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生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黄树平 张奉勤 周 莹 党 杰
编者按 我国高职教育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与以往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指导方针,利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契机,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自管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推动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因而牵动了学院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形式等的转变。学生工作管理是学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体现管理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以此为切入点;管理方法的创新应以适宜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为突破口;管理文化的提升应以结合办学特色的具体形式为载体。学院构建能够适应、对接和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及其效果如下:
一、通过勤工助学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观念
学院作为一所西部的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比例和贫困人数都高于全国高校的平均值。因此,济困助学就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消除贫困学生的心理障碍,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目前,在学院的教学教务管理、航空馆、图书馆、财务处、食堂、俱乐部等场所都闪动着大学生们自强的身影和奋斗的激情。不仅是贫困生,其他学生也踊跃报名参与。学院积极与多方面协调沟通,充分发掘勤工助学岗位,使更多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经过勤工助学工作的锤炼,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补偿,还有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受益终生的人生态度。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注重职业素质养成
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按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半年,这种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对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者而言,首先是要做好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对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都面临着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不适应期,学院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了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习目的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学院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院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的双重身份,为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院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以对实习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
其次是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系书记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区域越来越分散的实际情况,除保证学生相对集中的企业配备专职带队管理教师外,要充分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现代通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以确保顶岗实习的实效性。
再次是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重视企业大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机遇,使学生既能受到企业特有文化的熏陶,又能得到企业先进人物的感化,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技能更加全面,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健全人格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他们已成为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就成为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首先,从每年新生入校,学院就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见图2)。活动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请心理咨询中心张老师为大一新生作“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的专题讲座(见图1);二是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三是对心理测试结果进行排查,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做进一步的了解,为其建立心理异常学生纸质档案,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个别干预。通过三个环节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为三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打好了基础。
第二,利用各种形式,满足学生日常心理咨询的需要。为了方便需要咨询的学生,学院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咨询方式:面询——本人到咨询室和咨询老师面对面沟通;函询——向学生公布了西航院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的通讯方式;电话询——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网络询——除建立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网站”外,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E-mail和QQ形式与学生建立咨询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隐私得以很好保护,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还有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第三,充分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契机,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每年5月25日到来前,学生工作部门都做了充分的筹备,围绕“5.25——我爱我,所以我快乐”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由于这是大学生自己的节日,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和受众率,学生通过办板报,排演节目,进行知识竞赛等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增长了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了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图1 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作心理健康讲座
图2 心理辅导老师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现场咨询(www.xing528.com)
第四,建立了四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了由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各系(部)、各班级(班主任、学生心理联络员)以及学生个体组成的四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和生命安全。
第五,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协会隶属于学院学生会,在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指导下工作,该学会由全院热心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旨在帮助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志青年组成。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教育与服务并重,推进学生教育工作进公寓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公寓这块阵地不能忽视。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基本场所,学生一天中的大半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公寓不仅是学生休息、娱乐的场所,更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与人交往和相处的重要空间,也是培养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教育部2004年6号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培育和发展学生宿舍和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和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
学院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监督委员会(简称“宿管会”)。该组织是隶属于院学生会自律部的团体,现有成员36人。在学生公寓中,学生是主体,“宿管会”成员在住校生中产生,他们最大限度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反映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的动态,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间的沟通,更好的规范学生在宿舍内的行为,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目的。同时,“宿管会”的成立,开始了学生在公寓进行自我管理的实践,是逐步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3、图4)。
图3 “宿管会”对宿舍情况进行通报
图4 学院院长参加“宿管会”环保宣传活动
学院成立了学生公寓党团工作室。该组织是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由学生处公寓管理科具体指导工作,在学生公寓区建立的基层组织,现有学生成员14人。该组织在公寓管理科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公寓区的日常党务工作;负责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的考核工作,并认真地做好记录;监督和引导学生党员在公寓内发挥好先进作用和带头作用;管理“党员举报箱”,收集、汇总学生意见,并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负责“党员示范寝室”的评选工作;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疏导学生思想情绪,做深做细学生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协助公寓管理科进行公寓文化建设工作;竭尽全力地做好方便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工作。举办“跳蚤市场”活动,给有意进行物品交易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既增加了学生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他们的市场意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见图5、图6)。
图5 学院老师现场指导“跳蚤市场”
图6 “跳蚤市场”交易现场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就业难度的增大,为了帮助学生对自身定位、对市场需求都能有一个清醒认识,能够以乐观科学的态度对待就业,各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学生普遍的反映却差强人意,主要问题是授课教师大多没有参与过就业过程,不了解就业流程,只能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让学生感到理论性强实用性差,知识传授多技能培养少,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初衷。可见,就业指导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教师的知识面、信息量、相关经验以及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的把握。在学院学生管理队伍里,系部书记是全程负责和参与学生就业过程的,他们还与企业和往届就业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是上好就业指导课最好的教育资源。学院充分利用这支队伍,支持他们走上就业指导的课堂。实践证明,他们的授课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对就业知识和就业技巧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和方向,成了学生职场制胜的铺路石和踏入职场的“敲门砖”,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做出了贡献。
总之,“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向学院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学院只有善于摸索、勇于创新,才能按照“工学四合”要求,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从课堂直接延伸到工作岗位,延伸到市场;才能使“工学四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力;才能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尽快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