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观念创新——经济转型的思想基础
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在哲学的范畴中,意识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存在、精神对物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一种在新思维、新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特征。在各种创新活动中,观念创新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是一切创新的源泉。观念创新包含思维、理念、意识等诸多方面,表现为对前人、传统、习惯势力的超越,开创了前人没有想过、没有达到的新境界。观念创新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打开智慧之门,启动其他创新。观念创新总是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连,就是要使思想认识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思想解放没有止境,观念创新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及管理方式的限制,使资源城市缺乏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思维观念的落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资源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城市的发展需要战略思维,城市的决策者有什么样的思维和决策理念,对于城市能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话用在资源城市上也是十分贴切的。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几乎所有最终走向新的繁荣的资源型城市,都得益于战略决策的正确。同时,所有走向衰退的资源型城市无不受害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如美国的休斯敦和前苏联的巴库,同是石油城,但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石油开采尚处于兴盛阶段时,休斯敦当局就注意到了未来资源衰退可能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谋求实现经济转型。在利用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化工、利用港口发展造船业的同时,创造条件,吸引其他产业的投资,使宇航、金融事业和金属加工制造业等在休斯敦蓬勃兴起。目前休斯敦不仅是“世界石油之都”和“世界大港”,也是美国的宇航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还是造船、钢铁、电子、精密机械的工业基地。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使得石油资源衰退的损失完全得到了弥补,这一切都得益于休斯敦城市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反观前苏联的巴库,当它的采油炼油工业发展起来后,由于缺少战略的思维和战略的眼光,没有抓住有利时机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错过了发展的时机,当地区的石油工业进入衰退期之后,再决策发展替代产业就已经迟了。这样的实例启示我们,作为对资源的依赖性更强的资源城市必须树立战略思维,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作出科学决策,即使在经济转型期也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以对城市、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正确的战略决策,谋求城市的长远发展和转型目标的实现。
二、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市场理念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生物进化中的一条规律,在社会进化和发展中也存在着同样的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主体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成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前进的动力。资源城市在面临生存危机,亟待经济转型的时候,是消极等待还是主动争取,是单纯依靠国家支持帮助还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转型观念。正确的选择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克服“等靠”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把城市经济转型放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去设计,用市场经济的理念、竞争的理念去运作转型、实施转型。
树立竞争理念对于资源城市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方面资源城市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自主创新的竞争意识不强,在转型中需要实现观念创新。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竞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放弃竞争就等于慢性自杀,因此资源城市要求生存、促转型,就必须牢固地树立起竞争的理念,在竞争中开拓前进,在竞争中夺取发展的主动权。只有竞争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能有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以开放促转型和发展的开放理念
开放是进步的阶梯,封闭是落后的根源。从古至今,哪个地区、哪个民族吸纳先进的东西越多、越快,这个地区发展就越快,这个民族进步就越快。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加入WTO,使我国的市场已经面向世界开放,国民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循环之中,对外开放已经不可逆转。这种大环境使资源城市的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坐标系中的一个点,必须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选准城市转型的定位。可以说,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有利条件。
开放可以使资源城市获得较高标准的参照系。先进与落后,发达与欠发达都是相对的,而且互为参照系,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和要奋斗争取的目标。哲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两极相通”,就是说在一个统一体内部,处于两极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联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特性。“两极相通”原理告诉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既有差别,又有联系,落后地区可以直接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发达地区为参照系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可以少走弯路或者避免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开放是资源城市获得转型资本的重要渠道。任何地区的开发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投入做支撑,城市经济转型也是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是一个基本特征,但资本的流动是有条件的,吸引资本流入的所有条件都与开放有关,敞开大门,撤掉门槛,放宽政策,让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创造适宜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这一切都要在开放的观念指导下才能实现。
开放可以使资源城市广纳贤才,为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新形势下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发展的压力,各城市间、地区间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竞相放宽条件,给予优厚待遇。资源城市在吸纳人才方面本来就居于不利境地,就更需要在开放方面步伐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先人一步,技高一筹,以广阔的胸襟、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www.xing528.com)
开放的理念既不能仅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也不能只反映在领导的口头上,而要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行为和活动中,在城市的各个方面,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开放的形象,形成开放的浓厚氛围。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理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许多资源城市都是经过“一五”、“二五”、“三五”等几个五年计划的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如果把资源城市的开发建设比做第一次创业的话,那么实施资源城市的经济转型则是资源城市的第二次创业。这时重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似乎并不是观念创新,而是传统观念的复归,但是,在走向市场经济,许多人追求急功近利、淡忘艰苦创业光荣传统的时候,资源城市重新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理念,以创业精神推动转型仍具有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业理念主要表现在:
1.把经济转型的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经济转型需要国家的支持,也必须争取国家的支持,但不能等待或依赖国家的支持,要把争取国家支持帮助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结合起来。
2.求真务实,以实干求实效。经济转型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要把创业的理念落实在创业的实践中,发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做实功,求实效,把经济转型的规划设计分解成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把结构调整落实在具体的建设项目上,在具体目标和项目上寻求实效。
3.发动群众,全民创业。经济转型仅靠少数人不行,要把艰苦创业的理念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使广大群众成为转型的主体、创业的主力军。
五、敢闯敢冒、攻坚克难的开拓理念
资源城市的经济转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坦途,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观念创新就要有冒风险的准备。安于守成、不思进取必然安逸,但不是经济转型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和理念,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就要勇于探索,敢闯敢冒,迎着困难上,树立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理念,在不断的克服困难和扫除障碍中前进。
观念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逐步升华。在资源城市转型发展中,尽管还会不断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但只要坚持用改革的思想,用开放的思维,具体而不抽象、实际而不空泛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就一定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新观念转化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动力。
六、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观念问题上的创新。这一创新对于我们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源城市经济转型,也必须以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为指导,这也是转型观念创新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要求,资源城市在经济转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与乡的统筹协调,要注重研究并努力提高经济转型的质量,要把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在科学的发展观的基础之上,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要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检验经济转型的业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注重用反映最终成果的指标,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相连的指标,如城市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失业职工人数的下降,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下降,群众居住环境、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来检验和评价经济转型的成果。而对于反映工作过程的指标则要淡化或尽量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