导,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投资渠道,吸引各方资金,鼓励国内外资助和社会上各类投资主体向大遗址保护和利用项目投资,形成政府导向、各方联动、多元投入、有效利用的保护机制,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区政府积极挖掘遗址文化内涵,以汉长安城为“十朝之都”“丝绸之路起点”“刘邦开辟兴汉伟业之都”的文化及地缘优势,积极申办并取得了2008年“第六届世界刘氏宗亲大会”的主办权。未央区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吸引投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强遗址保护,缓解资金不足问题。总之未央区政府的做法不仅有力地宣传了汉长安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对未央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汉长安城遗址内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民众生活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大遗址保护的行政管理问题

西安的大遗址面积广阔,造成遗址区分割归属不同的行政辖区。其中汉长安城遗址规划保护面积为59.9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未央区汉城、未央宫、六村堡、三桥等4个街道办辖区内,约5.4平方公里的礼制建筑遗址区分布在莲湖区枣园街道办辖区内。遗址区域被分割属于不同的区和街道办辖区,文物部门所设遗址管理机构权力有限,无法实现对遗址保护的有效管理,这就需要设立统一的遗址行政管理机构。

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建议应该在西安市北郊设立国家级西安大遗址保护特区,统一管辖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三大遗址区和周边可开发区域,将未央区除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外的辖区范围和其他几个区与三大遗址有关的辖区范围划归大遗址保护特区,未央区政府转型为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加强对大遗址保护的管理职能。

通过设立大遗址保护特区,一方面可以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可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向保护特区的文物保护和展示项目、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绿化、人口搬迁等项目倾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遗址区与周边开发区的内外协调发展。通过遗址区内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的改善,带动周边可开发区域开发价值增长,其所获效益又可以实现对遗址区的回报补偿;如未央区政府申办“第六届世界刘氏宗亲大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招商引资,但由于遗址范围内严禁有损文物遗址保护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所以汉城遗址本身资源的利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遗址周边,如何通过遗址区内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的改善带来周边可开发区域开发价值的提高,如何通过遗址周边的发展,反过来带动遗址本身的保护展示和利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走上遗址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设立大遗址保护特区可以很好地统筹安排解决这样的问题。

总之,西安的大遗址体现了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是营造西安城市景观的重要资源,大遗址保护更是构建人文西安,传承西安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大遗址本身的特点,西安的大遗址保护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有历史责任的观点、文化价值的观点、时代发展的观点、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统一的观点,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将遗址保护与西安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物质形态保护与非物质形态保护相结合,逐步探索和创新大遗址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新途径。进一步做好西安地区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