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非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
一、非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非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是指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非再生资源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因此其初始禀赋是固定的,用一点少一点。某一时点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以后时点可供使用的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的典型。这类资源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分配。
二、非再生资源的类型
(1)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是指非再生资源使用后,仍可以回收和回用。如金属资源。
(2)不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是指非再生资源使用后,不可以回收和回用,该资源已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形态并被消耗掉。这类非再生资源又称可耗竭资源。如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三、非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在自然环境下较长时间内自己不能迅速再生
尽管任何资源都可能耗竭,但大部分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而对于非再生资源来说其补充速度非常缓慢,在自然环境下较长时间内自己不能迅速再生。因此,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非再生特性。正因为如此,可以形象地把非再生资源的开采比喻为一个初始量给定的、只能流出不能流进的水池,进而研究怎样放水才能使总的利润最大化。由于非再生资源总量固定,每开采一吨,资源存量就相应减少一吨。因此,当前的开采量将影响未来的可能开采量。而且,资源的开采成本不仅取决于当前开采所使用的要素投入量及其价格,也取决于过去开采时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当前开采对未来资源开采收益的影响等因素。
(二)非再生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
已经消耗掉的矿藏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到原储量水平。这个特点与资本品“一旦制造出来就只能按折旧速率消耗”的特点一样,对经济学当中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定理构成威胁。一般均衡存在性定理的现实原型是自由市场价格与商品供求的运作方式,它要求所有商品都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以便对价格变化做出足够灵敏的反应。而任意增加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可能的。因此,非再生性和不可逆性的存在,要求人类必须从长期的角度合理地开发利用非再生资源,必须实现动态优化利用。
四、国家获取非再生资源收益的方法
许多国家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即把地下财富作为收益的重要来源。例如金矿、银矿、铜矿和钻石矿在很长时期以及很多地区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收入源。石油和天然气则成为现代的“金矿”。正因为如此,各个国家及利益集团都想方设法来索取这种“资源收益”。对资源收益索取的手段非常复杂,而且也很难预测各种手段对自然资源开采效率以及长期收益能力的影响。
从国家索取“资源收益”的角度来看,最突出的方法有以下三类:①无条件拍卖;②征税;③联合开采。
(一)无条件拍卖
无条件拍卖(unconditional bonus bid)是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许多国家政府都拥有一些具有潜在的勘探、开发和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地质调查机构会公布有关的地理和地质发现,而潜在的开发商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潜力则各持己见。国家可以公开拍卖这一地区的资源开采权。竞买中的获胜者通过支付一定的价金而获得开采资源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以私人部门所认可的最高价格将地下资源产权卖掉。资源产权的最高价格则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能力(如组织各种地理、技术和经济专家的能力)。竞买中的获得者并不一定都能最终盈利,因为他必须承担许多风险(例如,也许在所购买的地块下面根本就没有任何矿藏)。当然,他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享受由拥有富矿脉所带来的好处。
优点:①由企业承担着所有风险,企业为了获得经营具有不确定性资源的权利而无条件地首先支付一定的费用。②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如果资源开发企业比政府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承担这些风险,无条件拍卖制度就会运转良好,当然也就能够在竞买中出现真正的竞争,从而吸引那些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参与自然资源的开发。
问题:由企业获得资源开发权后,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一般的企业倾向于不愿意为保护环境而增加成本。
(二)征税
由于政府不一定拥有所有自然资源的产权,或者即使拥有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开采不可,因此,最常用的索取资源收益办法是征税(tax)。一般来说,税制的确定有三个角度:一类是针对自然资源产品征税,为矿山使用费;第二类是针对开采资源的净利润征税;第三类是以“绿地潜能(Renfields Oential)”为计税基础的资源租税。这三种税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
1.矿山使用费(产品征税)
矿山使用费是以自然资源产品的市场价值为计税基础的税,即以产品总价值为征税依据,不考虑成本。
英国:由采矿机构向英国政府交纳这一税金,因为英国矿产权属于王室。对北海石油,在起初的四次发放执照期间按井口价值的12.5%收税,从第五次发执照时按地产或租税值的12.5%征税。
矿山使用费的优点:简单易行,容易实施。
矿山使用费存在的问题:在收取矿山使用费的情况下,由于矿藏开掘越多,其边际成本在一个蕴藏区或矿井内将随时间而上升,传统的矿山使用费会导致油田或矿井过早废弃。即:在有很多存量的情况下,开采成本较低,但是却未能得以开发。如果存量的减少伴随着矿石品位的降低,就会出现尽管矿石品位较高但却终止开发的现象,即过早地结束开采。
2.收入税或利润税
为解决矿石品位依然较高时就结束开采的问题,许多国家转向以收入或利润为基础征税。这种方法允许企业从税前收入中扣除成本。
优点:①解决矿石品位依然较高时过早结束开采的问题;②征收收入税在理论上能够很好地解决矿石开采中的过早废弃问题。征收收入税并不会扰乱资源开采决策。
问题:①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何准确计算开采成本问题。成本计算的误差将导致资源开采缺乏效率。②减少了利润现值,容易打消企业勘探新矿的积极性。勘探是一项充满风险而又耗资巨大的活动,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会把其勘探的努力发挥到发现一单新资源所需的边际勘探成本等于地下资源价格那一点为止。在不征收利润税情况下,一单位地下资源的价格恰好是q。但是,如果新矿的利润被课以税率为r的利润税,则单位资源价格相当于降低为(1-r)q,从而企业将通过缩减勘探行动以便使其边际勘探成本降低到这一水平。
3.资源租税(RRT)
为了解决利润税所带来的问题,经济学家们提出另一个税制,即以“绿地潜能(green fields potential)”为计税基础的资源租税。
资源租税的优点:这种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开采全过程净现值为计税基础的课税方式,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它是一种“中性税”,即税率高低或课税与否不会影响资源的最优开发决策。
资源租税存在的问题:从原则上说,国家针对实际实现的利润课以税率为r的税收;反之,当实际发生亏损时则给予相应的补贴(u=-r)。如果是以现金形式支付,应该是补贴在前,课税在后,这样就不会改变资源开发项目的净现值。但是,一般来说,政府都不愿意支付现金补贴,所以就允许开发商将早期损失结转,以抵消后期利润。损失抵消的结转以适合于该项目的一定利率进行,其利率水平应该能够吸引足够的资本来从事该项目开发。如果这一项目最终的净现值为负,政府也不必承担任何损失。
(三)联合开采
联合开采(joint venture)是指政府通过与私人组建联合企业而共同开采资源并从中分享资源收益的方法。有些政府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与私营企业采用联合开采的方式开采矿产资源。
联合开采的优点:如联合开发运行正常能使政府获取较多的收益。
联合开采存在的问题:政府是由选择代理人去经营的,或委托私营企业经理去经营,由于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道德风险,从而使政府面临风险。
五、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一)稀缺程度
自然资源的稀缺程度影响资源利用决策。无论开采成本,还是资源产品价格都受其影响。开采成本有可能随资源存量减少和稀缺性增加而上升。市场需求及代用品的有无与稀缺性密切相关。
(二)贴现率
自然资源的动态最优利用涉及时间价值。不同时期的成本和收益需要通过贴现率来折成现值。因此,贴现率高低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的成本和收益。根据前面分析可以发现,贴现率越高,保存资源的成本越高。如果贴现率趋近于无穷大,则意味着从未来的资源利用中得不到任何好处。边际使用者成本为零,因而人们倾向于在短期内尽快加速资源的开采。反之,如果贴现率很低,大家就愿意减少当前的开采而留给未来。
1.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
自然资源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不同的时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不一样,从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也不一样;第二,自然资源的赋存状态及占有、使用的成本变化,也将导致自然资源在不同的时期价值和效益的差异;第三,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需求水平不一样,也会带来自然资源配置效益的差异;第四,由于自然资源的不确定性,使得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人类行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效益的差异;第五,由于自然资源自身的基本特性,如稀缺性等,使得有必要对其开发利用做出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
假设某种自然资源在某一时间to使用该种自然资源一个单位,产生价值是qo,而同时为取得一个单位该种自然资源付出的成本为Co。
则:
这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在时间to时的净产出为:qo-Co
在时间t1时的净产出为:q1-C1
假设t1、to之间相隔时间差为n年,一个单位货币价值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贴现变为现值。
若第n年的该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收益[(q1-C1)/(1+R)n]大于当前的开发利用收益(qo-Co),则与当前相比,该种自然资源应在n年时开发;反之,则应该在当前开发利用。
而自然资源可以被开发n年的,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决策者来讲,希望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获得的净收入流量现值(PV)最大。即:
式中i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第i期。
3.社会贴现率
(1)代际公平的一般模型
代际公平的一般模型是要在相互衔接的时间段t与t+1之间找出社会贴现率,或使两种核算价格的差异表现为某个百分比的增减,其表达公式为:
rt=(Pt-Pt+1)/Pt+1(Pt>0)
式中,Pt为t时的资源核算价格。如果未来的时间段具有不确定性,可以将核算价格定义为Pu,t,用以核算t时的项目u,则t和t+1之间的社会贴现率即可以表示为:
大多数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贴现率越高,越鼓励人们较早地消耗自然资源直至匮乏(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高贴现率与环境破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最根本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现有消费,而又有多少留待将来,只有贴现率的大小才能决定。一般而言,合理的资源消费模式是建立在持续使用资源之上的。
从长期来看,资源的消耗率必须与资源的再生率相平衡。一旦贴现率高于资源的最大增长率,就很可能导致资源的匮乏。这意味着人们在进行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确定的贴现率所带来的延迟效应要特别小心。
过高的贴现率所制定的政策,往往有违于代际之间的公平目标的实现。但这并不是说,贴现率越低就越好。
(2)公共投资决策的社会贴现率
对于公共投资决策来说,一般贴现率可能偏高,特别是在自然资源的期间分配决策中,应该使用低于一般贴现率的社会贴现率。这是因为:①私人决策不可能全面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影响,公共部门在保护资源和维护人类长远利益方面负有更大的责任,应该给未来以较大的权重,采用较低的贴现率。②资源的期间分配往往涉及代际分配问题,而决策是由当代人作出的,后代人没有保护自己利益的能力,在资源分配决策中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当决策涉及几代人的利益时更是这样。因此,应当有意识地使用较低的贴现率,维护后代人的利益。③市场利率和收益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和经常波动的,它们甚至不能反映正常的时间偏好。同时,在许多差别很大利率和收益率中,究竟以哪一个为基准来反映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这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④市场利率和收益率包含着私人部门的投资风险保险因素,这一因素在企业决策中是必须考虑的,但在公共部门的社会决策中却可以忽略,因为许多风险都是由收益或成本的转移引起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并没有造成损失。由于以上原因,许多人认为公共部门的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应选择较低的社会贴现率,以反映“社会的时间偏好”。
(3)国外社会贴现率确定的观点
在国外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即资本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社会贴现率。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①随着资本投入项目的使用,它同时也就失去了在其他项目中投资的收益,这个放弃的收益率为机会成本;②如果把全部投资依收益率高低安排在不同的项目中,排列在最后的边际项目的收益率可以代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③如果对一系列项目进行投资,以收益率高低作为取舍标准,最末一个被选取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
第二种方法认为:方案的选择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用累积总消费来衡量的。社会贴现率应该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变化而调整,由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与人均消费增长的乘积决定。在这里,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表示消费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的速度。这个指标在目前还无法用精确的数量来计算,因而最终只能以决策者的主观意向来确定贴现率。
第三种方法认为,社会贴现率就是计算利率,是可供使用的公共项目投资供需平衡时的社会收益率,可以用可接受边际项目的内部社会收益率来确定。这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似。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收益的最大化,必须使得每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净收益现值相等。而这里的成本也必须是社会成本(social cost)即是整个社会从事某项活动时付出的总的机会成本,它等于私人成本(private cost)和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之和。
(三)风险和不确定性
由于自然资源利用涉及较长时期,未来的资源储量和长期贴现率将会受到风险(概率已知)和不确定性(概率未知)的影响。为了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有必要通过保险金及分散、转嫁等形式来减少这种损失或损失出现的概率。
(四)发现新资源和技术进步(www.xing528.com)
发现新资源和技术进步是影响非再生资源开采和消费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在一段时间内会降低开采成本。随着易于开采资源开采殆尽,发现和开采新资源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已发现部分的开采成本越高,发现该资源的新来源的效益越高。如果新来源成本较低,就会降低该资源开发的总边际成本并鼓励消费。对于不变边际开采成本的资源来说,技术进步造成的边际开采成本降低会减缓向替代资源的转换。
(五)制度因素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影响决策者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决定资源利用方式和利用后果。制度变化将改变行为者的选择(关于收益成本的测度同时发生变化),从而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六、非再生资源的开采决策
(一)非再生资源开采的阶段及目标
1.供给三阶段
非再生资源的供给包含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勘探、开发和采集。勘探:确定储量、探明地质特征。开发:为采集准备场所和设备。采集:从地下取出资源。
供给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满足下一个阶段的需求。勘探的发现是开发的投入,新开发的矿山是采集的投入。最终开采出来的资源价格不但影响采集决策,而且影响勘探和开发决策。每一阶段的成本不但影响本阶段的决策,而且影响其他阶段的决策。
2.非再生资源开采的目标
非再生资源开采的目标为:资源利用决策规范化、寻求有效利用资源的基本条件,确定不同时期开采规模,从而获得最大总收益,包括社会利用目标与企业利用目标。
社会利用目标与企业利用目标不同。非再生资源存量固定而且有限,增加目前的开发利用就意味着减少未来的开发利用。每个时期消耗资源越多,可以延续开发利用的期限就越短。可耗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多时期生产活动,其成本和收益涉及较长的时期。因此,这类资源的优化利用就是要把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利用决策过程规范化,寻求有效利用资源的基本条件,确定不同时期的合理开采规模,从而获得最大总收益。
(二)社会最优利用的模式与基本条件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
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是指尽量以最小的消耗来为社会创造最大的福利。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函数。
(1)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
R(t)=g[L(t),S(t),t]
式中:R(t)为自然资源产品量;S(t)代表资源存量对当年资源产品生产的影响;L(t)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t代表这一时期的技术与社会经济因素。
(2)资源产品需求函数
P(t)=D[R(t),t]
式中:P代表资源产品价格;t表示由于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引起需求方面的变化。
(3)社会经济效益函数
社会经济效益由资源需求曲线从O至R(t)部分的积分面积和尚未动用的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环境价值两部分构成。
如果用W代表所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部分的机会成本,投入量为L(t),r代表时间上的贴现率,则自然资源的社会最优开发利用模型可以表述为:
约束条件:
2.最佳模式的基本条件
求解上述具有约束条件的最大化问题,可以先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构造汉密尔顿辅助函数H,然后再求极大值所需要的条件。针对上述模式可以建立函数:
式中q(t)表示自然资源的稀缺租(scarcity rent)或边际使用者成本MUC(marginal user cost)。
边际使用者成本(MUC)是指由于现在使用而牺牲未来使用的边际机会成本,它是资源稀缺程度的反映。
现在用掉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后代则不能用,因此在代际之间产生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一般称为使用者成本(user cost)。
如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则使用者成本为零。随着资源日益稀缺,边际使用者成本或稀缺租将日益提高。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我们可以把稀缺租理解为资源开采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开采时必须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绝对地租”或使用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确保资源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1)从全社会角度来看,为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任何时候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即资源的边际价值)都必须与失去的环境价值、边际开采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这三者之和相等。也就是说,从资源开采角度来看,当追加一单位的资源开采所获得的好处与因为追加这一单位资源的开采所需付出的总代价(即环境价值的损失、增加的开采成本以及需要付出的使用者成本或稀缺租)相抵时才能确定社会最优开采量。
(2)从社会整体利益角度来看,为确保资源能够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利,需要确定每一时期的最优资源存量规模。当增加一个单位原位资源的保有所带来的好处跟所需付出代价相抵时,资源保有者将会停止别人或自己对资源的继续开采,从而确定相应的存量规模。
如果资源保有者卖掉资源所有权,他可以把出售资源的所得存入银行从而获得利息收入,如果他持有资源而不出售则不能得到这一好处,因他持有原位资源具有机会成本。
如果资源保有者认为保有资源而不开发或不出售,会带来三方面好处:原位资源稀缺租的增值、自然资源产品未来生产成本的降低、环境价值的增加,资源价值的增长率大于或等于贴现率,则资源保有者会持有资源而不开发。也就是说,合理的最优价格(从而合理的资源资本收益)能够激励所有者合理保存(从而合理开采)资源。
(三)竞争性企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如果自然资源不是由社会统一计划和管理,而是由不同的企业在纯市场结构中自主决定开发利用方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将会导致资源的开采利用偏离社会最优利用路线。
与社会最优利用模型相比,企业最优化决策有两个特点:
(1)企业决策所使用的贴现率r"高于社会计划决策中所使用的贴现率r,即rn>ro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决策者对未来收益的风险性给予了较多的重视。
(2)企业决策一般会忽视原位资源存量的环境价值。因为如果环境损害不是通过征税或罚款等形式反映到企业的成本当中,环境价值很容易被忽视。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可以求出企业最优利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企业最优利用的第一条件相当于在社会最优的第一条件中去掉环境价值的影响,也就是说,自然资源产品的企业最优开采水平必须使资源产品价格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加上资源使用费(或稀缺租);第二条件相当于在社会最优的第二条件中去掉环境价值的影响。也就是说,企业最优的资源存量水平必须使持有资源所增加的收益等于开发资源所可能增加的收益。这与前面的结论基本一致。
如果初始条件相同,按照社会最优模式和企业最优模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会使自然资源存量S(t)、自然资源产品量或开采量R(t)、资源产品价格P(t)和稀缺租q(t)等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图1-1a和图1-1b)。
在近期内,企业最优的资源产品产出水平高于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R′>R),而且价格和租金较低(P′<P,q′=q),但是在较长期的未来,情况恰好相反,而且企业最优的资源存量水平一直低于社会最优的存量水平(S'<S)、稀缺租一直高于社会最优的稀缺租(q′>q)。
图1-1a储量和产量变化趋势
图1-1b价格和稀缺租变化趋势
结论:企业的微观决策倾向于过度开发资源。因此,需要通过征收资源使用税和降低企业决策所使用的贴现率等办法来调整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
(四)垄断性企业的资源利用
1.垄断性企业的资源开发决策
在个别企业垄断自然资源产品市场的情况下,虽然一定程度上比完全竞争情况下能够节约和保护资源,但是跟社会最优利用相比仍然存在过快开发利用的倾向。
跟其他企业一样,垄断者的决策目标也是利润现值最大化,也可能忽视原位资源的环境价值,也使用高于社会贴现率的贴现率。
垄断和竞争性企业的初始生产水平
但是,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由于有市场垄断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或影响资源产品价格。因此,在竞争性企业最优模型中把产品价格P(t)改为边际收益MR就可以得到垄断性企业最优利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在垄断情况下,由于需求函数有弹性,所以MR(t)<D(t),即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需求曲线,从而垄断者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开采成本MC加稀缺租q*所决定的开采量R*要少于其他企业的开采最R',但是价格却较高(p*>p')。另一方面,由于MR(t)<D(t),使得稀缺租q(t)的上升速度将会比社会最优和竞争性企业最优情况更快。
因此,与其他企业倾向于增加现在开采而减少未来开采的情况相反,垄断者倾向于减少现在开采而增加未来开采,从而在短期内有助于资源的保护,不至于迅速耗竭。
2.资源垄断的效率分析
资源垄断的效率如何呢?垄断者通常控制一种重要资源。如2000年由于石油输出国控制石油产量而一度造成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这里设想一个由一个资源所有者垄断的资源产业,资源经营的边际成本和固定成本不变,如图所示:
资产垄断者的生产决策
图中,该行业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D'。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该行业应该生产的产量为Z'',而且产品应定价为R=MC。
而垄断者的边际收入曲线是DM,为使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垄断者选择了Z'的产量水平,些产品他不是按照价格R而是按照价格P出售,而P正是对应于产量Z''的需求价格。这种价格为垄断造成的定价。
垄断者在高的价格下而控制产量,将产量限制在Z',由此获得等于PBAR的超额利润。从而造成因该行业垄断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量为三角形BCA。
结论是:资源垄断者的生产决策能带来个人或单位的高效益,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却是低效率,但有利于资源开采的持续性。
(五)勘探活动决策
如果非再生资源的储量确定不变,价格和资源使用费将会不断上升。但是,实际生活中自然资源的勘探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正在以日益扩大的规模和日益先进的技术进行着。如果勘探活动导致大规模新储量的发现,则资源的未来预期价格将会下降,这反过来又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现在的开采量,从而引起目前价格的下跌。
因此,当存在勘探活动和发现新储量时,资源价格的变化轨道将会发生曲折,即每当有新发现时价格就会跌落到一定水平,然后继续逐步上升,如此不断重复。自然资源勘探和发现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可以代表各种增加储量或者降低开采成本的活动。换句话说,其他具有增加储量或降低成本作用的活动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应。因此,有关勘探活动决策的分析亦可代表其他类似的经济活动。
勘探实质上是通过投入一定的勘探成本来取得一定的新增储量。为了确保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处于最优活动水平,必须使资源使用费等于新增加一单位储量的边际成本。这一结论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资源使用费或稀缺租的可观察的度量单位,而资源使用费在理论上作为资源的影子价格或机会成本是不可观察的。通过观察资源的边际勘探成本,既可以分析资源稀缺租的变化趋
势,也可以为资源产品定价提供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