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定义
(一)转型的含义
转型一词概括地讲,是指事物形态的转换。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形态的转换。目前大致上存在着以下几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认识及解释。
第一种,将经济转型理解为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资源取向的根本性变化。对此,应从以下三个层次去理解:
(1)资源分为三类:人力、资本、自然力和自然物资(自然资源通常以土地为代表)。在通常情况下,资源配置是这三类资源的不同比例的搭配,缺一不可。但其中有一类资源是主要的、基本的、根本性的。
(2)任何一种配置也不是永恒的,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
(3)变化,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量变的渐进形态;另一种是质变的突变、飞跃形态。转型特指后一种。
第二种,将经济转型理解为经济形态的变化。通常指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分为两种情况:
(1)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向较高层次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里的转变,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虑的。如我们经常讲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也可称做经济转型。
(2)经济转型不一定都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升级过程。比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农村,实行退耕还林(草、湖)之后,那里的农民开始经营林业、牧业或渔业;一些煤矿关闭后,昔日的煤矿工人开始经营起了花卉和蔬菜。这里不存在孰高孰低,但他们确实是在推进经济转型。
第三种,将经济转型理解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起点是以计划手段作为配置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计划经济,终点是以市场手段为配置经济资源主要方式的市场经济。国际上把东欧和中国经济称做“转型经济”,有的还把上述国家称做“转型国家”,这种称谓就是从经济体制角度来考虑的,强调的是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大部分中国学者以及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所说的转型就是指这种变化。
第四种,实际上是综合了上述几方面的内容,即把转型一方面理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又把转型理解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在这里,转型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转型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www.xing528.com)
我们认为,上述几种理解都是正确的。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对转型的内涵做出相应的界定,既适应了实际需要,也符合科学方法要求。本课题就是本着这个原则去运用“转型”概念的。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当我们对“转型”的含义做出解释之后,再来解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就比较容易了。它既不是一个国家的转型,也不单是企业的转型,而讲一个国家内的城市的转型,而且是一种特殊类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对此,拟定义如下: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将城市主导产业由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产业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规避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向”经常引发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变革。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主要包括资源结构调整及资源取向的转化;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再选择、再配置;市场取向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修复;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安置;人文价值观的转变;等等。这一切,必然也涉及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再调整过程。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是摆脱资源依存化,也就是使城市发展摆脱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依赖,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劳动力)。在市场体制下,由于各主体的目标不尽相同,转型方法也有很大差异。从理论上讲,个人和企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个人和企业可以转向生产产品或提供其他服务,部分企业也可以从其他地区购买原料继续生产原来的产品;个人和企业也可以易地“转型”,个人可以到其他地区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企业也可以搬迁到其他地区继续生产原来的产品。而政府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在本地区“转型”。在实践中,由于退出障碍和进入障碍大,个人和企业易地“转型”和在本地区“转型”的成本都很高。资源型城市转型,就需要寻求这三个转型主体的利益均衡点。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
资源型城市传统的发展方式可表述为: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资源、能量交换关系局限于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产品的单一性。当地的自然系统具备向社会提供自然资源产品生产的可能性,社会则通过劳动的付出来开采自然资源,二者之间交换的结果是生产出自然资源产品。然而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这种循环不具永恒性。当城市因资源型产业的开发而发展起来之后,就应该注意主导产业的转型,逐步实现主导产业的脱资源化。这样即使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中断了自然资源的交换和循环,仍可以通过其他的交换和循环,使城市得以持续的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原因系统——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二是转型的动力系统——转型的主体;三是转型的支持系统——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其构架如图所示。
资源型城市转型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