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项目的建设为例,探索“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路子。为建设好国家级示范院校,学院积极开拓与德国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空间,以合作形式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为丰富和拓展“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

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拓展“工学四合”系统模式

孔庆华 刘小中 张 蕾

编者按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在理论上既不是若干系统的叠加,也不是某个系统内若干要素的叠加,而是各系统之间及系统内若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开放、有机互补的体系。系统的这一本质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工学四合”系统模式自然内在的立意。近年来,学院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实践仅为一例。诚然,工作中不尽如人意者有之,毕竟路是走出来的,探索无疑是有益的。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摸索出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办学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的系统教育模式。“工学四合”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除了与国内的产业、企业和院校合作交流、开放办学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另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学院组建以来,我们先后与新加坡理工学院合作,互派留学生,并派遣教师赴新加坡学习交流;与波音公司亚洲总代理-新加坡明康宇航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优质课程,开展对学生的培训工作;与德国ChinaWindow教育集团、德国工商会(IHK)签署协议,建立了IHK证书培训和鉴定的“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本文以“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项目的建设为例,探索“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路子。

一、“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举办航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必然要求扩大对外开放

西航职院50年的办学历史,一直以服务国家航空产业为己任,为航空产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航空产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研发、装备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航空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航空产业还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一架飞机的设计、制造、维修均需要多个国家近千万家企业的协同支撑,才能顺利交付使用。我国大型飞机立项研制、适航取证、市场运作,只有通过国际化的运作机制才可实现。西航职院在新的办学机遇面前,扩大办学视野,努力通过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引进优质职教资源,助推学院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我国航空产业对具有国际职业资格的先进制造技术、维修技术人才的需要。

(二)办学实力增强为引进德国职教资源提供了重要条件

2007年,学院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随着示范建设项目的落实,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拥有数十台数控机床,并有从德国引进的西门子数控编程系统的软件及模拟控制台机电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已接近和达到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要求,50年积淀的生产实训设备以及充裕的实习实训场地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扩大了生源,形成了生机勃勃的人力资源环境;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声誉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有利于“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在国际平台的进一步深化完善。这些为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提供了必要的内部依据。

(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毋庸质疑,而作为其类型之一的高职教育必然也面临国际化的趋势。培养航空产业的国际化高职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需要确立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战略思路,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毫无疑问,英、美、德、法、澳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使他们的高职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职业教育处于后起步的阶段,为快速发展,必须引进先进经验,消化吸收,才能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高职教育。德国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育的典范,其“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为德国培训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主动优势地位,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经济成功腾飞的秘密武器。这为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先选择的目标。为建设好国家级示范院校,学院积极开拓与德国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空间,以合作形式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为丰富和拓展“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抓住机遇,优势互补,力促中德职教合作项目落户

(一)深入考察,建立互信

2007年5月陕西省政府在西安举办欧亚论坛国际合作交流会议,西航职院作为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参加了会议,在论坛的教育分会上,学院院长抓住机遇与德国ChinaWindow公司董事长高鹏博士、总裁Arzberger先生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了共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合作意向,并邀请德方考察了学院,迈出了与德国ChinaWindow教育集团、德国工商会、西门子公司合作的第一步。2008年5月院长率团赴德国考察,访问了德国纽伦堡工商会、纽伦堡职业学院、罗迈斯贝格职业学院、西门子培训中心、纽伦堡机场培训中心及相关的企业(见图1、图2)。通过互访和考察,为双方进行实质合作建立了信任基础。

img167

图1 学院院长赴德国考察

img168

图2 德国ChinaWindow公司总裁参观学院沙盘

(二)达成协议

2008年9月,学院正式与德国ChinaWindow集团、西门子公司及德国工商会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合作,主要从事中德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办学、开展培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的其他项目合作(见图3、图4)。德方为我方提供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协助我方开展相关工作。德方作为我方的战略合作伙伴,长期为我方提供咨询服务,合作举办项目。双方共同在学院建立了德国唯一的国际通用的IHK证书的培训与鉴定中心——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心的建立为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经验,促进中国的职业教育和西部地区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特别是提高职业学院教师的水平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img169

图3 双方洽谈合作事宜

img170

图4 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三)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积极准备

学院于2008年选派13名教师赴德接受了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法等培训,他们成为培训中心教学和管理的骨干(见图5、图6)。学院与德方多次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培训时德方按时派出教师、提供培训大纲和IHK证书,学院保证做好教学的师资、设备、场地等组织协调工作。

img171

图5 赴德受训专业教师与德方教师合影

img172

图6 德方教师在为赴德教师授课

(四)开展职业教师培训工作

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后,省教育厅将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项目——中等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的内容之一,委托西航职院举办中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德国IHK证书培训班。至2009年7月,已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班,为全省中等职业学院培养了一批紧缺专业带头人。

img173

图7 赴德教师指导中德师资培训班学员

img174

图8 德方教师为中德师资培训班学员授课操作数控机床

三、转变观念,创新举措,力保中德职教培训中心项目顺利实施(www.xing528.com)

学院通过宣传教育,从领导班子,到普通教职员工在思想上逐步确立了“工学四合”开放办学的理念,形成了必须与先进职业教育接轨的共识。德方看好中国巨大的职业教育市场。这种双方利益的互补,为“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统一了思想认识。同时,双方不断探索合作方式,创新举措,保证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机制保障

学院成立了专门机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负责开展与德国等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学院出台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西安航空职业学院外国专家管理和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为“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二)经费保障

在国家高职院校示范建设项目的经费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分别提供相应经费支持。

(三)教学条件保障

学院具有良好的培训条件,拥有先进的数控机床和从德国引进的西门子数控编程系统的软件及模拟控制台,机电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已接近和达到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要求,能够满足德国工商会IHK证书培训的要求。德方具有纽伦堡工商会培训中心,罗迈斯贝格职业学院,西门子培训中心、纽伦堡机场培训中心及相关的企业如奥迪宝马、AToTech公司、Festo公司等,能够为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

(四)师资保障

学院派遣一批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赴德国经过专业培训,获得了德国工商会的培训师资格证书,能够胜任“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部分培训工作。德方有德国职业教育资深专家,慕尼黑大学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及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Mandel教授、原西门子培训中心主任Arzberger先生、Festo公司长期从事培训的专家Meinwaeld先生、罗迈斯贝格职业学院Andres先生、Hertlein先生,这些专家均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并熟悉和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情况,能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性意见。

(五)资质保障

作为合作伙伴的纽伦堡地区工商会培训中心,具有颁发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及德国技术工人资格证书的授权,可以为在本中心接收培训的教师及学生颁发相关的资格证书。

联邦德国工业商业协会(简称IHK)系私营工商业的民间组织,其主要职能为协调政府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参与制定相关的法规,反映工商业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职能为根据政府的教育法监督和保证德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具体职能为:参与政府有关职业教育的立法,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技工资格考试工作;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专业设置、专业门类及专业工种;有政府的授权,是德国唯一有资格颁发技术工人从业资格证书的单位。在双元制体制下的德国技工教育由企业和职业学院共同实施,学员结业后除获得学院的毕业证书外,还必须通过德国工商会的技工资格考试,得到IHK的技工资格证书方能获得技术工人的称号和就业,因此IHK证书是德国政府承认的唯一有效的技工证书;德国工商会通过考试授权具有一定资格的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院教师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IHK证书的考试工作。这部分教师称为IHK培训师,IHK培训师的证书也是由工商会通过考试后发给具有专业资格经验的教师。

四、借鉴创新,加强辐射,推动项目建设初现成效

近几年来,学院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尤其是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为陕西省中等职业学院培养了一批紧缺专业带头人

为实施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的职业教育项目,作为陕西省中等职业学院师资培训基地,学院“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受省教育厅的委托,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已为陕西省举办了二期中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骨干教师(德国IHK证书)培训班(见图9、图10)。学员为来自全省十地、市教育局和中职学院的骨干教师。培训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技能操作训练、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依托学院航空制造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数控技术服务中心等优越的实训条件和精良的设备,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突出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加强实践、强化动手能力的特点。培训的教学工作由德国的专家和学院赴德国获得IHK证书的老师承担,课程内容充实、新颖,理论性、实践性强,既有先进性与超前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满足了各位老师从事相关教育的需求。

img175

图9 陕西中职教师培训班开学典礼

img176

图10 德方专家为陕西中职教师培训班授课

(二)完善了实习实训条件,引进了一批先进教材

为更好的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在现有的数控机床已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又从德国引进了西门子数控编程系统的软件及12台模拟控制台,进一步提高了学院实习实训的软、硬件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了《德国教育体制、职业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德国FESTO公司机电、自动化培训教材》《德国西门子802D数控编程技术教材》等三类十余种教材,加以消化吸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创新,以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

(三)借鉴先进经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院教师赴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培训中心、罗迈斯贝格职业学院及相关企业访问并接受德方的培训。教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德国推行的“七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构架,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德国接受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了认识,了解了“双元制”的内涵,学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掌握了德国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课程标准的制定,体会了德国职业教师的专业和敬业。赴德接受培训教师回国后,紧扣示范院校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全院范围内推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有的老师多次受到邀请,在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讲座,起到了辐射示范的作用。

(四)推动了学院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

合作交流中,教师们学习借鉴了德国的七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消化吸收,结合中国国情和本校实际,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专业课程中推行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消化德国的七步教学法,创新并实践五步教学法,即:提出任务→自主学习→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检查评价。这种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点,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这种在课程层面的工学结合真正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五、合作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

(一)对外开放办学,理念改变是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真正树立了国际化理念,高职院校才可能走出一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国际化之路。从学院管理层、广大专任教师到学生的国际化理念具有不同内涵。对学院决策层来说,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必须注意立意高远,以国际化的观念来审视自己的办学实践,审时度势,思考如何利用好国际资源,取他山之石,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服务,创新学院的办学模式。对一线专任教师来说,应该努力把握世界范围内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和学术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吸收、消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来讲,一是改变学习观,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二是具备国际化的就业观,努力认识到如今的就业竞争是国际性的,应该努力使自己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

(二)对外开放办学,机制建立是保障

建立合作交流的组织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是搞好国际合作交流的必要保证。学院成立院长挂帅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每一个合作项目都有双方参与的项目组织实施的机构,做到责权分明,组织得力。学院出台的相关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对国际合作交流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外开放办学,师资建设是关键

要提高学院对外开放办学的水平,关键是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而通过中外校际、校企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教师在出国进修学习的过程中,快速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扩大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他们可以通过听课学习、参加专业实训实习、教研活动等,无距离地和国外教师交流教学体会,商谈教材处理和教学的组织安排,为回国后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外籍教师的来校任教,可以使中方教师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感受异域文化精髓,提高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与合作能力;通过教师国际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使中方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国际技术、国际标准、国际惯例与国际规范,提高专业改革、课程创新能力;同时,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的建设水平。

(四)对外开放办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通过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学生可获得德资企业、在华欧盟企业认可的IHK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合作的德方公司,还给学院提供了在华德资相关企业和欧盟企业名录,并承诺向那些企业推荐我院参加过IHK培训的学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总之,通过与德国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在办学思路、专业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了中德两国教育观念的良好借鉴与融合。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办学条件和知名度。我们体会到,没有封闭的“工学结合”,只有开放的“工学四合”,通过开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正在探索“工学四合”系统模式内涵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路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